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 或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1814年,在波斯阿塞拜疆行省俄国与波斯发生战争冲突后,英国拒绝向波斯履行1813年签订的条约,此后的十年几方都恢复了平静。这样的平静,并没有打消俄国对波斯领土的觊觎。
1826年,俄罗斯国内反什叶派情绪高涨,大批什叶派民众害怕被迫害逃往了波斯。
这种由宗教问题产生的紧张局势,加剧了波斯与俄国之间的敌对情绪。
在波斯国内,宗教教士阶层呼吁要在高加索地区进行圣战,阿巴斯王子力主开战。
1826年7月,阿巴斯王子带领的军队,打败了俄国的前沿军队。
但在补给问题上,其父王法塔赫·阿里汗没有支持阿巴斯进一步的行动,拒绝提供物资支持阿巴斯在阿塞拜疆同俄国的战争。
延误时机,导致俄国人反败为胜,迅速推进到了波斯的大不里士地区。
在1814年的时候,英国没有履行与波斯1813年签订的条约,这一次同样也不会履行。
尽管1813年签订的条约规定,波斯遭遇欧洲大国的进攻,英国有义务进行军事和财政的支援。
显然英国只是单方面的让波斯承担义务,这种义务就是防止英国的敌对势力经过波斯攻击英国的殖民地印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不可能对俄国进行大规模的抗击,外部不能够获得有效的支援,土库曼恰伊条约签订了。
1828年2月,阿巴斯代表波斯与俄国签订了这份不平等条约。
土库曼恰伊条约,使波斯失去了与俄国有争议的高加索地区的领土;俄国要求波斯支付2000万卢布的战争赔偿。
这形同讹诈,抢了人家的东西还要人家赔钱;同时俄国要求波斯给予俄国人在波斯的经济特权和治外法权。
这样的条约对波斯统治阶层来说,只是一份能够保证其继续执政的条约,而对于波斯国内的大众来说,这是一份卖国的条约。
一件偶然的事情点燃了大众的怒火,俄国驻波斯第一位傲慢的大使,扣留了国王的一名太监和反俄前首相的两名妻子。
一名有影响力的高阶教士,要求俄国公使馆放人,并呼吁大众去解救这名太监和反俄前首相的两名妻子。
1829年2月11日,德黑兰的商人率先行动起来,商人罢市抗议俄国公使馆的这一行为。
随后,愤怒的人群冲入公使馆,除了一名俄国人逃跑外,其余俄国人都被卡卡了。
这种严重外交事件,并没有发展成俄国再次入侵波斯的借口,因为俄国正在同奥斯曼开战。
俄国和波斯两国都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冷处理。
最后的结果是,以波斯国王道歉的方式平息了,也就是说卡卡了也就白卡卡了。
在同俄国的战争中,阿巴斯王子没有获得支持,但在中亚地区却镇压了许多起义。
这位有点抱负的王子,最后的结局是没有活过自己的老爹,1833年10月25日去世了。
而阿巴斯王子的老爹法塔赫·阿里汗,则在1834年10月24日去世了。
卡扎尔王朝自阿迦·穆罕默德开始,非常重视继承人的问题,但是像如此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即王储和国王先后去世。
内部的继承问题受到了外部势力的影响,有影响力的继承人被英国人打败。
英国人和俄国人支持阿巴斯之子穆罕默德王子继位,因为其年少且缺少威望,这样就会更加倚重英国和俄国。
英国人以财政和军事援助来引诱新国王,希望新国王能够向英国方面倾斜。
例如,俄国人支持穆罕默德国王攻打赫拉特,及俄罗斯对外里海的兴趣问题上,不要给予俄国支持,但没有什么效果。
1837年,穆罕默德国王攻打赫拉特,英国人再次爽约,帮助赫拉特抵御波斯的攻击和包围。
同时,英国出动军队占领波斯的一座岛屿,威胁穆罕默德国王,如果不放弃已经获得的阿富汗领土,就对波斯开战。
对于英国人的威胁,以及久攻不下的赫拉特,导致的财政开支增加,穆罕默德解除了对赫拉特的包围。
对于穆罕默德国王对英国人的无视,英国人怎么能够心理平衡呢?
不给默罕默德国王一点教训,怎么能够让穆罕默德国王长点记性呢!
