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笑笑书场 天涯 笑笑书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大山之子》第一部《笑笑书场》第02节  吴名身世
在横断山余脉与川西平原的交际处,趴伏着一丛又一丛群山,或高或矮,或长或短,或横或纵,多以喀斯特地形为主。在这难以胜数的群山之中,有座长长的山岭,名唤长岭。长岭向两侧延展出无数的小山,其中两山,一唤大坪山,一唤小坪山,组成一个自然村落,因山而名,唤作双坪村。
双坪村隶属双度市三河县响水镇,村名经历了多次变更。清朝中期之前,叫做双坪堡,清朝中后期,“改土归流”后,更名为双坪村,民国时期,又名双坪保,解放后,恢复旧名双坪村,后来改名为响水公社双坪大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撤乡并镇,恢复旧名:双坪村。
由堡而村而保而村而大队,最后回归双坪村名,行政称谓数经变化,但行政区域却没有什么变化,以长岭的余脉为主轴,以大坪山小坪山为两翼组合而成。当地人顺口而呼:双坪山。
双坪山的大姓人家是李氏,近七成的人家姓李。李氏族长是世袭的,由李老老太爷传给嫡长子李老太爷,再传给嫡长孙李大太爷,也就是现在的李氏族长,大名鼎鼎的李向高李家太爷,表字志飞。然这大名表字却不彰显,人们更习惯地称之“六指太爷”。
何谓“六指太爷”?全村首屈一指的豪富人家,又是世代承袭的族长,深得族人景仰,故名“太爷”;又因其左手拇指从中分裂,虽未完全由一指而为二指,却是非常明显的骈指,故指“六指太爷”。
六指太爷也乐听这样的称呼,因为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说法,这天生异人,不仅禀赋异于常人,那身体器官也是异于常人的。人皆五指,唯这家伙偏有六指,有违常规,不是天降异人是什么?
六指太爷有一个大妻,另有四个小房,经六指老爷辛勤耕耘,育有三子二女。长子李继业,小名“李九千”,次子李继耕,小名李八千,三子李继书,小名李七千。
山里人生娃取小名,长大成人后再呼之大名,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不奇怪。小名多取“阿狗”“阿猫”的,是希望阎王老爷讨厌其名,不在娃娃的名字后面画勾勾,娃娃能顺顺利利地长大,这个,也不奇怪。这个“九千”“八千”“七千”的小名,可是有点儿说道的哟。
原来呀,六指老爷是希望儿孙后辈个个都长年百岁,不,百岁太少了些,望岁才好。但太爷又不敢乱用这个“望岁”之名,因为帝京中有个满人,是天下共主,才能唤之“望岁”。“望岁”啦,“姑家”啦,“瓜人”啦,这些名儿,是共主老儿的专用物品,其他人是沾不得的。 虽说长子李继业出生之时,天下早已共和,满清小共主被撵出了紫禁城,再后来大头赶走小爱新,自己做了八十三天的“望岁”,但“望岁”之名是王家专用,却在六指太爷的脑袋里根深蒂固,是万万不敢僭用的。
“李望岁”之名不敢用,也不能用,“九千”总敢用吧,离“望岁”也差不了多少,也不必在乎那么几百一千的。因此,六指太爷听说生了个带把儿的,李家后继有人了,一高兴,顺口就给长子取了个小名: “李九千”。顺理成章的,次子小名“李八千”,接着“李七千”,“李六千”……送子娘娘曾托梦于他,说,他一生应娶有一妻四小,共生九子,这样推来,从“李九千”排到“李一千”,正好,不多不少,呼喊起来方便,取小名也省了浪费脑力之苦,并且也应了“龙生九子”之说。
六指太爷“一正四小”的神谶倒是应验了,“龙生九子”的事儿却终不见结果。无论怎样用功,从“李九千”排到“李七千”,就没法排起走了,因为五个大大小小的姨,总共就只孵出了三只小公鸡——女儿出嫁后就成了婆家的人,是入不得李氏宗族的。
六指老爷为儿子聘有专门的奶娘,就在双坪山正当补汝期的妇人中去寻。六指太爷是能出大价钱的主儿,要寻个汁水充盈的汝娘,自是小事儿一桩。待得儿子断奶,汝母仍归原家。
山民有个传言,说是这六指太爷最喜欢补汝期的妇人,那滋味,是其他任何妇人都比不得的。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言,当不得真的。
既有专职喂奶的汝母,当然也就有专职服侍的丫头。长子李继业出生不久,六指太爷就从外地带回一个七八岁的女娃,作了大少爷的专职丫头,赐名“环儿”。直到李大少十八岁时到了省城读书,环儿这小丫才没了专职服侍李九千的责任,其时已二十五六岁了,就由李家老太爷作主,嫁了吴有行。
