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战国之长平崛起 天涯 战国之长平崛起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古人看法:第一,
进一步促进了秦国一强独大的格局,加速了秦统一天下的步伐。
白起这种以“杀”字著称的名将,都是直接通过大规模处决、杀降,削减敌国最宝贵的青壮年男性人口,削弱对手的战略实力。
在长平之战前,关东六国当中的齐楚燕韩魏,都已经遭受过重大战略打击,或国力大损,或干脆从原先的老大沦落为二、三流(齐国伐燕、乐毅伐齐、怀王入秦、秦军东进蚕食韩魏,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白起杀韩魏联军24万)。3
此时,赵国是唯一一个还没有受到大规模战略打击的关东国家。长平之战,就是让秦国也对赵国实现了这种重大战略打击,而且打击力度之大、之狠,超出了关东五国以往的遭遇。
40万,这还是战后的杀降记录,不包括战争对峙阶段的伤亡。此战导致赵国实力大损。在长平之战前,赵国至少从声势上,还具备与秦国平起平坐的“秦赵争霸”姿态;长平之战后,赵国彻底被削弱。
秦国一强独大的格局,从此完全确立起来了。
秦国虽然是秦始皇赵政时实现了统一天下的目的,但却是在秦昭襄王时代奠基的。
二、促进了关东六国“合纵”的基础
“合纵”,就是以苏秦为代表的说客提出的,关东国家联手对抗秦国的主张。
在长平之战前,“合纵”组织的并不好,主要是因为关东六国各怀鬼胎,各有保留的小算盘。
因为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对本国的军事起到了促进作用,且在赵武灵王死于" 沙丘之乱"后,这个军事改革并没有夭折,而是大部分成果得到了延续。
因此在长平之战前的几十年,赵国在关东六国当中逐渐脱颖而出,成为表率。赵国自然也要利用这个趋势,谋求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在关东六国当中的领导权威。
再加之,赵国与韩、魏同是当初“三家分晋”之后,因此在赵孝成王时代,赵国确定了自己的战略格局——团结三晋、联络楚国,“北赵南楚中韩魏”,打造一个贯通南北,隔断东西、以赵国为领导,魏、楚两国积极配合的“关东四国抗秦联盟”。
赵国的这个战略规划,得到了魏国的积极相应,但是在长平之战的后期,赵国的几个重大失误,导致自己蒙受巨大损失。但同时,也让魏、楚两国更加震惊,并萌生同情赵国的因素。
因此,在长平之战后的关东国家中,三晋和楚国之间的分歧更少了,合作更有诚意了。
在长平之战后不久,秦国又发动了对赵国首都邯郸的进攻,妄图就此灭亡赵国。在这种情况下,以信陵君为代表,魏国、楚国都及时向赵国伸出援手(高中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从《史记》节选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讲述的就是邯郸之战中,魏国救援赵国的故事)
在邯郸之战中,赵、魏、楚三国表现出空前一致的团结互信,三方联手将秦军击败,是最能体现“合纵”战略主张的一次军事行动。
三、
战国时代,不兴义兵,开战不必找理由找根据,想打就打,想杀就杀。
秦国就是这种行为的典型,即促成了“强秦”的威名,也有了“暴秦”的恶名。
长平之战,更加表现出暴秦的“恶”,由此导致在从长平战后,到战国最后的几十年里,出现了一股反思,对这种杀伐过重行为的重新审视。到了吕不韦出任秦国相国时,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兴义兵”的主张。
不久后,暴秦也灭亡了,楚汉争霸时,刘邦集团虽然肚里是争天下的目的,但是他起兵反击项羽时,就很聪明的打出为义帝报仇的旗帜,宣扬“行天道,伐无道”的政治口号。
从此以后的千余年,凡是打仗杀伐之事,一定要做到“师出有名”。到了明清依然如此:朱棣发动靖难,干的是谋朝篡位的缺德事,打出来的却是“清君侧诛奸党”的口号;清军入关,就是占天下来了,却用为崇祯报仇的名义迷惑天下。

百度搜索 战国之长平崛起 天涯 战国之长平崛起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战国之长平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飞行风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行风采并收藏战国之长平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