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三十九章辩禅机通明收徒 寻古书道衍用功
长洲妙智庵,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初名法华庵,后称妙智禅院,俗称妙智庵。现今寺中共有四代弟子,道衍便是第四代弟子当中,最小的一个。
为他受戒的师父法号大方,生性迂腐且怯懦。他的师公法号天德,乃是寺中的监院,生性严厉,不近人情。寺中主持法号天慧,乃是天德的师兄。
另外还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等寺中要职,四大班首皆为天德的师兄弟,八大执事除了天德之外,都是大方的同辈师兄。
除此之外,寺中还有一位硕果仅存的通字辈长老,法号通明,已然年过古稀。不但佛法高深,而且深谙岐黄,年轻时也曾游走四方,悬壶济世,并博得“医圣”之称。即使如今,也时常有人前来向他寻医问药,通明长老向来慈悲为怀,一律来者不拒,患者照方抓药,一般皆能药到病除。
在寺中住了月余之后,道衍方才知道,原来即便是寺中僧人,也不能在藏经阁中随意浏览,尤其是像他这种最低等级的小沙弥,只能在藏经阁第一层,借阅一些规定的入门经书。
他也曾想过暗中偷阅,但里面藏书实在太多,他又不知书名,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那本书。
渐渐的道衍终于明白,若想名正言顺的在藏经阁内尽情翻阅,必须要有一个位高权重之人,帮他说话才行。自己的师父大方肯定不行,连他自己都没有资格进到藏经阁的第二层。
师公天德也不行,如果向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定会被他申斥一番,弄不好还会被送到戒律院受罚。
主持天慧更不行了,此人心胸狭窄,而且护短,尤其看不上天德这一支弟子,要不然为何其他天字辈僧人,都已名列班首之位,唯独他还与那些大字辈弟子同为八大执事呢!
选来选去,道衍终于选定一人,便是他的师祖通明长老。此人在妙智庵中辈分最高,可谓一言九鼎,就连主持天慧,也得对他毕恭毕敬,不敢有所相驳。
于是道衍便开始施行他的计划。首先颇为认真的通读了几部经书,甚至还跟师兄弟们学了几趟拳脚。
天积宗门人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武技,他们完全是仰仗练成再生诀后,体内自然生成的强化能力。妙智庵所传武技不过平平,也没有什么高深之处。但在他异于常人的体力带动下,颇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意思。
转眼间便过了一年,又到了每年一度的盂兰盆会,寺中照例举行了一场禅机辩会。由寺中几位德高望重的僧人,各出一道禅机,让其他僧人相互辩论。
当然能够参与其中的,都是天字辈和大字辈的僧人,像道衍这样道字辈的僧人,根本插不上言。
包括主持天慧,以及四大班首全都出完禅机,众僧各显其能,唇枪舌剑的一番辩论之后,终于轮到通明长老出最后一道禅机。
其他人所出禅机,道衍只是顺耳听音,并不在意。直到通明长老说话时,他才真正用心细听,同时脑中急转,思索应对之语。
待到两名大字辈僧人,各执一词,正辩的难解难分之际。道衍忽然出列,毫不客气的高声道:“两位师叔,你们所言皆差矣。”
霎时间众僧一片哗然,二僧愕然止声,再一看说话之人,竟然是小小的道衍,便要出言叱骂。
道衍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时间,趁此机会滔滔不绝说出了自己的辩词。旁人听后倒还不觉什么,但通明长老刚听几句,便激动的站了起来,挥手止住众僧喧闹,全神贯注的侧耳倾听。
原来他之前早有准备,这次别出心裁的以医论禅,正和了通明长老胃口。马屁拍的也是恰到好处,讲完之后,通明长老情之所至,竟然带头鼓掌叫好。
其他僧人都是趋炎附势之流,哪敢怠慢,顿时掌声一片,喝彩连连。
结果尽在道衍意料之中,随后通明长老便将他传到自己禅房,与他进行私下交流。道衍察言观色,使出浑身解数,尽展其才。
首先是佛法方面,这些日子他读的几部经书,倒也不是空做样子,的确下了几分苦工,再加上他本就聪慧过人,悟性极高,如今侃侃而谈确也头头是道。
再有就是武技方面,道衍一招一式,用的都是妙智庵所传之技,但由于他身体素质异于常人,使用起来自然也非他人可比。
最主要的还是他所展现的医学知识,虽然他幼时曾随叔父游方行医,但其水平也不过粗通而已,与明通长老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但妙就妙在他所修炼的《斗宿神功》,自从修炼到第四重阵象诀,他便拥有了自窥能力。因此对于人体内部构造了解,要超出通明长老多之甚多。于是以此为基础,再汇集其他所学,去芜存菁,专为迎合通明长老,而设计的这一套以医论禅的理论,自然深得其心。
当然道衍可不会在通明长老面前,将所有本领如同耍宝般的全盘托出。而是有选择性的,恰到好处的显露出来。只要稍微引起通明长老的兴趣即可,然后再假装不明的向其请教。如此一来,通明长老越发的对他宠爱有加,另眼看待了。
此后通明长老接三插五的,便要将道衍传过来叙谈一番。道衍本就七窍玲珑,耳通目达,再加上刻意讨好。很快的通明长老身边便再也已离不开他了。
到最后竟然要收他为关门弟子。这一下寺中的各大高僧可不干了,纷纷前来劝阻道:“您若是将一个道字辈的僧人收做弟子,那可让我们,还有那些大字辈的弟子们,情何以堪呢?”
明通长老却丝毫不以为然道:“我收道衍只是作为我的医术传人,他在寺中依然是道字辈的弟子。要知道出家人万法皆空,何况虚名乎!”一句话便将众位高僧都给打发了回去。
就这样道衍这个辈分最小的僧人,却一跃成为通明长老的入室弟子。寺中众僧表面恭维,心中嫉恨,也曾暗中使绊,但他何等聪明,俱都被他一一化解。
从此之后,道衍便可以随心所欲,堂而皇之的进入藏经阁了。那些监管僧人,上赶着巴结他还来不及,哪里还敢有所阻拦。
自南宋末年,端宗皇帝出逃前,左丞相陆秀夫将大量宫廷藏书转到妙智庵,交由这些僧人保存。因此寺中藏书极其丰富,除了各种佛学经典之外,诸子百家,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由于此间藏书太多,要在这浩海之中寻找一粒沉沙又谈何容易。所以道衍只能耐下心来,按部就班的进行。除了每天上午听大方讲经说法外,下午还要随通明学习医术,只能晚上再去藏经阁寻找那部古书。
起初他对于旁的书籍根本不屑一顾,只是信手翻过后,就放回了原处。但渐渐发觉,内中也各有妙处,于是便不再一意而为,若是遇到让他感兴趣的书籍,也会静下心来详加细看。

百度搜索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斗宿传之青龙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元十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元十戈并收藏斗宿传之青龙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