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电视剧深度解析 天涯 电视剧深度解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金定的表哥叫什么我给忘了,反正大致还记得。好像那人通过朝廷下发的嫌疑犯头像告示看出了武松(他能看出来为什么金定和她父母都不知道呢?)然后去告了官,(作死吧你,我们男神可是有主角光环罩着的)武松好像察觉了什么,向金定父母表示,自己真名叫武松,杀了人在逃,金定父母还没反应过来,金定表示自己终生不嫁(好玩吗?你看看现代那些逼子女结婚,催子女要孩子,连他们什么心理状况都不在乎的父母,古代的父母竟然这么善解人意?你这样拍不嫌幼稚吗?)金定的父母还是没有反应过来,然后金定表格叫了一堆官府的人来,杀了人家抓住金定威胁武松(你要这么一表哥做什么)武松这回想逃都难了,金定自杀了,看着金定的尸体,武松火冒八丈把这些人全打趴下了,然后潇洒走人。(有点奇怪啊,官兵好像并没听到金定的话吧,他们哪有这闲心情,那么怎么判断金定和武松很要好,甚至抓她做人质的呢?官府可以欺压,但那是贫穷人家,好比非洲人在美国根本不被警察们当人看,反正有种族歧视撑腰呢怕什么,金定他们家很有钱啊,那么大的园子,怎么可能任由鱼肉,面对暴内陵外的官兵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呢,官府也不是那么视人命如草芥的吧?杀了那么多人你抓住逃犯了吗?就是回到官府能避免受惩戒?这也不是刺配的事儿吧?对比这些人将要面对的下场,林冲被刺配应该算是很幸运。宋江和卢俊义为了首破诗倒那么大霉……可怜的林宝宝……这剧把你描写得太不知足了啊。)
二十八:然后该招安了。宋江和吴用商量梁山众人的前程问题,吴用表示,咱们可以效仿刘邦起义呢。逗死,你用不用这么自负啊?你还真以为你是韩信了?看看人家宋江说的多对啊,“帝王可以出身草沫,比如刘邦,但终究需要很大的运气,很难效仿”(就记得这两句了,但说的真够好的,一点也没错啊,不要以为那是什么多轻松多容易的事儿,刘邦是秦末汉初的,当时的秦朝分裂成为了很多国家,由此可见,可宋朝不同的是,当时的百姓并不像宋朝人一样苟且偷生,而是有着自己的信仰,一个地方才华得不到施展,就换一个地方,早晚能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秦始皇嬴政尽管统一六国,但传位给第二个儿子后,就造成了政治的混乱,人心的涣散,这其实是因为当时的秦朝的第二位皇帝胡亥,动用国家大部分劳动力修建长城、始皇陵、阿房宫。我记得这方面的历史:当时的秦朝总共人口不足4000万,每年要动用大量的苦役和劳役,除去老幼妇孺,壮男男子在家耕田的仅有少一半,再加上修建这三座宫殿耗费太大,秦朝的人心涣散,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皇帝的做得太过分了,底下起义的自然就能得到民心了。再一个刘邦的对手项羽比不过韩信,刘邦一看局势就知道必有胜算。再看看宋江当时的情况?又是田虎又是王庆又是方腊的,再加上还有辽国,金国,你让他应付谁去?宋朝末年的衰亡本质里跟宋徽宗太能作没什么关系,而是辽国、金国,频繁入侵中原有关。朝廷尚且不能跟金国抗争呢,宋江即便推翻朝廷,也照样不能避免金国入侵中原的必然结果。而且也不可能阻止他们在中原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观众们觉得宋朝末年的宋徽宗、宋真宗遗臭万年,假设宋江真这样做了,请问遗臭万年是不是就是他?