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汉末布衣 天涯 或 汉末布衣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初秋,酉时一群人三三两两的走出县寺。一些人时不时低声交谈、一些人沉默聆听;有三五成群的,也有人形单影只。
一眼观之,布衣直裾,无綬者逾泰半,佩綬者也不过是百石吏。其中有一位二十出头青年,身着半旧绛青色儒衫,布履,剑眉郎目、唇角微扬,正与诸君拱手作别。
随即转身向西而行,淡淡看了一眼被城墙吞噬了一半的咸鸭蛋黄也似的夕阳,叹了一口气,不疾不徐行了约三十几丈旋即拐入横街。前行不远,但见路东有一书肆,门窗颇旧,油漆斑驳;门楣上挂一崭新匾额,上书“崇圣斋”;其木料为上等金丝楠木,字为阴刻大篆,内嵌以金箔。落日余晖泼洒之下,金光映射的路西绸缎铺窗棂、门楣、柜台俱皆千疮百孔。身着淡黄泛青长綢衫的赵掌柜迎着光,头脸身躯斑驳如潜伏于密林的金钱豹。但见他歪着头、眯眯着眼拿着一把竹尺正在仔细量一匹散乱的葛布,嘴唇蠕动,似在嘀咕什么,距离颇远,听不见声响。
“崇圣斋”的李掌柜站在门口,正低声指使两个伙计扣门板。嘴里不断絮叨:“哎呦喂,汝这厮,轻点,轻点,此乃斯文之地,文化场所,切忌勿辱没了斯文。吾天天告诫汝等平常接人待物,宁缓勿急,万万不可慌张失据……你个挨千刀的!格老子慢些!”
青年“噗嗤”一声笑将出来。
“哟,二郎,下值家去?”李掌柜拱手说道。
“家去,您也拾掇好了,归家?”
“可不敢当二郎一句‘您’,回见!”
青年拱拱手“您老回见。”
青年继续前行,片刻行至巷口里门处。却见一原本斜倚、衣衫镂缕乞儿,站起身来,冲自己哈着腰连连点头。青年也点了点头回敬,便拐身入里门十数丈一小院门前。
正待举手叩门,木门却倏忽而开,漏出一个梳着“总角”小辫的女孩来。
“爹滴……爹弟……抱……抱”小女孩口齿稍显混沌。俩木门开一扇,一位着绛色襦裙、领口及裙边堑以鹅黄绣花边饰,梳双鬟髻(音同环记)头戴铜簪的妇人怀抱婴儿含笑站立于门边。但见妇人约摸二十不到年纪,鼻梁小巧而挺拔,脸色稍显苍白,当属中人之姿;笑盈盈的瓜子脸与略大而明亮的双眼平添三分灵动。
未上漆的院门似乎也变得亮堂起来。
妇人双膝微微一曲,略一点头“夫君下值了?”“嗯,下值了”青年一边应声一边抱起小女孩,“啪嗒”在小女孩稚嫩的小脸上亲了一口“小豨(音同西,猪的意思,避讳小名也是小猪的那位著名大帝)可还安宁?”说着就抱着小女孩往房内走去。
“小豨尚好,夫君但且先安坐,待妾身把吃食盛将上来”妇人轻声应道。
入的堂屋,跪坐于榻上,青年伸出手指头逗弄小女孩“小鵅鵅(音音同洛,飞鸟的意思),今天有没有偷吃饴糖啊?让爹闻闻……哼,小家伙你又偷吃咯……”
妇人笑眯眯的把怀中婴孩置于榻旁竹车里,朝青年再次微微一曲双膝“请夫君稍待。”说完便折身出了房门。
稍倾,端来一个大木盆,小臂上搭一脸巾。麻巾虽旧,上面还有一个小窟窿,但浆洗的异常洁净。
妇人放木盆于榻,将脸巾置于案几。复又折返往来,用木盘盛上一碟青菜、一碟腌渍萝卜、一盆鸡汤、三碗米饭来。
青年先用脸巾替小姑娘擦了擦本就洁净的小脸,旋即又擦了擦小姑娘的手,方才胡乱给自己抹了一把脸,将脸巾放回盆内。
把小姑娘置于身旁“小鵅鵅吃饭咯!”青年把木碗和一双竹筷放在小姑娘面前。
此时妇人也将木盆面巾拾掇完毕,跪坐于侧;双手举起一碗米饭置于青年前方,将筷子摆放于青年右侧。
青年正举起筷子欲将汤盆中的一支鸡腿夹给小鵅,不料妇人手速甚疾,夹起鸡腿放入青年陶碗中,
“夫君请用”
青年正待开口,妇人抢先说道:“夫君勿恼,小鵅牙根未稳,拌些许鸡汤羹,她吃的可是香甜呢!”言罢,拿起木勺,自汤盆里舀了几勺鸡汤,兀自给女儿喂起饭来。
青年无奈一笑,举箸而食。
鸡肉味道不错,鲜香筋道,就是淡了一些,盐放的不够,降低了鸡汤的鲜味;青菜是苋菜,一看就是清水煮出来的,汤汁似血,没有一滴油;煮的太软糯,没牙的老妪喜食;腌萝卜倒是够咸,咸的直齁喉咙。米是糙米,口感不佳,偶有三两稗谷,好在无砂,尚能食。
草草扒拉了一碗饭,停箸准备起身,妇人赶紧放下木勺,自身旁小几上端出一个竹杯来“夫君且漱口回房将歇,稍候片刻妾身便至。”
回到卧房,靠里墙有一竹榻,楠竹为架,粗壮如腿;上铺新鲜稻草,稻草上铺褥,叠有一床绵被(注释1)。逡巡至榻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回身合衣躺下,思绪开始挥散开来……
注解1.汉代还没有大规模种植棉花的记载。可能有一些偏远地区有少数野生“吉贝——也就是早期棉花的名称”。但是因为没有经过人工育种和精心选育,产量惨不忍睹,并不会比收集芦花、柳絮轻省。故汉代南方普通家庭保暖使用“縕”,也就是缫丝剩下来的下脚料,掺入多年积攒下来的家禽绒毛,制作冬服、绵被。当然,达官显贵用皮裘、丝、綢也是常见的。
百度搜索 汉末布衣 天涯 或 汉末布衣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