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 天涯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1993年,对苏州人来说,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个非常忙碌的年份,总是处在那种激动人心的兴奋之中。这一年,为了中新合作的这个大项目,江苏省领导也被牵进了忙碌之中,最忙碌的人之一要算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兼省长的陈焕友。

    5月,李光耀先生按照预定计划,应邀访问苏州,这也是新方正式确定在苏州项目落实的关键时刻。毫无疑问,李光耀到苏州,作为江苏省主要负责人的陈焕友同志必须出面接待。

    陈省长忙啊,5月10日,江苏省在香港有个赴港贸易洽谈会开幕式,知名人士李嘉诚、邵逸夫、霍英东等香港大亨都要到场。没有这些大亨到场,江苏省赴港的经贸洽谈会就要逊色不少,所以陈焕友省长也一定要参加。但同时李光耀又要到苏州,假如新加坡在苏州投资的这块“肥肉”一旦丢了,那真成了“历史性的罪人”!陈焕友无法分身,只好想法把香港的事搁一下,但又觉不妥,所以只好采取了先专程到香港一一到贵宾家里登门说明并表达歉意的方法,再派刚上任的副省长王荣炳代他出席开幕式。陈焕友以为这样可以顺利地在10号到苏州接待李光耀一行。哪知中央又向他发出紧急通知:江泽民总书记10日上午在上海召开华东六省一市书记、省(市)长座谈会。陈焕友只能这样安排,9号夜里从香港飞达上海,第二天在会场向江泽民总书记请假,说是要回苏州接待李光耀一行。江泽民总书记表示同意陈焕友的请假,并要陈代他向李光耀先生问好,另希望把苏州与李光耀会谈的情况及时报告。

    “陈省长啊!见到你真高兴!”11日早晨,李光耀在苏州竹辉饭店的花园里见陈焕友急步走来,便高兴地上前与他握手。当陈焕友说明情况,向李资政和王鼎昌表示歉意时,李光耀开心地再次握着他的手说:“陈省长是个讲信誉的人,辛苦了,我们感谢你。”

    早餐后,就是正式的会谈。中方除了陈焕友等省领导外,就是苏州的同志了。在这一天会谈之后,苏州市政府和新加坡劳工基金(国际)公司签订了一个合作协议,也就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最初合作签约文件。苏州市委书记王敏生、市长章新胜等出席签字仪式。中新合作此时早已引起外界关注,尤其是新闻界的记者们等不及了,他们希望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但陈焕友有些顾虑,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虽然李光耀对要投资200亿美金一事说得非常明确而坚定,可毕竟是意向性的事,所以陈焕友建议新闻界暂时不要报道,而且即使200亿美元的投资能够落实,也得经中央批准才能展开工作,当时国家是有规定的,对外合作满几千万美元的外国投资项目必须经中央批准后才能实施,更何况现在说的是200亿!

    “我同意陈省长的意见,新闻界暂时不要说这事。”李光耀认为陈省长考虑周全。

    谁料就在当晚,一位中方记者向香港报纸发了一则消息: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与江苏省省长陈焕友在苏州签订了一个200亿美元的大项<bdi></bdi>目。消息一经披露,在国内外立即引起震动。陈焕友气不打一处来,因为一是他在签约现场专门对新闻界的记者们提出了保密要求,可是有人竟不听“招呼”;二是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1988年,当时刚成立的海南省在洋浦半岛那里划了一个开发区,由香港熊谷组公司独资对外招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引进外资进行成片土地开发的项目,不料正在操作时就让外界炒作成“海南出卖国土”的新闻,结果最后把这个项目炒黄了。陈焕友不能不担心类似的事在苏州发生,而且新加坡在苏州投资200亿美元的项目,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要比当年海南洋浦的外资项目大得多,且苏州是中国腹地、中国最好的腹地之一,一旦这也被说成是“出卖国土”,那麻烦肯定会大得出乎想象。

    陈省长担心,李光耀等新加坡人也怕事情会被人搅黄了。苏州人更不用说,一旦这么大的项目落空了,到时哭干眼泪也难于弥补。

    但记者不理官员们这一套,他们潇洒地敲着电脑,一次点击,就把一件天大的新闻捅到了全世界。

    中新合作项目从此公布于世,苏州人和新加坡人全被亮到了世人面前。成败皆在别人的注目之中……

    项目太大,光靠苏州人扛不住。于是陈焕友在李光耀他们与苏州人签约后,当天下午就向江泽民总书记发了传真汇报。前几日,李光耀到北京,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他时,李光耀曾向江泽民征求意见:到底是放在山东,还是上海?是放在无锡,还是苏州?江泽民笑笑说,我作为中国领导人不便明讲,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如果你征求我的意见,作为个人,我认为放在苏州好,因为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比较高,中国历史上的状元、举人出在那里的比较多,而且苏州靠近上海,交通方便。李光耀就笑了,说:我想的跟您想的一样。我们就定苏州了!

    王敏生书记和章新胜市长等苏州人后来听到江泽民的这一“手心手背”之说后,格外高兴和振奋,因为在关于中新合作项目的激烈竞争中,苏州是最后的赢家,苏州的竞争胜利体现在软实力上!

    天堂苏州,你被人爱就爱在这一点上!但苏州还需努力,时代发展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和世界格局已经呈现全新的时代特征,光靠先人留下的那点历史文明及老天赐给的“小桥流水”风情是远远不够的。

    苏州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对中新合作项目的渴望超过了所有的期待。至少这种渴望与期待在当时是这样的。

    200亿美元哪!不就等于重新造一个“洋苏州”嘛!苏州人躲在被窝里想想也会乐出声来!

