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书院夜话之俗世 天涯 或 书院夜话之俗世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解天只给了客栈三钱的店钱,包里留下的散银子也只够他三天的吃食,他就在客栈里强撑了三天。好在年轻,三天后他便痊愈了。净慧将解天的事情告诉了已为方丈的悟能师父,师父告诉他,可以请解天来寺里吃住。于是三天后,解天便拿着包裹来到岳山寺,途中路过了麓山书院,净慧问他要不要进去看看,解天犹豫了一下说让他再准备准备。净慧看到他有些颤抖,这种兴奋与害怕,就像当年第一次下山的自己。净慧并非每日都可下山,只有初三初四这种寺里清闲时才有机会溜出去,而且一月也只能下山一两次。平日里,他修完早课便跟随悟玄师父习武。解天是日日都要去书院,有时书院放假,他便帮着做一些杂务。慢慢地,连山长也记住了他,曾说他已然算得上书院半个学子了。
解天永远记得他第一次进入书院的情景,于他而言,那便是朝圣。
书院是个三重建筑,第个建筑是赤日台,于台上可观红日东升,于台下可看台上人歌舞唱戏。书院当然是个正经的地方,但不无趣。入大门后有棵银杏,净慧说秋日绝美。二门后便是讲堂,夫子坐于席上学生或立或坐于下聆听。净慧有自己的位置,便是离得最远的角落里,他说都想要讲堂的好位置,出家人不能与人争。解天不一样,他喜欢与人争。虽然不能像书院学子一样坐在最中间,但他每次一定要早早过来,坐在旁听席上最好的位置,毕竟他又不是出家人。
讲堂后是一座三层高的建筑,名曰御书楼,内藏多部真宗、仁宗所赐书籍,故有此名。哪怕是书院学子也不可随意进出此楼。解天曾对着楼前的金桂发誓,如果有一天金榜题名,一定要请恩旨进楼里看个三天三夜。
麓山书院不仅讲儒讲经讲百家,还谈国事民情。于是,解天每日回来还可与净慧讨论。净慧从佛经的角度来论,解天从儒家角度来道。一开始净慧还有出家人的自持不与他争辩,但慢慢解天越来越针锋对他。有一日二人争到不可开交,净空师兄都过来让他们小声些。
那晚净慧突然明白,原来不是那些学生境界不到,而是当时的自己不懂得。
解天孑身而来,书自然是没有的。他每次都问书院相熟的同学借来抄写,很辛苦。一日,净空师兄将他叫到自己的禅房,他指着桌子上的两个包袱说:“这是我出家前用的,想着兴许你需要,便拖家里人送来了,你看看。”
解天打开,发现不仅有四书五经,还有朱子的《纲目》。这些书纸张与印刷都十分精美,说一本百金也不过分。“解施主不必介怀,我已出家多年,这些书能帮助有缘人再好不过了。”“小生都不知该何以为酬!”净空师兄大笑道:“看来我还是修行不够,若我真的修行足够,解施主就不会说酬谢不酬谢的话了。”解天本欲为自己的失言赔罪,但一想,又住口了,也大笑起来。
那晚,净慧的禅房里传来一声惊讶的吼叫:“什么!净空师傅出家前已是举人?”
解天在书院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
最先与解天相熟的当然是那两位曾在桃林街上有过一面之缘的秀才。二人虽也不来自同一地方,但凑巧都姓黄。一位名黄旦,另一位名黄梓功成。二人来时正好赶上书院一年一度面向已考取秀才功名的学子的大考,二人都榜上有名。所以再见时,他们二人已是书院的正式学生了。因有桃林的缘分,解天便称他们为师兄,也算是讨个好兆头。
最得解天欣赏的是一位来自苏州的少年吴海和一位来自泰安的邵书,他们二人天资绝佳不说更勤奋异常。解天在投拜帖时附上了自己的一篇文章,山长读此文时吴海刚好在侧也看了几眼,觉得不俗,于是对解天颇为友好。邵书与吴海在入院前便有机缘相熟,在吴海的引见下,也与解天认识了。邵书注重细节,容不得砂子。但后来解天发现,他却有着双重标准。一件事若是旁人做了,便批评得厉害,若是他的朋友做了,倒是觉得无甚大事。
书院的学子中多有富贵之人。如当时潭州首富之子,还有潭州附近一知县之子。然而,这些人平时都未表现出不同。有一天,解天一脸不可置信地邵书说:“你知道吗?罗金之父是知县大人!”邵书也尺呆了,问道:“不是吧,完全看不出来。那他父亲岂不是比我父亲只低两级。”
解天看着邵书诚恳的脸,下定决心此生再不与人谈什么家庭背景了。
麓山书院广纳天下学子,不论出身,不看财富,甚至连才华都不太看重,重的是一颗为国为民之心,重的是问道之诚意。
百度搜索 书院夜话之俗世 天涯 或 书院夜话之俗世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