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抗战兄弟行 天涯 或 抗战兄弟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长江南岸有座锦屏似的小山,叫做瞰江山。战国末年,楚国春申君黄歇被李园所杀,葬于此山西麓,吴地百姓遂将此山称作君山。暮春时节,昨夜的一场大雨冲刷得山谷清新、林木滴翠,晨光映照着着路边的萱草、桑椹、蔷薇,花影扶疏,争奇斗艳,从江岸上看去君山就如画卷一般。
一条小船从下游缓缓行来,船头并肩站立两人,一妇人二十多岁左右,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身上穿着银色衫子,雪青色如意小脚裤,一副当下时兴打扮,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一身黑色学生装,方脸,一双眼睛乌黑发亮透着灵气,一手拉着妇人的手高高举起往岸边不停地挥舞,船慢慢靠岸,少年回头冲着船舱喊道,姆妈,快出来,阿哥已经等我们多时了。
船舱中走出来一中年妇人,肤色白皙,慈眉善目,一手扶着舱门,一边嘴里念道:“澄儿,阿妈坐船时间久了,一时不得起身,也不知道扶把,你阿哥在哪?”
船头早跳上一人叫道,“姆妈你好,今天可是一早就出了门?我和天舒兄也是早早就出来了,刚刚到就迎着姆妈。”
中年妇人抬头,却见身前站着一人,肤色黝黑,身姿挺拔,一双剑眉,高挺鼻梁,两只眼睛透着不羁的神情,正是自己的宝贝大儿子徐伯放。
妇人一把抓住大儿两只袖口,不住打量,“儿啊,这才两月不见,怎的又黑了许多?又跑了哪些地方?
“姆妈,黑点有啥关系,想我先祖有言,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天天在外边行走,哪有不黑的?”
“你这孩子,都是你爹给惯的,爷俩一个德性。”
原来这大儿字,却是明末奇人徐霞客的后人徐伯放。 徐霞客可是鼎鼎有名的牛人,后人称其为游圣。他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有过多次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留下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
这徐伯放平生最敬佩的人就是这号称游圣的先祖,每自己日里做的也是背着一个大包,游历四方的壮举。
这中年夫人却是徐伯放的母亲徐夫人。江阴大族陆家之女,最是慈善,今日带着已出嫁的女儿徐云若和二儿徐子澄约着平日只在江阴城里逍遥的大儿子到寺里烧香。
“哈哈,伯母大人最近可好,天舒见过伯母大人。”这边又上前一人,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扶着妇人往岸上走,妇人拉着儿子好友的手,一边笑着道:“你这孩子,最近身子可好些了,可不要逞强,总的等身上利落些,要不然又被那犟种整天弄个鼻青脸肿。”
陆天舒怪叫:“伯母你不知道,自打今年春节从你府上出来,身子就好了,现在我跟他两人动手,我要是鼻青脸肿,他也好不到哪去,”
“好好好。”徐夫人一行边走边说,沿着山道往前山的寺庙而去。
“你们几个,过来都跪下。”
大雄宝殿上徐夫人转过身来慈爱地招呼着,在她身后一座高大栴檀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手下垂名为“与愿印”,表示能满众生愿;上伸名为“施无畏印”,表示能除众生苦。
几人移步上前,跟着徐夫人乖乖跪下,有模有样,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澄儿,你不日就要到西洋留学,不知何时学成归来,今日你就多磕几个,让佛祖保佑你平安归来,”
“是,孩儿就多磕几个,一定早日平安归来”徐子澄应道。
从大殿出来,早有寺里的主持真如和尚引着陆夫人与女眷到偏殿喝茶,徐家兄弟二人早就来过无数次,寺中再好的景色也不觉得稀奇,只是带着第一次来的陆天舒说着闲话。
陆天舒就独自一人,循着庙旁的山路,拾级而上,就来到半山腰。山腰有一座楼,面江而立,近前一看,上书“望江楼”三字。两旁还有一副楹联曰;“此水自当兵十万,昔人曾有客三千。”正在不解其中的意思。徐伯放却从后面赶来,“天舒兄,此联说的是长江天堑和春申君的典故。”
陆天舒不由摇头叹息,“此人生前也算是威名显赫,最后却也受制于佞小,落了个惨死的下场。”
一旁的偏殿,真如法师正在跟徐夫人说着佛法,“原来,佛祖也不度无缘之人。”徐夫人笑着跟真如法师说。
真如法师双手合十,“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众生希望遇佛得度,必须先与佛结缘,若无因缘,即使身值佛世,也如城东老母一般,难以得度。”
徐夫人点了点头,“今日聆听法师讲佛,心中去了不少烦恼,却又有不少收获。”
真如法师微微一笑,我送夫人几句话,“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徐夫人便又点头谢过。
又喝了一盏茶,徐夫人出了偏殿,带着一行跟真如法师道过别。回身对徐伯放说道,“澄儿过几天就要走,放儿、天舒你两兄弟就回家住几日,一家子在一起热热闹闹几天。”
“姆妈你们先走,我跟天舒兄车还在后山脚下,却不跟你们下山同路,我们从陆路上回去,晚上回家尝尝姆妈的拿手菜。”
“姆妈你先走,我跟阿哥同行,路上也好说说话。”徐子澄也在一旁说话。
“也好,你们三个要早早回来,路上不要耽搁,姆妈就先走。”徐夫人点头同意。
三人目送着徐夫人一行,沿着山路越行越远,就转头一起向后山走去,
徐伯放边走边看着徐子澄,“你出去了后,除了学业,也要多四处走走看看,须知读万卷书,终不如行万里路。”
徐子澄回道;“这个是当然,我也早盼着这一天呢。平常都是你在外边转,我在家陪着爹妈。我走后,你也要在家多待些。”
徐伯放应道;“这个是当然,小弟你就放心的去吧。”
到了后山一处山崖三人才住了脚,陆天舒扭头对徐伯放说道,”难道今天你也要学你祖上从太室绝顶下山之事?”
徐子澄接道:“知我阿哥者非天舒兄也,但此山可不能跟嵩山险峻相比,我家先祖当年,可是徒手而下。”
兄弟三人说说笑笑,就带上陆天舒从背后包里拿出的鹿皮手套,一路顺着后山呼啸而下,身姿矫健之极。没一会功夫就到山脚,又来到前山,骑上停靠在山脚的自行车,塞给帮着看车的商贩一把钱, 三人两车就往家中骑去。
百度搜索 抗战兄弟行 天涯 或 抗战兄弟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