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抗战兄弟行 天涯 或 抗战兄弟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这天上午花山阵地果然没有受到日军重炮部队的攻击,但是日军对着二连、三连的一阵猛攻,阵地已经岌岌可危。日军重新编组第11战队,以近藤英次郎少将为司令,原司令谷本少将因战事不利被撤职。战队主队辖安宅号、坚田号及鸟羽号,掩护队则辖八重山号、栗号、毋号及莲号。扫雷队辖扫雷拖船4艘,警戒队辖津号、比良号、势多号、嵯峨号,向江阴要塞发起了进攻。
到了中午,日军上百架飞机对着花山阵地和江阴南门阵地一阵狂轰烂炸。江阴要塞的炮火虽然凶猛,但是已经自顾不暇,无法再对陆军部队给与火力支持,顿时中国的步兵只能苦苦坚持,多处阵地数度告破又被夺回。
鉴于江阴在整个南京外围防线上呈现突出的不利态势,统帅部命令要塞弃守突围。
12月1日下午6时,刘兴总司令在江阴召集会议,副总司令曾以鼎少将、第112师代参谋长李寓春上校、江阴要塞司令许康中将、第103师师长何知重中将与电雷学校校长欧阳格中将均与会。刘总司令在会议中先亲自面告李寓春代参谋长已经安排将霍师长紧急运往后方养伤。在会上了解陆战状况的两师主官李寓春,何知重均建议撤退,欧阳格不置可否,唯独许康司令力争死守。
在会议中,刘兴总司令接获南京卫戍长官部电话通知撤退,于是即席下达撤退命令。经过商讨,撤退的办法如下:
(一)从现在起(晚八时),要塞炮兵火力,向江阴西门外射击,掩护步兵突围,到十二时为止;
(二)十二时后,要塞进行破坏,破坏完毕,从靖江方面向镇江撤退;
(三)江防司令部准备快艇和船只,载总司令部向南京撤退,各部队受命后按撤退命令行事。
花山阵地接到命令的时候是下午6时开始撤退。到五点的时候,一连长王平贵催着徐伯放他们快走,徐伯放心中也挂念陆天舒和胡奉二人,也就同意先走。
王平贵看这几人个个威风,只恨不是自己手下的兵。几个人在自己的阵地摸爬滚打,早就建下深厚的感情。临走让徐伯放和众人把弹匣装的满满的,又给了一人两颗手**,就说了弟兄们只要不死,咱们就在南京再见。
徐伯放几人出了阵地,就往江阴城退去。到了花山北麓陈皮弄一带,就看见前面有一队日军,大约有20多人,正迎头撞来。江石和张虎端起机枪就扫,徐伯放的短枪也一梭子扫了出去,这小股鬼子当场丧命。
几个人随着混乱的人群就进了东门,在城门口不远处就看见已经等了有两天的陆天舒和胡奉。
七个人相见后,大家都安然无恙,胡奉说真是万幸。
众人就把这两天情况各自一说,徐伯放就道:“部队接到的命令是撤往南京,大家看看,我们去哪里?”
胡奉说:“当然跟着大部队走比较安全,再说不往南京去,我们上哪?”
张小飞和张虎没有意见,大家上哪,他们就上哪,张虎心中只是担心家里的张铁匠。江石和常五,那自然是徐伯放说去哪就去哪。
大家就都看着陆天舒,陆天舒心中知道南京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不说心爱的陆幼薇还在那边,就是南京城破后发生的事情,就是他心中永远的痛。自己既然来了,就得做点什么。
就说:“大家不要看我,南京大家肯定要去,就看从哪里走。现在后又追兵,前有堵截,从江南走肯定是一场血拼。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安全到达南京?从江北去南京,肯定是安全,恐怕也不易找到过江的船。”
徐伯放一听,就说大家既然都同意上南京就好,从哪里走回头再定,等我先去姐姐家看看他们再说。
几人就都点头同意,陆天舒、胡奉、张小飞和张虎先去西城门等着,徐伯放带着江石和常五去陈家,大家在西城门会合。
陆天舒带着几人就向西城门走,这时候江阴城里人就多了起来。准备举家避难的也早早离开,不准备走的早早就关了家门。
除了负责掩护的部队,其他守城的部队也已经开始从西门出城,路上偶尔也有跟着部队撤退的百姓,大都是部队的家眷,剩下的就是今天才决定撤离的百姓。
沿途还遇到了672团二营的官兵,他们也从西门撤退后去护卫南京,只是没遇见二营长,跟着人流就出了西门。这时候就听见要塞的炮声响了起来,都砸向了西南日军阵地,这是按照计划掩护陆军部队安全撤离的,要塞部队接到的命令时持续不断的炮击四小时。
张小飞想起陆天舒说的从江北去南京的事,就说:“原来在花山训练营的时候,跟徐伯放一个宿舍的关家兄弟就在黄田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找到船过江。”
陆天舒一看时间已经是12月1日,南京外围阵地的战斗估计已经打响,走江南再遇上日军,时间如果耽搁了说不定都进不了南京城。
就让张小飞和胡奉先去黄田港,找到关家兄弟看看,不管有没有,都在黄田港等他们。
徐伯放几人赶到陈家,夫妻俩和家中一个下人果然还没有走,就赶紧拉着一起出了门。
走到西城门,迎上了等了有一会的陆天舒和张虎。陆天舒说了去找关家兄弟的事,徐伯放一听也是个办法,就一行去黄田港。
“黄田港口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这句诗是王安石在黄田港巡查时写的,可见在宋时黄田港就是长江下游的一个大港,港口平常船只林立。
但是等到张小飞找到关家兄弟二人时,关家兄弟却说现在船可不好找。有一部分船在封江的时候被征用了;有的船民看下游开战,就往上游和苏北讨生活去了;前两天据说又被103师部征用一部分。
关家二弟说倒是还有一家,不知道船家肯不肯,要去问问再说。
原来就是关家村上一户,一家三口平常都在江上讨生活。夫妻俩带着一个15岁的女儿关小小。自从两个月前,男人在江上被一发流弹击中,女人就再也不出船,只和女儿帮人家缝补些衣服勉强度日。
关家兄弟一敲开关小小家的门,说明了来意,女人就一口回绝。倒是关小小看了下后面背着枪的几人问:“你们是打小鬼子的吗?”
陆天舒几人点点头。
关小小就说:“娘,我去送他们过江。”
女人只是不同意,最后关小小说道:“娘,你要是再不同意,我就也跟着他们打鬼子去。”女人这才同意。又不放心女儿一人,就也跟着一起。
船不大,勉强能坐七、八个人。徐伯放一行本来就七个,再加上陈权他们三人还有些东西。
常五就说,平常江上浪大的时候,自己都游过长江对岸,今天江面平静,自己就泅水过去。这几人中,徐伯放、江石、张小飞水性都不错,当下就常五、张小飞、江石就脱了衣服。
陆天舒又不放心,拿出绳索给他们系在腰里,也不用划水,就跟着小船后面过了江。这时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也不少,船上坐的都是当兵的,看来103师的部队也从这过了江。
一行人就过江,徐伯放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纸币递给关小小,小丫头死活不肯要。还是陆天舒拿过来硬塞到关小小娘手里,女人接过了千恩万谢。
百度搜索 抗战兄弟行 天涯 或 抗战兄弟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