他只是不希望梁山上的人世世代代都被人当成流亡草寇啊,何错之有?再者更重要的,当下因为金国等的频繁侵扰,人心本质是向着朝廷的,谁不想保卫自己的家园?如果这个时候,宋江跟方腊他们合伙把整个中原搅和的一团糟,别人会怎么说他们?他们最后不仅落不了个好名声,会是什么结果你们不妨自己想想去。好像这道理宋江也跟武松讲过吧?而且讲得更精细入微吧?到底是宋江跟吴用讲的这些话还是跟武松说的我也记不清了抱歉……)然后宋江决定跟大家提一下招安的事情,那首诗好像是挺通俗的,但不少人都是武将啊,他们都能听懂吗?管他呢,反正诗里边,提到了“招安”俩字啊。可问题是,别的你们全没听到啊。武松带头表示,你还不如散伙呢,放我回阳谷县去,然后大伙儿立马炸开锅了,可见武松堪称梁山的精神领袖啊。看看你们闹腾得这起劲,我都觉得心寒。你们散了伙,以后到哪里去安身啊?孙二娘看见武松走了,当即就要去追他(二弟别走啊等等我!)她自己走人就成了呗,还非得拖着张青。最后张青一脸无奈的跟他走了。
然后宋江带着李逵去汴京了,好像是跟李师师求助去了。问题来了,按照这剧的逻辑,他是自己和李逵去的啊,为什么会认得李师师呢?这俩人好像还挺熟,脑补一下,这俩人会不会有啥故事呢?可惜啊,鄙人才疏学浅,管窥筐举,见识微少,灵感稀薄,不然说真的,这剧可以脑补的地方真的太多了。要是在以前看了好几遍这剧,现在写作就不会这样勉强了。(让大家见个笑,权当笑话吧)然后李逵好像在下头等的不耐烦了,又砸东西又要杀人放火的。(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起熊孩子事件,好像有个小孩正在写作业呢,嫌外面施工太烦了,施工的场所还就是他们楼下的院子,干脆打开窗子,把窗外的安全绳切断了,不少人都到处传播这事儿,说这孩子巨婴心理,缺德啥的。其实我倒觉得,一个十岁小孩子要有多大责任心?现在作业完不成或者完成率太低你们知道是什么下场吗?如果是一个成年人,为了工作觉得外面施工太烦才这样做,你们还会是这种口气吗?会说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太大了,不容易啊”谁考虑过孩子们学习压力多大?他们就算自杀了你们都会说他惯的,矫情做作,还孩子更多受到社会关爱呢,我看他们不仅是社会弱势群体还成天被人侮辱吧?一个六岁孩子因为按错了门铃,被这户人家的户主人几十刀砍死,那个十二岁孩子二十刀砍死自己母亲的时候记得你们什么嘴脸吗?你们却说“这孩子没事找事,烦死人了,死的活该,长大也是**。”就没有一个人想想,这家的户主人可能本身就是个精神病患者,招惹个疯子会是什么下场你们不知道吗?都是成年人了这么少见多怪我真是服了。如果被砍死的是个年轻人、老人你们还会这样说吗?反正孩子生来就是命贱,给肮脏又愚蠢的人类延续后代实在该死呢。不同情这孩子,但更希望凶手以后能免去罪责,砍死那些说风凉话的傻逼们。反观李逵这个案子,多大了这么巨婴心理,宋江一定要你跟来了吗?你等的不耐烦了,摔东西,还吵着杀人放火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们不仅是贼寇,还成天蛇鼠一窝吗?还是那句话,又不是社会上人人皆你妈,谁都有义务惯着你,宋江吓的连连给李师师赔礼然后慌忙走人了。话说这里他是不是跟高太尉做了什么交易?他一离开东京,高太尉就亲自来招安了。原著里的宋江表示好羡慕哦。宋江:羡慕个什么?你特么拍这玩意儿抹黑我形象,侮辱我智商就算了,你还特么暗指我跟这玩意儿搞基?你特么放过我吧!)
