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 或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四十二章驿亭村物是人非禹王陵故地重游三日后道衍辞别席应真,离开了灵应宫。本打算先回妙智庵看看,但一想到那些僧人的嘴脸,还是不见为妙。现在距离应试时间还早,所以他并未直接北上应天府,而是一路南下,先回到了上虞县驿亭村。
在道衍心目中,只有陈积万才是他最亲近的师长。虽然与通明长老和席应真相处时间更长,但这二人一僧一道,俱是出家之人。和他们在一起,更多的是一份清心寡欲,却少了他所向往的那一份其乐融融。
无论妙智庵还是灵应宫,对他来说都不过是个栖身之所,只有陈家才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家。
时隔二十余年,昔日的陈宅早已物是人非。经过了数易其主,现如今已然破旧不堪,且被隔成了前后两院,前院是个酿酒作坊,后院住的是个落魄秀才,都是外乡之人,先后迁居至此,并不晓得当年之事。
道衍眼望着当年的故居,乜呆呆发愣,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百感交集。直到酿酒作坊的掌柜出来发问,他才缓过神来,长叹一声后黯然离去。
之后他又去了绍兴城外,找到了自己叔叔姚仲龄的坟茔。当年虽是草草安葬,但在他的苦苦哀求下,程福安大发慈悲,也帮他立了一座粗劣的石碑。道衍记性极好,虽然时隔多年,但还真让他给找到了。
经过一番祭拜后,看着那座已经千疮百孔的石碑,道衍又不自觉的想起了程福安。他二人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虽然程福安只是把他当做赚钱的工具,但毕竟还是有恩于他。
当年罗天麟看在他的面上,并没有为难于他。但他实在太不经事,此后终日担惊受怕,继而一病不起,不到两月便一命呜呼了。虽说是他自作自受,但归根结底还是拜自己所赐,而今思及此处也不免有些感伤。
当夜便在绍兴城中住了一宿。次日清晨又重回上虞县,直奔伏羲岭,想要再去禹陵看看。远远望去见山顶光秃秃一片,当初的望月峰已经荡然无存。
经一打听方才知道,当年朱元璋起兵之时,军械奇缺。他不知从何得知,望月峰内暗藏着一根实心巨柱,乃是由铜浇铁铸而成,于是便打算开山炼柱,锻造军械。没想到此处山体坚固异常,根本无法开凿。
就在这时,刘伯温奉师命下山前来相助,经过一番堪舆,以人形拟之。取三十六死穴为定点,填入**同时引爆,终将山体崩裂,内中巨柱断为七截。上面六截轰然倒地,唯有最下一截根深蒂固,屹立不倒。
朱元璋将那六截断柱炼化,打造了不计其数的军械,为他日后异军突起,定鼎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后又在刘伯温的建议下,用自己真龙之血,以及众将士的鲜血为祭,建造了一座镇妖台,把剩下那截柱体封印起来,并派兵在此镇守,不让旁人靠近。
道衍听后,不禁暗吃一惊,心道:“想不到那刘伯温竟如此厉害,仅凭堪舆之术,就能找到望月峰的破绽所在。幸好最后一截尚在,禹陵入口安然无恙。只可惜那把上古神兵轩辕剑,不知落于何处了~~”
道衍谢过那人后,沿山间小路,直奔禹陵出口。不一会儿功夫,便找到了当初做为定位的那块儿鹰嘴石。由此向右再走四步,就是石门入口。就在石门旁边的显眼位置上,依稀可见他所留下的暗记,以及“阵象至,见天日”六个字。
耳目着四下无人,便开始拆卸石门,如今他已然将窥固术练的炉火纯青,而且体力也远胜从前,用不多时就把入口给打开了。稍微通了通风后,这才进入其中。为了防止被其他人发现,又将入口先封了起来。
完事之后,这才腾出功夫四下观瞧。低头一看,地下的那捆火把,不禁又惊又喜。这些火把竟然不是自己当初留下的那些。
当时自己不过刚满十三岁,并没有多少野外的生存经验,所做的那些火把也是极其简陋。而现在这些火把,虽然用料简单,但做工精细,一看就是行家里手所为。难道说在他之后,又有别的人进来了吗?
想到此处,赶紧加快脚步沿石阶下到天日门,就在禹陵之中里里外外的找了个遍,也没发现有人的迹象。九星厅中的鼎火依然烧的旺盛,看来短时间内,是不会熄灭了。但在其他八只鼎内,却被装满了泥土,虽然土质已经干裂,但还能看到一些植物的枯茎。
藏在八卦暗窖里面的那些骨简和巫支祁残骨也都还在。就连之前他剩下的那些竹筒,以及那些大大小小工具,全都一样不少,唯独不见了那两具遗骸。
道衍心中暗道:“普天之下,能够辨得入口机关,自由进出禹陵,又能将暗门恢复如初者,除了鬼谷先师的后世传人之外,便只有我们天积宗的门人了。
若是外人的话,自然不会对两副遗骸感兴趣,就算是嫌它碍眼,弃于他处,那也得有个地方吧?我刚才寻了个遍,就连积水潭都看过了,也没发现什么蛛丝马迹,难不成是被他们带到外面给掩埋了~~”
思及此处,忽然想起一事,忍不住一拍脑门道:“哎呀,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说罢转身就跑,出离禹陵后,还不忘又把机关给封了起来,然后撒脚如飞,直奔乱石岗而去。
当年由于通天柱机关被毁,陈松无法进入禹陵,将其父遗骸取出,于是便将其母葬于乱石岗,让他们夫妻能够遥相守望,陈积万也曾带着他们来此祭拜。
道衍凭着记忆,好不容易找到了师祖母的坟茔,只见双碑并立,其中一座新碑制作的比较粗糙上写:“师祖陈公栾平之墓”,下面一行小字写的是:“重孙祝顺代师敬立。”在其不远处还有一座新起的坟茔碑上写着:“忠义千秋,凌公之墓。”道衍看罢,不禁喜极而泣道:“二师兄,原来是你啊。”
道衍跪拜一番后,又回到禹陵,一路上边走边想:“我们师兄弟四人当中,就属二师兄最为心细,也只有他才会想的如此周全,代师立碑,将师祖的遗骸与师祖母并葬于一处。
不过他也是智者千虑,终有一失,怎么就没想到在此留下点消息呢?那我不就能直接去找他了吗?唉~这也不能怪他,我当时不也是不知何去何从吗?
既然我现在已有固定去向,那就别再重蹈覆辙了,不如先把我的消息给他留下,万一他再故地重游,就可以去应天府找我了。”
于是道衍便在九星厅最显眼的位置刻下了“天僖未亡,寻兄无望,落发为僧,法号道衍,今欲赴京,弘文求试,兄若得见,速来相会”三十二个字,随后也不愿再此多做逗留,再次出离了禹陵,黯然而去。
百度搜索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 或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