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莫来大清 天涯 或 莫来大清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杨莫想过,这赵家的货仓既然作为粮油储藏、转运所用,想必也不会太小,至少安顿他这六十几口人没有多大问题,可当他看到那一片建筑时还是吃惊了一把,这也太大了吧,不要说他这六十几个人,就是一个加强营也能轻松容下。这货仓建在紧临海岸的一个山坳里,除了向海的一面,其余三方都是被大山包围着,不可说不是个绝佳的安全地形,更让杨莫非常欣喜的是,这里远离村庄,看样子周围十几里地都怕是没有人烟,高大茂密的树林、郁郁葱葱的杂草也说明这里人迹罕至,而且只有一条沿海岸的道路通向这里,便是终点。道路的另一头连接着去往县城的官道。看来,这地方是通过精心选址和设计的。
靠海的一面有一块偌大的坝子,少说也有两个足球场大,看来是预留修建码头和货物堆放用的,现在已是长满杂草。杨莫一行六十几人正呆呆地站在这片草地上望着眼前的“新家”,这可是他们即将要生活一段时间的地方啊,望着青石垒砌的围墙和大门,总体来说杨莫是非常满意的,比他想象中好太多,甚至是非常理想的场所。
“先生,进去看看吧。”
郑九宝、宋大顺二人打开货仓那厚重的铁门,杨莫便随二人迈入了园子。
这是一个设计非常规范的粮仓,与后世各乡镇的粮站类似。建筑都是非常牢固的砖石结构,总共十二栋仓库分两边排列开来,每边六栋,中间是一条宽约六米的通道,用青石板铺成。前后每栋仓库间也有约四五米宽的空地,更像是通往每栋仓库的分支通道。每栋仓库少说也有一千平米的占地面积,都是将近6米高的长方形清瓦平房。
中间主干道的尽头,还有一排带有门窗的平房,比起库房显得低矮了一些,看得出是用于仓库管理人员居住的,杨莫数了数有五间。
“非常不错!”杨莫满意地说道。
“只是......”宋大顺接口道:“总共就五间厢房,如何安顿这六十几口人啊?”
是啊,这货仓看似很大,可以住人的房屋却只有这五间平房,而且这房子看起来每间也不是很大,也就是四五十平米的样子,确实住不下自己这六十几口。
看看那一排排的仓库,杨莫思索了片刻道:“用仓库改建吧,增加些门窗就可以了......”随即将自己的想法跟宋大顺交待了一下,宋大顺听后连连点头,便忙着张罗去了......
上午的货仓里忙得热火朝天的,大伙开始积极地改造他们的家园,虽说是储粮用的库房,但这条件也比他们以前居住的那些低矮潮湿的小茅屋确是好得多,所以个个都是干劲十足,而后山的竹林成了他们主要的原材料获取地。大伙中也不乏有一些能工巧匠,一根根圆竹在他们手里很快变成了隔墙、竹桌、竹凳、竹床......看得杨莫都不由得惊叹,这动手能力也太强了吧。
“先生,二少爷到了!”郑九宝兴冲冲地跑来汇报到。
“哦,走!迎接去。”兴奋之余的杨莫对这赵家还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与九宝二人来到大门口时,只见门外几人正站在那里等待,打头的是一个年约二十几、一身洋装、戴副眼镜的年轻人,样子文质彬彬的,身旁除了昨晚前去赵家的马克还有几名带着枪的乡勇兵。
“杨!这是赵正武,赵家二少爷....."见杨莫出来,不等九宝开口,马克率先介绍道。
随即又对赵正武说道:“二少爷,这就是我说的那位了不起的东方人——杨先生!”
杨莫与赵正武对视一眼,几乎同时伸出了右手,而不是抱拳,看来对方也是思想比较前卫的,受过新式教育。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二少爷!”双手握在一起后杨莫激动地说道。
“杨先生不必客气,能帮助你是我们赵家的荣幸......"握手的同时赵正武说道,镜片后的那双眸子更是以一种敬佩的目光打量着杨莫。看来,这郑九宝和马克在赵老爷他们面前没有少给杨莫和他的事迹添油加醋地神化。
“家父担忧先生几十口初到新宁,走得匆忙,恐怕连基本生活物资都有困难,特别吩咐我连夜携带一些物资前来为先生解决这燃眉之急。”赵正武随即又说道。
杨莫这才发现,他们身后居然有十几辆载得满满的马车停在外面的坝子上。
杨莫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赵老爷子想得也太周到了,除了发自内心的感激也只有感激了。
“真是太感谢赵家的恩情了,他日定当加倍回报!”
“先生言重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足挂齿.........”
寒暄了几句,杨莫就安排郑九宝张罗着一辆辆马车驶入了货仓,他便陪着赵正武在货仓里外转了起来,而马克却乐滋滋地捧着一瓶洋酒独自偷着乐去了......
