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寄灵使徒 天涯 寄灵使徒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公元1659年,紫金山上,一老一少两个男人正俯瞰着远处的金陵古城。
年轻的男人银盔亮甲志得意满,看着山下移动的军阵他却惆怅的说道:“老师,三十年了,从您教我认第一个字开始,一步一步走到现在,马上就要北伐成功了,您真的要走吗?”
“明俨,你不懂,你所做的这一切对我都没有意义。”灰袍的老年书生平淡的说道。
“老师,我更不懂了,既然您认为这没有意义那为何要帮我?”年轻将领激动的说道。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她开心。”老书生温柔的看向远方说道。
“她?”
老书生笑着摇了摇头。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抱着一个木盒走了上来,年轻将领接过木盒做了一个手势,所有的亲兵都退到几十米开外警戒四周。
这是一个黑色的木盒,外表平平无奇,没有把手,没有机关,就像一个大木块。
年轻将领将木盒递给老书生,老书生在木盒上轻按了几下,“噗、噗、噗”,几个木楔弹出木盒神奇的打开了。
木盒内是一个卷轴,像是某种动物的皮画,坚韧光滑又福有弹性。
“你看过了?”老书生拿起卷轴不经意的说道。
年轻将领身体一挺庄重的说道:“对不起老师,事关北伐的所有事物我都必须掌控。”
“没关系,这不是什么秘密。”
“老师,您要这种方士寻仙图做什么?”
老书生打开卷轴,那上面是一副地图和一些奇怪的文字符号。
“你知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吗?”
“我只看懂了标题几个字,微子东游图。”年轻将领指着卷首几个字说道。
“是的,这是商汤的文字,用皇室谜语写成,你知道微子是谁吗?”
年轻将领摇了摇头,老先生抚着地图说道:“商人其实是个游牧民族,在占领中原前他们一直四处行商,所以才叫商人。
商纣王帝辛时期,商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他派他的哥哥微子启去寻找神树扶桑,为了支援微子东游,帝辛几乎耗尽了国力,这才会有后来的武王伐纣。
什么妲己误国、纣王残暴都是周人美化自己的借口,人一旦有了绝对的权力都会变得刚愎自用、猜忌多疑。”
年轻将领脸上抽动了一下,尴尬的说道:“老师,您要这个图干什么?”
“送给一个人。”老书生合上卷宗继续说道:“眀俨,你我师徒缘尽于此,就此别过吧。”
“老师!”年轻将领身体颤抖着抱起双拳。
老书生轻笑着转过身甩了甩手,背着木盒离去。
“老师,请留步。”年轻将领追了上去,拿出一个虎符说道:“老师,有这个虎符您可以任意调动我郑家军,但只能用一次。”
说完这些话年轻将领有些悲愤,但随后他依旧坚定的俯首说道:“日一先生,珍重!”
老书生身体一震,缓缓接过虎符有些哀伤的说道:“眀俨,如果打下了南京你准备怎么守?这次你连名义上的援军都没有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大明已经没希望了。”
年轻将领悲怆的说道:“日一先生,您教过我,人这一辈子必定会有些你做不到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我想试试。”
老书生愣了一下,微笑着点了点头,飘然远去。
泉州海湾伏牛谷,谷口外几百个壮汉摆出了一个螃蟹阵堵在山口处,站在正中的是几十个身高两米以上的巨汗,他们各举着一面铲车状的巨盾一字排开,巨盾上下各分布着六道弧形尖刀,在巨盾阵两侧则各有一百多人的盾牌手和火枪手。
巨盾阵的正对面是一队拔刀霍霍的清军骑兵,他们全身都包裹在金黄色铠甲里目露凶光,座下的战马在勒紧的缰绳下喷着鼻息跃跃欲试,巨盾阵的背后是大批艰难蠕动的马车,布帘后一双双惊恐的眼睛慌张的看着这一切。
“呜、呜、呜……。”一阵军号从清军背后传来,那是一座十米高的木塔,由几十头强壮的公牛拉着,几个传令兵正在挥舞旗帜。
这时黄甲骑兵让开道路,一队长矛兵走上前与巨盾阵对峙,接着他们身后站出两排弓弩手,弓弩手拿出强弓对着两边的火枪队就是一阵乱射,三轮齐射后黄甲骑兵们在战马两旁架上了长矛,横举着双刀冲了上去,跟在双刀骑兵后的骑兵则拿着弓弩不停的骑射,掩护他们。
火枪队很快被冲散了,他们纷纷躲到巨盾阵内,结成圆阵躲避骑兵的冲锋,而清军骑兵则一路狂奔将整个车队包围了起来,他们冲入车队挑开布帘却发现那些马车都是空的,驾车的人正飞快的从山谷另一个出口撤出,骑兵们狂怒的跟了上去,这时一队明军士兵突然冲出准备堵住出口,冲锋的清军骑兵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见有伏兵一夹马肚子全速冲了回去,决不能让入口也形成合围。
