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茅山逸闻 天涯 茅山逸闻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此店名为蓬莱酒家,年代久远,据说清朝初年就已存在。早年间是一家小酒肆,服务过往脚夫游商,也售酒给附近百姓。店家是酿酒的行家,用料考究,酿造技艺出众,因此颇有声誉。随着周遭民众聚盛,店中生意日渐兴隆,酒肆不断扩建,由原先只能吃酒的歇脚木棚变为如今的吃喝小住之所。由于店主推崇“蓬莱酒家”这块牌子,兼之周遭人认可它,故而即便扩建了依旧挂着“蓬莱酒家”的幌子。
掌柜的姓邹名鹏,五十多岁,身材瘦削,面相慈和。拘传其祖上曾经在朝为官,且官阶不低,然而因为得罪朝中权贵被奸佞陷害受到贬谪,带着家眷赴任途中又遇盗匪拦截。不仅财物被洗劫一空,盗匪还起了杀人灭口的歹心,一家十一口兼随从下人二十四口,共计三十五人几乎被屠戮殆尽,若不是小儿子机灵装死躲过一劫,恐怕邹家就彻底绝后了。
小儿子名叫邹谏,当年不过十五岁。那群盗匪杀完人后,将尸体从山路上移走,全部丢到山坳里。他们留下两个身孱龄弱的小马贼搬运焚烧尸体,可是刚点上火就赶上大雨倾盆,那俩人本就不愿意处理这血腥的差事,被大雨打得全身湿透后更无心看着干柴烧完,早早地回了匪巢。
邹谏见此,立马爬下尸堆,也顾不上将父母兄妹的尸体弄下来好好安葬,如今身陷荒山,前有盗匪后有虎狼,多呆一刻就多一分危险。他哭着给尸体磕了三个响头后,便立马趁着大雨连滚带爬地奔下山去。
先受惊吓,再被雨淋,荒山里狂奔又遭饥饿,他早就脱力发昏了,踉跄着又跑了一段便眼前一黑萎然倒地。也是他命好,那天夜里正赶上有两个猎户路过救了他,还把他带回家好吃好喝地招待。
邹谏初醒,本就发懵,再加上饿劲,拿起猎户备好的馍馍就开吃,吃得急噎住了,慌不迭地还得喝一口热汤。那二人看他那副狼吞虎咽的模样,面面相觑,心道这还是个饿死鬼!他们问他是不是遭了难,怎么浑身都淋透了?
邹谏一怔,立马警觉起来。父亲常教育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早年盘桓于官宦府邸结交世家子弟倒不觉得如何,可是如今路上遭了难,他早就吓破了胆,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他记得逃亡的时候衣服上还沾着血污,便立马低头看身上的衣物,发现此刻早没了血迹,想来是被昨夜的大雨冲刷干净了。
邹谏连忙从热炕上爬起来,跪着就磕了两个响头,感谢猎户的救命之恩。猎户见此连忙扶住他,说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接着又问他究竟遭了什么难。邹谏生怕他们二人与那户盗匪有关联,便谎称是山下的药农,跟着父亲进山采药,遭遇了狼群,父亲为了救他被狼群围攻,而他则在林中迷路了。
那两个猎户虽然常年身居山林,可并不是愚民傻众,真话假话还是分辨得出来的。想那邹谏的父亲虽然遭了贬责,可毕竟是身居品阶的朝官,家境极为殷实。既然迁居上任,携带的金银、绫罗自然不少。即便被盗匪劫掠了,可是身上还穿着绫罗绸缎,这岂是寻常药农穿得起的?
二人虽然知道邹谏说了谎,但知道他一人遭难难免有防范之心,倒也不怪他。但对他态度显然冷淡不少。见邹谏吃饱喝足之后,二人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邹谏再次拜谢,而后由两位猎户护送下山。
邹谏下山之后,本想找个营生干干,可是公子哥当惯了,根本吃不了苦。最后心下一横,在知县门外敲了鸣冤鼓。他本意为父母伸冤,让知县发兵剿匪,顺便解决自己的吃喝问题。可是谁知道那知县是个贪官,私下里与盗匪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他一听邹谏是贬官之后,盗匪拦截抢杀他们一家还没赶尽杀绝。这还了得?若是被捅到州府,知州发雷霆之怒必然出兵剿匪,到时候他与盗匪勾结一事恐怕会暴露。而且在他治下,盗匪横行,截杀商贾百姓不说,如今还截杀了朝廷命官,他的官服也是穿到头了!
