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蚂蚁城森林 天涯 或 蚂蚁城森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人生的奥妙就在于与人相处。家庭父母没有选择,原生家庭会影响你,但不是决定你的因素。关键是你多大信心和决心努力去成就自己的目标。如果你把鸡放到鹰窝里,它长大就能高飞吗?
孩子是一个多愁善感,善良,又追求完美的人。不会主动去接触谁。小时候去幼儿园,就在离家隔个道,可还是哭着喊着好几天,总说小朋友不和她玩…各种原因就是不想去。最后被妈妈踢了一脚,才坚持着去了。有一次,爸爸给讲小鸭子找妈妈,当讲到小鸭子找不到妈妈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的。
从孩子的原点开始回忆吧!
孩子的到来绝对是个天意!那是2001年的秋天吧。一个周六,应该是爸爸在镇医院值夜班,然后天黑黑的,没有月亮。至今还记得路过时,那些过往车辆的大灯刺眼睛的感觉,周围漆黑黑一片的那种感觉也印在脑海里。不知道怎么了,那天爸爸就是待不住,然后骑着摩托车去20公里外的县城去找在那里进修的妈妈。当敲妈妈在医院的宿舍门,妈妈出来的时候,是非常的惊讶的。然后两个人又风尘仆仆的回到了镇医院,按下了宝宝出发的按钮。是满怀着希望的按钮。未来可期的按钮!
那时候父母的生活很糟糕的,单位不景气,租住在一个小房子里,晚上棚子里老鼠都在跑…,那时连豆腐都舍不得买,爸爸还记得,爸爸村子里一个卖豆腐的大爷给爸爸几块豆腐,说什么也没有要钱。其实平时这个爷爷在村子里和爸爸也不是很熟的,到现在除了感激之外,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了。蹭邻居的有线电视,给人家买了一箱苹果吧,大概相当于半年费用,结果到了半年,那个邻居就不声不响的断了网线。当时很是气愤,现在想想还是影响人家的网速的。那时的日子是真的苦啊!!!贫穷苦难的日子里,有悲伤,也有欢乐。
刚结婚,应该是三天回门吧?两个人因为钱吵了一架。原因是妈妈从娘家拿了一些腰带,小镜子等物品,应该是以前妈妈赶集时候买的,没卖了。这次结婚就拿来了,但是据说是不能从娘家白拿东西的,要给钱的。当时父亲很不能理解的是,第一,这个没几个钱的东西,干嘛要这么弄呢?也从来没听说有这么个说法。而且父亲也知道,这些个“破烂”物品,就是当年妈妈赶集时候进的货,只不过要从娘家带来的话,是不能白拿的。父亲当时绝对不是因为几十元钱,是理解不了这种做法。也可能是冰冻三尺吧。其实父亲觉得就是外婆整事,当时的父亲是年轻的,不成熟的。现在想想就是无可厚非的小事。但是当时可能积怨很深。表面是父亲母亲在争吵,实际是外婆思想支配的母亲和父亲在争吵。父亲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允许别人干涉她们的生活的。
两个人吵了起来。而且非常严重。父亲是内心复杂,甚至绝望的,因为自己家的确穷,被岳母家看不起的,只是妈妈同意,外婆百般阻挠也没有成功而已!父亲推门而出,漫无目的的走着,很多往事涌上心头,自己努力学习,对学习失去信心,求医,上班了,又不开资……贫穷让父亲多次的选择,多次的无奈,不得不向命运低头,为了不让父母在操心选择苟活……不知不觉走到了了附近的火车道,在路轨上走着……刺眼的火车白光照过来,刺醒了大脑一片空白的爸爸,从路轨上走了下来。那种内心的震撼……
后来也印证了,所有的矛盾,来源于一种偏见,那就是外婆认为:自己的姑娘要当家,说了算(可她的姑娘真的是个粗心大叶,拿不起个的女子),第二,婆家穷,父亲的父亲喝酒,然后日子过的也不好,一定要管好自己的男人(骨子里鄙夷婆家的种子埋下了),还有一点,就是父亲的性格也是矛盾的一个点,重要的一点!