    “与新加坡的合作,我是支持的。”时任总理的李鹏对江苏和苏州的同志这样说。

    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朱镕基也十分关注和支持中新合作项目。当陈焕友省长向他汇报,希望请中央有关部委协助这一项目时,朱副总理马上指定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当苏州与新加坡谈判的“顾问”。

    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和外贸部部长吴仪更是坚定而有力的支持者。

    这年10月,当陈焕友率团赴新加坡访问时,正逢省级领导集中到中央党校参加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班,胡锦涛同志听说陈焕友要到新加坡谈中新合作项目,马上按“特例”同意了。

    此次中方赴新的谈判代表团很庞大,除了中央和江苏省的领导外,苏州市主要领导也都去了,并且<s>?99lib.</s>组成几个工作组。

    代表团刚到新加坡,南京就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是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储油罐发生爆炸。在省里主持工作的孙家正副书记向远在新加坡的陈焕友报告后,陈焕友急得不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最后只好直接给李鹏总理打电话。李鹏总理说:你留在新加坡吧,我派罗干同志去处理南京火灾的事。

    “焕友同志,南京炼油厂的大火扑灭了。你安心在新加坡谈判,签了字再回来吧!”不日,在南京指挥灭火的罗干同志打电话给陈焕友。

    “谢谢,谢谢中央!谢谢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支持,谢谢对苏州这个项目的支持!”陈焕友一听罗干的话,眼里的泪珠在滚动。

    在新加坡参加谈判的苏州人听说这事后,无不感动。“可以这样说,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每一个步骤和日后的成功,都渗透了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特殊关注。现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移植去的苏州园区经验,假如没有中央的直接支持和关心,那是不可想象的事。”现任苏州市政协主席的“老园区人”王金华不止一次动情地说。

    当时被章新胜市长“点将”到园区搞筹备的吴克铨是此次苏州赴新加坡谈判的成员,他兼任了商务谈判组的负责人之一,他对这次“艰难的谈判”记忆犹新。

    “我们当时并不太懂得新加坡李光耀先生他们的真实意图,说实话,开始时我们看中的是比较简单的200亿美元这个外资投入数目,而并不十分了解李光耀他们所看重的新加坡‘软件移植’这东西。”吴克铨在接受我采访时曾坦言道。

    那么新加坡人到底要在苏州搞什么东西呢?苏州人后来才慢慢弄明白,等弄明白之后,他们才真正觉得新加坡确实有不少好东西值得刚刚起步的中国学习。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s></s>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管理方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邓小平在南巡中讲的这段话,对苏州人来说,有着特别的亲切体会。

    其实,李光耀在中方代表团赴新加坡谈判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中方人员一开始对他心目中的“合作”内容与真实意图有所误解,这也是根本的一点:到底你们看中的是我们的200亿美元投资,还是我们的新加坡经验。

    正是因为某些理解和认识的不一致,中新谈判人员的谈判也曾几度出现激烈交锋、拉锯式的场面。

    先说说关于合作项目的名称吧。

    中方认为你出钱,我划地,不就是一个比昆山“自费开发区”更大的合资项目嘛!那就应该叫“苏州开发区”!话在当时让人听后真会背冒冷汗。

    为了专门应对新加坡的“软件”移植,当时苏州市政府在园区筹备组下面设了一个“借鉴办”。牌子挂在那里,一位北京来的领导见后,瞪着眼睛,说:什么狗屁牌子!

    苏州人见状,不知该说什么。

    “借鉴办”的牌子虽然没摘,但几经风雨飘摇。

    1993年,对苏州市委、市政府来说,为了这工业园区建设,一方面要与新加坡方面讨价还价,一方面要跟国内来自多方的不理解与反对声进行解释甚至是斗争,正可谓内外夹攻、左右挤压。但市委、市政府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与支持下,始终没有动摇过。“只是那种风雨交加的日子非常艰难,如果不是为了苏州现代化建设和子孙后代的幸福,当时我们真的想甩摊子。”一位苏州“老园区”这样对我说。

    “与新加坡谈判中首先碰到的是三块硬骨头,即:基础设施、土地价格和公共管理。这三样东西必须是我们这边要完成的,谈了一次又一次,就是谈不拢。”吴克铨说,“当时我已经62岁了,本来在完成章新胜市长交代的接待好李光耀等新加坡客人后,就不想再具体参与园区的筹备工作了。可就是因为上面这些事谈判非常艰难,主要原因是中国当时的国情、社情不允许我们步子一下子迈得那么大,可人家新加坡人不干,他说他们的‘软件’就是需要一步到位,所以市委后来决定,从各机关抽调14个人组成工业园区筹备委员会,市长亲自挂帅,我是负责人之一。”

    这是市委的决定。

    当吴克铨得知这事后,找到章新胜市长,说什么也不愿干了,“没啥理由,就是年纪大了,让年轻人干吧!”吴克铨对市长说。

    章新胜摇头,说:“你老吴那点心思我明白,你是不想这么一把年纪再惹一身骚味。不行,你不干谁干?光靠我市长‘光杆司令’一人?再说,你是我在李光耀面前推荐的人,而且也是经李资政点头的,你不干谁干!”章新胜与吴克铨一起搞“开发区”搞出感情来了,他就是不放这位“昆山开发王”。

    吴克铨没有办法,只好说:“那我就分管‘软件’吧,最多干三年。”

    章新胜笑了,拍拍他的肩膀:“行,就三年,‘软件’这一块全交给你了!”

百度搜索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 天涯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何建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何建明并收藏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