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第三只眼看历史 天涯 第三只眼看历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袁崇焕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爱国英雄。但是后来崇祯皇帝自毁长城,将大明最后的一点希望抛弃,以通敌的罪名将袁崇焕杀死。随后,明朝灭亡,有人说,假如袁崇焕不死,明朝就不会灭亡,清人也就不会入关,历史可能会改写。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老师曾说:“历史不能假设”。那么,今天我们偏来假设一把,假如袁崇焕不死明朝真的不会灭亡吗?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公元1630年9月22日的那一天,这天在在北京的西市菜市口一个人正在被刽子手执行凌迟处死的刑罚,每割下一片肉,下面的百姓都会争抢着买了吃,这个人就是袁崇焕。由此可见,所谓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在当时并不得民心,人人欲杀之而后快。两年前,辽东战事紧张,崇祯皇帝接见袁崇焕问策,袁崇焕说:“陛下不必忧虑,臣五年可复辽。”崇祯皇帝大喜,当即表示若五年复辽,朝廷当全力支持。从此,五年复辽的计划成为朝廷的重头戏。可是,以当时东北的情况来看,五年复辽基本不大可能。明军自从萨尔浒之战,松辽大战后元气大伤,一直采取守势,根本不能够对此时的后金军队进行大规模的进攻,更谈不上平定辽东。  事实上,袁崇焕自从当上了辽东督师以后一直在对后金战略上有所失误。
外交失误:后金军队长期以来不敢对明朝发动大规模的攻坚战,只是小规模的袭扰,很大的原因在于后金是三面受敌,而非一面。除了南面的大明,还有东面的朝鲜和西面的蒙古。朝鲜和清朝是世仇,根本不可能和谈,蒙古虽然与后金有姻亲,但是蒙古各部落分散,貌合神离,并不完全支持后金(清朝)。袁崇焕主政辽东时,逐渐疏远和朝鲜的来往,后来干脆眼睁睁地看着朝鲜被后金军队征服;至于蒙古本来可以拉拢,共同抗击后金,但是袁崇焕采取的策略是:仅仅用金钱贿赂蒙古可汗,使其保持中立,不帮助后金军队对付明朝。从政策上来看两者都太被动了。当后金军队教训了朝鲜,安抚了蒙古后,便集中兵力对明朝发动了致命的一击。 实际上,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军队多半的时间都是采取守势,而袁崇焕主政辽东时期便转守为攻了。
经济上的失误:据历史学家考究,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进入了第三个小冰期(前两次分别是东汉末年和五代十国),北方天气寒冷,粮食欠收,很快辽东出现了***。此时本是打击后金军队的好时机,可是袁崇焕却把朝廷拨给的粮食转卖给蒙古,又从蒙古贵族手中转卖给后金,使得后金有了喘息之机。另外,山西的晋商通过包头栈道长期与后金买卖皮毛、人参、草药等巨额利润的生意,袁崇焕居然视而不见,助长了这种资敌之风,以至于后金军队有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和与大明对抗的物质基础。
军事上:早在天启皇帝时期,后金军队进攻宁远城,朝廷就命令袁崇焕救援,可是袁崇焕就是迟迟不发兵,坐等宁远城陷落,后来他的偏将满桂抗命救援,宁远城得以保全。事后,皇帝嘉奖了满桂,免去了袁崇焕的职务。袁崇焕二次出山后,又未经皇帝允许以不服从命令的名义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当时崇祯皇帝虽然有气,但也默认了这件事。最让崇祯皇帝气愤的是当后金军队绕过山海关,取道蓟州,越过长城,直接进攻北京时,袁崇焕一再表现不佳。究其原因,对此有三种说法。
其一,袁崇焕的部将程本直。 程的意见是袁崇焕当天摆开阵势想与后金军队决战,后因未遇到敌方军队,便把军队调回蓟州城里,当天晚上后金军队偷偷的越过蓟州城,赶往北京。
其二,后金自己的记载。据《 满文老档 》载,当晚后金军队就在离蓟州城五里的地方扎营,未越过蓟州城,也未与明军激战。
其三,朝鲜使节的记载。当时,有位朝鲜的使节恰好在明朝出使,据他回忆,明军确未在蓟州与后金交战,反而是明军提前一步赶到了北京城下。
在北京城下,袁崇焕与后赶来的清朝军队几次交锋,在左翼击败了皇太极的金兵,崇祯皇帝下令袁崇焕继续追击,袁崇焕不允,皇太极再打来,袁崇焕再把他击退,如此往复一个月,金兵才退却。后崇祯皇帝在宫里传唤袁崇焕,当场命锦衣卫将其逮捕,下了大狱,审讯了半年后,将袁崇焕处死 。
清史专家阎崇年老师曾评价袁崇焕为四个大,曰大勇,大智,大仁,大义。但无所不在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真实的历史人物从来就不只是一面。袁崇焕总体的军事思想是“凭坚城,用大炮。”(努尔哈赤就是被大炮轰死的)换言之,不敢和后金军队野战。之后在维持辽东现状的前提下,伺机与皇太极议和,以完成他所谓“五年平辽”的政治承诺。毛文龙被杀也是因为毛是个铁杆的抗金分子,干扰了平辽大计,而非毛文龙不服从命令。 这种龟缩战术使得他不救朝鲜因为没必要救,纵容蒙古因为信不过,只能守城,不敢出击,放后金军队过蓟州,即使在北京城下胜了金军(还是守城胜利),皇帝下令,也不敢追击的原因。崇祯皇帝最后忍无可忍,以“顿兵不进”等十条大罪杀了袁崇焕。
清朝乾隆时期,朝廷为了拉拢汉族士大夫,突显崇祯皇帝的昏庸,马上帮袁崇焕平反,并封他的子孙当了黑龙江的将军,可谓是峰回路转。另外,所谓的后金用太监施行反间计的事也是子虚乌有。或许袁崇焕其实并没有那么的重要,他之前的孙承宗、洪承畴、卢象升哪个功劳都比他大,只是特殊的时期,清朝需要一个人人学习的道德楷模而已,实则袁崇焕死的一点都不冤,加之个人的力量有限,即便他活着明朝也照样会灭亡。
弦外之音:袁崇焕又叫袁蛮子,他的老家在现在的广东东莞,东莞还有件事很著名,就是后来的林则徐虎门销烟。可是,如今的英雄故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却成了中国知名的“桑拿之都”,不知袁崇焕袁大帅泉下有灵该怎么想。

百度搜索 第三只眼看历史 天涯 第三只眼看历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第三只眼看历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公子若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公子若离并收藏第三只眼看历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