这是个种子,矛盾的种子。母亲听信外婆的話并照做。可她也应该知道,父亲是个自律的人,不会是个酒鬼的,是有节制,有情趣的人,也对新的生活充满希望的,虽然贫穷,前途迷茫…。记得结婚的第一个情人节,父亲准备的很丰盛,然后妈妈的闺蜜和男朋友正好赶上了,都很是羡慕爸爸妈妈的浪漫,苦中求乐吧。记得最深的一个小故事,就是结婚后,父亲和外婆抱怨母亲不做饭,外婆直接一句:你不就照这样找的吗!!!
外婆的影响无处不在啊。爸爸在单位是个不得罪人,踏实肯干,领导也很赏识吧,去了一个不错的岗位,比别的同事挣得多一点,因为这被同事诟病的,爸爸虽然也有一些压力,但不在意这些的,毕竟疯狗的嘴是堵不住的。有一天,爸爸回来的很早,一个人包了饺子,买了一袋白酒(那个时候白酒有用塑料袋装的,400毫升),准备齐当,兴高采烈的等妈妈下班。没想到的是,事与愿违,爸爸以为妈妈会很开心,结果是妈妈因为爸爸买了酒,劈头盖脸的一顿埋怨,两个人就吵了起来,爸爸觉得非常委屈,直接把酒啊,饺子都扔掉了地上…若干年后,谈起这个事,妈妈说,因为外婆说,因为爷爷喝酒,所以让妈妈管住爸爸,不让他喝酒。可是呢?悲剧的外婆,她一辈子都在反对外公耍钱,可是除了吵架就是吵架,她活着的时候,外公耍钱从来没管住过,架可是没少打。
妈妈是因为对日子没有希望,觉得爸爸脾气也不好,单位也不景气,想离开了,于是去了县里进修。应该是四月份去的,十一月份左右回来的。回来后,外婆看日子也没法过,就提议回外婆家的村子吧。因为那时候两个人开的工资还不到四百元吧。外婆村子里的医生冬天忙的时候,差不多一两天能可以挣这么多。父亲一直是很客观的。外公外婆对儿女是好的,非常好的!外婆的性格是个悲剧,外婆控制欲很强,可能和她的原生家庭和环境有关系。
后来的很多事也印证了外婆偏见的害处。因为她的目光还是有一些局限的。所以人出去走走,多见见世面,格局也很不同的。小姨结婚后,小姨是当家的,甚至公公婆婆都听小姨的,更不用说小姨夫了。说到底也就是外婆当家呗!小姨夫是一个没啥主见,也不怎么拿的起来了的人。但是听话,随和,不犟嘴。所以外婆很是满意。但是,这也让外婆和小姨家走向了泥潭,为以后这个家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那时候县里搞了一个奶牛养殖的项目,老百姓都跟风,盲目上项目,很多家都赔了,甚至倾家荡产的都很多。小姨家肯定也不例外,又不懂养殖,再疏于管理。肯定也赔了很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热情高涨,满怀希望的。外婆总是来人的时候,大力的渲染着养牛这项事业,也是炫耀着小姨听她话,你们看多好。甚至要和外公搬去县里和小姨一起壮大这事业,言语里夹杂着对爸爸的鄙夷,可能是说者无意,听着多心吧。养牛赔的过程是个缓慢的过程,消耗的过程,外婆除了少量的资金支持,剩下的就是把家里的粮食拿给小姨,给牛当饲料。最后,坚持不住了,只好割肉,因为,越养越赔,没有翻身的希望啊!!!接下来,小姨家又开始养猪,结局是一样的。只是这些个过程都不存在在娘家不能白拿的问题和说法了。那些粮食也有爸爸的汗水,是爸爸从种到收劳动的成果,心理还是有些不平衡的!她们一点没干活,凭着听话会说话,不劳而获,真的是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
外婆对妈妈是寄予厚望的!想想外婆的控制欲,其实也是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担心,不敢放手吧。可怜天下父母心!还不被孩子们理解,也是悲哀啊。妈妈很小的时候,因为是第一个孩子,外婆很注重妈妈的培养,教她各种东西。后来即使有了小姨,上学时,妈妈带面包,小姨都是吃不到的。外婆勤劳,好强。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嫁了个穷光蛋,然后还非常倔强,不会来事。她心里可能是很不甘心的。
爸爸妈妈艰苦的日子,外婆是知道的。外婆心疼妈妈,就提了这个建议,因为他知道父亲不一定听她的,就和妈妈说了,妈妈又和父亲商量。父亲肯定也是同意的,有什么不同意的呢?在镇子里几乎是活不下去了,自己的父母丝毫帮不上忙。父亲是自尊心极强,有些自卑和自负掺杂的性格。但生活所迫,自己就是再不情愿,又有什么办法?
