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 或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一章 绍兴城怒马惊魂 十字街白虎挡道绍兴古称越州,南宋建炎四年,高宗赵构驻跸于此,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县。
自端平二年,蒙古大军三次挥师南下,历经四十余载,屡犯淮西,数攻川蜀,兵困襄樊,长达六年之久。宋室积弱,虽人才辈出,却不得用。奸佞当道,内外勾结,祸乱朝纲。忠良饮恨,进退维谷,回天无力。
咸淳九年,襄阳失陷,宋军再无力相抗,节节败退。元军长驱直入,逐鹿问鼎,终于将这一片大好河山,囊于手中。
至元十三年,有全真道士向忽必烈上书谏言:“仙都之地,如莲生八瓣,三光共耀,五行同辉,不日必有将星出世,扶保大汗开疆辟土,建不世之勋!”其仙都所指即为绍兴。
汗问之:“何为三光?哪又是五行?”
道答曰:“会稽依山,山阴傍水,诸暨产矿,上虞多林,嵊县地火丰富,正应五行之数。又有萧山明伦堂,新昌大佛寺,为儒释之典范。唯三教独缺道家,若能在余姚之地建一道观,宣扬我玄门妙法,可使三光聚汇,泽被苍生。”
忽必烈允之,便在余姚化安山敕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龙虎观,与新昌大佛寺,萧山明伦堂,儒释道三宗辉映,明里讲经传道,暗里歌功颂德,以安民心。
转眼六十余年过去,忽必烈与那道士早已入土多年,却也未曾见到什么将星出世。倒是仗着那“五行同辉”,物产丰富,当地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这一日,就在绍兴城中十字大街之上,零零散散的围了一群人,人群当中跪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孩。
在他面前铺着一块破旧的白布,上写:“姚氏天僖,年七岁余,双亲早丧,随叔父流落至此。逢遭变故,叔暴毙身亡,无力安葬。今欲自买自身,求银钱若干,薄棺一口,葬亲还帐。”
在场围观之众,或摇头叹息,或嗤之以鼻,或窃窃私语,更有指手画脚,品头论足者,俱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并无一人上前出手相帮。
那个叫姚天僖的小孩,面对如此境遇,丝毫不见羞怯之色,腰身挺得笔直,垂目低眉,面无表情,双唇紧抿,显得十分倔强。
正在这时,忽听远处传来一阵骚乱,有人高声喊喝:“快闪开,快闪开,马惊了,要命的快闪开!”
转眼间声到人到,一匹怒马飞奔而至,马上坐着一个官兵,一边喊喝,一边挥动马鞭,驱散路人。
那些围观之众,纷纷闪退一旁,姚天僖也想躲开,但跪的时间太长了,腿脚发麻,刚一起身,便“扑通”一下,摔倒在地。眼看着那匹马向他直冲过来,他再想躲可就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听一阵呼啸之声,就见一条将近五尺长的拐杖,不知从何处飞了过来,自上而下,斜插入地,正挡在姚天僖与惊马之间。
照理说以那匹马的来势,别说是区区一根拐杖,就算是一堵墙,也难以将它拦下。没想到那匹马竟然“稀溜溜”一声咆哮,跃立而起。背上官兵猝不及防,被甩出了两三丈远。
有离近之人立时被那条拐杖的奇异造型所吸引,只见它长五尺有余,杖首为拳头大小的虎头,虎口微张露出两颗两寸多长,漆黑色的虎牙,双目之间嵌有一颗葡萄大小暗金色的宝石,幽幽发光显得有些妖异。
虎躯为柄,身形细长,四肢曲卧,儿臂粗细,上面浮纹错落,正好可以增强握力。杖首,杖柄材质相同,色泽润白,非金非玉,也不知到底是何材质。