个别粉丝:导演我求您了,消停会儿成吗?话说您这剧拍的都哪儿跟哪儿啊?李师师原来跟宋江这么要好?话说高太尉和宋江到底是啥关系?真的是单纯的仇敌吗,我看可不一般了。李逵原著里再杀人狂人家也不什么场地什么场合都闹事啊?林冲叫你描写的,就是一整天卖惨的白莲花。武松不是很清高吗?人家对潘金莲都没动过心啊!原来他俩小时候青梅竹马,武松早玩腻了?拜托你跟孙二娘就是真爱你也不用成天给张青戴绿帽子啊。吴用在我印象里可是个很聪明绝世谦虚恭敬的形象啊!你整的这又没脑子又自负的到底啥玩意儿?蔡京虽然老奸巨猾却也才华横溢啊!你整的这蔡京比背锅侠还悲哀。
个别粉丝:方腊,卢俊义、燕青还没登场呢!这剧不把原著里但凡能跟武松扯上点儿关系的人黑一个遍怎么能完结呢嘿嘿!
二十九:之前给大家讲个小插曲。孙二娘作死的事咱就不说了,重点说一下李逵。跑到寿张县当起了官(请问你怎么去的……)那儿的县令正在断一个案子,两个人起了矛盾,a打了b。我记得这俩人穿的都是官服吧?他俩是上班的时候出的这事还是清闲的时候出的这事?都不合乎情理吧。上班的时候闹事,直接被革职;下班吧,都上一天班累得要死还有那闲空?这俩人在衙门里头当差,都会两手,不可能一个死打一个死挨。不嫌丢人还上衙门告状,耽误老百姓们报案的时间。估计应该是这时候没时间备办多余戏服了,而李逵的处理方式很奇葩:打人的就是好汉,挨打的那个没出息、窝囊废,那个打人的舒舒服服回家去了,被打的还挨了几十板子。后来李逵还炫耀呢,说自己很了不起,县令对他唯唯诺诺。这无疑是最能体现导演反社会人格的地方,受害者有罪论。比方说什么“你肯定说话很难听,不然人家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他欺负你,你不敢反抗?傻逼活该。”“你穿的那么露,跟妓女什么两样……”说白了,受害者被这些人批评做卖惨、装可怜,加害人受到赞赏。“打人很伟大,了不起,是个好汉……”这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思维方式,不算反社会人格。但这里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李逵看待问题的方式。他有理由认为那个被打的人是很窝囊,但不应该再打人家几十板子。还问人家嫌不嫌丢人,可问题是,衙门是做什么的啊?再者你认为的“好汉”就是这意思吗?作为一个褒义词,它至少有人品鉴定的成分包含在内吧。“好汉”是“好人”的一个更高级的形容词,如果一个人只是善良的话,那就叫好人;如果他善良又坚强的话,那就叫好汉。说真的,你觉得这人符合“好汉”的标准吗?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本身是自我保护型人格。反社会人格障碍其实并没多少是天生的,但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法治愈。这其实很简单“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他们的童年有过某种很不好的事情,使得他们不得不斗争(反社会人格),不得不伪装(表演型人格),以至于长大以后,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成为他们的世界观代言词。他们认为,强者我应当不分好坏的予以推崇,弱者我应当趁早毁灭,省的污染环境,制造垃圾。自己打他一顿,让他长长记性,回家赶紧自杀去。很多人认为,冷酷无情木人石心,是童年太过娇宠的结果,不懂得换位思考。大错特错,这些傻叉什么都能跟娇宠扯上关系,你真以为人人的家庭都值得羡慕似的。其实同理心是人一生来就有的,可随着长大后满目沧桑,再加上太多的世态炎凉,他们的脑前额叶早已退化怎么会有小时候的那种敏感?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妈妈自己女儿学走路时摔倒了也不帮忙,而是让她自己爬起来。这样,她以后遇到困难,就会有坚强、独立的好习惯被锻炼起来。可后来,她几岁的时候,看到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走路摔倒了,嘲笑他说:“小废物,掐死算了,少浪费点资源,摔倒了爬都爬不起来。”我提倡走路摔倒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的这种方法,但你要想让他全面发展,独立还得有同情心的话(没听过“世间安得双全法”?),那就不要在一旁冷眼旁观,或者冷嘲热讽啥的,在旁给人家一些独立和支持。(“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应该是最好的实施方法了。)
