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第三只眼看历史 天涯 或 第三只眼看历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建安三年,曹操和吕布为了争夺徐州发生了大战,之后由于曹操使用离间计,吕布被手下将军侯成、宋宪绑了献给曹操,成了曹操的俘虏。之前刘备已投降曹操,此刻,真是太有意思了,曹操、吕布、刘备三个注定走不到一块的男人形成了短暂的交集。吕布向刘备求救,刘备默默地点点头。可是,当曹操问刘备是否要放了吕布。刘备说,难道你忘记当年丁原、董卓的下场了吗?曹操倒吸一口凉气,想到吕布连自己的干爹都能杀,何况其他人,于是下令将吕布处死。看到这里,笔者若有所思:既然刘备答应救吕布,为何会出尔反尔,这不是违背刘备一向的仁义之名吗?况且吕布之前辕门射戟帮过刘备,也算对刘备有恩。反过来吕布既然如此凶残,投降曹操不正好引发曹氏集团的内讧吗,这不是为刘备以后争霸清除障碍吗?
主流的观点有三: 一,刘备为了报一箭之仇,之前刘备好心收留了吕布,可是当刘备去打袁术时,吕布抢占了原本属于刘备的徐州,刘备投降曹操也是间接因为这件事。 二,刘备打心眼里看不起吕布的为人,暗地里骂他是三姓家奴,先后跟过三个老板,实在是一个反复小人。三,假如曹操收留吕布乃至重用吕布,那么曹军就会如虎添翼,刘备早就想定鼎中原,怎么会给自己树立一个如此强大的假想敌。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理由都或多或少站不住脚。首先,徐州本也不是刘备的地盘,是陶谦临时前让给刘备,刘备还做了一场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但不管怎么说刘备算是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地盘,这对于漂泊半生的刘皇叔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件大礼。但是,事与愿违,不久后曹操就来攻打袁术顺道灭了徐州。换言之,曹操大兵压境,得了徐州又有什么用呢,刘备是个务实的政治家,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也就是说即便徐州不给吕布早晚也是给曹操,哪有自己的份。再者,对于“人品说”也是如此,在三国那样一个乱世,只有强权何来公理,至于吕布不是看他有没有品德,而是看他有没有能力。后来刘备手下诸如严颜,法正,李严等皆是此类情况。退一步来说,刘备自己也并非圣人,夺取益州时对同是汉室宗亲的刘璋一点也不手软就可以看出。 最后,有了吕布可以协助曹操也是无稽之谈,<<孙子兵法>>上说:“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可见,在冷兵器时代一个打仗主要靠人力的时代,战场上更看重一个将领的智商而非武力,吕布有勇无谋算不得是个良将。况且,曹操当时手下已有如曹仁、曹洪、许褚、徐晃、夏侯惇等诸多有勇有谋的将领,吕布去了也只能排在这些人之后而已。另外,真实的吕布也没有那么的勇猛,所谓的“三英战吕布”不过是小说家的杜撰,历史上并无此事。
在笔者看来,“白门楼斩吕布”实则是一场不见血的心理战,只不过这场心理战的主角只有两个人(曹操、刘备)而已,吕布不过是个被利用的工具。小说中,吕布被带到白门楼时,见了曹操马上就说:“明公为何把我绑的如此紧,能不能松一点。”曹操说:“绑老虎能不紧吗。”后来吕布向刘备求救,曹操用余光瞥了吕布一眼说:“有什么事不能跟我说, 为什么要和玄德公商量呀。”可见,曹操对吕布一百个不放心,刘备求不求情,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曹操为何要多此一问呢,在吕布被抓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具备什么威胁了,反而刘备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老好人对曹操的威胁更大,刘备主动投降曹操不能直接杀他,刘备又早有枭雄之名,到底是不是真心归附于我,曹操不可能不怀疑,恰巧借吕布事件来试一试刘备的心思。在曹操看来,刘备若不建议杀吕布则必有二心,因为他想趁机收买人心,甚至以后和吕布暗中勾结反客为主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刘备和吕布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若建议杀吕布说明刘备起码暂时对曹操还有敬畏之心,懂得寄人篱下时少说话多做事的原则。刘备也是官场老油条怎么会不知曹操的意图,于是很配合的演了这出双簧戏,只可惜吕布这个愣头青不明不白的让人当枪使,还枉送了自己的性命。对于刘备来说,建议杀吕布不是嫉妒吕布之前的恩将仇报,也不是为以后逐鹿中原做准备,而是在特殊时刻不得不做出的自保行为。后来,到了许都,曹操的谋士郭嘉多次劝告曹操杀刘备,曹操都没有动手,原因可能多半也是因为刘备在白门楼上的“出色表现”让曹操放了心。但是,枭雄终归是枭雄,当刘备感觉时机成熟了,便借口去打袁术,此后一溜烟的跑了。
弦外之音: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在一起也不会消停,读历史不仅要读懂文字,更要读懂人心。
百度搜索 第三只眼看历史 天涯 或 第三只眼看历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