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壶关风云 天涯 或 壶关风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一〇二章党政军民双井度荒
时令已经进入五月,五一就是下种的季节,可是老天爷从去年立冬至今连一场雪一场雨都没有下,老百姓遇到了十年未遇的干旱,去年就遇到了春旱和秋旱,庄稼收成减半,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摆在县委县抗日**面前的不单是跟敌人的斗争,更主要的是老百姓和战士们的吃饭问题。
在四月六日,县委就向基层党组织发出通知,要求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新华日报》3月27日发表的《春耕运动已至紧要关头》的社论。通知要求每个党组织必须成为坚强的生产堡垒。党员必须成为生产模范,带领根据地人民迅速掀起春耕生产建设**,在生产中培养劳动英雄。
十四日,壶关县抗日根据地以民兵为骨于,组织起19个“春耕保卫团”,其任务是:围困敌据点,监视敌人的活动,村与村互相配合,充分发动群众抢耕抢种。要在立夏的前五天,把根据地12万亩秋田全部下种完毕。
五月六日就是立夏,五一就要把下种掀起**。但被天旱吓怕了的老农望着像火炉一般的日头,挖一把干巴巴的黄土,脸上皱起了舒展不开的眉头。空旷的田野上没有几个耕耘者的身影。
面对群众在严酷的环境下的悲观失望的情绪,县委县抗日**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出了“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的号召,不管老天下不下雨都要在立夏前播下希望的种子。要求:
1、思想动员、提高士气、克服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严酷环境下悲观失望的情绪。
2、领导带头,身先士卒,与人民群众一道共渡难关。
3、发动了广泛的群众运动。
4、减租减息与生产渡荒相结合。
5、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节约。
6、抗灾救灾与战斗相结合。
全县军民要十分重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从长远着眼,厉行节约,备战备荒。
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士气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壶关县委、县抗日**提出了生产渡荒,人定胜天的目标。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军队与**都在根据地安口、盘马池、郭家驼、双井一带进行了开荒种菜,与人民同甘共苦,同食康菜,县委书记李唐县长侯国英亲自带队上山开荒。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呀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呀地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呀一般
如今的南泥湾 与呀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 是呀江南
又学习来又生产 359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 鲜花送模范
咱们走向前 鲜花送模范
……
现任壶关县妇救会主席的江平在双井给开荒种菜的干部战士们唱起了正在流行的南泥湾之歌,这是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了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时候的真实写照。
八路军三五九旅刚开进南泥湾的时候,南泥湾还是一个梢林满山,荆棘遍野,野兽出没,人烟稀少的地方。战士们描绘那时的南泥湾是:“南泥湾啊烂泥湾,方圆百里山连山。雉鸡成伙满山噪,狼豹成群林里窜。猛兽当家百年多,一片荒凉没人烟。”条件艰苦可想而知,但广大指战员说:“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才能干好革命。”广大指战员积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难,创造辉煌。
县长侯国英听到了江平给同志们唱的这首歌,真比他苦口婆心地在同志们面前高一声低一声地讲这讲那要强十倍,就找来江平让把这首歌变成我们壶关的歌才有劲,并且还要让她成立一支歌唱队,把同志们的心劲儿都唱起来。
江平接受了县长的任务,就抽空到牛居村抗日高小找到丈夫师丕珍和宋世洪说明了县长的意思,宋世洪听了非常高兴,她说自从她跟江平到地委学会了南泥湾这首歌后就已经把歌词变成了我们的,写在了她的日记里。
江平等着宋世洪给她拿出了她的笔记本子,看到上面写道:
罗松背轿顶山,双井像口大池塘。
池塘里面枯又干,打虎岭上寒气旺。
山涧野鸡无吃喝,狼虫虎豹没口粮。
党政军民齐上阵,独立营战士来开荒。
……
“写的好呀!可是怎么能像南泥湾那样唱出来”。江平道。
“这还用发愁吗,守着个大文人大诗人。”宋世洪指的是师丕珍。
于是她们就去找到师丕珍。师丕珍是个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作诗作曲写写画画都不在话下,要不开办抗日高小这个重任也不会交给他。
打虎岭轿顶山,听我来唱一唱。
来到了双井山,太行山之巅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双井山,只有风吹的枯草泪汪汪。
孤独的石头,山鸡的吟唱。
如今的双井山,与往年不一般。
枯草没了,风绿了禾苗,雨浸了黄土沙岗。
罗松背轿顶山,听我来唱一唱。
来到了大井山,是朱老总的划界线。
界南是山,界北也是山。
往年的大井山,唯有磨刀霍霍的闪光。
顽匪的侵扰,百姓的悲凉。
