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
当李斯听到呼叫声,匆匆忙忙感到始皇大帐外时,却被赵高拦住。
赵高告诉他,墨家谋逆,继墨与季姚勾结都尉墨行刺始皇,虽未得逞,然而刺客已经侥幸逃脱;始皇本来病弱膏肓,因此受惊过度,方才已经驾崩。
听到消息,李斯大惊,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却一直以为始皇至少能够坚持到咸阳。进帐后,见到嬴政,便低声痛哭,哀悼起自己的学生来。
李斯见嬴政死状无大异样,便与赵高秘密商量善后之事。由于始皇在外地逝世,唯恐皇子们以及各地乘机制造变故,他建议秘不发丧。
然而,赵高此时却一脸认真地对他说道:“皇上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皇上诏书及符玺均在下官掌握,定谁为太子,全凭丞相与下官说了算,丞相以为如何?”
李斯听出了他有篡诏改立的意图,立刻想到这是灭九族之罪,他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除了远在边疆的扶苏与蒙恬,他和赵高便是最高实权。他并没多想,立马回答道:
“此乃大逆不道之言!李斯出身低微,幸得皇上信任,才有今日之显贵。陛下现将天下安危托付于吾,不敢辜负也!”
赵高见状,冷冷一笑,问道:
“丞相似乎忘记当年自己与扶苏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上的分歧了吧,他也因此被始皇派去边疆,因此他心里必然记恨于你。再者,丞相与蒙恬在朝堂之上,水火不容,已是尽人皆知之事,扶苏即位,必将重用蒙恬,届时,丞相便如他案板上之鱼肉。胡亥打小跟随下官学习狱法,慈仁敦厚,实为不二人选,望丞相仔细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乱如麻,便沉默不语,算是默认了。
于是,赵高与李斯谎称在沙丘接受了始皇诏书,立皇子胡亥为太子;同时以始皇之名,给公子扶苏、蒙恬下诏书,列举罪状,将其赐死。
之后,巡游的队伍一路快速往咸阳方向赶,始皇的尸体被放置在辒凉车中,宦官陪乘,每日献上餐食,依然假装接收奏章,车中降诏批签。由于天热,还往车里装上一石鲍鱼,让外人以为是鲍鱼发出的臭气。
众人一路急行,回到咸阳后,才发布治丧公告。
于此,公子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
同年九月,始皇被安葬于郦山,除了放置棺椁的地方,还修造宫观,设置百官位次,将珍宝奇器搬了进去。同时设置机关,保护墓地,还用水银灌注帝国江山图,上有天象图,下有地理图。陵墓里面放置好了,便封闭墓道,将送葬之人一起封于其中。
胡亥本是始皇小儿子,从小受尽宠爱,一直也没有政治抱负和野心,养成鲁莽而顽皮的性格。他本无心觊觎皇位,当初赵高引诱胡亥销毁遗诏取代扶苏时,还曾表示对于始皇的安排没有异议。做了皇帝后,也曾在赵高面前叹息“人生苦短,转瞬即逝。”。见他专注于享乐人生,正和自己心意,赵高从此便设法让他尽情享乐,以方便自己独揽大权。
然而,就是如此一个玩世不恭之人,即位后便将十二个兄弟处死,然后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活活碾死。有的实在找不到罪名和借口,便干脆硬行处死,有的为保全家人,则主动提出殉葬。之后,在赵高的怂恿下,他又先后将蒙恬、蒙毅两位军事大将踢死。
同时,赵高将自己的亲信逐渐安排在重要职位上,赵成(赵高的弟弟,不是赵国那个安平君)做了中车府令,阎乐(赵高的养女婿),当上了咸阳县令,从此党羽遍布朝中。
胡亥即位后,一边残杀亲人和大臣,一边下令剿灭墨家,一边却在尽情地享乐天下。他继续大量征发农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调发五万士卒来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运输队伍则必须自己带粮食,禁止吃咸阳方圆三百里的粮食;同时,以各种名目大量增加赋税。