方腊终于登场了啊。化名方天定,还带了个妹妹方天蛟?算了吧,人家也是化名的,真名叫方如玉。哎,武松跟李逵怎么跑出来了?李逵被关了禁闭,从山上跑出来的,武松是来追他的。令我想起老版本《水浒传》,也是说李逵出逃,燕青去追他,两个人在泰安州的旅店里,遇到了庞万春和庞秋梅兄妹,第二天燕青发现两个人随身带着刀具,一定不简单,追出去后,两个人发现,他们原来去打擂了。谁的擂台呢?任原的啊。后来这庞万春兄妹为任原用暗器所败,多亏燕青他们出手帮忙,四个人成了好朋友……可怜的庞万春兄妹啊,我对不起你们……方天定跟方天蛟到底咋回事呢?世上的事都机缘巧合啊,你们怎么碰上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也不清楚啊,反正这四个人碰上了,方天定他们跑到梁山脚下打探军情?(到底是什么地方抱歉我也记不清了,不过不管有怎样的任务,用得着你们兄妹出马?)李逵就跟方腊聊起了宋江。(李宝宝你是多膈应宋宝宝啊……跟谁都得倒倒苦水,不是我说你有那么委屈吗?这四人还结拜了……唉,交个朋友就成啊,不是都说是方腊手下吗?大家不要学他们,遇见陌生人不要轻易出示名片哦,也不要随随便便就留个电话联系方式,何况跟你是对手……我记得宋江说过“天下的好汉都是我梁山泊的兄弟”好像是出自《新水浒传》电视剧吧?这导演给改成了“恶心宋江的都是好汉,咱们都得结拜当兄弟”,这潜规则的差劲程度让我不禁发笑——)李逵说他一大堆坏话,放言高论喋喋不休啊(不是说好这人不怎么啰嗦,不喜欢讲太多话的吗?这剧差不多都推翻了水浒传原著给他们的设定啊,虽说效果不咋地但我还是蛮喜欢的,只可惜这破烂剧情毁所有啊……)“去京城跟李师师鬼混啦”我就记得这一条了。只不过人家那种情况是正当男女关系吧,李师师又没当宋徽宗妃子,宋江即便跟李师师真有什么也不过分,(你不是仇恨宋徽宗的吗?那你应该巴不得宋江给他戴绿帽子啊。怎么还为他着想起来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说法明显不成立啊,宋徽宗应该是你最大的敌人,你和宋徽宗之间是没可能化敌为友的,但你至少应该对宋江抱点希望吧,感觉宋江虽然很执着拒绝了方腊和他的联盟要求,可他对方腊很仁义公平啊,方腊对他未免太针对了……到底谁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且合伙在人家背后说三道四,跟谁都说,要点儿脸成吗?无论赤舌烧城还是掉舌鼓唇搞不好都要遭报应的哦嘿嘿。方腊听了是连连点头啊,说什么“宋公明一向不近女色的,这次去找李师师,准是因为李师师和宋徽宗有染,找他帮忙去了。”李逵表示“宋江太坏了。”紧接着方腊又说:“宋公明心地狭隘,嫉贤妒能,不守信用”什么的,具体我也记不清了。武松面上不显,但心里也随声附和啊,其实心里在骂:“装什么蒜呢!说了姓宋的几句坏话,风头就能压过我了?你还真以为你是男神了!回头我好好教训你……”(根据后边方腊兄妹被武松骗进营帐推测的,仔细看那一段,他们说是方腊的使者,可谁也不知道详细啊,包括你又怎么知道宋江不近女色的,听谁说的?而且大部分人都说他们说的很对,但问题是,无论他们是不是真使者,双方相战不斩来使,但没规定如果查不清楚来者的身份,不能扣留吧?如果宋江真像方腊说的,心胸狭隘不守信用嫉贤妒能,那怎么能放走他们兄妹?宋江不是很精明的吗,被你毁的……)
大众粉丝:说的没错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前者是要跟大宋对立的,后者则是说,我们不过是没有办法才聚集在梁山上的,我们是大宋忠臣哎。这不能体现宋江心胸狭窄吗?你自己想招安,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啊!不守信用:宋江你在晁盖临终前可是答应了人家啊,为他报仇雪恨的人接替他的位子,你怎么能擅自做主啊?(话说卢俊义还没出场就招安?那后期他是哪儿蹦出来的?)嫉贤妒能:不是说好咱们都是土匪你怎么能招安呢?招安以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讨伐我!不就是我长得帅吗?嫉妒我名声比你好吗?姓宋的你太不要脸了!我家男神好可怜!