就这样,在2001年冬天,二爷家的三叔开着三轮,父亲把家搬到了外婆家。开始了那段八年左右的时光!
爸爸是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的,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就买了好多书,各种胎教的知识都学,胎教应该是胎儿五个月时候是最理想吧?于是从五个月开始,爸爸几乎每天对着妈妈的肚子说“宝宝,你听爸爸悄悄的对你说,我和你妈妈爱的只有你一个,你就像一把金色的梭,编织我们幸福的生活,宝宝,你听爸爸悄悄的对你说,我和你妈妈爱的只有你一个,你就是一个彩色的石子,扔入水中,激起爱的涟漪,幸福的水波……宝宝,你就是什么,你就是我们的快乐!”日子一天天过去,胎儿开始在母亲的肚子里不安分了,她的小脚丫会不停的蹬妈妈的肚子,一会在这里鼓个包,用手去碰,就回去了,不一会又去了别的地方鼓起来。一般都是刚要睡觉的时候,三口人静静的躺在床上的时候,这样的时光,回忆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
刚到外婆家的村子,没有人认识爸爸的,也不会认可爸爸的医术的。第一次,爸爸去齐齐哈尔上了七百元的药吧(当时是非法行医)。村子的老大夫很大牌,这也给了爸爸生存的空间,他手里漏下来的患者也是很多的,慢慢的起步了。而且,爸爸妈妈卖的药也非常便宜。
爸爸总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也可能是自己虚荣心,自尊心在作祟吧。妈妈真的是有些懒惰的。爸爸的感觉,妈妈是个薄情的人,除了在意自己,对他,甚至对她父母都算是冷漠吧!这一点有点像外公,外公就是那种有事就抱怨,有活就让外婆打头阵,不会想着夫妻俩的互相关心照顾的人。和这样的人生活,做伴侣,可能是有些不幸的。你会感受不到家带来的的温暖的。
在一起的日子里,外婆总会抱怨母亲,大概就是不干活吧,时间久远了,也记不清楚具体的事了。为了耳根清净,爸爸只能是跟着外婆在厨房忙活,可是心理真的是不情愿的。后来,时间久了,还是会有隔隙的,中间有一段时间就分开了,自己做自己吃!当然也是父亲做。母亲的心里,就是不应该回外婆家,或者回外婆家,父亲就应该低三下四一点吧。反正她没有为这样的境遇努力做出过改变。而且还觉得自己很委屈!
母亲把很多的事都归结到父亲家里穷,是最大的原因。可她没想过,普通人有几个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在父亲看来,说这些,都是在为她的懒惰找借口罢了。那时候爸爸出诊无论多忙,有患者来找,母亲也要等着父亲回来去。她是金枝玉叶,可能也秉承着外婆的话呢吧大夫得坐医…
可是自从爸爸来到这个村子,以前坐医的那个老大夫有时候都出诊了。有一次下雪路滑,还摔倒了。这样的事,父亲是有一点愧疚的,如果不是爸爸来到这个村子,怎么会发生看大夫出诊,然后摔倒的事呢!据说,后来爸爸离开那个村子后,老大夫更是变本加厉了,不但不出诊,而且,看病用药都各种翻翻的贵!可能是这些年心理是有怨气的!
