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作家的研讨会 天涯 或 作家的研讨会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一天早上,木子李刚进作家研讨会这间大公司时就流言飞起,过往职员无一不在他背后指指点点,掩嘴耻笑。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他的第一次了。早在三个月前,他因在公开场合说了一些低情商的话被人挖出来。可是这次跟三个月前不同,更与上个月不一样,从他踏入作家研讨会这个工作室时,所有人都不给他好脸色,因为,他已是人人得以诛之。作为一个八卦记者,木子李向来喜欢掘坟,爱好挖一些陈年往事来说三道四,被人诟病为借此上位,他并不以为然,依然乐此不彼。就拿上个礼拜来说,他在茶水间与人闲聊时就说了石老师的强盗逻辑,也在厕所里与人通话调侃娜娜的坏习惯,来了这里不到半年,他将这个工作室所目睹的一切全说得一干二净,怎么会叫人喜欢他呢?
木子李并不认为这是他的错,用他的话来讲,他是无心之举,是他的心直口快与看不过眼。到了如今这个环节,他认为准是有人诬陷了他,每个礼拜他都约好这里的大作家进行访谈,可是今个礼拜却没有人愿意靠近他,大家看了他一眼立马躲闪,更有甚者,一些女孩子刻意在经过他身前时重重地哼了一下,以此显示出她们的不满与不屑。男人却稍微做的高级一些,像是看一本大写的幼儿字体一般,像是得了红眼病一样,独独对他用斜视的却不正眼去看。
因为来得早,这次的拜访对象罗珅还没有到场,趁着空闲时间,木子李来到罗珅的写字椅上坐了下来,他转动了椅子,单手放到后脑勺上挠了几下,拨弄头皮;另一只手在鼻孔上使劲儿扣。
嫌不够劲儿似的,他把鞋子脱掉,双腿盘在椅上坐着。完全不理会其他人的看法,随意动桌上的东西。后来总算觉得没意思,把椅子转了几个圈后,才发现住在对面楼上的一个人也朝这边看来,他顿时有了乐趣。他身子朝前倾,眼睛睁得圆滚滚似的,对面的那个人准确说是一个女人在跟他挥手。
这让他觉得奇怪,来这里半年多了,从未发现住对面的是一个女子,那女子因为隔得太远,他看不清对方是什么样貌,不过可以肯定一点,木子李凭着直觉,刚才那女子此时正在练着瑜伽,这让他颇有点心动。
当然了,心动不全是因为对方是女人,在现代这个僧多肉少的社会里,女人诚然作为是一种昂贵的商品,能代价可估的绝不半卖半送。可在他的内心,想得不全是那些,他首先想到的是女子柔韧的身体,练过瑜伽的女人显然是可以做很多高难度的动作,颇有美感。那会儿他的心里想着一些肮脏龌龊的想法,这时一个男人走了过来。
这个男人是他今天想要的采访对象,作为这里的主要骨干之一,眼前的男人长得很秀气,也许与他的职业有关,看上去文质彬彬。他穿着一身得体的正装,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皮包,此时他看到一个人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而这个人他非但认识,简直是对他深恶痛绝,像对面前这样的小人物,他最有发言权了。
罗珅以前也是一个乡下人,不过在他很小时就离开了。离开乡村几乎是所有乡下人的愿望。想起父亲当年把他们几个户口迁到城里,在乡亲父老面前赢得了面子,以为他有出息,大大地有出息。可出来这么些年,罗珅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一个乡下人所谓的大出息,得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他父亲罗雨这一代只能走完从乡下人变成城里人这一步。也算是为儿子罗珅创造了条件,让儿子比他再高贵一些。以后孙子比儿子又更高贵些。只有这样,他的家族才会慢慢进入社会的高层。
凭借着罗雨几十年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他也有意传授这样的知识给他的儿子罗珅。于是,他在自家的家训中添了一条:阶层固化。并且还注解一番大道理,不管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社会已经在事实上存在了阶层。生活在下层的人,你可以傲骨铮铮地藐视上层,可你休想轻易地接近和走向上层。所谓上层,向来都是指受命于天的人,既寿永昌。可这些年上层行列里又增加了新的成分,那就是赚了大钱的人。