剩下杖身部分,约有四尺多长,颜色惨白,仿佛一根什么动物的尾椎骨,又似一条竹节钢鞭,足有鸭卵粗细,虎尾嵌入其中。
当时受蒙元文化影响,有很多工匠经常会将一些兽骨制品,镶嵌于器具之上,所以众人看到如此造型,也就都见怪不怪了。
人虽如此,但那匹马却是一反常态。紧盯着眼前那条拐杖,连连倒退。仿佛其中蕴藏着可怕的魔力,让它心生怯意,不敢近前。
就在这条街口的斜对面,有座福全楼,乃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个饭庄。上下共有三层,一楼散座,二楼雅间,都已座无虚席。
三楼面积较小,只有三个雅间,但环境却是一流,所以收费也是最贵。三间俱都临窗,可以俯视街景。就在其中一个雅间之内,有两位客人正在用餐。
他们都是在本地享有盛名的富商,其中一人名叫欧烈,家住诸暨县炉溪庄,祖上三代,皆以锻造为业。自称春秋铸剑大师欧冶子的后人,却从未见他打造过一刀一剑,不过他家所制的金银饰品,却是远近闻名。绍兴城中最大的一座首饰楼听风轩,便是他的产业。
欧烈四十上下的年纪,身材肥胖,为人豪爽,据说还有一身不错的武艺。
另外一人名叫陈积万,家住上虞县驿亭村,子承父业以木器加工为业,家中设有工坊,雇有数十名工匠。为了方便销售,便在绍兴城中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木器行,名叫安平记。
陈积万三十来岁,中等身材,虽算不上魁梧,但也并不羸弱,而且精神饱满,看不出身怀有恙,却不知为何要杵着一条拐杖。
安平记所造木器,有时需用一些金属配件,而且精度要求极高,一般地方还真打造不出来,所以一直以来都从听风轩定制。这一次他又定了不少,双方交涉已毕,已然天将正午,于是欧烈就邀他到此吃饭。
就在二人推杯换盏之际,隔壁雅间又来了两人,陈积万耳音极好,隐约听见其中一人道:“我说林兄,听说你家不是想要买个书童吗?正好对面那个小孩卖身葬叔,也实在可怜,你若出手岂不是两全其美?”
另一人道:“贤弟差矣,不是愚兄我舍不得花钱,你看看他那一对三角眼,满脸戾气,留在身边也是不好训教,还是算了吧。”
那人又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小孩子嘛,突逢逆事,难免有所异态,倒也不足为怪,我看他身形挺拔,根骨还真不错~~”
话未说完,就听那位林兄截口道:“哎,对了,你与山阴县杨汛桥的程班主不是表亲吗?程家班在曹娥江畔做船戏,常年招收幼童,不如你把那小孩引荐给他,也算是行了一件好事。”
就听另外一人道:“嗯~这倒也是个法子,等咱们吃完饭后,我再过去看看,如果他还是没有着落的话,我就带他去见表兄。”
再往后听,便是伙计过来后的点菜之声。陈积万也大致听的明白,忍不住心生好奇,便向窗外观瞧,果然看到了那一群人。正在这时,就见一匹马疯了似的冲了过来,那小孩躲闪不及,眼看就要惨遭践踏。
别看陈积万经商多年,性子却是最急,而且天生古道热肠。见此情形,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但他知道就算自己身法再快,也无法及时赶到近前。于是便将手中拐杖掷了出去,拦在了马前。希望凭借这件上古神器的余威,可以暂时慑住惊马。
果然不出他所料,惊马虽然来势凶猛,可一见拐杖挡道,立时止步不前。
陈积万也顾不得再向欧烈解释,道了声:“欧兄稍坐,我去去就回。”说着纵身翻出窗外,借着飞檐避过了路人的视线。也不见他有什么身法,便硬生生的跳了下去,却丝毫没有受伤。
等他赶到事发现场,伸手将拐杖收回手中,转身就要离开,忽听身后有人怒喝道:“你给我站住!”
