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朕之春秋 天涯 或 朕之春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阴如梭,姬羽已经十四岁了。这段时日,姬羽除了随夫子和两位师兄读书,讨论学问,便是和黑塔、南宫括习练弓马,研习兵法,操练家丁,自感文韬和武略都大有进益。**总管府内事宜,井井有条。王孙满时常来书库看书,两人现在已是无话不谈。
这一日姬羽下值,在后院荷花池边,看见丽娘独自一人蹲在桃树边,喃喃自语,悄悄走过去听。丽娘也九岁了,出落得愈发玉雪可爱。只见丽娘面前放在三个陶俑,两女一男,形容肥胖可爱。丽娘手中拿起一对陶俑道:“白、虎,你们去了晋国,都没人陪丽娘玩了,可有想我呀?你们那么笨,若是晋国有人欺负你们,可怎么办呢?”
三年前,尤氏和白、虎二小,随李信去了晋国,临走时,三小难分难舍,哭得稀里哗啦。息夫人本就多愁善感,不由也陪着掉了不少眼泪。如此一来,府中少了玩伴,丽娘很有一阵子情绪低落。幸而息夫人性子温柔,天天好言哄着,才慢慢有些好转。
只听丽娘将那对陶俑放下,又拿起一个陶俑,道:“无忧阿兄,你生的真好看,丽娘心甚慕之呢。可是你每日不是习武便是读书上值,都不多陪丽娘玩。若是丽娘走了,你可会想我呀?”
没想到这小娘如此早熟,连“心甚慕之”都说出来了,姬羽听得尴尬,正待走开,忽听丽娘要走,不由问道:“丽娘如何要走?”丽娘正与陶俑说话,忽闻有人说话,不由吃了一惊,回首见是姬羽,急忙将陶俑藏在身后,满面红晕道:“无忧大兄,你、你何时来的呀?”丽娘如今年已九岁,生的明眸皓齿,明丽娇俏,虽未长开,但已是当之无愧的小美人。此时面带娇羞,如玫瑰含露,不可方物。姬羽看得一怔,微微撇开目光道:“我刚来一会儿。”
丽娘心中怦怦乱跳,不知姬羽听到了多少。只听姬羽问道:“方才听丽娘道要走,究竟为何?”
丽娘黯然道:“天子欲封宋公为上卿,阿耶大怒,已向天子请辞,这几日便要归国了。”
“什么?”姬羽大惊:“夫子乃国之柱石,天子为何要如此做?”毫不夸张地说,周王室能支撑到现在,完全靠郑伯这个缝补匠,如今刚有起色,便要另任上卿,这实在有些卸磨杀驴的意思。
“不成,我得去问问夫子。——丽娘,为兄有事,下回再叙。”姬羽说罢,唤上黑塔,急匆匆又出府去了。只留下丽娘一人在花池边,小脸颇有些幽怨:“阿兄呀,你为何不能多陪陪丽娘?”
姬羽乃郑伯府中常客,因府中无女眷,连通禀都省了,直入书房,却见郑伯背对门口,怔怔地站在窗前,手中握着半杯残酒,口中吟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郑伯所吟诵的,乃是郑国诗歌《子衿》。诗歌原意是表达女子对爱人的单相思。郑伯已然年近五旬,表达的却是对君王的怨愤,此时读来,颇有悲凉之意。
姬羽将跌落地上的酒壶拾起,轻轻放在桌上,还未开言,郑伯忽然说道:“我寤生辅佐王室二十载,忠心耿耿,自忖问心无愧,不想一旦遭到嫌弃。”
姬羽劝道:“天子并未发明旨,或有转机亦未可知。”郑伯冷笑道:“天子虽未明言,但却是西周公告知某,此与天子亲言何异?罢罢罢,吾也莫留此遭人厌烦了,不如归去!”