如今的大井山,与往年不一般。
眼泪没了,老农笑开颜,看到了练兵场。
……
立夏过了,还没有一场透雨,根据地的人民就在嘹亮的歌声里度过了整个春天。大家的心是热乎乎的,虽然没有了湿气但人气旺盛。
根据地还让江平和宋世洪组织妇女、秧歌队,开展田间地头宣传,组织党政军民里的文化人进行诗歌创作、诗歌朗诵等活动,活跃了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党政军民忘记了灾荒给大家带来的忧愁和烦恼。
大旱了一百八十天的壶关人民,真的是历经了历史上罕有的大灾荒,天灾人灾横行。在国民党占据过的壶关南部,陵川、高平、晋城等地,更所谓是“赤地千里,民有饥色,野有饿孚,哀鸣遍地,嗷嗷待哺,白骨堆集”。就像壶关河郊沟还有父吃子肉的现象,陵川大地还有无人之区。
在这大灾荒之年,在中国共产***下的壶关抗日**,除领导人民生产自救,节约渡荒外,党、政机关本身也以身作则节衣缩食,进行生产自救运动。
中共壶关县委书记李唐,抗日县**县长候国英,领导党、政机关全体人员,以身作则,一面工作,一面在**驻地大井村的南山、轿顶山北坡和罗松背等地,亲自开荒种田一百一十余亩。利用旱井里的水,收粮菜万余斤。除机关自给外,还以一部分支媛了当地群众食用。县独立营在打虎岭开荒种地,主要种植山药蛋、罗卜,使党政干部、部队的同志们和群众都看到了希望。
就在粮食度荒的艰难时期,日寇在经济上也趁机对我根据地就行挤压和掠夺,为了贯彻毛主席在经济上“发展生产,调剂有无”的政策,由工商局长车轰成立了县贸易公司,商店先在店上开设,随后移到固村。商店的任务就是对敌开展经济斗争,通过收购从敌占区运进军需和民用等物资,再到山则后长治贸易货栈收购从长治县、长子县运送过来的军用民用物资,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送到我们的根据地。对内发展生产,调剂有无,繁荣经济,主要收购食盐、棉花、皮麻、粮食等。在收皮麻这一项,每天要收购四五十个小商小贩的商品,都是用担子跳。
在军民开荒种菜种粮时期,只要一有空闲,县长侯国英、区长周刚、财粮张树芝等干部,就到国民党顽固派县**驻地常行村担煤,在方圆也只有那里离根据地较近。在根据地不但闹粮荒,还经常闹烧燃困难。特别是冬天,连个取暖烤手的地方都没有。利用夏天天暖之际早点积攒一点过冬的烧燃也是一件长远的大事。
周刚怕侯县长一直到常行担煤会有危险,就一直制止他,可是侯县长非去不行,他说:“我倒要看看这个马成骥对我会下什么样的手。” 不过话说归说,还是打扮的让自己人也认不出来。
在担煤的途中,周刚的后生大,每担能挑一百二十斤,张树芝又比周刚的后生小一点,每担也挑一百斤,数侯县长个子小,每担只能挑八十斤。每天往返最多二次,脚上都磨起了泡,用针挑破第二天就又上路了。
许多干部劝侯县长不要再去了,他说:“四一年四二年我们过冬连一条棉裤棉衣都没有,不是也挺过来了吗,这挑挑担子活动活动筋骨比开荒还轻松自由,不挑担就开荒,总的拣一样干,脚上起的泡多了就变成了老茧,想当年我们几个人翻山越岭去延安找共产党、毛主席,那脚上的血泡可不是今天这个样,走到延安,那些泡都没有了,变成了老茧。”
侯县长只要开了话匣子就会提到上延安找共产党毛主席的事,越说越有劲,越说越高声,仿佛自己置身于无人之境。
不料有一次,他的这些话被国民党的几个特务听到了,就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马成骥,马成骥一听这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啊,那个一般的人会去过延安。马成骥知道延安,那是共产党的老巢,从那里出来的人听说都有三头六臂。可是,不相信也不能不管,如不管,这些报告的小卒子以后还会向他报告吗。
虽然在马成骥看来自己在常行的时间不长了,他是壶关、平顺最早的国民党书记,从他的经验判断,这壶关的共产党眼看着一天天在壮大,壶关的国民党**之所以在常行能够生存下来,主要是二十七军那些兵痞子在硬撑着,否则早就垮台了。县城日本红部都对这些共产党没有一个好的对付办法。
马成骥是个政治界的老手,他学着阎锡山那一套哲学,生存就是真理,眼看在壶关是恐怕生存不下去了,日寇的铁蹄马上就会朝他的老巢踩过来,共产党人家会搞游击,而我们这些人能干什么,鸡蛋永远也不会将石头碰破。所以,现在他一心想着自己将来的出路,不想在增添什么大的麻烦了,面对手下的汇报,他只好让他们仔细摸清那个说大话的是不是个“驴大喷”,不要兴师动众抓错人,小题大做一会。
其实,马成骥心里明白,共产党兴师动众在界北搞大生产运动,把一伙饿肚子的人都动员的开起了荒地,还有唱歌跳舞的,一般人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吗?
几个特务哪想到县长是在应付他们,他们还想着怎样在县长手里立功受奖,于是就每天隐蔽在那一条道上,按照县长的安排,再一次听听这些脚夫们是不是真的是延安来的人。
其实,上一次侯县长他们就已经发现了跟踪他们的哪几个特务,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员了,即使侯县长也是先从侦察员开始的,没有个滚爬磨打的经历能走到这一步吗。
几个“脚夫”还像前几天那样照例坐在那里(上庄村)歇息,侯县长开了话匣子就给大家讲个不停,周刚领着几个干部悄悄越到那些特务的后面,很顺利的就缴了他们的枪。经过审问,他们都是当地人,是常行公安局的探子,经常在这里侦查可疑的共产党八路。
侯县长见了这些特务,让他们坐在那里,也没有给他们施加什么压力,先是问他们是那个村的,为什么给国民党卖命。
他们说是混口饭吃,听说共产党都是“共产共妻”的匪军,老巢就在延安。有一天跟踪你们这些脚夫,听到你讲延安的事情,就以为是个大人物。
于是侯县长就给他们也讲了讲延安在那里,那里是一个什么地方等等,特务们听着听着就听迷了,就像在自己家里听大爷大奶讲故事,无拘无束。
最后,侯县长让把枪都还给他们,问他们敢不敢跟这些脚夫们过过招,其中一个领头的说:“不过了不过了,刚才那一家伙,我们都领教过了,现在还不知道手里的枪是怎么没有的。”
侯县长道:“那你们走吧。”
特务们都说:“我们这就回家去,再不去常行了。”
侯县长道:“该去去吧,你们那个马成骥也快搬家了。”
百度搜索 壶关风云 天涯 或 壶关风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