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宋往事 天涯 宋往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仲秋节后,这首无名诗被彻底传开来,使得王先生之文名在潭州渐盛,但王先生此时还在杭州未归。
李定节后也去过一次草拓居,主要是挑本书看,今日,准备归还书了,于是再次登门,不巧的是,碰见了王邀年,王邀年带着李定去往别院,突然问道:“你可知你先生写的那诗放在哪?”李定一直支支吾吾,不肯回答。待进屋后,王邀年转身关上了门,李定在书架旁站定,心想不妙。果然,王邀年问道:“这诗到底是谁写的?”
李定低着头,想组织一下说辞,却实在无话可说。
王邀年倒也不着急,只是一直盯着李定,观察其表情,却并未看出什么,心中越发生疑,这诗虽写的是兄长当下境地,但兄长从未给自己看过,这并不合理。
李定琢磨半天,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终于准备继续撒谎了:“这诗,是我写的。”
王邀年显然不信这话,问道:“你才刚刚启蒙不久,如何会写诗?”
李定打定主意,要一口咬定是自己写的,反驳道:“我就是会写!”
王邀年倒是被李定气昂昂的模样逗笑了,道:“那你如何证明?”
李定稍作思考,答道:“不如你考我?”
“考你?”王邀年没想到这孩童会来这么一招,心想一时也无法说清这诗来源,不若当真考上一考。于是道:“你便以这秋为题来一首小诗。”
听到这话,李定开始搜寻自己的记忆,看能不能想起一首诗借来用用,思考了片刻后,走到书案前坐了下来,提笔写到......
写完之后,李定潇洒的走出了房间,留下王邀年在房中一脸疑惑。
李定每日看书习字,偶尔陪陪李明仪,李明仪不再去城外住了,所以姐弟俩在一起的日子多了起来,只是先生迟迟未归,在九月中的这日,王邀年倒是带着两封信到了李府,分别给李石父子,信中内容大概是自己滞留杭州,将拖延许久,已知会岳麓书院暂时收容李定学习。
李定看完信,却是担忧起先生在杭州处境。王桐初抵杭州时确实举步维艰,因受元祐党案牵连,自己在杭州始终找不到门路,连连碰壁,后有星变,皇帝大赦元祐党人,但在蔡京的压迫下,各级官员对保守派始终不待见,加之王桐不愿趋炎附势,刻意奉承,所以,始终无法获得赏识,只能静待后续。
不觉中,已是十一月。
在书院的两个月,主要是被山长带在身旁,山长只讲大学与论语,教授李定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学而有思,思而有得。”李定深以为然,倒也用心背诵了十几卷。山长看在眼里,越发看重李定。
入冬之后,天气渐冷,李定便趁着还未降雪,在请示山长后,得以提前归家。
对于李定来说,冬天大概是最无趣的季节。
十一月末这天,一场骤然而至的大雪,将潭洲城覆在了一片白皑之中,梅花也提前盛开了。姑姑邀请母亲至城外庄园小住两日,李定和李明仪便也跟着一块前往。
庄园在岳麓山脚,相比于城内被清扫到路旁的,堆成堆的雪,庄园处的雪依旧洋洋洒洒铺满了视线。
吴家的庄园比李定家的大,七八栋小楼矗立在花园当中,其中又有小池亭台点缀,层叠交错,显然花了不少钱。
待几人到了庄园中安顿好,吴友方速速找到了李定,相邀去庄园外村子转转。李定见当下没什么事可做,便跟着一块前往。厚底长靴踩在雪上,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两人将手缩袖中,在村子里闲逛,不时有人从自家院墙探出身来观望。一路走来,李定见到的人有老有少,大都身着薄衣。
这就是宋当下的真实处境吧。
在熙宁新政之后,境内看似歌舞升平,实则吏治不清,体系臃肿,外虽以岁币慰抚他国,但依旧危机重重,加之常年无战事,军备松弛,而在不久之后,一场浩劫将来临。这样发展下去的宋王朝,抵挡不住北方的异族。
因为着实无趣,两人便返回了庄园,该用饭了。
暖阁之中,吃饭倒也随意,几个孩子专心的吃着饭,母亲跟姑姑早已放下了碗筷,在一旁闲聊。聊到国朝外事时,姑姑的话倒是引起了李定的兴趣。她说道:“北边的辽国最近事情挺多的,听说他们北边的人作乱越来越频繁,时局不稳呐。”
母亲倒也没多做评价,只是问道:“那朝廷作何打算?”
姑姑摆了摆手,道:“这我哪知道,我这消息都是家里掌柜回府时说的。”
吴友方倒是放下碗筷,正坐道:“何不趁乱收复失地?”
这话没得到什么回应,吴友方
倒也不显尴尬,端起碗继续吃饭。
李定想的,却是之后的宋金合攻辽,当下的情况是,宋辽之间相处倒也融洽,但辽无力阻挡女真的崛起,势必会顺应历史覆灭,宋无论是助辽还是攻辽,都会将结局引向金覆北宋。
休憩片刻后,几人乘马车前往山上小亭赏雪,在离小亭还有一小段路程时,马车无法继续往前了,几人便下车走起路来。
小亭坐落在凸出处,可远眺潭州。
此时的亭中,却是已有一人,李定看去,发现竟然是山长。山长早已看见来人,从容从亭中走出,向两妇人微微颔首,道:“下山途中在此处休息一番,没打扰到两位吧?”
说完又看向李定。
李定走出来向山长作揖,其他人便随即猜到了眼前这人的身份。魏氏见状道:“见过山长,妾身是李定之母,这些日子,劳烦先生教导了。”
山长摆了摆手,道:“李公子天资聪慧,勤恳好学,老夫不过是稍加引导罢了。”
客套一番,魏氏倒也留下了山长再坐上一坐,主要是想为吴友方筹谋入书院读书事宜。
吴友方被有意无意推出,山长倒也察觉到了,问道:“吴家公子都读了哪些书?”
吴友方先作揖,后答道:“已读过大学,论语,和孟子,现在尚在读中庸。”山长笑着点了点头,道:“读书人,最先读这几本书,你可知为何由?”
吴友方思考片刻,道:“求学需重道,而道就在这之中。”
“那何为道呢?”
吴友方沉默以对,山长转而将问题抛给了李定,李定也无法解释,两人答不上来,山长倒也不在意,毕竟,这问题有些超纲了。
他说到:“道即思想,圣人之道,需要传承,这四书五经,就是圣人思想之承载。读书人求学,需明白仁义乃道的根本,所以,求学首在正心,然后诚意,至于修身,方可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
停顿了片刻,山长继续道:“伊川先生言道大学乃初学人德之门,是有道理的,大学中倡导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待到山长将四书说过一遍,亭外飘起了小雪,山长站起身来,道:“老夫该走了。”说话的同时看向了吴友方,道:“吴家公子若有意,可跟着李家公子一起听我讲讲书,但你二人想正式进入书院,仍需通过考试。”
说罢,便走出了凉亭,送别山长,姑姑母子俩甚为高兴,亭中也热闹了起来。
李定手扶栏杆,极目望去,潭洲城在风雪之中若隐若现,亦如他此刻的理想,有待风雪骤停,视线清明。

百度搜索 宋往事 天涯 宋往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宋往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残月迷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残月迷梦并收藏宋往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