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访谈录 天涯 或 访谈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访谈者:我感觉到,一切的感情都很虚伪。社会是由人情组成,人情维系的。
在我们没察觉的情况下,编织了大量的因果关系网。
在我们没察觉的情况下,人情在人生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到了瞠目结舌的地步。
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人生的全部。
无论社交,网络,媒体,生活,工作等等,都是绝对意义的主体。
相反,留给自己的个人空间非常少。
因为习惯了处于人际网络中,所以,独处时,会感觉到无法抑制的空虚寂寞。
以致于,人类变成了孤独就会无法生存的兔子般的生物。
但是,人类同样是一种智慧生物,除了表层的思维能力外,潜意识的计算能力更为惊人。
简单来说,人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带有潜在的利益成分。
计算出,判断出这么做能获利。
所以,即使人在无意识中做出的无意义行为,也有着长远的功利化目的。
换言之,没有利益的行为,不会出现在候选项,不会出现在人类的行为清单里。
也不会有所谓的心血来潮。
以前的我,很痴迷影视里那些冷静理性的角色。
在学生时代,虽然没近视,却戴着平光镜。
虽然不聪明,但在努力提高训练着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现代人很喜欢计较利益得失,所以和老一辈们有着无法调和的冲突。
老人的很多行为在他们看来很低效。
喜欢计较的年轻人们,现代人们。
会把时薪和日常,家务,聊天,等关联起来。
假如时薪是十几元,那么做家务的时间,其付出和收获明显不成正比。
和人交际,陪伴的时间,同样等同于付出金钱。
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投入最短的金钱,获取最长远最高的回报,成为他们下意识思考的问题。
这些思考,这些计算,将深入到深层意识的层次。
对任何事,物,会首先判断出值与不值,对方的价值几何。
人和人相遇的瞬间,就会相互计算对方的潜在价值,自己能从对方身上获取的价值。
以此形成第一印象。
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方粗鄙不堪,但穿金戴银,第一印象也会让某些人双眼放光。
事实上,生命体是一种潜在的数理大师,简单一个抛物线,简单的捕猎,简单的规避动作,都有着复杂的数学运算。
肢体如何调配,以何种角度等等。
这些近乎本能的动作本质上是建立在数理基础上的,而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是潜在的思维运算能力。
对于大脑的开发与应用虽然本人并没意识到,也缺乏相应的调动方式。
但不代表潜能始终潜藏着。
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生存的最关键。
好感度源于基因等层次的判断,但某种意义上,本能的价值预判能取代基因层面,左右好感度。
只要对方能利己,那么就会有着百分百的好感度。
所以,看到对方笑脸相迎,会本能的产生提防。
没有无来由的爱与恨。
即便婴儿,也懂得用笑容进行讨好。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能很自然的计算出对方的价值,对于价值高者表现出热情,低价值者就不会浪费表情了。
而负价值者则避之不及。
看似是高等能力,但事实上只是简单的加减法罢了。
不断从一个个高价值者身上获取所需,不断规避负价值者的拖低。
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很异常的存在。
他们似乎也和我一样,能进行精细计算。
但他们,是猎食者,掠夺者。
只是,我始终不清楚他们究竟是何等存在。
而我的人生,也更为功利了。
无论是做家务也好,和人谈话也好,陪伴家人也好。
都会觉得在丧失金钱,价性比很低。
整个人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但是,用这种观点的话,日收入过百万的巨富者一天就能换取我整个人。
这么比较的话,我的整个人生觉得毫无价值,索然无味。
习惯了衡量价值的我,又该用什么作为价值载体呢。
用寿命来衡量的话,当时还作为学生的我无疑有着绝对的财富。
假如把我和垂死的富翁互换的话,我是绝对不肯的,这么想的话,拥有年轻身体和寿命的我已经有着巨额的财富。
用钱买不来,也羡慕不来的财富。
如果用健康来衡量的话,我依然处于相对宽裕的地位。
如果用感情衡量的话,拥有家人关爱的我同样处于中等地位。
那么,究竟人生如何衡量呢,成功如何定义呢,价值如何比较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也始终找不到答案,也因此,我对未来充满着迷茫。
曾经充满功利,成为金钱奴隶的我,在缺乏对金钱的崇拜后,就失去了所有的规划和信念。
某种意义上,人是需要价值体系作为支撑的,一旦缺失,就会失去轴心,连带着整个人无论身体还是信仰还是坚持等等,全体垮掉。
不管这种价值体系是否偏执,但却会根植入潜意识内部,成为行为判断的指标。
以金钱为主体的人,所有行为,思想,思维,价值观,好感,审美等等,都会向着金钱体系倾侧。
以修炼为主体的话,同样一切都会倾侧于修行。
包括身体,免疫系统的运行,躯体的进化等,都会倾侧于修炼。
以繁殖为主体的话,审美观择偶观会倾侧于基因更优秀者。
所以,我们虽然同样是人类,同样处于同一蓝天下,但所选择的价值体系,所走的路,所看的风景,是完全不同的。
我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觉,观察着人生百态。
发现,所谓的感情,非常虚假。
虽然大部分人都没发觉,但事实上,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付出的感情是带着利益倾向的,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付出,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