念及此处,知县大人已经出了一身冷汗。他看了看堂下跪着的邹谏,恶向胆边生。惊堂木一拍,当堂怒喝,说邹谏谎话连篇冒充当朝命官之子,竟不由分说令手下将其关进大牢。
邹谏下了大狱还没明白知县这是怎么了,扑到牢门上大声喊冤,那狱卒看他的模样就像看傻子一样。那知县即不放他,也没打算立即杀了他。寒来暑往,不知不觉到了凛冬,邹谏吃了近五个月的牢饭,早就一身破败满头虱子了。牢里阴冷,狱卒又偷懒不肯烧劈柴,犯人们怨声载道却不敢咒骂上诉,只能言辞恳切地求牢头发发善心。
那牢头叫铁三,四十来岁的顽皮赖骨汉子,原本是横行乡里的流氓混子,后来因为妹子长得周正给知县当了小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也谋了个官家的饭碗,当了牢头。牢头也算是美差,上头划拨的钱款他可以抽点油水,犯人们身上也有油水可榨。
如今这群穷棒子求他,他哪肯放过榨干他们的机会?可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犯人早就出了牢门,剩下这些都是形销骨立的穷苦人,再怎么压榨也没钱给他。铁三见此,气得大骂不止,还下令其他狱卒停火好好冻冻这群穷鬼。众人得罪他不起,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心里骂他。
铁三自己则去外面喝酒,却不想寒冬腊月大雪封山,山里的老虎没了吃食闯下山来觅食,正好被他撞上。他那身手哪里是老虎的对手,片刻之间就被老虎咬断了脖子一命呜呼了。
铁三死后,又派了个牢头过来,是个面容慈和的老者。这人别说,心挺善,听了邹谏的遭遇后挺同情的,因此私下里没少照顾邹谏。
第二年开春,雪化冰销,天气转暖。朝廷派人到地方寻访,尤其是刑典判狱的抽检。知县害怕邹谏鸣冤牵扯出自己,便名人偷偷弄死他。那牢头提前知道消息后,动了恻隐之心,暗中将邹谏和一个附近新丧的年轻后生掉包了尸体,邹谏得救之后,不敢逗留,立马逃到罗平县城。
到了罗平县城,他无依无靠,虽然身上揣着牢头给的几钱碎银子,可是根本不够吃喝用度的。他只能露宿荒野,省着过日子。也该他时来运转,那夜里正睡得熟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呼救声,原来是一个老头摔倒在地上。他立马过去查看,发现这老头背过气去了。老头一身绸子,一看就是有钱人。
邹谏毕竟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儒家思想中济世救人的使命时刻影响着他,又加上家风严谨,他心底纯净,即便遭遇磨难心生歹意也一晃而消。
他曾跟一个名医学过推拿针灸之法,也算粗通医理,此刻正好施救那老头。一阵推拿之下,那老头悠悠转醒。联想昏迷前后的情况,老头心里知道这是面前的年轻后生救了自己,立马拜谢。邹谏倒也不挟恩求报,嘴上叮嘱老头小心。
老头姓彭,全名彭程。家里经营酒肆,小有名气,十里八乡的酒虫都慕名来买他酿的酒,因此生意兴隆,家境殷实。他此次之所以路经此地,乃是刚刚去临城收账。那欠债之人与他乃是旧熟,二人酒足饭饱之后他坚持回家。夜色正盛,他赶路又急,加上大雪初融,路面泥泞,他一跌之下惊、急攻心,这才昏迷过去。若不是邹谏出手相救,恐怕第二天天明他就僵死了。
老头心理通明,感激邹谏的活命之恩。同时也觉得邹谏这人不错,自己身上可还有几两银子呢,看邹谏那落魄模样,没趁人之危盗取他的银子还救了他,这就是善人。念及此处,老头对邹谏也动了恻隐之心。他看邹谏虽然落魄可是身上的绸子倒也不是寻常人家能穿得起的,因此对邹谏的身世颇为好奇,便问他怎么落到如今地步的。邹谏半年多的遭遇让他苦不堪言,此刻见老头发问,其人又慈和,竟一股脑地把遭遇说给了老头听。
老头听完,更加同情邹谏,便问邹谏愿不愿意跟着老头子回家,想要收他做干儿子。邹谏听闻此言立马磕头,便搀着老头回了家。
老头家并无子嗣,全把邹谏当亲儿子看待。邹谏也不辱使命,将老头酿酒的技术全学会了,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头百年之后,将“蓬莱酒家”就传给了邹谏。
九叔和秋生坐在餐桌上,听着刚刚拼桌过来的老人家侃侃而谈,倒是对蓬莱酒家的来源颇为好奇。只是九叔心中疑惑,这人怎么对掌柜先祖的故事知道的如此详尽呢?按理说这怎么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对面的老头头发稀疏花白,两鬓霜染一般,脸颊瘦削发尖,腮部凹陷,眼皮耷拉着,眼睛微微眯着,透着说不清的贼光,若是远看其头颇像老鼠!
九叔眼角余光打量周围食客的状况,发现自打这老头落座之后,一个个看向这里的目光都带着畏惧的神色,难不成这老头来历不凡?九叔自腰间竹筒中蘸了两滴牛泪轻轻点在眼上,抬眼查看老头是否为妖邪所化,却发现这老头就是普通人。
这老头很能吃,将一盘牛肉吃得精光,又喝了一壶女儿红。他正要再说些什么,却被从跨门走出来的邹鹏拦住了。
邹鹏一到九叔桌旁,就作了一揖。嘴上说着:“对不住了,两位。这是我们店里的老爷子,年纪大了,脑袋糊涂了,总喜欢胡说。还望两位见谅!”
九叔点头说了句无妨。邹鹏扶起老头就进了后院,留下九叔莫名其妙地坐在那儿!
秋生见师父发呆,抬起左手在其面前晃了晃手掌,嘴里还含着食物,含混道:“师父,没听够啊?”
九叔严厉地看了秋生一眼,说道:“吃饱了?吃饱了就上楼!”
秋生连忙说道:“没,没吃饱呢!”说着他又往嘴里塞了几块牛肉,一副饿死鬼的模样。

百度搜索 茅山逸闻 天涯 茅山逸闻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茅山逸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后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后厨并收藏茅山逸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