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海印 天涯 海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得到要上军校的消息,郑晓心里开始莫名的惆怅起来,好像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高兴不起来。
人也变得慵懒起来,舰上也开了绿灯,自已管理自己,每天想个客人,在舰上走来走去,看着大伙们依旧忙碌的身影,才发现自己有点格格不入,甚至说有点多余了。
“郑晓,别成天待在船舱里,你看别人上军校的,一个个开心的不得了,你却像个霜打的茄子,怎么了?”,老乡关心的问道。
“唉,说不上来,也许我不喜欢别人安排吧,再说在部队干一辈子,我还没想好。”,郑晓也如实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老乡摇了摇头,不理解,现在还有这样的人。
郑晓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一本水兵日记,记录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一把铝制的船桨,是自己划艇比赛的奖品……
看着自己焊了一半的舰艇模型,想着交给谁去完成?
真得不舍。
……
直到一天,通讯员把《录取通知书》交到自己手上,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就要离开心爱的军舰,离开战斗部队,离开舟山,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离开军港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郑晓把平时用不到的物品分发给了战友,和老乡们喝了几顿酒,不像别人高兴炫耀,而是舍不得离开军舰,离不开战斗部队。
走的那天,只带了洗漱用品和被服,走出舰桥时,**的向军旗敬礼,舰长和战友们都在码头送行,感动的不行,流着泪上了支队的接送车,同车的战友不停的劝,不理解为何伤心,应该高兴才对。
望着远去的军港和军舰,郑晓把心留在了这里,何时能归,自己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自己也不知道,只能归结为命运。
郑晓和另外一个同支队的战友被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录取,是培养电子工程专业技术干部和观通基层指挥军官的学校,也是培养通信、无线电导航、雷达、声纳、电子对抗、指挥自动化、机要等通信部队和雷达部队基层指挥军官,学校坐落在京南江浦,对于曾经的母校,印象不深,心一直怀念心爱的军舰。
其中原由,佛如天定,母校的印象也越来越模糊了,后来听说被海军工程学院(武汉)合并,至于在其他地方有没有分校,也未曾去考证过。因在校时间短,好多人和事都忆不起来,依稀记得分在了5系5队,94年入学,教员、校友等一概记不起了,那段历程就像流星划过一般,消失了。
京南海军电子工程学院,是曾经存在的一所解放军海军电子工程技术类军事高等院校,后来被整合,先后位于太原、京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数不多的海军专业院校,也有着辉煌的历史。
1949年,创建华东军区海军学校(第四大队)。
1949年,华东军区海军学校(第四大队)、国立安徽大学(校园资源)合并,并入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作为三分校,即安庆通信分校。
1955年,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改建安庆地区工农速成文化学校,后为安庆专区师范专科学校。
1957年,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分出,独立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通信学校。
1969年,撤销海军通信学校。1972年,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通信学校。