个别粉丝:行了吧……不是乱世出枭雄吗,咋成乱世出白莲花了……还有宋江根本没见过方腊好吗……但这剧里方腊比宋江名声好是肯定的……(名声好是因为,你看人家方腊不再江南好好呆着,晃悠到山东来了……到哪都这么受欢迎?宋江名声不算好但名气很大,不然李逵跟武松怎么这么确信方腊的说法,“不近女色”?李逵日日在梁山,连宋江近不近女色都不知道?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好吧,这剧所有逻辑不清楚的地方都用“你懂的”三个字来解释,咱们作为一个好观众要时时刻刻理解支持人家啊……)
三十:宋江正式开始征讨方腊啦。张青和施恩好可怜啊……这片也该结束了。方腊带着妹妹到武松营帐里,劝说他投降(话说你俩咋闯进来的?),武松正愁怎么教训他呢,这次可是送上门了啊,一句话“尔等何不去劝宋公明哥哥?”然后方腊勇敢(脑残)地带着妹妹进了营帐,宋江问他们是谁呢?方腊表示:“我们是谁不重要……”(一看这导演压根不懂打仗,双方对阵呢,谁知道你是敌是友?还充起神秘感了),经过宋江再三追问,方腊表示,他和妹妹是方腊派来的使者。宋江很高兴,以为他们特意来归降的。可没想到,他们却说叫自己背叛朝廷,跟方腊合兵一处,宋江当然不同意,又说方腊投降自己的好(你如果死活不肯归降的话,如果被我抓了,到了大宋朝廷,你难保一死啊;赶紧投降吧,我保你有很大几率成功啊。)没办法,到最后,双方谁也没说服谁,各自散了。武松面上不高兴心里更郁闷:“怎么这样呢!宋江不应该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守信用的小人呢!怎么能放了他们呢!太不像话了你……”
大众粉丝:越看越来气!宋江凭什么不答应方腊!他可是把别人都害死了啊,自私自利的小人!
个别粉丝:宋江答应方腊?方腊有什么资格要他和自己合兵一处?还有你跟方腊这种人讲什么道义,脑子抽风了啊你……
个别粉丝:何以见得?