正在这时,一阵清脆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响起,一个巨大的影子掠过山谷上空缓缓降下,那是一只几乎帆船大小的翡翠色巨鸟,鸟的脖颈上驮着一个白衣少女,少女手中拿着一个螺旋状的笛子,在那怪异的笛声中,所有的清军士兵都直愣愣的看着天空,脸上露出了惊诧又羡慕的笑容。
也就在这一愣神间,明军士兵们终于堵住了山谷的出口,这时山谷上方传来鼓声和尖锐的哨声,巨汉们齐声呼啸,巨盾阵在他们的推动下彻底封死了山谷入口,接着他们一脚踩断巨盾中间的木条,巨盾车轮断裂,两道铁锚插下,将巨盾牢牢的固定在了地上,接着巨汉们点燃了盾车阵,顺着山谷两侧的绳索迅速向上爬去。
山谷两旁再次传来鼓声,大批的火箭从上方射下,山谷内一片火海,清军后方终于响起了撤退的号角。
山谷上的伏兵在点燃整个山谷后迅速向海边撤去,当他们到达海岸码头却发现两队人马正在举弓对峙,其中一队人马只有一千多人,但锦服银甲,持枪鹄立,一列燕尾虎头盾排出了个规整的弧形,就如用曲尺画出的样。
在那千人精锐军阵对面是三支万人大队,分别打着‘陈’,‘李’,‘阮’等旗帜,三支队伍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大都是布衣藤甲,武器也是各式各样,最重要的是这几万人的部队中大部分是老幼妇孺,巨汉士兵们刚想上前就被身后的明军士兵包围了。
一个书生打扮的白衣中年人在一排藤盾的护卫下缓缓上前,在一排密密麻麻的箭矢前停了下来,大声和燕尾盾后的红衣将领争论起来,双方都是振振有词毫不退让。
原来这几万人是五六年前陆续从北方逃奔南明的中原大氏族,公元1650年,盘踞于南方与清军对峙的李定国、孙可望与郑成功等人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北伐,就在郑成功围困南京之时,由于三王内讧和孙可望的背叛,北伐再次失败。
这批中原大氏族对南明小朝廷彻底失望,陷入了无尽的恐慌中,几年前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似乎近在眼前,为保衣冠及华夏文脉,他们决定再次南渡,下南洋,寻找一片净土重建中华文明。
借着这次清军进攻的契机,大氏族们明面上配合郑家军的阻击,同时也准备着自己的撤退计划,谁知郑家军早有准备。
那列千人队是郑家军中的主力,也是在十几年惨烈战争中留存下来的精锐老兵,但面对一群意志坚定的同胞一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在这时,一个传令兵快马奔来,传令兵身材精瘦,说话口音很重,显得有点木讷笨拙,红衣将军拿到军令后,看着虎符疑惑的问了传令兵几句话,传令兵肯定的一一作答,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黑色竹筒交到红衣将军手中。
红衣将军看了看竹筒,又看了看了军令,突然长出了一口气,向对面一拱手,说了几句珍重的话,留下一堆箭矢兵器和竹筒,收起军阵缓步退去。
看着退去的郑家军,中年人擦了擦额角的汗水,拿起竹筒小心翼翼的打开,竹筒内是一张兽皮地图,中年人摊开地图一看,欣喜若狂的跳了起来,这时军阵内走出一个异常强壮的年轻人和一个目光炯炯的老妇人,他们围上来和中年人一起看起了地图。
老妇人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颤颤悠悠的抚摸着地图,接着她拿出一个奇怪的陶笛吹了起来,一声长啸划空而过,翡翠巨鸟驮着白衣少女缓缓降下,少女怯生生的伸出手抚摸了下地图,但刚碰到地图的一角她便双眼一直向后倒去。
三人惊恐的围着小女孩儿,过了一会儿,中年人突然兴奋的站起来,大叫着指挥众人上船。
在中年人和老妇人查看地图时,刚才的传令兵却在远处紧张的窥视着小女孩儿,看到中年人宣布起航,传令兵也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长出了一口气,他撕下脸上的胡子,扭动着肩膀,原本挤在一起窘迫的五官被打开,精瘦的胸背开始扩张,仅仅几秒钟,传令兵就由一个精瘦的汉子变成了一个老书生,收起行囊满意的向另一个方向离去。

百度搜索 寄灵使徒 天涯 寄灵使徒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寄灵使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耳东山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耳东山下并收藏寄灵使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