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中华历史随笔 天涯 或 中华历史随笔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三)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在这方面85后、90后应该深有感触,学了多少年英语啥也不是的大有人在吧。还有形形**的各种方言,当代人都学不明白更别说信息闭塞的两千二百年前了,当然,这不是统一文字的意义。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美国的文化输出从来没有断过,现下的双标、崇洋媚外就是很好的例子。西夏自李元昊建国近二百年历史,大致在今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在蒙古帝国的铁蹄下成为亡国灭种的国度,党项族经历元、明后便无任何记载,有《金史》、《辽史》,唯独没有《西夏史》,并不是蒙古人将整个西夏党项族屠杀殆尽,而是党项族的民族文化太过于浅薄而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灭六国统一文字,在于将六变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华夏族,使长江黄河成为一个整体延续至今,而不是成为一个分封的国度,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中的合就是嬴政同学做到的,没有像欧洲那样成为一个个面积狭小的国度。当然或许N年后还会出现另一个嬴政,但绝对没有他的高度与气魄使中国走在时代的前列确定了今天中国的雏形。倘若秦朝存在一二百年载,汉族或许会叫做秦族、秦人。
说起文字不得不提一下焚书坑儒,焚书与坑儒得分开说,焚书是焚烧一些使百姓思想开化之类的书籍,天下大势刚定是绝不能允许这类书籍存在的,否则帝国分崩离析回到战国时期,是今人不愿看到的。至于坑儒,本是捕捉两个招摇撞骗的术士,结果术士逃了牵连了几个儒生,儒生经不住刑法一顿攀咬牵连了近四百多人,所以后世的儒生笔下的秦始皇没什么正面形象,简明扼要就是黑的比较惨。
玄机出品必是精品,我也是国漫《秦时明月》的忠实粉丝一枚,就是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完,在第五季21集神农不死篇中,盖聂与卫庄对话中说秦始皇是一个不能用言语形容的人,他是一个自古从来未曾出现过,未来也可能不会出现人,他只是一个人,却做了超越人的事,整个帝国因他而存在。 大叔与二叔的对话,很好的阐述了秦始皇之所以能作为千古一帝与秦帝国二世而亡的原因。
五)郡县制的实行。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为后世加强中央集权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作用。初设时为三十六个郡,后增设至四十八郡,后期主要是在开疆扩土征服了一些当时所谓的蛮荒地区(可今日是富的流油)百越,大致就是今天得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江西、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越人’,因其分部太多,统称为百越。
为了征服百越,前前后后动用军队与迁徙的戍边罪徒达一百多万,灵渠也是在支援征越军队为保障后勤所修建的,先后在征服地区设立郡县。
在这里想起了成功学大师周子,对,就是那个讲解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死了七十多个还剩八十多个的成功学大师周文强,在他的一个视频中有这样说大秦,秦始皇派自己的大将王翦率40万大军,打下了今天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打下以后要班师回朝,王翦给秦始皇发了一封书信,皇帝陛下,臣不能回去,因为这里全是满族(说的应该是蛮族,字幕君打错了),只要我们的部队回去了,马上这个地方不再是我们秦国的领土,更不是我们华夏族群的领土,怎么办,我不但这四十万人回不去,你还要从老秦人里面有再给我添一百万过来,跟当地人通婚汉化他们,秦始皇亲自跑到海南…… 算了,实在是太过刺耳,真不懂这样的人为何会有那么多的粉丝(虽然我也姓周,感觉这货是个耻辱,)。
王翦的确征讨过百越,那是在秦统一六国前三年,王翦征服楚国后,打败了于越人,设置了会稽郡,公元前223年,后期就没有王翦啥事儿了。
公元前219年,始皇派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发动第一次百越之战,也是最惨烈的一次。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岭南,秦始皇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赵佗攻瓯骆地区。 至于那戍边与迁徙的百姓,基本都是六国之人。
第二段视频中说秦国百万大军六十万守南国,四十万守北境。
征讨南越的军队都留守地方,后期天下皆反,这些地方的军政长官也反了所以没有什么所谓的秦始皇下令不得救国之说。项羽造反时杀的会稽郡守也是百越四郡之一,还有守北境的四十万大军,其实很多朋友都知道守长城的只有蒙恬率领的三十万大军,扶苏蒙恬死后,王离成为这支军队的统帅,巨鹿之战时王离率二十万与章邯共合兵四十万被项羽坑杀。
周文强纯属历史文盲,以后就不多做解释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大秦帝国最后在天下群豪的声讨中分崩离析。
秦始皇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一帝,就在于他做的事超越了那个时代,却做了本不属于那个时代的创举。
秦帝国共历二世,秦始皇(公园前221-公元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
百度搜索 中华历史随笔 天涯 或 中华历史随笔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