1970年,海军通信学校(部分)分出,参与合组第二海军学校。
1979年,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电子工程专科学校。
1986年,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电子工程学院。
1999年,撤销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参与合组海军工程大学。
略为介绍,也算是对曾经就读过的学校有个交待吧,有时候在想,自己跟母校一样,慢慢会被人遗忘,曾经的辉煌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留在过去的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刻。
到了学校,跟在新兵连一样一样的,开学后,重启队列、部队条例的学习,基本上是上午军事训练,下午是专业学习。
郑晓和几个部队生,配合教员管理班级,被任命为区队长,临时承担军事训练的教员。
刚进入部队的学员兵,跟自己当新兵一样,愣头青,凡事顶着干,有点看不起这些部队生,慢慢的开始分裂成两派,部队生是“地瓜”,地方生是“青瓜”。
新入校的新生第一课就是理发,部队生负责剃头,看着那些地方生不情愿的表情,几个老兵一个眼神,达成共识,很快在人群中找到起头的。
部队生当着队领导的面,一把抓住起头哄事的,两个人按着,一个人拎着推子上前,当头推上一道,松手放人,动作干净利落。
排队等候理发的学员兵们,立刻爆发出哄笑声,“刺头兵”顶着日本浪人的发型,呆站在原地,由愤怒到害羞,木木的静候,没了声音,慢慢积累仇恨。
青瓜学员兵看到如此,个个收起了民主,一个一个像小绵羊一样,排着队,剃成清一色军旅头,这也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
看着被剃光头的学员兵,五颜六色的表情,就像被阉割的宠物,内心想笑,但得憋着。
部队生与学员兵开始有了对立,不舒服,都在等待机会,一比高低。
第二课是队列训练,历练学员兵的损招,就是“一步一动”,起步走、跑步走还好,最痛苦的是正步训练,喊过“一”后,那“二”就看心情了,心情好,“二”就快,心情不爽了,“二”个五分钟都属正常,看着学员兵们咬牙切齿样子,心中有种莫名的快感。
别看这些学员兵,文化知识没得说,动作协调性真的很差,这也应了“老天爷是公平的”那句话,队列里总有1-2个同手同脚的,就像丑小鸭一样,很是滑稽,被发现的,就会被教员责令出列,在众人的眼光下,展示“同手同脚”独门绝技,哄笑声一片,让本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生难忘。
学员兵开始恨死部队生了,总认为是故意让他们出丑,跟自己对着干,还认为这些基础训练没什么用,如今打仗是凭高科技和智慧,不再是斗狠斗勇,殊不知,军人的基本素质就是“亮剑”,那怕是自己不如别人,也要迎难而上,彰显军人不怕死的精神。
第三课海军五项,场地障碍(浪桥、旋梯、滚圈、绕桩),救生游泳,实用游泳,航海技术,越野跑(射击、划船、投弹),前三项是必备训练项目,而航海技术因在内陆开展不了,也只有听听曾经的舰艇兵炫耀,略微了解一二。
学员兵最怕的是旋梯大回环,此项目是训练抗眩晕,简单介绍下,就是类似梯子在单杠中间,以单杠为中心,上下运动转圈,要领是摇动至与单杠平齐时,要有下蹲动作,就是屁股往下用力,几番过后,越过单杠高度后,再用把劲,轻松实现大回环,属于技巧性运动,最主要是考验人的心理素质与动作的协调性,尤其是如何安全的控制。
当时有个山东学员兵,靠自己的蛮力,转是转起来了,心里一慌,手上的力道泄了,一下被惯性抛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重重摔在地面上,晕了过去,让人紧张了一阵子,还好内脏没什么问题,只是摔成了脑振荡,恢复了好几个月,心理烙上阴影了,再也不敢碰了。
海军就得会游泳,学员兵们有的会,有的是旱鸭子,不敢下水,郑晓就琢磨了一套速成教学法,后来还成了海军院校教材,“三步速成法”,第一步诱下水,第二步陪戏水,第三步丢深水。
正常人经过一个下午的训练,就能激发出个人潜能“会水”,保证能在水中浮游,学会“淹不死”,至于各类泳姿,后面再去慢慢学,先解决能浮起来。
基本套路是:诱下水,用背包带把学员扎牢,教员在岸边拽着游,消除紧张感;陪戏水,教员在池边口述游泳基本要领,水下的边听边浮水,几个来回快活了,在岸上拽的人就累的不轻了;丢深水,重点来了,在他不经意的时候,拉到深水区,一丢一放,事成一半。