个别粉丝:第一,方腊说人家不守信用,看似是在贬低人家,心里却希望人家这样;难道他背叛朝廷,是守信用了吗?第二,心胸狭窄,如果他选择不招安的话,确实,会有人不愿意;可问题是,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人,战略选择生死攸关啊,能靠大家举手表决?什么都可以两面兼顾,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第三,你说宋江把梁山的人几乎都害死了,那方腊呢?如果他面对宋江的好言相劝,主动投降的话,他阵营中的那些人会死吗?他下一集中面对武松,还说自己的死不值得在意,但可惜了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你既然知道这干嘛那么不识抬举?还有脸说呢,好像他们的死全是宋江害得一样,他们不全是为你的面子才死的吗?依我看啊,宋江最后的死应该叫死而后已,方腊的死叫死有余辜才对。
三十一:宋江给方腊写了一封信,让武松送去。武松见到方腊才知道,原来方天定就是方腊啊。方腊看完那封信,不屑一顾的扔给了旁边的侍从,写了另一封信托武松带给宋江。我记起来了,有个地方好像遗漏了,六合寺是方腊推荐的啊!让他们到那儿隐居去,方腊怎么知道这地方的?这我猜不到啊。武松得知了方腊的真实身份,觉得之前跟他结拜结拜用的假身份,觉得很憋屈(可以理解啊)表示要再跟方腊结拜,这一次真的是生死之交了(一个必生一个必死)
然后第二天夜里,宋江看了那封信,有一句话我记得清楚“你如何对得起你治下的107位兄弟”(宋江气的直接给撕了,为什么呢?方腊其实并没资格这样说啊,为了他的面子,螳臂当车,让多少人牺牲,宋江对不起梁山的其他人,那你对得起啊,赶紧投降去,还嫌害人害的不够彻底嘛,好比双方对战,A本来是想寄信劝降B的,可A收到了这样一封回信,B不肯投降,还说你不跟他合兵害了大家伙。你要是真英雄,就别道德绑架别人啊,给别人扣上祸水的帽子),吴用想到了办法,让武松去抓他,想生擒方腊。(智商不怎么样,但心肠太好了啊。原著里的吴用我很喜欢的,智商超高情商特低。我喜欢当然也膜拜嘿嘿。)
果然,方腊全军败亡,独自带着妹妹逃了出来。(话说你还有脸苟活于世呢?)遇见武松说,答应自己留下来,只求他放过妹妹。(原来他是为了保护妹妹啊!这么要好、情深义重的兄妹让我很羡慕哦,忍不住对方腊改观了呢)武松表示放他们兄妹一块儿走,方腊在半路上,用手里的马鞭抽打妹妹的马,导致如玉所乘坐的马不受控制的加速往前跑去,然后独自回来,让武松拿起刀,武松很来气:“你烦不烦啊!放了你就随便找个地方过清闲日子去呗!我才懒得抓你呢,宋江要是真得到了你,他又该向朝廷替你开罪了,反正你也没脸面苟活了,作为本剧男主角,赐你个自尽吧!”于是干脆拿起刀,架在自己脖子上:“你要再向前一步,小弟我就砍下自己的头!”突然觉得好好笑,以前看过的刑警片,好像不少杀人犯面对警察的步步紧逼,会随手把刀架在自己身边的人脖子上,“你们再敢往前一步,我就戳死人质!”很常见呢,不过话说拿自己当人质的还是第一次见啊(你跟方腊即便是兄弟,也还是敌对双方吧?方腊凭什么在乎你的死?)方腊也不知道咋想的,拿起刀直接自刎了啊~(好可惜,除了武松,鲁智深也在身边啊,为什么不阻止他呢?如果你们提前抓他回去的话,会搞成这样吗?当然,你们都跟方腊是朋友,谁会愿意看到他回朝廷接受法律制裁去?但你们不能让宋江为他开脱吗?