罗雨只是真切地感到这社会的确越来越阶层化了,有些人更是越来越贵族化了。事实摆在眼前,下层人想快进入上层,拿刘德华的话说,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
现在,罗珅看着木子李想起了父亲的那番话,手里稍一用力,将皮包握在手心。皮包带冰凉的,一股寒气直蹿他的全身。他闭着眼睛,体验着一种近似悲壮的情绪,最后化为愤怒。
“谁叫你坐我椅子上了,”罗珅大吼了一声,吓得木子李慌张地从椅子上站起,又是穿鞋又是整理自己的发型,脸上的厌恶之色暴露无遗,“这里不欢迎你,请你出去。”
木子李好不容易才忙完自己刚才的随性不妥行为,事实上他在面对这里的员工受了气才故意那样去做的,他用挖鼻屎的手伸了出去,想同罗珅握手,嘴上客气道,“你好,罗大作家。鄙人想请你做个专访。”
罗珅像是没有听到他的话,径直来到自己的椅子旁,眉头皱起,然后把桌上的报纸拿起往那里扫了几下,像是扫不干净一样,也怕被传染,他直接把报纸放下,隔着报纸坐了起来,由此之间,他并没有多说话,木子李在喋喋不休地说了几句话后,最后才悻悻然地离开了作家研讨会这个鬼地方。
木子李落寞不得志的走出了作家研讨会,自他进入这里以来,他非常妒忌那些人,那些动不动就说小时候看了多少书的人,当然,还羡慕那些能上网的人,觉得他们很幸福,其实这是犯了一个很让人不以为然的错误。
你见我好,我见你好。
在那时的他没想那么多,木子李心底一直认为他们的钱很自由,他们也许不会明白一个农村的孩子对于读书,或上网是有着多么强烈的渴望。
好在时代在进步,也在极速发展。木子李由衷地感谢这个时代,是真的,断没有虚情假意。他非常憧憬未来。很多人是沾了时代的便宜,多数人都不愿承认,毕竟一旦承认了,身上的光彩就不见了,就是平凡人一个人,那个天才少年作家热衷于此,也就可以释怀了。当然,也有少数人愿意坦白,说当今的都市题材能得到如此的繁荣,是融合了前辈们的心血与付出努力。
木子李不敢想象,也不想回想自己过去小时候找课外读物是多么艰难的一个过程,更不用说问父母拿零花钱来花简直就是一个奢侈。
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在文化界,在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某些大手非常瞧不起用手机码字写作的人。在那些人眼里,手机也能写作,简直就是笑话。
他们也有这么说的理由,不外乎是在证明自己身份的优越性。因为那个年代,能上网,能写作文本来就是高人一等。所以当木子李从某些大手以过来人身份追忆起那个年代的人的文章时,他们不甚唏嘘,说那个年代能上网,特别是在网上写作文受教育程度不像现在,而且那时大学还没有扩招哩。
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更是贫苦的扩大化。木子李由此观之,联想起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他对于那个时代并没有怀念,但想想那些能出国留学或有一定的地位,哪个不是小康家庭或智慧出众又或是有家庭背景的,套在现在照旧如是,千百年来莫不如是。
摆在木子李眼前的,除了不让下一代受钱的苦恼,他实在没有更多理由来洗清那些人身上的优越性。
这个时代的快速发展令得那些有优越性的人失去了不该失去的东西,科技的大力发展与全球化极速变化,打破了以往的壁垒,也造就了更大的隔膜。好处就是让贫民或者无产者有了识字能力,有了人人一台手机在把玩。
即便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还是惹恼了那些家伙,时不时怀念起那个年代。殊不知在那个年代网络小说也是贫乏得很,他们是赶上了那个好时代。到了现在,他们也许思维固化,又或者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早期的辛苦积累已被后来者赶上,一边唏嘘不已,一边又不愿服输。所以成了他们如今时不时回想那个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的网络小说人才济济盛况来。
百度搜索 作家的研讨会 天涯 或 作家的研讨会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