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地球种子启示录 天涯 或 地球种子启示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没有什么事物,会比一种必然会到来的观念更强大。 —维克多·雨果道德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天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来源,万物之上存在一个绝对的终极。这个终极的存在是永恒的、是无死无生,无形无相的,它可以不依靠任何外力而循环运行永不停息,它就是唯一,不可复制的绝对。而它的存在,是语言文字无法完全表达和诠释的。
接下来,我们为了方便理解这个道,我们在这里把它称为:“源头”。
综上所述,老子认为这个源头并非物质,而是一个非物质极限智能生命体,一个三维度人类完全无法诠释的存在。
佛陀:
佛陀: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一般也称其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ākyamuni)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义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牟尼”是当时对修行成就者的称谓。“释迦牟尼”一般也称为“世尊”、“佛陀”。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佛陀,以后也会说到他。
我们认知中的佛家经典,多是讲述内在、是关于自我修身养性的哲学。佛家关于佛陀的教导信息,多是通过佛陀和弟子的对话记录而成的,有一次,一名弟子便向佛陀请教了关于我们这里所说的“源头”的相关问题。当问到万物是否存在一个共同的来源时,佛陀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当追问到这个来源是什么?是怎样的存在时?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通常佛陀回答完弟子的问题时,还会把如何得到答案的经验交给弟子,以供对方参考,寻找自己内在的答案。
源头是一个具象化无法理解的存在,抽象化难以完全诠释的存在,这就是源头的深度。
可是,以我们目前地球上的知识如何能够证明“源头”的存在呢?要知道,如若源头存在,那必然是一个永恒的存在,一个无法诠释的存在。
作者认为有两个方向但却是同一种方法:
其一:如证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样,用一个我们能够实践的方式,从有限中获得源头存在的一角证据,向上推算、寻觅证实至源头。
其二:若源头是存在的,那么源头就是宇宙法则的创造者,这个宇宙法则也必然深藏在每一个生命和物质之中,这是必然的。我们便可以从自身能及的物质和生命之中找到宇宙法则的存在,直至找到源头,证实源头。
那么为什么我说是两个方向却是同一种方法呢?
我们要论证的是一个绝对的存在,一个距离我们远在天边而又近在眼前的存在。以有限论证无限,而在有限中,人类所观察到的部分宇宙的物件大约是由4.9%的普通物质(构成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或“重子”,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构成。重子物质构成星系际的“蛛网”。
对于宇宙是什么组成的这个问题。一个脱口而出的答案是:由那些亮晶晶的星星组成的。但在最近几十年中,科学家越来越发现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天文学家认为,组成恒星、行星、星系。当然还有我们的物质,或者叫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5%。他们估计,另外25%,可能是由尚未发现的粒子组成的暗物质。
若从这5%中的普通物质中试图论证源头的存在,以我们目前为止的能力,局限性太大,达不到这个有限的标准,或者说无从下手、证据不够。若源头是存在的,它所创造出来的宇宙法则必然也存在于这5%的普通物质之中,这就是涉及到第二种方法,我们从证实宇宙法则的存在与否,从而证实源头的存在。
故而我说是两个方向却是同一种方法:宇宙法则藏于有限中,而我们从有限中找到宇宙法则存在的一角,延伸到无限中找到源头,证实源头。有限中的宇宙法则等同源头的一角,这很好理解。而有限中的“道理”。注意这个道,道即源头,实际上这个道理就是源头的法则本身。这个道理宏观方面意指:“宇宙万物生存运行遵循的原则、准则。”微观方面意指:每一个细微事物运行的道理。
老子的思想,随着道教的不断壮大,早已深藏在每一个华夏人民的骨子里,我们常说的“知道、道理、道德”这三个有道字的词语,就是最好的证据。“道”就是意指:事物的核心。唯物主义者经常说“知道”,我不认为他们知道老子想说的“知道”。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老子以静态观察万物,寻求终极的境界和能力。但,现在可以了。
最接近源头的科学:量子力学。
有一种说法叫:如果量子力学没有震惊到你,刷新你的认知,你就没有真正认识量子力学。
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完全理解了量子的世界,才发现量子力学这门超现代科学本身,正是生命古老的事实。
量子力学被称为最不确定的科学的起点,其中最著名的双缝实验,几乎打破了传统由牛顿奠定的物理科学基础。
量子力学的三大定律:
1,波粒二象性。所有物质的粒子都可以像波一样连续地充满空间,但单个粒子也独立存在。关键取决于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事物。