“听九宝他们说杨先生智勇双全、文武皆备,今日一见果然名副其实!”赵正武边走边说道。
“嗨,别听他们胡说八道,我也是形势所迫、身不由己。”杨莫摆摆手回道。
“先生真是谦虚......"赵正武说着,又顿了一顿:“哎,我大清如今国力衰弱、朝政落后,与西方列强差距甚远啊,而我辈青年像先生这般的有志之士却是少之甚少......”
此话一出,杨莫不由得仔细看了看身边的赵正武,这人还挺有思想啊,拥有家国情怀、懂得国家大事,果然是名望之后。
“赵兄言之有理,只要我辈青年个个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我华夏民族定能战胜蛮夷,实现伟大复兴!”杨莫也慷慨激昂地说道。
“对!伟大复兴!”赵正武眼中的光芒似乎就要射穿那眼镜的镜片,“杨先生此言甚好!”说话间竟有些激动。
杨莫看出了,这赵正武一定是个维新派,这个时代像他这样的青年也逐渐崭露头角,如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起到了推动作用。
于是,杨莫马上转而愤愤地道:“哼!只怕那满人却是我民族崛起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这算是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先生!......”赵正武突然停住了脚步,就连隔着眼镜都看得到他那鼓得老大的眼珠子,一脸的惊愕!
好一会儿,才凑近说道:“此言不可乱出啊。”
杨莫明白他的心思,这当下还是满人的皇天国土,像他这样的言论,还真是大逆不道——当诛!
可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杨莫,没经受过皇权的统治,他才不在乎这些,而且他也知道这王朝也持续不了多久了,朝廷到底有多软弱无能他可比这赵正武清楚多了。清末时期遍地都是起义的苗头,怕个鸟!
“赵兄,如果连理想都不敢说出来,何谈去干!”这一句铿锵有力!
若有所思地站了好久,那赵正武突然向杨莫一抱拳:“今日听先生几句话,简直胜读十年书!”
“哈哈,赵兄,我们不光要读书,还要搞事!”
“搞....事?”赵正武对这个词语有些费解。
杨莫也不去解释,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虽然不是之乎者也那类的咬文嚼字,但也相对正统,白话文都还没有在教学上使用,这些后世的词语他们哪里听过。
不过倒也新鲜,赵正文随即摇摇头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似乎他还有些理解这“搞事”的含义.......嗯,特别有意思!
两人从里到外转了一遍,又围着那空旷的坝子转了几圈。边走着,杨莫也滔滔不绝地跟赵正武摆起政治、军事、科技等所谓他个人的见解,只听得赵正武连连称奇,那些丰富的知识和理念都是他闻所未闻的,对于杨莫,他已经是崇拜得五体投地。当然,杨莫也知道了赵正武的事,原来这小子是留洋美国回来的,学的是土木工程......
又来到大门口,只见那十余辆马车均已卸完货物回到了坝子上,车夫、乡勇兵们都等着赵正武,准备返程。
“大顺哥!”杨莫叫到见赵正武要走正赶过来的宋大顺,“将房子租金和这批物资货款付给二少爷!”
宋大顺会意,便从衣兜里掏出四根金条,双手递给赵正武。
“二少爷,还没来得及兑换银两,这是杨先生的意思,连同十余车物资也不知够不够......"
"呵呵,家父也并未交待我收取多少银两”赵正武摆摆手并未接收,而是笑着说道:“还是有机会请杨先生亲自交付给家父吧,况且,这宅子本就荒废已久,正愁无人看管......”言下之意是这金条不能收。
“这.......”宋大顺茫然地看着杨莫,却没有了主见。
杨莫也不矫情,看来这赵家是友情赞助啊,或者是另有所图,暂时也不去想,不收,那就省了!
“也行,我也不啰嗦,代我谢谢赵老爷,改日定当亲自登门拜访!”杨莫干脆地说道,并示意宋大顺将金条收回去。
接着又道:“我这里暂时连请你吃饭的条件也没有,就不来俗套的了,下次来再请你喝酒,回吧!”
“啊?”一旁的宋大顺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就直白地送客了,不能客气委婉一点?人家还是有恩于己的啊.......
但只见那二少爷不但没有半点不快,反而非常乐意甚至有些兴奋。
“嗯,嗯!我会经常来!”眼神中充满了对杨莫的崇拜,这样一个知识渊博、豪爽洒脱、不拘小节的新青年,也是他赵正武从来没有过的交往体验,只感觉自己能与其成为朋友是一种天大的幸运。
宋大顺只得无奈地摇摇头,这大人物的交往他真搞不懂,随即一拱手:“那真是劳烦二少爷了,一路小心.....”
“好!”赵正武倒也干脆得很,带着一脸满意的笑容转身就走了......
