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孟婆洒了汤 天涯 孟婆洒了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苏轼引张懿进入内堂,两人分宾主落座。此时刚过巳时,离午饭时间还稍有些早,苏轼便叫了侍女去煮茶。张懿一听“茶”这个字,便来了精神。
喝茶这件事对前世的张懿来说--喝茶就是喝水。那时的他酷爱喝茶,除了喝茶几乎很少喝其他饮料或是白开水。而喝茶这件事又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补水需求,还蕴藏着更多的文化在里面。
例如在生意场上,喝茶与喝酒是谈生意的两大法宝:喝酒时谈框架,聊的是战略问题,大概达成个合作意向就可以继续畅饮下去了,之后便是“酒品鉴人品”。而喝茶时谈的却是细节,聊的都是战术问题。可以邀请客户来家里或公司茶室品茶。谈茶论器之间就顺便把生意也谈妥了。这就需要双方有足够的时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去慢慢谈。双方在喝茶过程中都有用来思考的动作:主方可以借投茶、加水、分茶等动作去争取思考时间;而客方则可以借品茶、吹茶去化解尴尬等。
而在朋友之间的休闲聚会过程中,几个人志同道合的茶友聚在一起,既可以相互品鉴一下各自的好茶,又可以评论一下主人茶具的优劣。聊的口干舌燥了正好还能喝茶解渴。
张懿前世收集的茶具也颇多。大大小小的紫砂壶有300多把,各种类型的陶器、瓷器、漆器茶具不下500多套。喝过的茶少说也有数十种。其中最爱喝的就是生普洱。
之所以罗里吧嗦的说了这么多关于张懿与茶的事情,无非就是想说明一件事情:张懿爱茶且懂茶,而且是非常爱、非常懂。
所以当他听到苏轼提到茶之后,便应该能想象他有多兴奋?一个爱喝茶的人却足足有5年多没有喝过茶了!
可惜张懿的喝茶学问在这里恐怕全无用武之地了。宋代的泡茶方法与现代完全是两个路子。现代喝茶是泡茶,无论哪种茶,基本都是将茶叶在开水里泡一段时间,然后将茶汤喝掉,茶叶弃掉。这种喝茶方法是从明代开始延续下来的。
但是宋代喝茶方法却是唐代的延续,属于煎茶范畴。唐代是连茶带水一起煎煮,里面甚至还加各种调料(例如盐、姜等,甚至还有放肉的),最后一起喝掉吃掉。到了宋代则有所变化,变成了只煎水,不煎茶。茶叶则烤干并研碎,用沸水冲泡后连茶带水一起喝。
由于宋代煎茶的方式与现代完全不同,也就导致了宋代的茶具与现代的不同。张懿所熟悉的茶具,例如:紫砂壶、盖碗、公道杯、茶海等,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在这里喝茶他只能用眼看、用嘴喝,既插不上话也插不上手,完全变成了门外汉。
只见侍女现将两个木质的盏托放在案上,又将两个茶盏置于盏托之上便出去了。不一会儿功夫,又从屋外带进来了焙好并且研碎的茶末分别放在了两个茶盏中然后就又再次外出。
当她再回来时,却提着一个铁质茶壶。先分别往两个茶盏中倒入一些沸水后便用一个竹制的茶筅略微搅拌均匀。然后一手提壶注水,令一手持筅快速搅拌,直到打出好多细碎的小泡泡后便提着茶壶出去了。
张懿都快看傻了!这这这叫啥玩意儿。。。。。这岂不是和日本的抹茶茶道差不多嘛!注重折腾!
张懿看着茶盏中褐色的液体上面飘着乳白色的泡泡,仿佛看到了一杯卡布奇诺。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间,却见苏轼抬手作出“请喝茶”的手势。
“怎么喝?”张懿是个爽快之人,不懂的便发问道。
却见苏轼哈哈大笑道:“终让见到有你不懂的物事了,难得!难得!”
听他这么说,张懿就有些不爽。于是端起茶盏,凑到嘴边,把茶泡泡吹开便喝了一口。
苏轼见他大大咧咧的喝了,便问道“如何?”
张懿皱眉答道:“嗯,不好喝。山野之人,喝不习惯。”
苏轼见张懿答的率直,心里暗暗欣赏他这种性格。便又问道:“小友可愿点评一二?”
“不敢!只是觉得这煎茶过程冗长而琐碎,重其道而失其味,岂非本末倒置?”张懿说道。
“嗯,小友高论,似乎暗合禅理!”苏轼赞道。
张懿很好奇宋代的茶到底长什么样子。便向苏轼询问道“先生可否取些干茶让我一看?”
苏轼唤侍女将茶笼取了过来,打开盖子让张懿看。
张懿见笼里全是些散茶,颜色青黄。抓起一小撮看了看,却也看不出什么门道。于是又对苏轼说道:“先生可否让人再取四只盏过来?”
苏轼觉得很好奇,不知这小子又要做啥。为了一探究竟便吩咐侍女按其要求再取四只茶盏进来。
只见张懿按现代泡茶方法,将散茶放置于其中一只茶盏中,并倒入沸水冲泡。待其静置片刻,便用第二只茶盏倒扣在泡茶的那只茶盏上,错开一小缝,将茶汤控出来倒在地上。接着再次注水,又静置了片刻后再次将茶汤控出来。只是这次将控出来的茶汤分别倒在了第三、第四只茶盏中。
张懿端起其中一盏茶,闻了闻便大口喝掉。脸上露出一幅很享受的表情。
这次轮到苏轼看傻了。
张懿学苏轼之前的手势,指着另一盏说道“请”。
苏轼连忙端起来尝了一口。却也不觉得比自己侍妾点的茶好喝多少。回想张懿之前的行为,却又觉得其做法按含套路并非胡乱为之。尤其第一次注水后,茶汤却是倒掉未喝,不知何解。只好虚心问张懿道:“此茶何解?为何先弃一遍再喝?”
张懿终于找回些场子,打趣答道“我的茶清,你的茶浊。高下立判。”接着又指着地上说道“这散茶沾染了世间尘埃,被沸水浸后则融于初汤,所以初汤污浊,弃之不饮!”
苏轼被他忽悠蒙了,竟还真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再次细品了一下那杯“清”茶,似乎觉得比之前甘甜了许多。
“哎!为何你总能出人意表。而所行之事又似乎理所应当。实令老朽费解。”
张懿哈哈一笑,拍着肚子说道:“有人说过先生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对吧?而我则是一肚子歪门邪道。”
苏轼也感到好笑。至于张懿为何竟知道朝云与自己“不合时宜”的桥段,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见怪不怪。
(在此附上“不合时宜”的典故)
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 一说:“见识。”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百度搜索 孟婆洒了汤 天涯 孟婆洒了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孟婆洒了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喜力长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力长弓并收藏孟婆洒了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