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虎啸中原 天涯 或 虎啸中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一个足月生的男婴呱呱坠地。但不幸的是,由于产后大出血,母亲去世。父亲艰难将他养大。出生已经十五年了,蓝玉由一开始的惊奇 悲哀 激愤 麻木到现在的平淡。随着心智的成熟,现在他有些宠辱不惊。
十五岁了,可以当劳力使唤了。家里一共一百五十亩旱地。五十亩种豆子,七十亩种高粱,三十亩种麦子。种豆子可以增强土地肥力,豆饼能吃,能榨油。高粱产量高,一亩地180斤。麦子可以卖钱,价格还可以。
收麦子了,收麦子更像一场战争,烈日高挂,麦子被麦穗压弯了腰,(单相对前世,麦穗十分干瘪,麦粒也少),成熟的麦子尖芒刺到身上的感觉十分难受,风几乎没有。要命的是,成熟的麦子很容易脱粒,天气还多变,必须抓紧干。田地里的农人就像蒸笼里被爆出的竹条插的黑面馒头。
弯腰,左手拿麦子,右手拉镰刀。割了没一会儿,就不舒服了。蓝玉突然想起来了一种工具,极其适合当下情况。不仅收的快,还能直腰收。
丢下镰刀,穿上草鞋,奔向家里。推开木板大门,跑到东屋,翻出一套工具。编麻绳,削制手柄,烤竹片,卸刀片。组装。没多大功夫,“掠”组装好了。
拿东西,关门,跑到耕地里。蓝老爹正上火那,再一看,自己的儿子拿着个怪模怪样得东西,对了,那是镰刀的刀片。天杀的,那是钢,打一个五斤粮食,整整五斤粮食。这个混账。二话不说,把镰刀小心放在麦堆上,迈开大步,奔向蓝玉。
正要上前时,看到蓝玉正在收割麦子,刷刷刷,麦秸倒伏在耕地上,蓝父眼睛瞪的溜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回过神来,连忙将倒伏的麦秸聚堆捆扎在一起。接着又仔细看了十多遍操作方式,抢过工具,轻轻将蓝玉推到一边,凶巴巴的说,“捆麦子去”。蓝玉也老老实实听话,聚堆,捆扎。毕竟是父亲,面子被驳,但孩子做的确实不错。晚饭多了两块咸菜,一只毛蛋。虽然不太好看,甚至有点恶心,但好歹是肉。
晚上父子齐上阵,很快做好了第二架。还修了修家里的独轮车。进展神速,一天整整割了十亩地。蓝父喝着凉水,美滋滋的说道,“今年省下一大笔钱,不用请麦客了,也不用供他们吃饭了,一个个和饿死鬼投胎一样。”
割完麦子,捆扎在手推车上,折腾好几回才运到家里。堆垛,捡麦穗。到田里继续捡,以防遗漏。面前放一根固定好的横杠,裹上面巾,摔打。麦秸放一边。
将麦秸放在夯实的土坑里,压实,外面裹泥。可以最大程度防止麦秸腐败。
扬麦子。立一个木架。用绳索牵引,拉麦子。麦子被运输到高处,杂物被吹到一侧。扫麦子。轴承在上一层麻油,很轻松。没几天就弄完了。送到磨坊,一亩地磨出一百多斤杂色面。蓝玉突然想起来了某家近代公司,思负者磨坊的利润。
好容易弄完了麦子,高粱 豆子又接连成熟。把高粱秸秆编成扫帚,挣了几千枚制钱。
入冬了,没什么事了,老爹去县城打零工。蓝玉则在家用一根绑着头发的木棒在沙盘上练习字体。一天大字三千 小字一万。接着是练习棍棒,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技艺。直冲 弧冲 抖劲 圆弧 缠丝 带劲。简简单单,就几样。不过成百上千的练。在加上咸鱼(小型网箱养鱼,另外,部分地区的人不吃鱼,鱼类资源很丰富。至于盐,盐碱地里有不少。不能私卖,既没门路,也成不了门面,只能自己吃。)管够,和充足的高粱米。以及采集(种植)的部分药材。进步很快。
各种锻炼方法尽情施展,身体素质进步很快。就是药材不太够。没办法,只能偶尔高强度练习一下。
百度搜索 虎啸中原 天涯 或 虎啸中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