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云星 天涯 或 云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这位同志,今天大家到这里,都有各自的工作,都有各自的职责所在。虽然这是一个非公开的报告会议,但是,也有其应该的流程与形式,我们要以大家的普遍需求为主。还请这位同志能够稍以耐心,如果你有特别重要的问题,可以与我们的项目组沟通,还请尊重我们的发言人!”全场寂静无声,说话的是副总理,自从他到场,就没有说过一句话。国安部的一个高级别领导本想起来圆场说话,结果让总理压了回去:
“ 赵关,你不用起来,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如果他这都没法应对,早该别干了!‘’总理白了他一眼,又转回去。在场的人一时很懵,刚才说话的同志,此时以军姿立定一动不动地平视着正前方。
“别耽误大家时间!”旁边的人提醒着,国安的领导欲言又止,都希望他能够立刻道歉,尽快解决。
高层领导处理问题,不会像普通人那么草率。总理的不寻常地发话,或许带有些个人情绪渲染,但也有其道理。但按官场处事常理说,非严重错误,只需要迅速道歉并坐下即可,何况,这只是一个建议。但这位同志却仿佛定住了一般,看不出是紧张,或是另有所思。
“总理批评得很到位,我过分自以为是了!我检讨自己的错误!还请总理同志宽恕我的自以为是,也请各位同志尤其是恭贺老师能够原谅!”
“同志请坐!你也是无心之请,没关系!”那位同志郑重地敬礼,就继续坐下了。恭贺满头大汗,愣了好一会,像是忘记了讲到哪里。
“接着刚才的讲,法方提出的镜像映射,相当于是刑警破案时的物证缺乏的走访调查。通过全盘梳理,把全然断离的线索关联、引导出来,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做,但是方向不一样。”
“在宇宙中,有一种相对于我们而言,较为罕见的射电暴现象。但按照最新的研究,还存在一种更为极端,更为罕见射电暴的恒星,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他生命周期很短,通常只有几十万年。这不是我的口误,确确实实只有几十万年。”在场的人有些骚动,轻声议论着。
按照人们的现有理解,恒星通常寿命较长,至少以千万年为单位。而仅仅几十万年的恒星,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要说简短汇报,也不见得这个汇报哪里简短,反倒是冗余杂生。国文博大精深,也莫名有些诙谐。唯独佩服一位文字学专家能够把科学技术讲得头头是道。难得有些新鲜劲,恭贺先生想必自由发挥了。总理在前排倒是听得起劲,想来也没人敢打盹。
“这个内容是我们的意外收获,我们也很意外。由法国的两位科学家分析历年空间观测结果,意外发现的,参考资料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这类恒星体积比常规恒星偏小,但质量却大得多,外球较坚固,内核其聚变反应十分剧烈。它在核聚变过程中,两极会持续喷射高能射线暴,并伴随罕见的两极旋转。原理与产生快速射线暴的恒星类似,唯独恒星内部结构不同。”这个结论,细节上略有些伪科学嫌疑,不禁让人怀疑其用意,更想不到其与项目研究的关系。
“这个极端的射电暴恒星,已知的一个正巧在我们所选定的目标区域背景中!同时,正周期性向地球辐射高能电磁波与粒子流。但由于距离过于遥远,强度大大降低。这是我们安然无恙的原因,也是以前未曾发现,而现在才发现的原因。在工业探伤以及医学造影上,常常利用波或者射线进行穿透,并在传感器说接收。宇宙中的自然辐射不算强,强的是临近恒星的产生的高能粒子流。”一个工作人员走到台下,对恭先生轻生耳语了一句,恭先生略微点头。连续三次的暂停,让这个非公开会议更加显得迷惑。后席,已经有几位同志带有困倦。
“我们联合合作国家,利用原有的科学试验卫星,以及极地探空火箭,把近地轨道上的辐射重新进行了一次测定,确认了与历史的基准点选定。并计算出射电暴辐射周期,得到每隔106天,射电暴降临地球。当然,现在已经过了!”突如其来的语气转换以及切实的语言,给部分人提了个神。
“按照推演计算,此前几千年里,射电暴恒星几乎没有发生明显位移,观察中可视为固定参考物。'黑鱼'与射电暴恒星之间的区域背景中,若同时存在一个类似,但质量更大的不发光恒星天体系统,而且移动较为重叠。则有可能通过测定其对射电暴强度的削减,与历史射电差值对比进而确定。”
“经过周密的计算与设计,又发射了我国特殊设计的两枚高灵敏度的专用科学探测卫星,也便是你们所知的‘孔明灯’科学试验卫星。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射电暴的到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卫星在计划当日,成功监测到来自宇宙的超级射电暴。并最终确定,该极长波信号来自黑鱼之后,一个更为巨大的不发光天体系统。根据后续测定,我们将其为中心的一光年范围内,命名:帝灯海。我们的探索与翻译工作,由此正式开始。”
迷迷糊糊,也算是明白文理结合的好处,更容易理解。
天空暗灰错落,晚霞勾兑蓝天,遐想星空遍布山缘。内陆的晚山,飞雾流云,高鸟斜坠,最惬意不过一家人散步山间。
整个会议持续到七点过,总理因公离席,场内压抑的气氛得到了些许缓解。总理离场不久,主持人宣布中场休息半小时。个别老同志,因为身体原因,早已有些难以耐受,此时得以放松。恭贺连续讲了一个半小时,更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
恭贺后期讲的内容,都是些更为枯燥的破译过程。核心方法是,把一堆信息进行筛选,选择出最有可能进行的信息区段。但都是首尾难以相接,破译无果,最后索性选择就完全交给人工智能,任其发挥。通过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自我理解,并稍加人工分析,半感性半理性,勉强把所有的词性分类标注了出来。一些科学家凭借科学的直觉,认为其中一篇是外星的科考报告文,于是按照科考报告文的基本逻辑确定了方向。通过对目标星球的各种远距离观察与测量,计算其基本物理特性,特有属性。加上些衍生逻辑想象与排除,如:能发射信息,说明有生命;有生命,就有水和能量来源,而且是自身的能量来源;有庞大质量,就有矿物元素等等。
猜测后测量验证,再对比信息比较,半真半假,半对半错。破译正确多少,谁也不知道,但获得的结果是实实在在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拍摄的连续张高分辨的射电望远镜成像图里,发现一个能量定向集中喷发的移动小型天体,引起很大的波澜,无可否认,那是一艘飞船。所幸,是远离地球的方向。飞船的突然出现,为破译打了一剂强心针:科考报告文方向最切合实际!
按照媒体曾曝光出来的信息,关于这次项目其实是存在很多的疑点。这些疑点,对于普通大众,是很难发现的,最大一个疑点就是项目本身。
百度搜索 云星 天涯 或 云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