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一统隋末 天涯 或 一统隋末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本次出世第三人,明朝开国第二名将常遇春 武力:101 统帅:88 智力:74 政治:71 当前身份:朱元璋的义弟,目前在朱元璋麾下任伍长。听到这,史怀义不由得想笑,堂堂常十万,现在竟然当上了伍长。哎,不过自己真是个乌鸦嘴,说曹操曹操到,一口毒奶,把常遇春奶去了敌方阵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遇春吧。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据说常遇春从小在少林寺学武,长大后的他不仅英勇无双,在战场上更是多谋善断,说话也很张狂,曾经说过自己十万兵马便可扫平天下。
这种张狂的性格,也使他有了一个致命的缺点,杀戮无数,喜欢屠城。要知道他所谓的屠城可不仅仅是杀蒙古人,那是连老弱妇孺都杀的,死在他手上的人命数不胜数,这或许也是他过早死亡的原因。
还好来的是常遇春不是徐达啊,常遇春作战勇敢,是名将才,而徐达更是有勇有谋,是名真正的帅才。常遇春虽勇,也不见得会比自己的父亲史万岁厉害。从他的武力值跟靠山王杨林,双枪将定彦平差不多可以看出来,而自己的父亲又高他们几分,自然可以让常遇春的勇武毫无用武之地。
史怀义在心中呐喊道,接连三个出世的历史人物都成了敌方队友,他们是不是有挂啊,剩下两个名额千万不能是他们的人了,不然这厂战争是胜是负就不好说了。我愿意用高智慧,李自成他们翁婿俩个十年的寿命来换取两个队友啊!
本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原则,史怀义下令把剩下两个人一口气说了吧。
本次出世第四人:大明九千岁魏忠贤 武力:66 统帅:65 智力:93 政治:91 (当前身份:刚进宫的两个太监之一)
本次出世第五人:清朝巨贪和珅 武力:61 统帅:59 智力:91 政治:89 (当前身份:刚进宫的两个太监之一)
天哪,怎么来了这两个家伙,真是我方队友和敌方队友的差距啊!史怀义想着历史上对这两个人的记载,越想越气。
魏忠贤(1568年-1627年),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原名李进忠,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滦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父母为街头杂耍艺人或小手工业者,好赌成性,曾卖掉自己的女儿作为赌债。认魏朝作为“干父”而改名换姓(据《明清宫廷秘史》)。
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太监宫女之间的婚配)。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泰昌元年(公元1621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年号天启。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明熹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自为之”。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史怀义突然想到后世曾说过的一句话,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东林党人才是祸国殃民的废物。魏忠贤是天启用来平衡东林党的,明末三大案都有东林党的影子。史怀义怀疑天启就是被东林党暗杀的。扶植了崇祯,让崇祯干掉魏忠贤成为东林党的一言堂。
崇祯上任后也确实就是先干掉魏忠贤和取消商税,后国库空虚又听从东林党向百姓加赠征辽税,后北方干旱还加重税百姓造反。再说明史都是那帮投靠满清的东林党写的,当然要抹黑敌人,美化自己。魏忠贤就算是要杀,也不能杀这么早,当时的大明就像是一个进了ICU的重症病人,还能给他翻身吗?
东林党人看似都正直清廉,其实很多都是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的“正人君子”,曾经崇祯帝跟东林党人哭着说国库没钱,要大臣募捐,结果这群清廉的东林党人只捐出20万两白银。当李自成杀入北京后,洗劫东林党的身家,竟交货七千万两白银。
想道了这,看来魏忠贤还是很有才能的,史怀义不由松了一口气。
再说说和珅吧。和珅(1750—1799),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州正红旗人。
和珅门荫入仕,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宠信,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促使和珅大权在握,成为皇亲国戚。
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
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建立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的商业往来。
嘉庆四年(1799年),清仁宗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乾隆帝死后十五天,清仁宗赐和珅自尽,时年四十九岁。
为什么乾隆皇帝明知道和珅是贪官而不杀他呢,因为和珅确实是一个人才,文治武功样样精通,又会揣摩圣心,而且和珅能够为皇帝赚钱。和珅赚的钱肉都给了乾隆皇帝,他只是一个喝汤的,所以说这样一个人,皇帝怎么舍得杀呢?
看来能够千史留名的人没有几个是简单的,史怀义想道,自己可不能因为魏忠贤,和珅是奸佞小人而看轻他们,以他们两个的本事,可能随时会逃得圣上的喜欢。
如果和珅以后混的好,我倒可以和他做生意,史怀义想道。只是希望隋文帝杨坚能不忘初心,保持节俭的美德,不要被这两个人带得太偏啊!
百度搜索 一统隋末 天涯 或 一统隋末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