游泳三步曲到了最后,也是最有意思的,就看人在深水区扑腾啊,一会下一会上,看着不行了,再拎一下,就能听见各地方言的“国骂和狠话”合集,还没骂完,又一松沉下去了,正常人基本上是三个回合,突然就能浮起来了,还继续骂,教员一句话让其顿悟,“会了吧”,水里的小子喜极而泣,“会游了”,也就不骂了,上来后连连道谢,终身难忘。
其中原理也很简单,人在娘胎里就是会水的,只不过日子一久忘了,通过外界刺激发人的求生欲望,恢复其本能而已。
当时也有个“阿斗”,硬是上下十余次,还是没找到本能,劲用完瘫软了,沉到水底不动了,把大伙都吓得半死,拉上来就跟死猪一样,一动不动,好一阵的忙乎,才缓过劲来,这哥们可能此生再也不会下水了。
近乎百分百的“速成游泳法”,让郑晓在学院小有名气,院校嘉奖、学员兵们信任,自满了一阵。
等学员兵完成了“由民到兵”的转变后,部队生的优势开始消亡了,到了专业课,就是学员兵的天下了。
开始进入专业学习阶段,部队生明显就开始拉班级的后腿了,对于有实战经验的报务兵而言,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原理、电子线路等课程还能应付,对于一些,诸如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基础、微波技术、交换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原理与维修、通信系统工程开始晕菜了,更别说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了,除了死记硬背外,别无他法,基本上维持在及格水平。
部队生为了跟上学习进度,不拖班级后腿,开始厚着脸皮,去请教那些曾经被“折磨”过的同学。
“凡事要留有余地”,是郑晓当时最大的体会。
而那些学员兵,刚开始还爱理不理的,部队生经过“大熔炉”的锻炼,有的是经验,给足了学员兵的面子,有了虚荣也就不计较,尽心尽力帮扶部队生,一年后大家也都打成了一片,真正成了战友。
郑晓回京南上学,每周都会外出回趟家,看看老爸老妈,最主要的是能吃上妈妈煮的饭,香得很。
军校的伙食全是陆勤灶,远比不上在舰上的海灶,菜品一般不说,食堂大厨的水平基本是就煮烧熟了,提不起丁点的食欲。
郑晓几个老兵,又干起了在老部队的勾当,到食堂“拿”菜改善伙食,各类型锁在他们面前就是摆设,现在的卡片开锁,那时就能熟练运用,挂锁就更简单,用小挫子把边上的锁眼磨出,一勾就开了。一开始就3、4人,慢慢传开了,加入了十几个老铁,最后吃得食堂上报了保卫处,保卫处折腾了一阵子,连哄带骗,无一人上套,明白了什么叫兄弟,查了无果,最后也不了了之,大伙也安稳了,也不再去食堂“拿”菜了,食堂也加装了防盗网。
军校的轶事,也就是青春轶事,有兄弟看上隔壁女生班的,成天在别人面前绕来绕去,羞于面子单相思。
郑晓对此也不感什么兴趣,可能是发育迟的缘故吧,看着大伙折腾,就觉得挺好玩的,当当灯炮,当当绿叶的事,也干了不少,混个吃喝。
郑晓当时在部队也攒了一些钱,尤其是南沙巡逻88天,挣了远海和补助费有8000多元,在那个年代算是一笔大钱了,一次上街看到一款玉戒指,非常喜欢,当时黄金价格才70元一克,花了1500多元购得,是当时最大的花销。
不曾想,戒指过了近三十年,近期才被翻出来戴上,加深回忆那段时光。
本想就这样无忧无虑结束军校生活,一年半后,海军陆战队扩编,开始在各大军事院校选调军校生,面对人生的第二次决择,郑晓又将如何面对?
第一次决择是为迎接战争,体验当时那种热血沸腾。第二次决择是为了什么?自己是城市兵,只是想在部队见见世面,这次海军陆战队的选拔,神秘的部队,又让郑晓有了新的想法。
军魂的召唤,加入海军陆战队,郑晓凭借优秀的专业技能,过硬的军事素养,通过四轮淘汰赛,入围海军陆战队集训营,开启了新的的军旅生涯,更多的未知在远方等待。 

百度搜索 海印 天涯 海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海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熊仲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熊仲黎并收藏海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