姬羽道:“羽愿随夫子一道。”
郑伯转身,望着姬羽道:“不可。老夫虽遭天子厌弃,却不敢背反。若我师徒皆走,恐令天子不安也。如今大争之世,汝性子不似老夫,当代替老夫,尽力辅佐天子。”姬羽只得领诺。
于是次日一早,郑伯便带着丽娘归国了。周天子只做不知,因郑伯性子强硬,和朝臣大多不睦,身为朝廷上卿,临别却只有姬羽相送,甚为凄凉。临别时,丽娘于车上哭道:“阿兄要来看丽娘呀。”姬羽心中凄然,却无可奈何。
他回首,却见梁丘正扶车而望。
原先虎、白和丽娘都在他处学习,如今陆续离开,心中也甚是惆怅。师兄弟二人相视一眼,却也只有无奈叹息罢了。
却说周王得知郑伯归国,扶额大喜道:“犟伯去也!”于是任命宋公为上卿,处理朝政。宋公性情温和有礼,谦逊公正,众人都很服气,然而王室百废待兴,其才能毕竟不如郑伯,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于是召姬羽为佐。姬羽处事总能抓住关键,机敏能干,宋公甚是倚重,常对左右道:“此乃旷世奇才也。”于是列国皆知王室有个少年“奇才”姬无忧。
又数月,郑国大将公孙阏纵兵劫掠周国边境。天子大怒道:“犟伯欺我焉?”决定征讨郑国。姬羽劝谏道:“王室衰微,不可轻启战端。且郑伯一向忠于王室,此必乃公孙瘀私自行为,天子遣一使者,令其问责即可,何必大动干戈?”然而姬羽低估了周王对郑伯的怨气,也高估了周王的智商。周王愤然道:“郑伯不告而别,显然对朝廷早有不满。汝年幼,不知国家大事,无需多言!”得了,之前还夸姬羽聪慧,现在又说他年幼了。姬羽知道因为郑伯,天子对自己也颇有芥蒂,不敢再言,只得默然而退。
回到家中,姬羽与南宫括、**商议此事。**劝慰道:“周王未必能攻下郑国。”姬羽却叹道:“周军虽众,却无良将,郑国虽小,郑伯和祭足却都是智略出众之士。我非担心郑国,只怕天子有失啊!”
于是天子招巫女于高台上祭祀天地。
巫,又叫巫祝,祩子,祝史,巫为女,觋为男,是《周礼》中的掌管礼法、祭典的官职之一,能以舞降神、与神灵沟通。管理巫女的官员叫做司巫,率领巫女祭祀或者祈雨。始自原始社会中,类似于主祭、先知般。如今东瀛国的红白巫女服饰,便是传于中国。可惜到了今日,由于文化的缺失,巫祝已成了“骗子”的代名词,这项传统文化,居然只能在日本看到,难道不是一种悲哀么?
周朝司巫是一位身形极窈窕的少女,因其脸上涂抹油彩,并罩有面纱,是以看不清面貌,但应是美人无疑。少女身着红白巫女服,一面蹈之,一面祝道:“且祝且祷兮,上天佑兮;天子征四方兮,威德行兮。”祝毕,五体投地,拜服于天子脚前,宽大的巫女服下,曲线玲珑,弧线优美,甚是诱人。天子有些失态,伸手去扶道:“美人可起。”司巫愕然,宋公咳嗽一声道:“王上。”周王这才惊觉,忙收回手,令司巫退下。司巫垂首而退,眼中有羞愤之色。
姬羽看在眼中,对南宫括和**道:“司巫非姬妾,乃臣下也。今上对臣下无礼,颇有轻慢之心,恐非吉兆也。”
祭祀罢,周王亲率大军三万,令西周公为前锋,又命宋、鲁、许、虞四国从三面夹击,共讨郑国。
郑伯听闻天子讨伐,紧急召集众臣商议。相国祭足道:“可遣使者向天子道明误会。”大夫考叔道:“可绑缚公孙阏前去请罪。”大夫公孙阏乃郑伯之弟,容貌极为俊美,性情骄横,闻言大怒道:“天子欺凌兄长,某不过为兄长出口气,又值得甚么?”祭足也道:“天子来势汹汹,恐非一使者能纾解彼怒。”郑伯叹息道:“君臣一场,不意闹到这般模样。”于是命祭足谨守新郑,挡住宋、鲁、许、虞四国联军。自己亲率大将考叔、公孙阏,出兵两万迎击周军。
两军在葛地相遇。周王遣西周公搠战。公孙阏、考叔纷纷请战,郑伯却道:“不可与天子相斗。”于是不顾公孙阏等将领,命令全军紧守营盘,不可出战。周军每日叫骂,郑军只是闭门不出。周军以为郑国怯懦,不由渐渐懈怠。
如此过了月余,郑伯忽然召集众将,道:“我侍奉王室多年,天子不顾旧情,一朝见弃,一再苦苦相逼。我虽不欲与战,避让多日,已不可得也。今日唯有一战!”众将齐道:“愿为君上死战,雪此耻辱!”