因为单位不景气,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会私自出去看患者。为了生活嘛。当时虽然一个月在医院收入和三四百元,甚至都不到吧。可是出去诊病,就不一样了,还是很丰厚的。所以爸爸在村子里,那些同事在镇子里都忙的不亦乐乎,虽然辛苦一些,但是回报还是很可观的。就是苦了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在医院上班的人了……爸爸就像,这些人里,可能就母亲放不下架子,把自己当成了金枝玉叶吧。大家面对窘境,都选择付出与努力,甚至有的医院同事去药店工作,没有手艺的男同事,农忙的时候还要去插秧……
父亲觉得,正是母亲这样乐于安逸,不想吃苦的性格和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包括睡懒觉都是其中的一种!科学也证明了,睡懒觉真的会让人心态懒散,最后人的精气神都松懈下来,进取心等等这都会下降。就像外婆影响着母亲,母亲的观念也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三观。所以人啊,结婚这件事,甚至不爱对方都可以,但是三观一定要匹配啊!!!
对于外公外婆,特别是外婆,让爸爸去外婆家这件事,父亲是一生都感激的!但是,人的性格,两代人生活方式等等都不一样,这是客观的,所以肯定会是矛盾的。记得前街一个邻居就是,刚结婚的儿子儿媳妇一起住,婆婆也是各种看不惯,洗衣粉用的多了都要管…最后大吵了一架,分开了,甚至如同仇人一样了。父亲不知道,但是心理想了,是不是外婆觉得,你都到这地步了,还有啥可豪横的呢?可能儿女不听老人的话,老人是真的伤心吧。特别是母亲是真的不争气,拿不起个来,让外婆是真的生气!!!可两个人过日子,真的要你女儿当家吗?两个人谁的有道理就听谁的,不好吗?干嘛你说的,就得听你的,关键是您说的不对呀?
记得一个早上,一个外屯的女人领着孩子来了,说孩子有病了,早上去那个老大夫家,大夫非常不好。然后孩子还小,问我能不能去她们屯子。外婆是有些反对去,觉得就得像老大夫一样在家坐医。父亲又一次没听话,坚持去外村出诊。后来的事也证明了,这是个转折,从此,周围的屯子找爸爸的越来越多了,日子也一点点好了起来。爸爸也多了个名字,“小大夫”,也不知道是褒义还是贬义,管他呢,为了生活嘛。外婆是希望孩子好的,但也希望孩子听她的话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吧,对孩子各种不放心吧。
父亲也不是个农村里勤奋的人,从小一直上学,也没干过多少农活。外公呢,总是希望有个人帮他干农活的,这样的希望和失望,也是一种矛盾。当然了,母亲的耳朵就要遭罪了,一方面,自己老公比较“懒”,放不下身子去起马圈的粪,虽然后来也是去了,但是极不情愿的,另一方面,外公外婆总是抱怨父亲各种不会来事,没有眼力见,不干活。不会来事是有一次村子里的人来家里做客,父亲没有给端茶倒水。父亲觉得没必要,实际也是骨子里没看得起那些人。还是觉得自己是考学,有工作,虽然那是个让人失望的工作。是不是有一些孔乙己的味道?
