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闲时看故事 天涯 或 闲时看故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字叫做扁的工匠,他十分擅长制作轮子,所以人们习惯以“轮扁”相称,也因为他的技艺高超,就被征召到齐国的王宫里去服务。有一次,齐桓公再堂上读书,而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他见到齐桓公读的津津有味、兴致勃勃,不禁感到好奇,就先放下了手里的活计,小心地走到堂上去问道:“敢问大王,您读的是什么书啊?“
齐桓公回答说:“这是圣人的书啊,里面写的都是圣人说的话。“
轮扁又问:“那么,圣人现在都还活着吗?“
齐桓公慨叹一生:“可惜啊,他们早就不在喽!“
轮扁听了若有所思,顿了一下说道:““既然这样,那么您现在读的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听到轮扁这样胡说,勃然大怒,呵斥轮扁道:“寡人读书,你一个做车轮子的怎么能妄作议论?怎么能说这是圣人留下的糟粕呢?你来说说看,要是说得有道理也就罢了,不然的话,寡人马上就杀了你!“
轮扁见到齐桓公这样震怒,禁不住吃了一惊,但是随即镇定下来,很认真地说:“我是从我做的事中亲身体验出来的。您看削木头做车轮子这种活儿吧,如果动作慢的话,虽然省劲儿,但是做出来的轮子不牢固;如果动作快的话,尽管很辛苦,但是做出来的轮子却不符合规格。只有在不快不慢的情况下,才能得心应手,做出最好的轮子来。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然而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把其中的体验明白地告诉我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所以我现在都七十岁了,还得自己一个人出来做轮子,我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这份手艺传给别人的,等我死了,我的手艺也就跟着我一同进入坟地了。像圣人的书,其实也都是一样的,那些圣人很伟大,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所领会出来的精妙的道理,并不能够如实地写在书里面,至于那些不可传达的精髓,已经同他们一起死掉了,所以他们在书里留下的都是糟粕啊。”
齐桓公听了轮扁的这一番解说,觉得确实很有道理,因而也就没有再怪罪他。
上面是轮扁的故事,说的是书要读但是不能死读书,真是的感觉书是不能赋予我们的,它只是告诉我们有这种感觉或者东西,我们最终还是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能取得真经。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下面是伯乐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伯乐是一个最出色的相马专家,没有一只真正的千里马能够从他的眼下逃过,很多好马都是因为伯乐的慧眼得到了重用。但是伯乐的能力再高,他终究也只是一个人啊,不可能将全天下的好马都选拔出来呀,因此,能够有更多的“伯乐”出现才好啊,另外,伯乐也感到自己年纪大了,能够继续从事他一生所挚爱的相马事业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多了,于是他就将自己极为宝贵的、毕生的相马经验写成了一部书,书的名字就叫做《相马经》。
《相马经》写成之后,当然是要向时间流传的,最初接触到这一部书的人是与伯乐最亲近的人——伯乐的儿子。俗话说,子承父业,伯乐的儿子也从事相马这一行,不过说起相马的技术,伯乐儿子比起他可差的远了,为了这件事,父子俩没少闹矛盾,儿子埋怨父亲不用心教,而父亲则怨怪儿子不用心学。结果,多少年过去了,伯乐相马的技术越来越精湛,可是儿子的相马技术呢,即使不能说毫无进展吧,却也实在是表现平平,没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伯乐的儿子不是总埋怨父亲不用心教吗,这下好了,有了《相马经》,不用父亲教了,自己就可以学了。所以,《相马经》刚一写出来,还没拿出去让别人看,就被伯乐的儿子抢过来先睹为快了。
伯乐的儿子在读《相马经》的时候,很快就注意到这样一句话:“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额头高,眼睛大而有光,蹄子像堆起来的酒曲。“看到这里,他恍然大悟,原来相出千里马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啊,父亲如果早这么说不就好了嘛,还费那么大劲做什么?
他将这句话牢牢记住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出门寻找千里马了。要不怎么说他学得还真的挺快呢,不多时的工夫,伯乐的儿子就兴冲冲地跑回来了家,冲着待在屋里的父亲大声喊道:“快出来看那,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啦!“
伯乐听到儿子的喊声,大吃了一惊,心想:难道儿子的进步真的这样神速?然而,等他打开房门一看,可真是苦笑不得啊!怎么回事呢?原来自己的儿子相回来的那匹千里马啊,是一只青蛙。儿子还在那里解释呢:“你看那,他额头很高,眼睛又大又有光彩,遗憾的就是蹄子不太符合千里马的标准。”
伯乐看到这种情景,算是彻底明白了,儿子根本就不是相马的材料,还是尽快劝他改行做别的去吧。不过呢,对于儿子喜出望外地找回的这匹“千里马”。伯乐也没有去做什么直接的批评,而是很委婉地说道:“这倒是确实是一匹好马啊,可惜的是它只喜欢跳,不能骑啊!”
这显然只是人们杜撰的一个笑话,再笨的人也不会将青蛙和马混淆起来。经验是不能够从别处得来的,书籍的作用在于传授给我们知识,而不能够授予我们能力,知识对于能力的获得起到了指引的作用。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百度搜索 闲时看故事 天涯 或 闲时看故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