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朕之春秋 天涯 或 朕之春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夫子院落内,李聪仍在高卧。梁丘正带着虎、白和丽娘读书。郑非正准备上值。这段时日,梁丘和郑非便充当了这三个小儿的启蒙老师,轮流授课。不过比较起来,梁丘对当老师兴趣更大,在上课时更加耐心一些。丽娘和白都听得挺认真,虎的表情却有些心不在焉,眼睛只偷偷瞥着窗外枝头的鸟窝。
梁丘平时为人随和,但当夫子时却颇为严厉,唤了虎的名字,罚他站着听课。虎垂头丧气,正没奈何间,忽见门外进来一人,大喜叫道:“郎君救我。”
来者正是姬羽。然而让虎失望的是,姬羽并未理会他,只和两位师兄见礼,问道:“夫子可好?”
梁丘还礼道:“夫子甚好,正在高卧。”姬羽叹道:“夫子梦中而悟道,非我等可及也。”郑非笑道:“羽弟似乎身量又高了些。”梁丘道:“无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平日当多食肉糜。”姬羽道:“谢过师兄关爱——不知虎犯了何厝?”梁丘道:“不听教导,神游天外也。”姬羽唤过虎道:“汝为何不听讲课?”
虎大大的黑眼睛眨巴眨巴道:“虎长大欲为将军,不耐烦听课。”姬羽道:“便为将军,也须懂得兵法,通晓世务与天文地理,不然只是一莽夫,如何当得将军?莽夫者,十人敌也,将军者,万人敌也。十人敌与万人敌,孰为也?”你是想当个小兵还是当将军呢?
这个选择不难做,虎的大眼睛转了转道:“虎欲为万人敌!”姬羽道:“善。如此汝去向夫子认错,认真听讲。”于是虎乖乖认错,梁丘始令其入座。
姬羽又问了丽娘和白的学习情况,所幸二位小娘都很用功,并不用姬羽操心。梁丘布置罢学生读书,三人走到外间叙话。
梁丘叹道:“羽弟循循善诱,吾不如也。”姬羽笑道:“师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弟差之远矣。”郑非道:“汝二人大清早在此相互吹捧,不觉腻味么?”于是三人皆大笑。
然后梁丘接着教授三小,郑非前往书库当值,姬羽前去早朝,黑塔随侍。因上次遇刺之事,姬羽特意请匠人为黑塔打造一柄八十余斤的大斧,免得其无趁手兵器。
此时王宫戒备比平日大为不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黑塔自然是没有资格入内的,只得在宫门外等候,姬羽独自入宫。郑伯领着一众大臣早已在殿中等候。郑伯居右,宋公居左。周礼文官尊左,武官居右,然而除了汉、元、清三朝,一般皆以左为尊,郑伯爵位虽然不如宋公,但官职却为王室上卿,心中不满,不由面有不豫之色。
郑伯能力极强,但性子过于刚硬强势,无怪乎与天子不睦。姬羽心中感叹着,悄悄站于右侧末位,却感觉一道目光,抬眼看去,只见宋公含笑向自己点了点头。姬羽急忙颔首回礼,心道宋公平易近人,气度雍容,怪不得天子喜爱。
周王身着冕服,面上满是喜色。王孙满年纪虽小,却神情俨然,端坐周王身侧。
礼官上殿道:“启禀王上,楚、晋、鲁、齐、虞、宋、蜀、燕、卫、虢、巴、吴等十二国使者已至宫门,等候觐见。”
周王喜道:“请诸王觐见。”此时一人道:“王上且慢。”周王见是郑伯,心中不悦道:“郑卿何事?”郑伯板着脸道:“诸侯觐见,自有礼制。须先拜见九鼎,方才能见大王。而今宋公亦属诸侯,岂能例外?”