最终,胡亥为其胡乱癫狂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农民起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这一年,陈胜、吴广等近千名闾左贫民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经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因此不能如期到达。根据秦律,过期不至,均会被斩首。横竖都逃不过死,无奈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的将尉,发动兵变,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都是生来就有的吗)”。起义军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这一年,刘邦押一群沛县囚徒去咸阳,途中见囚徒准备逃走,事态难以控制,脑袋难保,便请囚徒喝酒,甘愿和他们一起去芒砀山落草为寇,之后夺下沛县,拿下丰县,将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卢绾、周勃、灌婴等人纳于帐下。
这一年,项梁杀会稽太守殷通,发动吴中之兵起事,自封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巡行占领下属各县;在居巢人范增的建议下,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便拥立其为楚怀王,自号武信君。
这一年,民间纷纷打着原六国旗帜,以灭秦复国为口号,起义叛秦。
胡亥无法相信,自己刚刚即位便有人趁机造反,于是考虑是否发兵镇压。
叔孙通了解他脾性,上前说道:
“先皇早已拆毁城墙,熔铸天下兵器,陛下圣明果断,严明法令,国家安定,百姓富足,何人还会造反?此等宵小,不过是几个盗贼而已,郡守追捕即可,请陛下勿要担心。”
胡亥听了,满心欢喜,直夸叔孙通说得在理,然后将说成“造反”的官员悉数治罪,名曰“非所宜言”罪(说话不合适罪)。
第二年,胡亥尽然厚着脸皮效法始皇巡游天下。他南到会稽,北到碣石,最后从辽东返回咸阳。期间,受赵高教唆,为树立威信,不问缘由,连连诛杀异己,弄得臣子们惶恐不安。。。。。。
此时,赵高已经从幕后渐渐走到台前,他与权臣李斯之间的矛盾日益现象出来。两人在一来二去的相互构陷之中,矛盾达到了白热化。
李斯见帝国危机四起,屡次想要觐见胡亥,都未能成功。
赵高见此情形,假意责问李斯:
“在此反叛四起之时,皇上仍声色犬马,作为丞相,位高权重,为何不进谏?只要丞相肯进谏,下官一定留意,只要看到皇上有空闲,便立即禀报。”
其实,赵高太了解胡亥,深知其已沉湎于酒色而不能自拔,十分反感别人在此时来打扰。
于是,每当看到胡亥狂欢厮混之时,便派人通知李斯,进宫奏事。李斯则赶忙去求见,一连几次,都是如此。
李斯的行为让胡亥非常生气,大骂李斯寻自己开心,故意扫自己兴致,瞧不起自己。赵高则在一旁,故意附和着说:
“若丞相真如此想,那便十分糟糕!沙丘之谋,丞相乃是参与者,然而,未被封侯,也未被更加重用,必定怀恨在心。另外,丞相长子李由现任三川郡守,与反贼陈胜等人是同乡。因此,反贼经过三川之时,未受到攻击,致使事端越闹越大。据说李由与反贼曾有过书信往来。由于暂无实据,臣不敢贸然奏明圣上。”
李斯知道此事后,连忙上书胡亥申冤,同时指出赵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
未曾想,胡亥却将李斯的申诉书交给赵高看,嘱其小心。
赵高马上长跪不起,佯作悲伤,痛苦地说:
“李斯父子谋逆之心已久,只是因为一直忌惮微臣,所以不敢贸然造次。今日他又蒙蔽圣上,诬陷微臣。臣死不足惜,只是担心日后无法替圣上分忧,担心圣上的安危啊!”
胡亥听罢,一把将赵高扶起,让他不要当心,一切有自己在。
几日后,李斯邀同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奏胡亥,建议暂停修建阿房宫,减少边区戍守和转输,以缓解民愤。
胡亥早有整治李斯之心,又见他竟然连同文武要臣联名上奏,是有逼宫之嫌,于是大怒道:
“此乃先帝开创之功业,岂能因为小事而停罢!朕才即位两年,盗贼四起,皆因你等镇压不力所致。身为两朝重臣,上无以报先帝,下不为朕尽忠,还有何颜面占着丞相、将军之位!”
