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朕之春秋 天涯 或 朕之春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可恨,上回发兵讨吾,吾尚未与之计较,今竟又合纵七国图我!姬延匹夫,欺我太甚!”咸阳宫中,秦君勃然大怒,一脚将案几踢翻。殽之战,秦国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秦君也未曾如此动怒,可这一次,秦君竟然不顾君臣礼仪,直呼周王的姓名。只因他知道,秦国虽强,却有晋、楚、齐不弱于他。以往秦军能够屡战屡胜,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诸侯各自为战的缘故。若是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秦国不但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任意攻伐,甚至有被群攻覆灭的危险!乌获与任鄙叫道:“君上勿恼,愿率十万大军,破了洛邑,擒下那姬延老儿,让君上出气!”
左丞相甘茂斥道:“周王虽然无道,但毕竟与我分属君臣,岂容尔等直呼姓名?还不快快退下!”乌获与任鄙虽然勇猛,却不敢顶撞老丞相,虽然心中忿怒,也只得退下。这时秦王也反应过来了,甘茂表面是在斥责二将,其实是在提醒他呢!君臣大义,虽然如今没人在乎周王,但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不能落人口实。
秦王深吸一口气,道:“是寡人失言了——周王无道,孤可否伐之?”
甘茂答道:“我军新败,需要休养生息,急切不能发动大军。且诸侯齐聚洛邑,此时伐周,乃是与天下为敌,非明智之举也。”
闻听此言,庞元、孟明视二人急忙出列拜道:“此皆因罪将无能,致此困局,请君上降罪。”
秦君摆手道:“孤早有言,此其错在我,非汝等之过也。可平身。”庞元二人再谢,方才归座。
秦君问道:“诸君可有良策?”
此时右丞相严君疾已出使越国归来,笑道:“此事易耳。”
秦君喜道:“愿闻其详。”
严君疾道:“所谓七国,唯晋、楚为首。楚国虽大,然国君权威不显,精锐士卒用以防御齐、晋和我国,以致竟屡屡为越国所败,不足为虑;晋国虽强,但毕竟君主新立,需要时间统合内部,短时间亦不可能出兵伐我。我国应当与齐、越结好,防备晋国。同时不可留下为诸侯讨伐的口实。”
甘茂道:“右丞相所言大善。然为今之计,大王还需亲往洛邑,朝觐天子,以示无不臣之心。”
严君疾赞道:“妙哉!如此一来,诸侯合纵之势必然为之顿挫,而周王和诸侯之间必然相疑,此画龙点睛之笔也。甘丞相奇才,我严君疾智囊之名,理应给甘丞相才是。”
甘茂谢道:“茂不过增补一二,大计却是右丞相提出的。茂愧不敢当。”
秦君哈哈大笑道:“二位丞相皆乃当世大才,不必过谦。寡人得二位,又有何忧?——寡人决定,于洛邑一往!右丞相、任鄙、庞元随行,甘丞相监国!”
众大臣齐声道:“诺!”
洛邑王宫。
周王这段时日心情极佳,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王朝日暮,诸侯早已不把王室当一回事,甚而秦、楚等大诸侯表现出了对周的取代之心。周王心中忧虑,虽有心振作,然而王室衰微,两京之中,镐京为西周公把持,王令真正能影响到的,只有洛邑一城而已。去岁欲讨伐秦国,只有寥寥数国,不到五千兵马响应,最终落得个西周公病重不起,王室债台高筑的结局。幸而姬羽出使,获得楚、晋等国的支持,这才有了转机各国纷纷来朝觐不说,贡礼更是无数,不但还清了债务,还颇有盈余。自己这个天子,总算可以缓一口气了。
只是,还有些事情不让人顺心。
“大王,诸侯新附,人心未定,因戒急用忍,待机而动。今陛下大肆招兵买马,若引得诸侯疑虑,秦国彻底反目,恐反为不美。”说话之人面容平凡,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正是郑国国君,伯爵寤生。
此人能力是有的,却总喜欢仗着老臣的身份,喋喋不休地说教,甚是烦人。这一点上,宋国国君便好得多了。
宋君乃殷商后裔,子姓,名兹甫,公爵,身材修长,性格温和宽厚,颇有君子之风。今日的朝会便是欢迎宋公。宋君此人极其讲信义,当年齐国国君病逝,临终前将公子昭托付给宋君,其后国家动乱,公子无亏驱逐了原定的继承人公子昭,窃取了君位。宋君召集周边诸侯,打败了公子无亏,令公子昭夺回了齐国。而且他待人谦和,从不盛气凌人,人们与之交往,均有如沐春风之感。
只听宋君道:“上卿此言差矣。大王乃是诸侯宗主,宗主招兵买马,岂有避讳诸侯之理?治理天下,不可不分上下,不循礼制,大王若因诸侯而自降身份,则王室威严何在?如何统御天下?”宋君说得也有道理,若是周王摆出一副怂样,天下谁会把你当回事呢?
周王望向宋君的目光就很亲切了,道:“宋公不愧为先朝贵族,宋国礼教,不亚于鲁也。”天下最遵循周礼的,莫过于鲁国,周王这是将宋国与鲁国并列,是很高的赞誉了。郑伯闻言脸都黑了——周王说宋公知礼,岂不就是说我寤生不知礼么?!郑伯性子刚直,眼睛一瞪,就要发火。
姬羽身为大夫,亦列席了朝会,他年幼言轻,本想做个锯嘴葫芦,此时见郑伯神情不对,赶紧出列道:“宋公仁厚知礼,实乃大王之贤臣也。臣以为,可以为王孙师也。”周王膝下只有一子,早夭,留下王孙名满,今年不足十六岁,聪慧过人,谦和知礼,周王甚为喜爱,立为王孙。
宋公脸带和煦的笑意看着姬羽,问道:“这位莫非就是十岁出使列国的神童姬无忧么?果然仪表非凡。”
姬羽忙道:“宋公谬赞。”
周王笑道:“无忧亦是我姬姓宗室,宋公有睱,当多多指点。”
宋公抚须笑道:“大周后继有人,臣为大王贺。”
周王自是不胜喜悦,宋公对答得体,风度翩翩,君臣相得。周王问道:“如今诸侯朝觐,宋公可有教寡人?”