陈积万回头一看,说话的正是那个官兵。他的身手还真不错,临危之际还能拧转腰身,避开了要害部位,虽然有点狼狈,但也无甚大碍。一骨碌站起身来,正看见陈积万拔杖要走。
身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蒙古骑兵,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自己的马掀了下来,实在让他有点难堪。但又没法怪罪马匹,便将满腔怒火发在了陈积万的身上。
陈积万一心只想要救人,却不愿惹事,心想干脆给他赔个礼也就是了。于是迈步上前笑脸相迎。
那官兵一瘸一拐,气哼哼的走了过来,手持马鞭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好大胆的蛮子,竟敢拦挡钦差大人的官驾,活腻歪了吗?”
陈积万这才看出,他所拿的并非普通马鞭,而是专门用于开道的“鸣鞭”。不由得心中一惊,暗暗叫苦。正要开口向他解释,忽听远处传来了鸣锣之声,那官兵下意识的回头观瞧。
陈积万心道:“此时不走,还待何时。”于是趁他不备,转身就跑。等那官兵反应过来,他已经闪进了人群,也不理会背后的叫骂之色,趁乱逃之夭夭。
他心中明白,这军官既有公务在身,必不敢穷追。于是绕了一圈后,又若无其事的回到了福全楼。
陈积万来到自己所在雅间的门口,正要推门进去,忽听隔壁那人又道:“贤弟你听,外面鸣锣了,该是那位钦差大人到了吧?”
随后有人应道:“对了,那小孩当街卖身,若是碍了道队的事,轻则挨顿打,重则就得吃官司。不如我先去把他带来,赏他口饭吃,也算是积德行善了。”说着便推门出来,直奔楼梯方向而去。陈积万回头看了一眼,记住了他的背影。
欧烈与他相交多年,早知他如此性情,而且也隐隐觉出他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异士,却从来不予点破。见他回来后,也没有太过惊讶,只是淡然一笑道:“陈老弟,好俊的身手啊!”
陈积万随声附和,含糊其辞道:“哪有什么身手,不过是平时抡斧敲凿时,练就的一些粗笨把式。”
欧烈也不再细问,重新落坐后,陈积万无心饮酒吃饭,又向窗外望去。
只见一支道队,浩浩荡荡的行了过来。前面鸣锣开道,高举肃静,回避牌,四十八名护卫前呼后拥。正中一座八抬大轿,轿后跟着五匹高头大马,马上坐的居然都是出家的僧人。
为首那个僧人,年六旬开外,身形胖大。身穿土黄色僧衣,外罩大红袈裟,掐金边,走银线,异常华丽。头戴毗卢帽,上嵌明珠,光彩照人,手持七宝数珠。胯下一匹白马,也是金鞍玉勒。连人带马,一片珠光宝气,不禁让人为之侧目。
身后跟着四个僧人,虽不及他那般奢华,但也都是鲜衣怒马,盛气凌人。
陈积万看后,心中暗道:“哪儿来的这些和尚,竟然如此大的派头。”
就在纳闷之际,忽见一条瘦小的身影,从对面人群之中挤了出来,正是刚才那个卖身葬叔的小孩。
当他看到那些和尚时,不由得为之动容,显出一脸的羡慕之色。直到道队离去,人群渐渐散开,他仍站在原地呆呆发愣。
正在这时,有一人来到近前,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正是刚才从隔壁雅间出去那人。二人低语了几句,小孩点了点头,便随他而去。临走前还不忘又看了看那些和尚的背影。
酒足饭饱后,陈积万辞别欧烈,回到了安平记, 店掌柜祝原出来相迎。这祝原本是云南大理人氏,五年前携子投亲,落难于此,被陈积万所救。他虽出身于农家,却也知书达理,而且颇善经营,正赶上安平记需要人手,便把他留在铺中,没多久便升为了掌柜。
陈积万见其子祝顺聪明好学,而且待人谦和,温文尔雅,心中甚是喜爱,于是便把他收做了徒弟。祝原对他更是感恩戴德,全心全力的帮他打理安平记,真比自家买卖还要上心。
二人刚到内堂,便又进来了两位客人。陈积万隔着门帘向外观瞧,不由得暗吃一惊。他们竟是刚才在钦差道队之中的两个僧人。
伙计王二赶紧上前相迎,满脸堆欢道:“两位长老快里面请,不知您是想看看家具呢?还是要定制些法器?我们安平记乃是多年的老字号,物美价廉,童叟无欺,绝对包您满意。”
其中一个僧人道:“我们来此并非是为了购物,而是特地前来求见贵东家。不知他现在可在店中?”