但这样不行啊。外公外婆也不能白养着这一家子。搬来的第二年春天,大家商议,农忙时爸爸跟着种地,然后挣份口粮吧。权当是这样吧。这样子的生活持续了两年。爸爸觉得好苦,因为村子里别人家都买了机动车,可以机械化作业,外公没有,爸爸就要用镐一下一下的刨nan子,很累的,整整两个春天一直…有一次妈妈去了,只是刨了七个,就受不了了,跑了回来。
这只是苦的日子,快乐也是有的。中间爸爸妈妈吵架,有一次,应该是种地的第二年吧,爸爸种地回来,说累,得到的却是母亲的抱怨。两个人吵了起来,积怨日久了吧。母亲说了句很伤人的狠话,不愿意呆你滚!!!夜晚,父亲骑着摩托车徘徊在路上,没地方去啊。回爷爷奶奶家是不可能的。最后去了二爷的一个朋友家住了一夜(那时候二爷已经去世了,这家朋友是二爷活着的时候,总带父亲去,很不错的一家人)。
爸爸心里一直是感激外婆的,矛盾和不愉快,都是因为性格。老人是好的老人,孩子也是孝顺的孩子。唯一的矛盾就是性格,控制与反控制吧。爸爸有时在想,如果妈妈当时略微勤快一点,可能矛盾会少一点。记得有一次,家里人都去干活,母亲怀着孩子,然后炕凉,母亲宁愿把炕上垫一个垫子,也不去弄个柴火烧烧炕。怀孩子绝对不是理由,我记得同事护士七个多月,挺着大肚子,还去上班,给患者扎针输液呢。还有就是假如爸爸和外婆说妈妈不做饭的事,外婆哪怕说一句,你结婚了,也得拿的起来了。而不是,你就照这样找的吗,会不会更好一些呢?一方面纵容自己的女儿,一方面抱怨。当然了,母亲说得对,如果不回外婆家,这一切都不存在的……
或者,因为妈妈从来也不爱爸爸,所以就不存在心疼爸爸了。冬天里,爸爸早上起来去给人看病,从来是饿着肚子到十点,然后回来也没有吃的,摩托车冻的腿疼,脚疼,手疼,母亲也不会关心的,倒是外婆给爸爸做了棉护腿,棉套袖来御寒。后来爸爸终于是得了溃疡,便黑便。在心里,他是一直记恨母亲的!!!在爸爸心理,早些年中,不仅是生活的苦,更重要的是没有人心疼的苦,这个根一直埋在了内心深处!!!
孩子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欢乐。爸爸是开心的,当从护士手中接过来的时候,内心还没长大的父亲,知道自己当爸爸了。可是却还没准备好啊。第二天早上,很早很早就起来了,当时县城里的清晨,几乎还没有人,更不可能有店铺开门。父亲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吧,还能是什么情感呢?到处走,终于,有一家店铺开门了,父亲去买了痱子粉,强生牌的。还有一些别的物品。父亲每天都是很机灵的,半夜宝宝洗粑粑戒子从来不用别人喊。总觉得自己这辈子有那么多苦难,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好一些!
孩子出生后,有两次记忆深刻的爸爸的离家出走,具体因为啥,时间久远,有些忘记了。一次是冬天,去的齐齐哈尔,在一家汽车修理店干了几天。打工就是这样的,你不能歇着的,还要低三下四有眼力见,不然师傅也不会教你,老板也不会用你。这肯定不是爸爸想要的生活。三四天吧,又回去了。其实想想爸爸还是太不成熟了,作为男人,无论怎样,你也应该扛起家庭的责任,甚至承受一切的委屈。毕竟那时候可能在心理上,他还是个孩子……第二次,应该是夏天,去的长春,是和爸爸梦想相关的地方,在哪里呆了三天吧,明白了不可能的事。然后回来了。
孩子七个月就能单字说话了。十个多月吧,就能迈步了。一切都向着美好前进。这告诉我们,这个孩子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孩子身上遗传着上一代的基因的。
转眼来到了2004年,几年的积累,父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财富,盖起了三间砖房。这个过程,外公外婆不辞劳苦的忙前忙后,外婆的亲戚,外公的朋友,还有爸爸认识的朋友,爷爷奶奶的亲戚都来帮忙。无论做什么,或多或少是需要帮助的,互相帮助,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其乐融融!