方腊和他妹妹孤身闯进宋江的营帐,宋江连他们真实身份都搞不清,话说他俩仪表都不凡,就放回了他们,还让他们劝方腊投降,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多害死点人吗?他在朝廷上很没地位?算了吧,李师师一句话,宋徽宗立马答应了他招安;高太尉亲自来梁山招安;宿太尉宿元景、还有李纲丞相,看到宋江遇到了难处都帮他,方腊是被宋江害死的?让武松逼死的还差不多吧?方腊真的好可怜……等等?李纲?宋徽宗那会儿他仅仅做了太常少卿啊,怎么会是丞相呢?我一开始以为他是唐朝的,仔细查了下电脑发现弄错了,傻鳖一个啊,大家千万别学。宿太尉帮宋江说情我觉得还说得过去。要是高太尉帮他就太精彩了啊嘿嘿……宋江回到梁山表示,多亏宿元景(宿太尉)李纲(丞相)据理力争,自己才免于此难。但我没看见过这个场景啊!宿元景跟李纲压根没出过场啊。为了省两个演员当然可以理解。不过我记得,蔡京还是高俅(反正这俩人不止一次帮了他)表示你去征讨方腊去不就成了?宋江满口答应。个人感觉,这不是据理力争,只是等价交换而已。而且也不是等价啊,你方死了一个士兵,你就揪着孙二娘不放,不是宋江的话,武松准能带领梁山其他人打进朝廷救出孙二娘,为了一个人毅然答应冒这样的险,宋江其实挺伟大的,可惜命太苦啊。你写的这高俅到底啥子玩意儿?明明是宋江前来制止了你们跟梁山本来不可避免的纠纷,你说你不感谢就算了还得毒死人家,反正善恶到头终有报,遭天谴了吧?导演都看不下去了了嘿嘿。(林冲病倒,孙二娘差点遇难,样样情理难容啊。)
第三十二:大结局了。卢俊义到底打哪儿蹦出来啊?一出场就死?卢俊义表示:“导演你对我太不公平了……”然后剧情分集介绍中说,宋江喝的药酒是慢药,后来毒死李逵后自杀的。我看的版本说,李逵是和宋江一起赴死的。无论是哪种说法,这剧中都完全不成立。因为按照这剧中,李逵对于宋江的仇恨程度,他就是自杀了李逵应该刨他坟墓去。然后武松听说了,带着孙二娘和燕青杀进东京城去。(你们仨怎么进去的?我看的电视剧,到宋江和李逵死后就完结了,推测应该是宿太尉或者李纲丞相和你们们里应外合,李师师可能给你们传过什么消息。而且这一集的剧情介绍说武松的左手臂断了?怎么断的?哪跟哪啊?我推测应该是这样,方腊死后他不是昏倒了嘛,应该是那会自己摔断的。原著里的武松表示:“你编的这什么破烂啊,我很坚强勇敢的行不?你整的这又矫情又娇气的什么鬼?”)然后这仨人杀进东京去,砍了蔡京和高俅,血祭蓼儿洼,武松带着孙二娘走人了,燕青去哪儿就不知道了,会不会找李师师去了呢?(还有一个情节漏了,武松跟林冲说,报仇以后远走高飞,孙二娘和燕青也会如此的,林冲听完表示不能拖累他们,自杀了。为了报仇用的着命都不要了吗?还有武松,话说全剧里你为了报仇逼死的人还少吗?为了报仇你逼死了玉兰,为了朋友义气你放走了方腊却不走人,你变相的逼人家在你面前自杀,现在又逼死了林冲,导演啊,你说林冲病死的不好吗?他病的起不来床怎么自杀的?武松不阻止他,当然了啊!反正我告诉你我要杀掉高俅去兄弟你死而瞑目了。话说你既然那么厉害高俅来梁山招安的那会林冲被别人看着不能去,那你不能去吗?还有宋江派人看住他,他直接气的得中风?啊不,是风瘫。原著里的林冲表示:“求您别毁我了,我好歹没这么矫情啊……”当然最让人可怜的还是张青,自己死了,自己妻子没为自己披麻戴孝守寡过一日却去跟武松鬼混,武植被潘金莲毒死,潘金莲好歹答应王婆为你哥哥守孝一两年呢再改嫁西门庆,跟你们俩这比起来算什么?)