周王闻言沉吟不语。按理说吧,诸侯觐见,必先拜九鼎访客入内,这周礼还真就是这么规定的。但宋公深得周王喜爱,一般有点眼力劲儿的大臣都不会拿这种事情来说话,因为这不但是不给周王面子,同样是在责备宋公不守礼法。这一下同时得罪主君和大国诸侯,也只有郑伯这等牛脾气才做得出来。
宋公闻言急忙出列拜道:“此臣失礼也,当退而拜九鼎后,再来觐见王上。”
周王无奈,只得道:“既如此,宋公可暂退——满,汝随宋公一道,领诸侯拜鼎。”
王孙满肃容领命,郑伯又道:“迎接诸侯岂可无大臣?姬无忧年少聪敏,可为随员。”姬羽一怔,心中不由苦笑:这大佬斗法,怎么将自己扯上了?这下在王上眼中,自己可坐实了郑伯一党了——虽说事实如此,但被王上盯上恐非好事。
周王面有不虞道:“可。”
于是姬羽就这么莫名其妙地与王孙满、宋公三人成为了迎接诸侯的官员。三人出了殿外,姬羽道:“羽年幼,诸事望宋公多加提点。”宋公倒是面色如常,微笑道:“姬大夫少年成名,何必自谦?”姬羽连称不敢。王孙满亦是饶有兴趣地看着姬羽道:“早闻大夫大名,今日近观,果然乃钟灵毓秀之人也。”姬羽道:“王孙素有才名,羽才疏学浅,不敢当此谬赞。”宋公笑道:“汝二人皆非凡物,何不兄弟相称?”姬羽正欲婉拒,王孙满却笑道:“我正爱煞羽弟这般人才,羽弟,为兄有礼了。”姬羽无奈,只得唤了一声:“满大兄。”于是莫名其妙成为天使的姬羽,又莫名其妙地认了个兄长,三人的气氛忽然就和谐亲切起来,这一切,似乎都是宋公有意无意地引导。姬羽不得不承认,宋公确实有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与之相处,令人如饮甘露,如沐春风。
宫外停满了车马,诸侯们身着正装,在亭中等候。三人之中,宋公爵位最高且年长,于是当先笑道:“某等奉天子命,来迎诸位觐见。”大部分诸侯都是认得宋公的,于是纷纷见礼,宋公顺势介绍了王孙满和姬羽二人。诸侯见二人年少有礼,皆深有好感。楚、晋、卫国君与姬羽相熟,言语之间更显亲热。卫君更是执姬羽手道:“无忧得暇,可来卫国长住。”姬羽称谢不已,气氛甚是融洽。
宋公道:“此处非寒暄之所,诸侯可入内,拜九鼎而见天子。”诸侯以为然,遂鱼贯而入。姬羽忽觉一道怨毒目光,抬眼看去,只见一面色苍白青年正恶狠狠地瞪着自己。此人正是虞国新君格也。格经过姬羽身边时轻声道:“杀父之仇,不共俱天!早晚取尔性命。”说罢扬长而去。姬羽闻言面不改色,目中闪过一道寒光。
诸侯拜罢九鼎,朝见天子。天子喜道:“久未见此盛景矣。”
诸侯道:“臣等有罪。”
周王闻言勉慰一番,道:“如今秦国有不臣之心,诸君可有良策?”
卫公当先出列道:“愿为王上驱策。”
周王喜道:“善。”
楚君道:“可相约为盟,共讨暴秦。”
晋侯沉默半晌道:“然孰可为盟主?”
楚王昂然道:“我楚国当仁不让。”
燕伯嗤笑道:“楚国先败于晋,再败于齐,后败于越,如何当得盟主?”
楚君大怒道:“汝安敢辱我?”
燕伯道:“前番伐秦,我燕国虽小,也出兵两万;楚国虽大,却只出兵三千,后又最先撤兵,也不知羞!”上回伐秦,楚国是倡导者,然而需要出兵之时,燕国出兵两万,郑国小国也出兵约六千,楚国却只出兵三千,将盟友卖的好惨,最终导致无功而返,还得罪了秦国,燕伯自然心有怨气。
楚君也有苦难言。楚国虽大,然而君权并不集中,分散在几个大族手中。更兼同时和秦、晋、齐、越等强国接壤,能抽调的兵力其实不多。楚君一向好面子,闻言气得满脸潮红。
宋公一见不妙,赶紧道:“往事不必再提,今日会盟,只为共抗暴秦,还请二位国君摒弃前嫌才好。”
宋公素有威望,闻言燕伯默然不语,楚君虽然面有怒色,却也只得作罢。然而经此一闹,却再也无颜提及盟主之事了。
齐君道:“晋国先败楚,再败秦,可为盟主。”齐国本为强国,可惜曾被诸侯攻伐,几乎灭国,自知做不了盟主,于是提名唯一未曾参与攻伐齐国的晋国。晋君急忙逊谢道:“寡人继位未久,怎可服众?”
鲁君亦道:“不然,晋君虽新晋,然而国内百姓安乐,国外强敌不能辱,若晋国为盟主,鲁国方才信服。”鲁国一直受齐国和楚国威胁,于是亦提名晋国。
诸侯纷纷称是。越国国君虽然另有想法,却知道越国兵甲虽利,却地处偏远,还称不上大国,不可能当上盟主,只得卖个好,附议晋国为盟主。几个大国都没意见,其他小诸侯更不敢反对,于是晋国居然就这么一帆风顺地成为了盟主。
诸侯们七嘴八舌,讨论得很是热烈。然而周王的脸色却渐渐沉了下来。他命晋君主持会议,目视郑伯、宋公,转入后殿。
“啪!”周王愤怒地拍着案几道:“诸侯会盟,盟主竟非寡人这个天子!这些人心中尚有大周乎?”
宋公劝道:“主弱臣强,形势如此。王上还需忍耐。”
郑伯道:“为今之计,王上只能顺水推舟,封晋君为盟主。如此,王上便还是天子,若是任由诸侯自封,恐王室威严无存也。”
周王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道:“诸侯欺寡人太甚!”却亦是无可奈何。再次来到大殿,封晋君为“方伯”,统领诸侯,共抗暴秦。然而旨意刚刚下达,忽闻城外杀声震天,有门官慌慌张张来报:“启禀陛下,大事不好!”
郑伯喝道:“何事慌张?”
门官结结巴巴道:“秦君率大军二十万,已至城外!”
百度搜索 朕之春秋 天涯 或 朕之春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