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朝华夕秀 天涯 朝华夕秀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太学正是开课以后,没过几天,刘秀便彻底失望了,甚至有了退学之想。原来所谓的最高学府,不过仅此而已。
首先是对老师的失望。太学不同于今天的大学,太学的老师,并不分教授,副教授,讲师这些级别,而是一律成为博士。博士们的教材共有六种,即我们所熟知的六经——易经,尚书,诗经,礼义,春秋,乐经。
刘秀和他的兄长刘縯一样,主修尚书这部中国最古老的书籍,本来无论尚书还是其余五经,通读一遍原文,也就是三五天的功夫,细读一遍也不过旬月而已。然而,太学生在太学里,动辄需要读上数年。难道,太学是故意要多骗学生的学费?
其实不然!太学生非但不需要支付学费,而且还享有免除服役的特权。要是那时候的教育也实行产业化的话,出于盈利的需要,则应该巴不得这些学生赶紧毕业。可见,问题并不是出在学费上,而是因为一经确实需要读数年。
博士们所教的,太学生所读的,除了经文以外,还有附生于经文的注疏(就是我们读文言文底下的解释)。这些注疏,便构成了所谓的经学。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解经者的添加补增,一个人一个说法,杂乱无章,已经变得无比繁琐和复杂,成为了一座庞大的迷宫。
拿刘秀所学的尚书为例,光解释其中的“尧典”二字,一个名叫秦延君的讲师就可以讲十几万言。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仅仅“尧典”两个字,就足够他讲一个学期不止。与其说是读尚书,还不如说是在读注解。
类似秦老师这样的变态讲师,比比皆是,似乎不把经书注解的天花乱坠,云山雾罩,便不足以显示其才能。于是乎,或牵强附会,或胡编乱造,或强词夺理,反正就是为了凑字数,也不管你受得了受不了,反正只要我高兴,我甚至可以写个百八十万字。可想而知,抱着这样的书,整日的诵读,有何意义?
很显然,这种教育只能是泯灭人天生的灵性,使其陷入经义注释的泥潭,虽是在求道,实则离道越来越远!
在刘秀的想象之中,太学生应该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热血沸腾,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满怀理想,不必利害,国有大事,皆可言。总之一句话,只需要一点小火星,这群人马上就能变成易燃易爆品。或许,这些太学生毕业之后,热情渐渐耗尽,最终成为沉闷的官僚或顺从的臣仆,但至少在就读太学的时候,他们年轻过,他们张狂过,他们的太学生涯就没有白费过。
然而,在王莽执政以来,太学的这种传统的精神早已沦丧殆尽,始作俑者就是一个叫哀章的家伙。
哀章,广汉梓潼人,一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在太学里默默混了N年,很不遭人喜欢。然而,当机会来临之时,哀章只干了一件事,就彻底发达了。
前文章节为大家介绍了王莽先生是通过{符命}获得禅让登基的,那具体的操作如何呢?如果说王莽先生是这场戏的导演,那么这场戏的编剧就非哀章莫属了。
此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王莽先生要当皇帝,而王莽先生本身也有这个实力当皇帝,无奈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王莽只能成天憋着,搞得很不开心。哀章先生急王莽之所急,他看到了王莽先生把符瑞视若神明,于是他决心来一次政治冒险,替王莽解决了借口的问题。
哀章偷偷做了两检铜匮,又分别作了一图一书,图名叫“天帝行玺金匮图”,书名为“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图和书的内容,顾名思义,乃是以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先生的名义,遵从了上帝的意志,将皇位传与王莽。哀章制作停当,蓄意挑了一个黄道吉时的黄昏,能见度比较低,便于他装神弄鬼,哀章穿一袭黄衣,披头散发,拿着装有图书的铜匮来到高祖刘邦庙,交付于守庙的人,说了一句:“交于王莽便可。”守庙的人看他一惊一乍的,颇有一番想风道骨的模样,还真被唬住了,以为是神仙下凡,于是急忙把图书提交给王莽。
哀章献符瑞的事件是王莽先生计划外的,他听说后满脸诧异,寻思这个哀章何许人也啊?我未曾指使他献符瑞啊?一下子,王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哀章先生的投机行为打乱了王莽篡汉的部署,他本来想慢慢来的,有条不紊的进行,可这下不行了,哀章的这个“符瑞”使得王莽骑虎难下。废汉登基吧,各种准备略显仓促;维持现状吧,哀章的符瑞又要求他必须马上行动。
王莽一时曾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思来想去,再加上左右谋士们一致同意马上行动,王莽也决心马上代汉立新。
于是乎,次日清晨,王莽便率领满朝文武,浩浩荡荡的开赴刘邦庙,拜受了金匮图书。拜受完毕,一回宫,立马下诏称帝。
那哀章忙活了这么半天,怎么没有去找王莽导演要回报呢?难道哀章就这么做了活雷锋?差矣,哀章还有后手。
哀章不仅替刘邦先生拿了赠送大汉江山的主意,也替王莽先生拿了分封百官的主意。他在伪造的图书上,开了一份名单,谁谁该做辅政大臣,谁谁又该做三公九卿,写的那叫一个清楚,当然哀章先生的名字也在其中。
王莽先生如果要坐实金匮图书确实为上天神授,就必须按照上面的名单依次封官拜爵,当然王莽先生知道哀章自己那点小九九,也不计较。王莽先生称帝后,就封哀章为国将,美新公,列在四辅,位居上公。
荒谬的是,哀章为了神化自己金匮图书,曾特意胡乱编造了两个人名,混入封官名单之中。一个名为王兴,一个名为王盛,合起来寓意着王氏兴盛。王莽一不做二不休,就连这编造的人物也非要把人找出来当官不可,这一找,找出来十几个王兴和王盛,在通过占卜和相面,最终确定了两人——看城门的王兴,封为卫将军,奉新公,摆地摊的王盛,封为前将军,崇新公,这里我们要恭喜这两位幸运儿,看来生的好,不如名字取得好啊。
从这我们不难想象,哀章如此轻易的发迹,带给太学的是怎样的震撼与刺激,官居国将,爵封美新公,除了皇帝以外,这几乎是所有人梦想的最高位置。而哀章从一个遭人鄙夷的穷学生爬到这个位置,就只是花了一个黄昏的时间,这怎能不叫人惊叹!
而在太学方面,也是第一时间将这令人曾经不齿的哀章列为杰出校友,广泛的为他宣传。可想而知,势力的校方树立如此一位榜样,最终会将里面的学生代入什么思想:
投机取巧学哀章,荣华富贵做国将
这太学原有的厚德载物不见了,有的只有投机取巧了。
然而,像哀章这样发迹的机会,毕竟千年才有一回,对于普通的太学生来说,比较现实的发迹途径还是参加每年学校举办的考试,成绩优异的可以授予官职——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
两耳不闻窗外事,将青春托付于枯燥的经文,然后等待每年一次的考试,赢得一张做官的门票,在刘秀的同学看来,乃是一笔合理的交易。于是心甘情愿的陷入这六经的罗网,忍受注释的蹂躏。反正经学只是一个敲门砖,敲开的只是自己的仕途与前程,他们才不会在乎读的是六经还是****。

百度搜索 朝华夕秀 天涯 朝华夕秀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朝华夕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史蒂芬托马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史蒂芬托马斯并收藏朝华夕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