大众粉丝:结局好感人……我都忍不住泪水了……
个别粉丝:你一边看这剧一边看韩剧吗?这奇葩结局快把我乐死了。可怜的卢俊义啊,一出场就歇菜?燕青倒是一出场就杀青?还有燕青被毁的啊,原著里人家可是身世孤苦啊,可人家剑胆琴心,被卢俊义抛弃,人家照样跟随了他几百里啊;宋江去东京,带的最重要的人就是他了啊。人家面对李师师有多细心?不然怎么能禁受人家那么多的考验?还有最后,因为劝说卢俊义无果,人家独自去浪迹天涯了啊。你整的这是什么?武松为了报仇逼死林冲,孙二娘不好好为丈夫守寡,丈夫刚死就跟武松鬼混?人家原著里高风峻节啊,怎么会跟他们鬼混?
总的来说这剧是有很多槽点,但也很好看啊~精神病院的电视来回播这剧该多好啊。另外我看《水浒传》原著其实挺晚的,要是在精神病院那会儿看的这剧哪能这样看不下去?你现在让我看我真提不起兴致,如果早在看原著在看这剧的话现在早有灵感了,这剧没写到的可能真的太多了啊。
关于这剧为啥拍的如此失败这个问题,鄙人深思熟虑了一下。(抱歉我觉得失败不代表就是失败,一得之见罢了),导演把《水浒传》带入了《金瓶梅》。应伯爵、花子虚这些人物,一看就是《金瓶梅》中的。他们不是水浒传的人物。导演最初是想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把两本书中写的武松这个角色牛骥同皂一下:一看就知道,在导演心目中,《水浒传》里面的武松就是马;而《金瓶梅》中的武松最多就一骡子。在很多人看来,《金瓶梅》是抄袭《水浒传》得来的,因此两者完全可以合体一下。但实际上,就鄙人来看,这种手段压根行不通。为什么呢?两者完全不在同一个年龄层次啊!读者能看懂的年纪也完全不一样。未满十周岁叫儿童;未满二十周岁叫青年;未免三十周岁叫中年;未满四十周岁中老年过渡;未满五十周岁叫老年。西门庆和宋江,分别是两本书的男一号,初次登场都是未满三十周岁。然而你觉得这俩人一样吗?《金瓶梅》跟《封神演义》适读的年龄段差不多,我十岁读起《封神演义》来就啥障碍了,研究的也算横从穿贯,我现在读《金瓶梅》也是溶液贯通;然而《水浒传》这本书,我现在读好几遍,看了好几遍电视剧,也做不到完全神会心融。这没什么可自卑的,怎么说呢,这其实很正常。《水浒传》得起码二三十岁的读者才能神领意得;要洞见底蕴得是更大年纪的人。(当然只要心理年龄达标就可以),而《金瓶梅》一类的书自然就显得通俗易懂多了。好像明朝时候的金圣叹,这里的导演也一样,犯了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把不同年龄段的读物硬扯“合体”到一块儿去。比方人家宋江吧,明明是早熟,你非给人家整成厚黑(腹黑跟厚黑完全不是一个意思,腹黑是个中性词;厚黑是个贬义词);人家明明是老于世故。,你非得给人家整成两面三刀;人家明明是深思熟虑,你非得给人家整成不要脸……还有他对李逵的见解,直接说人家“纯真直爽”,你觉得反社会人格障碍以及暴力倾向都算“直爽”?看问题深刻透彻一些的可能甚至能联想到这人的家境、童年教育。这么一写,你看着自然是舒服了,但写出来的作品怎么样就不言而喻了。总的来说这剧如果不搞好多“多余”(特别是结局),省略武松和潘金莲以前的交集,直接写他和哥哥团聚,然后哥哥被害,又是如何为哥哥报仇,这样的话简单明了(当然我只是这么想,人家拍电视就是要尽量拍的长赚的才多嘛。)

百度搜索 电视剧深度解析 天涯 电视剧深度解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电视剧深度解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柳尘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柳尘轻并收藏电视剧深度解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