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雁过留影 天涯 或 雁过留影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坐在正数第二排左边靠窗的位置,坐在我身后的同学是于若文。在某一次的家庭作业本里,她犯了一个错误,所谓的错误其实是写错了一个字。在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主任祁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本上、小楷本小小的格子里,单是一个格子,她把“鸿”字,分家写成了“三、工、鸟”,分家分得规矩与高明,让人用眼一看,就能在一个格子里看出三个字的存在,连上后面的“毛”字,就成了“三、工、鸟、毛”了。当时我们正在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毛主席一篇很有名的教育文章。祁老师要求同学们课文全文背诵,篇幅回家后须得全文抄录。文中主席引借太史公曰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句,整个班上几乎人人都能背诵。就连班里面平时不爱背书的同学都大口嚷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背熟此句的同学还好,背得顺口,重复多次的背着大家也不觉得别扭;没背熟的同学在人固有一死,人死后分不清楚是重于泰山还是重于鸿毛,查背的同学又不能做任何提示,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很为他着急。同学只好重复“人固有一死”、“死”字面前卡带多次,待搞清楚谁重谁轻的关系后,欣然大声背出全句。他背的高兴,大家也为他舒了一口气。在课文没有学完那段时日里,整天教室里就常听着死以死以什么什么的,不知情的人路过,还以为教室里有同学的亲人去逝了,大家正在为他哀诵呢!在写的时候,大家也爱写此句,口里面怎么背的就怎么写,常把泰山和鸿毛的位置互换,又或者将鸿毛和泰山划在同一个重量级别上。在这样的学文热潮中,于若文出此错误,实属不易。在背功写功都合格的情况里,笔画规范却出卖了她。老师不但站在我身后单独为她指出错误被我听见,而且还叫我转过身去验证一番。现在想起来,估计是那时我偷听的动作太过明显了。
于若文那时羞得低着头,一句话没说,让人看不到她的表情。庆幸的是,老师并没有通告全班同学。这样,就只有我们三人知道“三、工、鸟、毛”指那两个字。文章学完后,同学们全文都能背诵后,班里就少了大家整天嚷着去死的声音。随着时间往后的推移,同学们也越来越淡忘了“太史公曰”。然而我也在忘记,可是我却牢牢记住了那一个错误。由于在特殊场合被定义为错误的三个字,比较好记,也方便我连上后面的那个毛字,而快速想出全句。我不知道于若文是否这样认为以及这样记忆。但对我而言,却是如此。在日后的小学生涯中,它帮我应付了所有的“太史公曰”,乃至我的小学毕业。
百度搜索 雁过留影 天涯 或 雁过留影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