宋公口称不敢:“臣愚鲁之人,岂敢随意置喙国策。”周王道:“不妨。”问之再三,宋公方答道:“如今王室衰微,天下久不闻大王之名,大王当示诸侯以德,归拢人心。”
周王道:“公可备述之。”
宋公道:“当今天下,以秦晋楚燕鲁齐宋七国最强,其中除宋、鲁、齐为公爵,其余皆为伯爵。而秦晋楚三国国力雄厚,却长久居于人下,于是乃有不臣之心。故大王可温言勉之,并敕封此三国为公爵,则诸侯必然感念大王恩德。如此驱之易也。”
周王喜道:“善!若一爵位可令诸侯归心,寡人必不吝也!”
郑伯闻言怒道:“若是不论对王室贡献,只因实力强大便轻易封爵,则诸侯谁人将王室放在眼中?公爵轻易敕封,若诸侯仍不满足何如?莫非要将王位相让么?”说罢竟是拂袖而去。
周王大怒,却也无可奈何。宋公歉然道:“臣妄言,触怒上卿,请大王恕罪。”周王连声道:“非卿之过,郑伯跋扈也!”
姬羽见不妙,急忙告退,前往上卿府邸。他乃府中常客,门房都认得他,故此无需通报,直入府中。
刚进府中,正遇上一个小姑娘,肤色如玉,容颜如画,正是丽娘。丽娘见了姬羽,叫道:“大兄来啦。”脸上颇有忧色。姬羽道:“丽娘归家了?上卿何在?”丽娘道:“耶耶在书房,不知为何,大发雷霆,也不理丽娘。丽娘害怕。”姬羽道:“丽娘莫怕。上卿心情不好,羽去探视,丽娘可先去我府中寻白、虎玩耍。”丽娘应了,自有仆役带着去姬羽府中不提。
姬羽来到书房,敲了敲门,只听书房中瓦砾破碎之声,郑伯喝道:“老夫不是说了不得打扰吗?都滚远些!”姬羽道:“学生姬羽,求见夫子。”书房中静了片刻,传来郑伯声音道:“进来吧。”
姬羽推门而入,无视满地陶片和散落的竹简,反身先将房门关上,方才行礼道:“见过夫子。”姬羽常得郑伯指点政务,是以称一声夫子倒也不为过。
郑伯道:“无忧何事?”
姬羽问道:“夫子何怒也?”
郑伯怒道:“天子欺人太甚!寡人辅佐王室多年,莫非不如宋君区区半日乎?吾本上卿,天子却先向外臣问策,其非无礼乎?郑国虽小,但忠于王室,秦楚等国虽大,却觊觎天下。而今天子只因国力强大而封公爵,则天下忠于王室之人岂不寒心?大王此乃本末倒置,自毁根基也!”
姬羽这才明白,郑伯发怒并不全是因为自己,更大的原因是他由此看到了周王的愚蠢和王室倾覆的危机。滥封公爵看似拉拢了强国,但同时也推开了一些并不强大但忠于王室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国,才是王朝的基石。
姬羽道:“此宋公建言耳,大王未必行之。”
郑伯摇头道:“不然,我了解大王。他一向恐惧秦楚等国,此策虽如饮鸩止渴,但大王必定会采纳。如此,大周危矣。”
姬羽劝道:“即便如此,此策亦有可取之处。诸侯之封,皆出于天子,为保证地位合法性,短期内,诸侯必然不敢冒犯王室。而一旦封公爵,则即便有野心勃勃者,亦只能先打其他诸侯的主意,此乃移花接木之策也。得失之间,着实难说啊。”
郑伯默然半晌,叹息道:“但愿如无忧所言罢。——只是如此一来,眼见便是天下大乱,大争之世也。”
姬羽道:“若天子趁诸侯征战之时励精图治,亦无惧也。”
郑伯道:“若天子能依老夫之言,又何惧诸侯?”说罢自觉失言,道:“无忧年少却有韬略,当时时精进,十日后诸侯觐见,你也来吧。”这是让姬羽见识大场面,乃提拔之意。
姬羽称是,见郑伯情绪稳定下来,便告辞出来。
这是日已西沉,姬羽出得府门,却见黑塔在此相候。姬羽道:“黑塔如何在此?”黑塔道:“夫人见主公下朝后许久未归,又从丽娘处得知公子在此,特令黑塔来迎。”
姬羽笑道:“吾非小儿,何须如此着紧?”黑塔却丝毫不给面子道:“主公才将将十一岁,不是小儿又是什么?”
姬羽为之气结,也懒得理这夯货,自顾上马而行,黑塔大步跟随,竟也毫不落后。
姬羽奇道:“黑塔竟有如此脚力!”黑塔咧嘴笑道:“黑塔自小就跑得快,村中的猪跑了,都是黑塔追回来的。”姬羽无语,总感觉自己被这浑人骂了,却又没法与之计较。正在这时,忽然听黑塔道:“主公留心!”只见一侧小巷中冲出七八个个黑衣蒙面人,手持利刃,向姬羽袭来!
百度搜索 朕之春秋 天涯 或 朕之春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