不到一天,在宋大顺的张罗下,整个货仓的改建进行得很快、很到位,那仓库石墙上原本巴掌大的通风口,被取下一些条石后,变成了一扇扇偌大的窗户,一栋栋巨大的仓库被用篱笆和稀泥制作的隔墙隔断开来,形成一户一户独立的三居室套房,而且每户都有自己出入的大门。更有一个仓库被隔成了几个集体营房,以供没有家庭的人集体居住,当然,自卫小队也有专门的一间。靠**房的一栋仓库被改造成了集体饭堂,配搭一个大型伙房,可同时容纳上百人就餐。那排五间房的平房,有三间是杨莫专用的,一间是卧室、一间是书房、一间是客厅,里面倒也有原先现成的木质家具,打整一下就好。旁边两间自然留给了宋大顺和马克......
这些改建都是杨莫一一交待给宋大顺的,从效果来看落实得很好,就是宋大顺本人又是新奇又是不解,特别是那种套房的设计,不过改好之后,他发现还真的很实用,既不占用太多面积,使用功能却是很好,基本能满足一家老小的合理居住。
大饭堂的设计,超出了所有人想象,这每天几十口就一起吃饭?不过想想,似乎这也很有意思,既不用每家每户建设伙房,又能很好的计划粮食,这也是杨莫将后世的集体制度复制了过来,他明白,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制度解决了生产资料匮乏的问题,只要在后世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优化好了,这是很适合他现在的小集体的。
赵家送来的十余车物资,不得不说让杨莫非常意外和惊喜,这赵老爷子考虑问题之细心让杨莫赞不绝口。除了大量的粮食、肉类、蔬菜、酒等基本生活物资,更有布匹、煤油、马灯等实用物资,小到针线纸笔、锅碗瓢盆那也是样样都有,总之,生活中需要的样样不缺,还有两样东西是专门送给杨莫的,一块西洋怀表、一支西洋钢笔。这让杨莫非常感动,这正是他急切需要的,就连这个人家都想到了。
“今晚吃大餐!”
杨莫检查完改建情况后当着大伙的面兴奋的吼道。引来一阵阵同样兴奋的欢呼,大家都压抑不住此时这高兴的心情,毕竟都有了一种归属感!
入夜,雨后的夏天竟有一丝丝凉风送来,这给原本很好的氛围又增加了一份舒适。
被十几盏马灯照得通亮的饭堂里,一桌桌酒菜早已备好,梅菜扣肉、白切鸡、烧鹅........红的绿的白的,摆了满满一桌,那香气更是洒满了这园子每个角落。这也是杨莫交待了的,今天要比过年还隆重,敞开整!
洗过澡换了一身衣服的杨莫,心情大好,与马克、宋大顺等人大步来到饭堂,在正中的一张桌子正位坐下,马克、宋大顺二人分两旁入座,这桌凳也是今天大伙用竹子制成的,好有一种后世农家乐的感觉,杨莫很欣慰。
“都坐下,开吃!”
看着丰盛的佳肴,杨莫都快忍不住了,奶奶的,感觉好久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了。
其余人员这才兴高采烈地找着位置坐下,俞长江、郑九宝、柳志国等人更是抢先坐在了杨莫一桌......
正当杨莫端起面前的一碗酒要站起来敬大家时,他环顾一周,发现不对啊,这偌大的饭堂总共六张桌子,却只坐了四桌,都是男人,却不见妇女和孩子们。
“还有人呢?”
放下酒碗,杨莫不解地问道。大家纷纷投来了比杨莫更不解的目光。
“都......都在了啊!”宋大顺虽然不解杨莫的问题,但还是回答道。
“哈哈,杨,你又怎么了?难道你昨天才回国吗?”
却是马克在一旁道:“清国的女人和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和男人们一起上桌吃饭了?”
我去.......,杨莫瞬间明白了,这个时代还是男尊女卑的观念盛行,在正式的场合,别说一起吃饭,就连一同坐在客厅喝茶说话的资格都没有,除非达官贵人家辈份非常高的老人......
这怎么行,自己规划的集体生活绝对不能这样,这是典型的封建旧思想!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就要一点一点去改变他,从自己这里开始!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
“男尊女卑,封建落后!”他竟有些愤怒。
“她慈禧太后不也是女人吗?她咋不自己躲在厨房吃点剩下的?”
大道理,杨莫不打算再说了,这些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只能用强势的行动才能彻底改变,靠晓之以理地耍嘴皮子,可能他不是这些男人的对手,他们从一出生接受的思想就是这样的,而自己做的就叫坏了规矩......去他妈的规矩,这要看是什么规矩。
“去!把妇女孩子们都叫出来,一起吃!不管什么场合,以后天天这样。”杨莫坚决地道,转念又一摆手打住正要起身前去的郑九宝。
“还是我去吧....."说着杨莫径直走向隔壁的伙房。
百度搜索 莫来大清 天涯 或 莫来大清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