简单来说,即投资。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会进行利益的预判。
投资感情换取利益,这种行为不仅在社会上,还发生在家庭上。
缺乏资本的人只能以感情为资本,企图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日常中,经常能看到单方面付出感情并以此要求回馈的强买强卖现象。
相对高水平的人有着相对的无私,相对富裕的家庭有着相对的大爱。
但在某些底层,容不下,诞生不出这种高雅思想。
所有行为都会从实际出发。
生儿育女能作为翻身的资本,养育一个和多个的成本和时间投入相差不大。
从养殖动物的经验中得到相关的养殖观。
通过大量生育,投入一定的资源和空余时间,在十年后将生成一批新的劳动力。
十五年后能实现盈利。
在往后的人生中,能有着持续的保障。
在缺乏资本和投资渠道的情况下,以此作为投资甚至作为养殖业,属于稳赚。
出于这种功利心,不会投入过大的教育成本。
虽然本人不会有所察觉,但大部分行为的潜在原因,大部分思维思想的潜在目的,都是在本人无所察觉的前提下主导着人生的。
这种观点,适用于大部分价值体系,不单是财富。
当掺杂了功利,就不再纯粹。
我感觉到,自己处于种种漩涡中,感情漩涡,投资漩涡……
任何事物都不纯粹,利用与被利用。
一旦牵涉入漩涡中,就无法抽身。
于是,我尽量不与人扯上关系,尽量不动情。
带着理智的角度,俯视着身边的一切。
我成为了一个,理性冷静甚至冷漠的人。
大部分人的冷漠外表,是一种自我保护。
在适当的人面前,会卸下心防,变成小孩般的性格。
但我的冷漠,是冷漠到骨子里。
对任何事物,我都不会动情。
但这样的我,却被很多人评价为多情,重情,有责任感,孝子……
带着冷静的投资心态,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
我能对不同人表现出尽职尽责的情感。
无论是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人来送往。
都被我当成工作来完成。
也因此,我的种种“投资”也获得预期的回报。
无论是家庭,感情,事业,我都获得了绝对的丰收。
理性冷静的进行投资,对于适合的对象,会打开对方心锁进行强行的单方面投资,最终会如期收获回报。
对于没有价值的对象,则不会浪费一分的感情与时间。
对于很多人来说,交友标准是,只会交有利用价值的朋友。
而对我来说,会进行更长远的考虑,即使一张厕纸,也能挖掘出价值。
我不断交织人际网络,准确的收割获利。
但我也慢慢变成无情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开始。
我无法产生任何感情,即使处于热闹的人群,我依然感到仿似置身于荒岛。
极度的孤独感涌上来,随后是深入骨髓的恶寒。
我究竟得到了什么,我什么都没得到,相反,我似乎失去了很多。
一无所有的我置身于一无所有的荒岛上。
如同机械般理智冷静的我失去了身为人的资格。
对于一个机械来说,没有什么是需要的,没有什么是必要的,没有什么是值得期待的。
如同机械般冷静计算的我,只是在进行无意义的数字游戏。
我突然很想找回人的感觉,但已经没办法了。
尝试了很多方式,我都依然近似于机械人。
无论言行举止,思维思想。
即便在别人看来,我很正常的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存在着。
但我感觉自己被禁锢在机械的躯壳里,连内心和思维都将彻底的机械化。
这不是错觉,因为,我看到自己被囚禁了。
我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这个机械的身体在生活。
这种体验真的很恐怖。
很多修炼,很多所谓的提高,方式和后果都是相同的。
让人更为理智,更为自律。
但理智和自律的人是千篇一律的。
正因为人的缺陷,导致了个体差异,遇到事会做出不同的愚蠢反应。
但理智模板下,遇到事只会做出相当的理智选择,出现相同的理智想法。
如同机械般千篇一律的自律。
最后成为千篇一律的模板。
所以,所谓的修炼,只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模板。
这种机械般的相同体,遇到事情无论是反应,还是心理,还是思维,都会惊人的一致。
某种意义上,是把生命体机械化了。
但其中,意味着原有的自己,缺陷的自己,被彻底抹杀。
又或者,如同我一样,被囚禁。
很可笑吧,人类会追求理智,但后果是把缺陷的自己囚禁,取而代之的,是名为理智的机械人。
之后,被囚禁的我,用一种很另类的视觉,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样被囚禁的人。
他们表层处于主导地位的并非理智,而是各种各样的。
低俗,邪恶,狡诈,功利,暴力等等,这些性质占据了绝对的主导。
比如说一个恶俗的人,从里到外都显示出恶俗,透露出恶俗。
虽然不是以理智为主导的机器人,但却是以恶俗为主体的机器。
整体被恶俗取而代之。
同样的,原来的他,也被囚禁了。
我能看到,他们如同囚犯般隔着囚笼痛苦的看着自己躯体犯下各种罪孽,发出痛苦的呼嚎,但声音无法传达。
访谈结束,和别人不同的是,他全程保持着理性的克制,用平稳的语气说着不相干的事。
完全是另一个版本。
据他所说,自己身体里,似乎被囚禁了另一个人格,一个愚蠢低俗缺乏理性的人格。
那个人格在不停的呐喊。
而他决定,下一步是想办法彻底扼杀那个潜藏的人格,甚至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周期为三个月。
而上述的访谈,是“他悄悄的”递给我的稿件,并非手写,而是打印的文件。
标点错字甚多,能看得出,打字人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
在句末,是一个绝望的请求,哀求。
“他”意识到自己将被彻底抹杀,从而求救。
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原版的本人,还列举了一系列事实。
百度搜索 访谈录 天涯 或 访谈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