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天涯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唐朝在四大制度建设上的最大贡献是推行科举制。

    科举始创于隋,奠型于唐。政府通过定期考试来选拔官吏,考试的内容是研习儒家经典——有人计算过,它们的总字数在90万字左右。这种定期考试从公元6<s></s>05年(隋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为止,整整 实行了1300年,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是对军爵制 的演进,从此,文武二士都拥有了公平地进人体制内的通道,不再成为反对的力 量。早在唐代,就有人发现『其中的奥秘,赵嘏曾赋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 得英雄尽白头。”科举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在这个由“规 定动作”组成的考试行动中,知识分子首先丧失了独立存在的可能性,进而放弃 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曾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 层在中闰历史上完全地消失了。

    社会精英中的第三个集团——商人阶层,则仍然被排斥在外。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规定“工商杂类不预士伍”,紧闭商贾从政之门。其子唐太宗李世民也主张将商人排斥在主流社会,特别是政治圈之外。他曾嘱咐重臣房玄龄:“朝廷的各种官位,都是为贤人准备的,那典工商杂流,即便人才出众,也只可以让他们多多发财,一定不能授以官职,使得他们能够与贤人君子并肩而立,同席而食。”<span class="" data-note="《旧唐书·曹确传》:“朕设此官员,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span>这段话在后世非常出名,被历代治国者奉为圭臬,视为一项毋庸置疑的基 本国策。此外,唐太宗还在服饰上对各种身份的国民进行区别,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穿绯绿的官服,胥吏的衣服是青色的,一般<a href="https://.99di/character/767e.html" target="_blank">百</a>姓穿白色的,军士穿黄色的,而商贾则必须穿黑色的。<span class="" data-note="《旧唐书·舆服志》:“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绯緣,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皁,士卒以黄。”"></span><u>?99lib.</u><kbd></kbd><mark></mark>

    在政治经济史的意义上,科举制是对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过去数百年间,世族模式和庄园经济困扰着历代治国者,几乎鲜有改造成功者,王莽改制,十年而亡,刘秀“度田”,不了了之,东汉政权的羸弱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纷乱,莫不与此有关。直到科举制出现,才从制度上切断了世族繁衍的根源。

    唐太宗对世族力量的打击可谓不留情面。有一次,礼部修编《氏族志》,以传统的世家大族崔家为第一等,太宗大为光火,他说:“我跟山东的崔家、卢家也没有什么旧嫌,可是他们已经世代衰微,没有出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了。我现在定氏族,是要推崇我大唐的冠冕人物,怎么能以崔家为第一等!”于是,他亲笔朱批,提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在他的干预下,天下姓氏合二百九十三个,共分九等,崔家降为第三等。吕思勉在《隋唐五代史》 中评论道:“尽管太宗这种公开羞辱的做法有点牵强,不过其宗旨正在于打击世族势力,否定血缘阶级。”<span class="" data-note="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87—788页。"></span><var>.99lib.</var>

    正是在制度和公众观念的双重催动下,世族门阀的力量逐渐蜕化,中国社会自此完成了从世族形态到士绅形态的转型。所谓的“富贵不过三代”,确实是唐宋之后的景象,乃对平民社会的一种另类描述。

百度搜索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天涯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吴晓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吴晓波并收藏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