搬进新的房子,财富积累的速度更快了!转眼到了宝宝上学的年纪了。送到镇子里两个月,有一次,半夜里吵闹非要不呆了。父亲开车去接了回来。现在回想,是不是做错了呢?爸妈的单位还是不好,不在农村行医没有收入,孩子要有好的教育,最好能去县里。爸爸问过同学,去县里我们也不能行医。只能是送孩子寄宿。妈妈领着宝宝在县里咨询,然后也去寄宿公寓参观了。当妈妈看到一个个孩子的样子。就受不了了。正好那一年可以报考公务员,爸爸妈妈决定拼一把,拼赢了,孩子就可以去县城了。输了,命运使然,认命了,就在镇子里上学了,大不了每天车接车送吧。
幸运的是,爸爸竟然考上了,然后来到了现在的这个陌生的城市。
爸爸知道,宝宝其实有很多的不快乐,到这以后,在这里的幼儿园上了两个月课,宝宝说,小朋友们都不和她玩,可能是欺生吧。
但是随后的小学时光,宝宝是快乐的!快乐的六年时光!那时候学习一般,每天都是散漫的。无忧无虑的。
到了初中,可能学习环境好了,宝宝学习成绩上来了,学习给她带来了荣耀。也到了青春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了。开始叛逆了。孩子长大了,可是父母没有跟上节奏!到了初三,孩子应该是每个假期都不学习,围绕这个,父母和孩子也总是争吵。成绩好的时候,这样的矛盾被成绩掩盖了。到了初三,肯定学习压力更大了,还是那样学习,成绩肯定要下滑。在一个,初二的时候,有一些小科(地理历史政治),孩子不偏科,也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原因。到了初三,那就剩下了主科了,感觉是成绩下来了,实际平日里去了小科成绩,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但是孩子不这样想,认为成绩下来了,开始找各种原因。后来说,有一次,物理老师罚他去走廊,可能对他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她就说听到同学们议论他。然后以后的日子里,总能听到走廊里,班级里,还有甚至别的班级窃窃私语的谈论她,针对她。然后说楼上楼下邻居也影响他,谈论她,针对她。总之,整个初三的下半年他都没怎么学习。所以虽然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她想要的是去省会的重点。客观的说,以他的一样成绩,去不了省会重点的。就这样,虽然上了高中,那些个初中的不好记忆一直困扰她,走不出来。然后困扰人际交往。在这方面,母亲没有给一些好的价值观的教导。或者说,母亲一直是粗放式的教导。初三时出现问题,父亲开始咨询一些心理咨询老师,母亲不相信有问题。觉得小题大做!!!
到了高一,和同学关系处理的不是很好。然后分班去了文科,总是抱怨各种声音干扰他。开导吧。
高二刚开学,五一得了肺炎,那时候之前就不正常了,熬夜写小说,老师反应,上语文课写数学题,上英语课,做语文题。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方法不对,要改变。老师家长的话是听不进去了。然后,开始写小说,熬夜到一两点钟。最后免疫力低下,得了肺炎。二十多天出院后,就不想上学了,后来去了,也学不进去,各种声音干扰他,让老师调座位。后来一次,后来说调桌位的事,开导她,说老师不可能为你一个人,也要考虑全班。就暴躁起来。说自己学习好,就应该有这样的待遇……然后就说什么都要去厦门……
然后在杭州呆了七天,找了几份工作,基本都被告知不适合。回来后又在哈尔滨呆了十多天,经历了几份同样被辞退的经历,最后在一个蛋糕店干下来了。后来回到家,本来打算上学,回来就反悔了,在这个县城找了几份工作,都不适合,最后在一家烧烤店干了一个月。一次学校要求送照片,再去学校时,和妈妈说,想去上学了。就这样,又开始上学了!!!寒假去了哈尔滨的补课班学习,一切似乎恢复了正常!这个疫情,让更多人改变了很多。在家里学网课,不怎么学,被老师电话问询两次。可能刺激了自尊心还是怎么了?又开始厌学了!!!然后就是各种不想上学了!
(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 蚂蚁城森林 天涯 或 蚂蚁城森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