于是郑军营门打开,一涌而出。周军多日不战,每日连操演都不曾有,只当来巡游,顿时被打了个猝不及防。郑军心中愤怒,士气高昂,考叔和公孙阏个个奋勇,只一个照面便冲垮了西周公前锋,杀入了周王大营。
周军众将胆寒,大夫召虎劝周王暂避之,周王不从,怒道:“岂有天子避臣之理?!”亲自披挂上车,正遇考叔杀来,召虎拼死抵住,不防公孙阏斜刺里杀到,一箭正中周王肩窝,周王负痛而逃,召虎见了大惊,撇下考叔,护着周王而退。公孙阏还待追赶,被考叔急忙拉住道:“此毕竟乃天子也,既已获胜,不可使君上背负恶名。”
于是二人不再追赶,周王方得以逃得性命,只是好容易积聚的三万大军几乎全军尽墨,十不存一。郑伯却又遣使对周王道:“大王怒而兴师,臣为自保,不意误伤大王,非吾愿也。”并进献财货若干以为赔礼。周王原本正惶恐不安,得了这个台阶,不由哭笑不得,却也只得顺势收兵,退回洛邑养伤。此事诸侯皆引为笑谈,自此王室威严尽丧。
郑伯率得胜之师回援新郑。宋、鲁、许、虞四国已攻打多日,奈何祭足足智多谋,将城池守得滴水不漏,四国皆有退意。郑伯率军杀出,并命人高呼:“天子已败!”四国惊惶,阵脚大乱,虞国、许国先退,鲁、宋不得已只得退兵,郑伯趁势冲杀,阵斩了鲁国大将緈河,四国军队大溃,郑国趁胜追击,攻下了宋国七座城池。郑伯对左右道:“今日始出某胸中恶气也!”又命大夫考叔、公孙阏攻打许国。许国四处告急,然因畏惧郑伯兵锋,周王和诸侯均不敢救,眼看覆灭在即。而宋、鲁二国被削弱,齐国趁机攻打鲁国,而楚国攻打宋国,又派大将突袭晋国,掠地五城。越国趁楚国战略中心转移,又发兵攻打楚国,中原战火复燃。
秦公得知中原情势,大喜道:“还未待寡人出手,彼等自乱也。”
丞相甘茂道:“周王驱逐郑伯,乃自毁干城,王室已不足虑。唯晋国强盛,为我大秦大敌。”
秦公道:“只是我大秦若要打通进入中原的道路,必须击败晋国,且殽之仇未雪,寡人意不能平也!”
严君疾进言道:“中原纷乱,晋国为诸侯长,疲于调停,此时出兵,大有可为也!”
甘茂却道:“不可,晋国国君年轻有为,赵衰素有谋略,贸然出兵,恐反为其所趁。”
孟明视早想报仇,道:“甘丞相老矣,顾虑颇多,视愿为君上讨伐晋国!”
庞元亦道:“晋国大将,现只有栾枝可虑,然早闻其病重,现只有原轸之子且居统兵,此黄口孺子,有何惧哉?元早欲一雪前耻,愿提兵十万,斩且居首级,献于陛下!”
秦公壮之,于是不顾甘茂反对,仍命庞元为大将,孟明视为副将,另命老将白丙随军,发兵二十万,攻伐晋国。一路日行七十里,进兵神速,眼看逼近秦晋边界。
晋公得讯,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然而老将栾枝病重未愈,无法领兵;相国赵衰只长于政略,并不擅长军事;且居毕竟年岁尚轻,一时竟拿不出好的方案。这时大将李信道:“某师弟姬羽,已得到先师真传,殽之战便是他出谋,今何不请来商议?”
晋公闻言喜道:“寡人早见识过姬羽智略,非卿之言,竟险些忘了此事!”于是遣李信去洛邑请姬羽。姬羽自无不允之理,向天子请辞。对于秦国,周王一向是耿耿于怀的,于是天子允之,拨了一千军马于姬羽,加上家丁,共三千余兵,往晋国助阵。
姬羽带了南宫括和息黑塔、**,道:“此去正可使秦君知晓某兄弟的厉害。”于是拜别息夫人,又不免受一番叮咛唠叨,随即直奔晋国。
此正是:蛟龙出潜渊,猛虎下山林。
百度搜索 朕之春秋 天涯 或 朕之春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