六指太爷在双坪山有五百多亩水田,三百多亩旱地,自己耕种很少的一部分,大都放租给双坪山的村民。自家养着六个长工,三男三女。正像李氏族长是六指太爷家世代承袭的一样,李家长工也是世代承袭的,祖祖辈辈均受雇于主家。男以种田护家为业,女以服侍主人为业,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主家的奴仆。其中有个吴姓男仆,唤作吴有行,却是例外,是六指太爷的父亲,当时的李氏族长李老太爷,从双度市街头捡回的吴姓孤儿,做了长孙李九千的长随小厮。
吴有行受六指太爷之命,与比自己年长两岁的丫头成了家,这是1941年的事情了。新昏之夜,这吴有行翻来覆去地折腾,初尝其味,几度登巅,暗暗惊异于这事儿的快乐竟至于斯。环儿丫头也极力配合,第一次真正领悟了无上快乐。
其实,这个丫头并非初次,但吴有行这男人却是第一遭,身强体壮,本质是极优异的。这事儿本是无师自通的,第二次,这优异的天然本事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环儿丫头满意极了。不几日,丫头竟对吴有行这个呆萌得近乎傻拉吧叽的丈夫产生了真情。这吴有行呢,自小没了父母,没人指导,始终没有窥破个中秘密。
新昏一月不到,环儿就喜欢起带酸的食物来,不及第二月,身子就慢慢地开始沉了起来。
到了次年,也就是1942初年春,环儿已凸得厉害。时逢正打抗-战,号召全国人民有钱出钱,没钱出人。有钱出钱,当然就是名目繁多的捐税了;没钱出人,当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抓壮”了。男丁年满十六,就在摊丁之列,之前是三丁抽一,后来是两丁抽一,再到后来,也不管你家有多少丁,凡丁便是。当然,这是后话。
李家三弟兄,当然就在摊丁之列。六指太爷知道,战场上真刀真枪,那子单不长眼,不是玩儿的, 当然不愿意“出人”啰。“有钱出钱”?六指老爷虽说家大业大,但能俭省的还是俭省着为好。这样,出人出钱,都非六指老爷之愿。深思熟虑一番,六指老爷不愧足智多谋,就有了既不出人也不出钱的两全之策。
这计策,就着落在了吴有行的身上。
六指老爷找来吴有行,好一通说道。但这老吴榆木疙瘩一个,始终不松口,只回话“我跟环儿说说”。六指老爷的脑袋瓜子转过弯来,原来吴有行这老仆,之前对主家的指示自是惟命是从,便自打成昏后,只听环儿大人的话了。这事啊,要想办成,得找那个丫头。
大家都知道的,环儿是李继的贴身丫环,一把屎一把尿地服侍了李大少十八年,心中早对李九千有了一种母亲与儿子般的情感,自小呼唤李继业的名字,都是“千儿,千儿”的,这李大少呢,自小就把她不作丫头看待,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到这位丫头之前请安问好,再到父亲母亲房中请安,每次从省城回来,必为她带些好吃的糖果糕点,比对亲爹亲妈好上千倍百倍。因此,二人虽名为主仆,实则情胜母亲儿子。
晚上,丫头老婆破了戒,让吴有行一番欢畅后,顺便吹了一通枕头之风。这吴有行是个没有主见的,本就夹不住六指太爷的软磨硬泡,再经怀中的环儿这么一哭一闹,不同意也不行啊。想想,听闻小鬼子都是矮个儿,若论力气,自己五大三粗的,小鬼子自然不是对手;又听人说得,子单不长眼,啥意?子单不一定就朝着自己奔呀,如果机灵一点,那子单就像六指太爷说的,见着自己就转弯呢,也是说不定的。待得打败小鬼子,荣归故里,那自己可就是李家的恩人哪,指不定这六指太爷一思恩,论功行赏,赐给自己几亩薄田瘦土的,也就是为尚未出世的儿子挣下的一份家业啦。
就这么着,吴有行老汉替代李家少爷做了丁,上了前线。数月后,环儿丫头顺利生下一子。吴有行离家之时,未及给腹中儿子取名。丫头把个馒头塞在儿子嘴中,另一个塞给六指太爷,求教儿子取名之事。
六指太爷手捏馒头,一边儿流着口水,一边儿说道:“姓吴,这是没得说的;老吴行前未及取名,那就唤作‘吴名’吧。”
又三年,吴名也就三岁了。八月的一天,整个全中国都欢喜起来,因为小鬼子投降了。但环儿丫头却欢喜不起来,因为仍不见自家老吴骑着东洋大马披红挂彩得胜归来。把这事儿从头想来,环儿隐隐地觉得,是中了六指太爷的圈套,心中愧疚,得了心病。
这六指太爷也真是个有担当的人,为其延医下药,但始终不见效果。后来,环儿干脆就不再喝那五味杂陈的药汤了,对前来探视的六指太爷说:老爷啊,看在咱的份上,只“名儿”这小子,尚望老爷关照,不要让他受了委屈,环儿虽死,自当结草衔环。
这吴名的长相,幼时尚看不分明,待到后来,长得白白净净的,斯斯文文的,哪一点有吴有行老汉五大三粗的影子?