王二先是微微一愣,随后又道:“二位来得还真是凑巧,我们东家平时都不在店里,今天正好有事过来,就让你们给赶上了。二位稍等,我这就前去通禀。”
不等王二进屋,陈积万便已走了出来,向二僧拱了拱手道:“二位长老请了,在下陈积万,便是这家安平记的东家,不知二位长老前来找我,有何见教?”
那僧人忙回礼道:“小僧慧清,这是我的师弟慧明,特奉我家师尊大佛寺主持方丈智仁禅师之命,请陈先生为我寺建造一座七宝玲珑塔。事成之后,必有重谢,还望先生莫要推却。”
陈积万听后,不禁眉头一皱。要知别看他家资丰厚,但身为工商,九流之末,纵有尊称,也不过是陈师傅,陈掌柜而已。这先生之称却不知从何而来。
另外他虽然从事木业,但一向都以加工制造为主,从未涉及过土木建筑,不知那智仁禅师,为何要请他去建什么七宝玲珑塔。
念及此处,便断然拒绝道:“二位怕是找错人了吧?您若是需要些家私器具,安平记自然不在话下。但修楼建塔却非我之所长,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惠明和颜悦色道:“若是普通佛塔,自然不必劳烦陈先生,但这座七宝玲珑塔,却是为了供奉佛宝。为防失窃,这才请您帮我们在塔内设置一些机关埋伏。”
陈积万暗吃一惊,矢口否认道:“什么机关埋伏?我陈积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匠,你所说的那些,我可是全然不知啊。”
慧清似乎早知他必有此言,不慌不忙道:“陈先生不必如此,若不是绍兴府衙的饶师爷一力推荐,我们怎会知道您有如此绝技呢。”
陈积万忍不住脱口骂道:“好你个饶梅生,竟暗害于我~~”话一出口,便知失言,赶紧止住话头。随后又解释道:“二位长老,莫要听信那姓饶的一派胡言,想必是他不定从哪儿听了些流言蜚语,便添油加醋的信口雌黄,做不得数的。”
慧明脸色一沉道:“姓陈的,你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啊,要知那绍兴知府刘大人,可是我家师尊的胞弟。此事你若不答应的话,难免会惊动他老人家,到那时恐怕就由不得你了。”
身旁慧清又装模作样的打圆场道:“哎~师弟,休得无礼,怎能跟陈先生如此说话。”说着又从怀着取出一个布包,“咚”的一声,放在了旁边桌案之上。
随后皮笑肉不笑道:“慧明心直口快,陈先生莫要见怪。临来之前,师尊还特意让我们给您带来了一份薄礼。区区二十两黄金,不成敬意。待到事成之后,更有十倍酬金奉上,孰轻孰重,还请您思量则个。
我等尚还有事在身,就不再多打扰了。三日后,请您前往大佛寺一叙,切莫爽约,否则后果难料。言尽于此,小僧就此告辞了。”说罢看也不看陈积万,一扯慧明,二僧转身离去。
陈积万有心追出去,把布包还给他们,但此举无异于公然拒绝。当场撕破面皮,于己百害无利。呆呆的愣了半晌,忽然转身跑回内堂,拿起拐杖就走。
祝原忙问道:“东家,你这是干什么去?”
陈积万头也不回道:“我去找饶梅生算账~~”
百度搜索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 或 斗宿传之青龙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