2、不确定原理,所有物质的粒子,其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测量。如果你想更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你确定的粒子的误差越大,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与测量的仪器和方法有关,因为粒子运动本身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固定的。
3,量子纠缠,只要有两个粒子在一定条件下有一个关系,不管彼此有多远,它们的关系仍然存在,而且总是纠缠在一起。当你改变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时,另一个粒子会立即作出反应,这个反应速度是超光速的,瞬间完成。
你不需要了解这所谓的三大定律才能搞清楚接下来我要说的,因为这三大定律并不完全可靠,因为量子力学背后的运作原理已经完全超出了现在科学家的理解,他们无法得知其背后的原理,只能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总结经验,试图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搞清楚其运作原理。
双缝实验,讲这个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和波的干涉,还有干涉波纹。
拿一块石头丢进平静的水面,水面会以石头掉进水面中心的位置为中心泛起一阵阵波纹涟漪,这些波纹隆起的地方就是“波峰”,波峰之间凹下去的就是“波谷”。峰高谷低,这很好理解。
这次你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河岸边把两块石头以1至3米左右的距离,同时丢进最接近岸边的水面上,你会发现两块石头各自所泛起的波纹会向水面里面散去,直到两块石头产生的波纹相遇,这种波纹相遇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就叫“波的干涉”。波的干涉呈现出来的波纹形状,这便是“干涉条纹”(呈现出来的结果呈条纹形状)。
双缝实验不存在其他的光源干涉现象,双缝之间距离为0.3MM,缝隙只能是每束光的最小单位且不可分割的光子依次通过特定的缝隙,投射至距离为1.2米的屏上。
科学家认为光是电磁场中的一种波,同样是具有波的特性,光既然波,必然会产生和水波纹干涉结果一样的干涉条纹。第一次科学家用一束光同时照射在两个缝隙中,得到的结果就是这种由波的干涉产生出来的干涉条纹,这个结果是非常合乎物理常理的,并没有产生什么意外。
但当科学家发射一束光至单个缝隙中时,结果却同样也出现了干涉条纹,这种结果完全颠覆了物理科学的常理,这束光的波是和什么东西产生了干涉现象?简单讲就像是在桌球上,正常母球撞击一号球,一号球才会移动,这是力的作用。而这个结果却像是,包括母球在内根本没有任何球撞击一号球和任何外力的作用,然后一号球也产生了移动,产生了力的作用。
于是,量子力学突然变得神秘了起来。但,若光的本质不是波,是粒子呢?这束光的粒子们虽然只通过单个缝隙,但粒子间也可以相互产生力的作用,这样,似乎就合理了。这是,当再次做实验证实光的本质是粒子时,这次,科学家又迷茫了?
量子力学的“观察者效应”:
最早的时候,科学家通过双缝干射实验证明了光不仅具有粒子性,还具有波动性。而德布罗意则直接提出,一切物质都具有波动性,都是物质波,具有波长。所以随后科学家们又进行了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以此来证明电子是否具有波的性质。
实验结果是完美的,实验表明电子也会产生干涉条纹,即便是把电子一个一个地发射,也会产生干涉条纹,电子似乎同时通过了两个狭缝再和自己相互干涉。原本实验本该到此为止,可好奇的科学家想知道电子到底通过了几个狭缝。于是,当科学家把探测器对准两个狭缝中的一个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干涉条纹消失了!电子又回到了粒子性,后来不论用多么先进的技术进行测量,这个实验结果出奇地一致。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说明当我们试图对电子进行观察时,电子的运行过程和状态发生率变化,由波动性和粒子性二者混合的量子叠加态瞬间变成了粒子态。在我们没有对电子进行观察之前,电子的状态未知,处于一种量子叠加态,电子即使是处于“波”的状态又是处于“粒子”的状态,且电子似乎是同时通过了两个狭缝。但是,一旦我们的观察意识参与其中,电子的状态立马确定,具体通过那个狭缝也立马确定,电子瞬间变成了微粒。
可是,更为恐怖的实验是基于电子干涉实验的单电子延迟选择实验,这个实验的核心就是说:既然我们在狭缝处观察电子导致电子不产生干涉条纹,那我们在确定了以电子的速度肯定通过狭缝后,再去观察电子到底通过了那个狭缝是否可以?经过复杂的实验设计(这里略去不说,不懂的可以搜索延迟实验),科学家们却发现我能竟然可以在电子实际已经通过双缝后,通过观察效应再次决定电子的路径。就是说,电子过去的运动路径,完全可以由现在决定。
简而言之,实际上这些个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做实验的科学家决定的,而这些个做实验的科学家刚开始还并不知道。在单粒子双缝实验中验证的结论是:“在实验中,光的本质所呈现出来的实验结果,是观察者意识塑造的结果。”这便是所谓的波粒二象性,可以是粒子,也可以是波。或者我们可以反过来用逆向思维来做结论,如此,这个结论就是:“物质是属于心灵的。”
这个结果是科学家无意识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物质本身产生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电子、光子,而是所有的物质和非物质,皆会因为生命本身的决定而改变。这非常符合源头创造的宇宙法则的特性的,而这个法则真正的名字就是:“显化法则。”
美国作家罗伯特·兰扎在《生物中心主义》一书中说道:“是生命创造了宇宙,而不是生命只是物质宇宙的副产品。”
百度搜索 地球种子启示录 天涯 或 地球种子启示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