1840年,英国人在背后鼓动了,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首领阿迦汗·马哈提拉,发动反对穆罕默德国王的叛乱。
这位穆罕默德爷爷任命的克尔曼总督,最终被穆罕默德打败。
在几年后,这位首领被迫逃亡印度,获得了英国人的庇护。
看着没有教训成,英国人在两年后把哈尔克岛还给了波斯。
这一时期,逊尼派的奥斯曼国内对什叶派的镇压,导致波斯与奥斯曼边境冲突。
为了维持在波斯的既得利益,英国和俄国居中调停,使奥斯曼和波斯之间的冲突没有扩大化。
波斯和奥斯曼两国就边境问题,成立一个边界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埃尔祖鲁姆条约,确定了两国之间的边界轮廓。
1848年,穆罕默德国王去世,其子纳赛尔丁没有受到任何挑战继位了。
自阿迦·穆罕默德开创卡扎尔王朝开始,到法塔赫·阿里汗,这一时期波斯面临了外国势力的入侵。
波斯国内的权力结构由王权、教权、部落势力,加入了另一股势力即外国势力。
外国势力尤以英国和俄国势力最为强大,这两股外国势力同波斯国内的几股势力,在不同时间可以相互组合,这就促使波斯国内的权力斗争更加的复杂。
在这一时期,虽然有君主专制方面的建设,但是部落势力依然强大,教权依然是王权所不能够触动的一个阶层。
这说明一个问题,即君主专制还没有彻底完成。
在王权的统治方式上,还是依靠军队的暴力权和教士授予天命的支持。
波斯国内即便是在分封制或者是君主专制早期,都没有形成一种以学术来成为统治合法性的基础。
不能够以学术治国,即确立学术统治合法性问题,只能够依靠宗教阶层授予国王天命的方式,来确认国王拥有统治的合法性。
这一问题在分封制部落国家和君主专制国家时期,波斯都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导致的结果是宗教并没有随着制度的变迁,而退出权力的历史舞台,而以另一种方式存活了下来。
同时期的欧洲国家,宗教逐渐的走入历史舞台,而以解决大众日常生活的方式迎来了新生。
伴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统治阶层不能够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使波斯民众起来反抗。
在反抗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种变化,那就是宗教教士有着天然的号召力。
在当时波斯没有一种学术可以团结民众,只有宗教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也构成了后续上百年的底层斗争方式,即以宗教阶层为主要力量的斗争方式。
这种宗教的顽固性,并没有因为后期同西方的交往与争斗过程中弱化,反而使宗教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新生。
这种新生有别于欧洲宗教退出权力舞台,专注于大众生活领域。
波斯什叶派宗教的发展,也是一步步的从下层寻求支持,以支持统治阶层获得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宗教获得了独立的经济来源和发展。
促使王权不能够延伸到的地方,宗教以宗教场所和等级制教阶制度,可以延伸到波斯的任何地方。
这种对民众思想上的影响,使宗教阶层看似不从政,却有着巨大的能量。
在卡扎尔王朝建立之时,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中的一支乌苏勒教派获得了统治阶层的支持。
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中的乌苏勒派,获得了对萨非王朝时期的阿赫巴尔派的胜利。
这更多的是源于统治阶层对阿赫巴尔派,在萨非王朝后期教士摄政的反感,以及在萨非王朝后期阿赫巴尔派高阶教士的教义创新。
这种教义创新,即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中隐遁的第十二位伊玛目,在人间的代理人为阿赫巴尔派的高阶教士,而国王只是最高阶教士的行政代理人。
这样的教义,在教士阶层可以掌控国王的时候,还可以存在。
但是碰到王朝更迭,或者是强势人物出现时,无论是哪个国王都不会允许这样的教义和教派成为国教。
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中,也有着不同的支派。
有的支派获得统治阶层的青睐,就会变成教权的继承派,而没有获得青睐的支派就会被打压。
教士阶层内部也会根据形势的发展,来逐步发展自己的教义,但是基本都没有脱离为国王即统治者授予天命的任务。
阿赫巴尔派在萨非王朝时期,同样做着这样的事情。
但后期因为国王软弱、教士摄政,这个派别就有点蠢蠢欲动。
欲提升教士阶层的地位,修改了教义,想要达到教权要高于王权的目的。
萨非王朝结束后,阿赫巴尔派的教义,不能够获得统治阶层的青睐,阿赫巴尔派失势。
乌苏勒教派,则把教义修改为教义需要不断的检验和解读,但是这个解读工作必须由高阶教士来完成。
这种教义的创新,使得教士阶层不触碰王权的天命合法性问题,而维持了自自身授予王权统治合法性的地位。
通俗的说,就是王权统治者,是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隐遁的第十二位伊玛目在人间的代理人;
而高阶教士确认王权统治者,是隐遁的第十二位伊玛目在人间的代理人,即授予天命,承认王权统治者有统治的合法性。
百度搜索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 或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