这是1945年的时候了,吴名就没了父母,独活于世。这六指太爷呢,倒也说到做到,并不嫌弃小吴名,收为小厮,作些洒水扫地,取柴生火的轻松零活,吃的穿的用的,都极大方,与自己的儿子同等相待,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特别的优待,就是没有送他入塾就学。
不几年,评成份,吴名被公评为平农,分得主家(也就是六指太爷)田土若干,浮财若干,房屋若干,过起了生活。**委托镇村两级多有关照,供其在双坪山读完初小,再读高小,因其平农的身份,推选入读响水镇初级中学。
这孤儿吴名,自小聪明,脑瓜子灵活,但对读书一事,却不大上心。语文么,小学是识字教材。那时还没有“现代汉语拼音”,借用的是古代汉字注音那一套,教师教读,学生跟读,这吴名小子,学会了滥竽充数那一招,断文识字基本上是“望天叫”,仰着头,不看书本,只是张合着嘴巴,跟着老师发声,认字读书,背来滚瓜烂熟,“日月水火,大小多少,上下左右,人口中了”,蛮像回事,但要把这些识字课本上的字,一个一字的拆开来,单独指认指读指写,那就现原形了,认不得多少字的。
这其实是怪不着吴名的。吴名自小生活在六指太爷家。自打双坪山李氏人家开宗立祠起,李氏族长就讲究“耕读传家”,极重视后代的教育问题,在李家祠堂中辟有私塾。本是专供李氏子孙入读的,但李老老太爷是很仁善的,也不排斥双坪山异姓人家的子孙入读李家私塾,而且跟李姓子孙一样,所有入塾费用都是由太爷出的,不需交纳任何费用。
这塾师么,是太爷聘请的专席,为人极和善。他能不和善么?得罪了入读本塾的小子,就是变相的得罪了送小子入塾的主家,再深一点思考,就是得罪了自己的饭碗。
这六指太爷,对外人是极好的,心慈面善,但对自己的儿子,却是极严厉的,特别是在儿子读书这事上,又极上心。六指太爷每晚必做的事有两件,首先是验收儿子的课业,如没完成当天课业,轻则免除晚饭,重则罚跪煤碴,再重点呢,就是“黄荆棍子出好人”了。打手掌,打比古,那是小事,是常事,有时打得儿子满院子乱窜,哭爹喊妈地往自己娘亲怀里躲。这样严惩儿子的事,六指太爷是不避讳外人的,吴名自然就见得多了,三天两头地见着,也就对读书之事起了反感及至防备之心了,知道这读书,实在是天底下第一难做第一恶毒之事。
那么,六指太爷每晚必做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不好意思说的,真的不好意思说。六指太爷收拾完儿子,便火急火燎地钻到其中一个姨的屋里,再过不多会儿,这姨便哭爹喊娘地叫喊起来。
吴名年岁虽小,但还是听得出来,这姨们的叫喊,跟少爷们的哭爹喊娘,味儿是大不相同的。
现在解放了,人民**关心他,要供他去读书,说,以前呀,你娃想读书而不成,现在呀,你娃翻身了,当家作主人了,享有了上学的权利,这权利呀,来之不易呢,要好好珍惜。
吴名这小子,虽然反感甚至恐惧上学,但又不敢抗拒。他敢抗拒么?连他最为敬畏,不,是令整个双坪山,整个响水镇都敬畏非常的六指太爷,都被五花大绑地押在台上,好一通挨批挨斗,然后拖到响水镇外盘龙河边的荒坝里,“呯呯”,崩了。这吴名想来,完不成课业挨骂挨打,至少比挨抢子儿强吧?就这样,吴名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入了双坪村小学。
吴名读小学,时正10岁,双坪村村办小学刚开学,第一届。
双坪村小的校长是谁?伍玉平。
吴名的老师是谁?伍玉平。
伍玉平,双坪山第一名人,比六指太爷厉害多了。

百度搜索 笑笑书场 天涯 笑笑书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笑笑书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山中愚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中愚夫并收藏笑笑书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