百度搜索 羊头岭 天涯 或 羊头岭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到了腊月二十,羊头岭整个村庄就开始进入过年模式了。家家户户都在忙乎着置办年货。这些天镇子上天天逢集,人骤然多了起来,卖对联的、卖鞭炮的、卖衣服的,还有卖瓜子、糖果的,把本来就不长的小街道涌的满满当当的。辛辛苦苦忙活一年的人们终于闲了下来,东逛逛,西瞅瞅,置买一些过年要用的物品。大人也还罢了,孩子总归要置办一身新衣服吧。
羊头岭出山到集镇也有二十来里路呢,可这些天,人们不知疲惫往镇集上来回奔跑着,有的也带上点猪肉、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品,卖点钱换回来的是过年要用的东西。
羊头岭村子不大,统共百十来户,主要两大姓:大部分姓汤,小部分姓唐。汤、唐二姓也分别有自己的祠堂——从清朝就有了的。这些年,日子富裕了,大伙又凑了些钱,把祠堂修补的像模像样,为的就是逢年过节祭祖方便。
今年,唐家祠堂轮到唐明这一支房“管年”了:按照辈分大小老幼,一家一年地轮换着来。儿子唐刚早就把香、烛、表、纸等一应上供用品买了回来。
今天是小年,要“接祖宗”——把先人们接到祠堂供起来过年喱。天刚放亮,院子里就有了动静。儿子唐刚早早起床了,把院子扫了一遍。儿媳妇在厨房忙活供品:猪头——要整个的——必须要有,然后是七大碗八大碟,荤荤素素要置办一大桌咧。唐明慢腾腾地起了床,儿媳妇已经打来了洗脸水,老汉洗罢脸,套上特意准备的过节才舍得穿的新衣服,在儿子搀扶下,往唐家祠堂去了。
祠堂里,已经有几个年青后生又前前后后清扫了一遍,三叔、五叔也早早来了。看到唐明蹒跚着来了,一众人迎了上来:唐老汉可是“爷字辈”啊。在今天这个重要的日子,邀迎先祖的大任须由长辈率一众唐姓儿孙一同完成。
祠堂正中墙上,“唐氏堂上宗祖”几个鎏金大字,是花了好几十块钱在集镇上找教书先生特意写的,在香案的映衬下,倒有几分肃严。
点着香案左右两边摆放的蜡烛,老汉取了三支香,在烛焰上点燃,走到祠堂门口,对着南山祖坟方向,深深一揖,然后回转身子,在香案上面香炉里插上香,退后三五步,跪倒在地,三叩头,嘴里念叨着什么……
“祖宗”这就算接了回来。不能让祖宗在这坐冷板凳呀。囱制好了的猪头端了上来,居中摆在香案上。这边八仙桌摆到祠堂大厅正中,儿媳妇准备的七荤八素全都端来摆上了,碗筷、酒杯摆放端正,唐明老汉又在两个侄孙的搀扶下在祠堂门口燃了纸,烧了表,依旧是嘴里嘟嘟囔囔着,看到燃烧过的纸灰被风吹起,老汉脸上有了笑意:先人们收钱了!
放炮,“噼噼啪啪”了好一阵子。鞭炮放罢,该陪祖宗们吃饭了,唐老汉在八仙桌上首坐定,下面按辈分、年龄依次坐下三叔、五叔、大哥二哥……儿子唐刚带着俩堂弟忙前忙后、端菜倒酒,唐刚媳妇则一直在自家伙房忙乎着——按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今儿个陪祖宗们吃饭可没女人的份。
一个个“活祖宗”吃的满面红光,也过了午后,接祖仪式也就算完成了。
下来,每天一日三餐,都由唐明他们家端给祖宗们——其实也就是每餐端一碗饭摆到香案上,再燃一柱香……全是做给活人看的。
按部就班,腊月二十八,家家打扫除,屋里屋外,统统清扫。
静等过年。
年三十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大姑娘、小媳妇一改平日里邋里邋遢的模样,穿戴的光艳整齐。蹦蹦跳跳的孩子们也都换上新衣服,整个羊头岭焕然一新。
今儿个天气特别好,天空中蔚蓝一片,连一丝云彩都没有。也没有风,太阳暖洋洋地晒下来,到处都是安详。
羊头岭有个怪现象:汤家腊月三十中午过年,唐家腊月三十晚上过年。一村两姓,年过的泾渭分明。相传祖上就是这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正午时分,汤二旺在一众后生的簇拥下,来到汤家祠堂——依然是过小年时就将汤姓祖宗们都接了回来。燃香、烧纸、化表、叩头……一阵摆弄过后,各回各家吃年饭去了。
到了黄昏,不论汤姓还是唐姓,都有一样活计要干:送坟灯。在各自先人们的坟头,或用竹木扎制、或用砖头砌筑,每个坟头一盏灯,都点亮了……
家家户户门檐下的大红灯笼也都亮了起来,鞭炮声此起彼伏,山村的年味在这一刻彻底浓了。
各自吃过年饭,年青人三五个聚在一起,或喝酒或打牌,也有不爱串门的,在家里守着电视看着春晚嗑着瓜子。上了年纪的人讲究个守夜,在祠堂烧了一大盆碳火,三三两两地守坐了那儿,蜡烛烧完了换支蜡烛,檀香烧光了续支檀香……要一直守到正月初一天亮呢。
鸡叫了,天际东方启明星亮了,村庄又一阵热闹开了:鞭炮一家接着一家地放,鞭炮声这边还没停那家就接上了……整个村庄喧嚣起来了。
天亮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哪怕昨天晚上还在一起喝酒,见面第一句话也都是“新年好!”晚辈见了长辈,作个揖老人便给发个红包,一元、二元的图个热闹。家家都在煮饺子——新年第一顿饭一定得是饺子。饺子吃完,年便就算是过完了。
接下来就是走亲访友、女儿回娘家、孩子拜娘舅了。串门的礼物年前就准备好了,出村的进村的,一律的新衣新裤,打扮的光光艳艳,村道上少见的热闹起来,摩托车们撒着欢地叫唤着……
正月初八,羊头岭出灯了——龙灯、狮子、旱船……又把年节推向了**。挨家挨户接着耍,天刚擦黑出灯,半夜卧灯,第二天晚上接着闹,把个山村吵闹的沸腾起来了……最热闹的当属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当然得从村长二旺家起灯,二旺特意穿了一身红色唐装,端坐在房檐下等着狮子喝彩,然后把个红包塞进狮子嘴巴里,还有几个后生,把二旺6岁大的孙子从狮子嘴里塞进去,再从屁股后面递出来,惹得满场大笑……一直到正月十六晚上,从东往西一家不少地闹完村西头狗剩家,花灯全部被扛到河边,完成了使命的花灯们最后聚在了一起,被村长二旺一把火点着烧了——名曰化灯。
年过了,节也过了。该送“祖宗们”回去了:净了面,洗了手,唐明老汉在俩年青晚辈的挽扶下,对着牌位燃香、叩头,尔后,又移步到了门口,烧纸、化表……十分虔诚地跪拜,嘴里嘟嚷着只有他自已才能听到的言语。一阵摆弄,送走了“先人”。
日子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百度搜索 羊头岭 天涯 或 羊头岭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