说罢,便下令将李斯一干人等交付司法审办,这其实便将他们交到了赵高手里。
赵高趁机对他们用尽酷刑,逼其认罪。冯去疾和冯劫满怀委屈,不甘受辱,入狱不久便含恨自杀。天天严刑逼供之下,李斯也被打得皮开肉绽,体无完肤,只得招供。他自持雄辩,又是有功之臣,而且确未谋反,只希望胡亥气消之后能赦免他。
然而,赵高此时已经死死地堵住了李斯上诉的渠道,将其写给胡亥的申诉书撕毁,还派亲信轮番提审,严刑逼供,直到他坚持假供不再改口为止。
后来胡亥派人来审讯,李斯一如从前,以假口供对,以求免打。胡亥看到口供后,便深信李斯图谋造反,更加信任和倚重赵高了。
公元前208年,陈胜兵败被杀,项梁统军在东阿大破秦军,分别遣项羽、刘邦攻下成阳、定陶,斩杀秦将李由(李斯的儿子),将秦军逼入濮阳城内。
负责调查李由通敌的使者到三川时,发现其已为起义军所杀,便如实向赵高报告此事。赵高向胡亥转奏则谎称使者已将李由就地正法。
最终,嬴政的老师还是输给了胡亥的老师 ,李斯输给了赵高,政治家输给了野心家,权臣输给了内臣。胡亥本来就因为前些日子李斯上书劝其停建阿房宫、减少徭役、停止宫中作乐等,对其心存不满,又见赵高所网罗的证据无法反驳,便同意对这位两朝重臣,一手将自己扶上皇位的恩人,处以极刑。
同年(胡亥即位第二年),李斯被处以极刑:先被黥面(脸上刺字),然后被劓(割鼻子),被砍断左右脚,然后被腰斩,最后被醢(剁成肉酱),同时三族被诛连。他临死前哀叹道,“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这位拥有卓越政治才能的法家实践者,曾辅助秦王完成统一大业,提出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提出统一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并为之努力的一代名臣就这样惨死于昏君和宦官之手。。。。。。
李斯惨死之后,朝中再无大臣可以与赵高抗衡。他设法让胡亥相信,由于自己年轻,经验不足,应该少和大臣们见面,以免在其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他只需呆在深宫享乐,偶尔听听汇报,一切事物交友他们这些贤臣来处理就好了。从此以后,朝中大权几乎完全掌握在赵高一个人的手里。
赵高大权在握,但也害怕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因此,他决定找好机会好好测试一下大臣的真实态度。
这一天,赵高弄来一只鹿作为礼物献给胡亥,并对他说这是一匹好马。他见胡亥听后,笑其疯狂,便仍坚持说是马,于是向在场大臣们求证。大臣们害怕赵高,因此大多随声附和着说是马,只有少许人说是鹿。事后,赵高便将说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处死,将说马的人当成自己人。
“指鹿为马”后,他又设法让胡亥相信自己中了邪,应该去南林苑斋戒,然后再设法让胡亥相信自己因为杀人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将其吓得躲在宫里,不敢再现身。这以后,赵高便俨然成了皇帝,渐渐地已不太把胡亥放在眼里了。
赵高本是赵国王室,自幼来咸阳做人质,已是受尽人间冷暖,再想到秦人数次对赵人的屠杀,幼小的心里便埋下了对于秦人憎恨的种子。后来在赵国做人质的赵政回到咸阳,赵高便被吕不韦安排给他做伴读,便心有“同人不同命”的感叹。在与嬴政伴读的日子里,他总是谨小慎微,处处小心,却时常被性格直率而孤傲的嬴政无意间伤了自尊。再后来,赵高竟然被吕不韦下令阉割,令他痛不欲生,万籁俱灰,事后每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心里便恨透了吕不韦,恨透了嬴政,恨透了秦国,甚至于恨透了整个人世间。在他看来,曾经同为人质的嬴政并不比自己聪明,学习也没有自己厉害,然后却早早做了王,让自己每天提心吊胆地服侍,而自己作为赵国王室,却在秦国沦为奴仆,最可恨的是成了宦官,连做一个正常人的机会都没有。再后来,嬴政一鼓作气吞并了包括赵国在内的六国,更让赵高恨得不行,一方面是因为灭国之痛,让自己真正成了丧国之犬,另一方面更是嫉妒嬴政天生的好命。
现在嬴政已死,胡亥昏庸无能,赵高则大权在握,此时正是他扬眉吐气,一雪前耻的时候。最初,他原本只是想毁掉秦国,然而他渐渐地发现自己内心的欲望不止于此。况且,他一直也在承受着一个噩梦的控制,无法摆脱。。。。。。
赵高曾只是一名普通宦人,竟然能一路经受住秦始皇嬴政的考察,最终位及至尊,靠得并非是才能,而是一个人,一个充满野心的高人。
此人在赵高幼年入秦做人质的时候,便开始悄悄注意他,在他被阉割成为宦官之后,便开始主动联络他,教他学识与权谋。如果说继墨算赵高的启蒙老师的话,那么此人便是他后来继续深造的老师。
只是赵高至死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位高人,当初向吕不韦推荐自己做嬴政的学伴,也正是这位高人向吕不韦建议,为防**内宫,将自己阉割。他只知道,这位高人为了控制自己,曾让自己服下毒药,然后定期再给自己解药;这位高人为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曾向自己承诺许多。现在,这位高人又对赵高承诺,要让他做帝王,要让他长生,只要他想办法聚齐九鼎。
这位高人正是一直假冒“尉缭子”的椒图——“羲和氏”的首领。
赵高现在已不仅仅只是想把秦国搞垮,为赵国和自己报仇,他更想登上皇位,然后得到长生。纵使要让世间毁灭,生灵涂炭,纵使要永远做一个傀儡,他也在所不惜,毕竟自己只是一个阉人,无亲无故,无牵无挂,毕竟自己恨透了这个人世间。。。。。。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幻世墨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幻世墨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幻世墨隐并收藏幻世墨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