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悄无声息的,**已经安排了十几个胆大的升龙城难民赶赴升龙城给一些俘虏家庭送去战俘的手书。书信中提出用赎金(只要大米)交换俘虏,这些御林军战俘里面家财丰厚,有安南贵族身份的俘虏算是比较多的,比起三镇之战的那些穷苦人家渔民俘虏简直是天地之别,这些俘虏身上可是大有油水可捞啊。
到达下龙的四镇和谅山的移民已经开始在下龙附近垦荒了,不得不说红河三角洲的土地真是肥沃,虽然海防和下龙附近全部都是生荒地,但是土层深厚,地形平坦,土壤无侵蚀、无积水或排水条件良好、无盐碱化,只要随便开垦出来就是良田,这真是上天馈赠的宝地啊。
随着移民人口的逐渐增多,四镇和谅山的移民和升龙城的难民在垦荒过程中为了争地争牲畜开始出现了小摩擦,而负责维护秩序的警卫营战士往往对这种双方的矛盾束手无策。这不能怪战士们不负责,如果在战场上,即使面对千军万马的敌人这些战士也毫无惧意,只要一声令下刀山火海都敢闯一闯。但是这些对骂的都是老百姓,而警卫营的战士们从当兵第一天起就被教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这样的观念,当兵就是保护老百姓的观念在这些现代军人心中已经牢牢生根发芽,面对着对立的两边都是普通的百姓,你让这些全副武装的警卫营士兵能怎么办呢?
争地的事情其实不复杂,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矛盾,人多了矛盾自然就多了起来。这个矛盾的产生说穿了就是这时候老百姓的地域意识比较强并且具有强烈的排外现象,就像是现代社会,北京上海广州本地人看不起外地来打工的外地人,虽然和这些外地人没有什么接触但潜意识中认为外地人素质差,没文化,在心底深处就会看不起外地人,不屑和外地人交流等等。这都是潜意识中慢慢形成的,虽然绝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这种排外心理,但是这确实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在下龙和海防附近垦荒过程中,升龙城的难民认为自己是先到的,而且自己是升龙城(大城市)的,对于四镇和谅山(小城市和乡镇)的移民是不屑一顾的,而且目前来看四镇和谅山的移民只是刚来,人数也相对比较少,虽然同是垦荒,你们(四镇和谅山的移民)是农村来的新人,必须得在我们(升龙城的难民)城里人的老人后面,不能跟我们争地盘。而四镇和谅山的移民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认为大家都是人,同样是垦荒,为什么我们就要比你们低一等,处处都要让着你们。而且土地在百姓心中,那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别的让你们也就算了,这垦荒出来的土地,大华集团规定有优先承包权十年呢,别的能让,土地这事不能让!
这就是双方产生矛盾的根源,否则海防附近山地只占了海防总面积的15%、北边是中游地区、南部具有较低地形,大部分是平原,都是大片大片无主的荒地,就现在这点人怎么垦荒都恳不完,又怎么会产生矛盾呢。
得知移民为了争地闹起矛盾后刘远方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个事情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打击移民双方的垦荒积极性,也会为以后的移民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急匆匆赶到现场先让警卫营战士们把双方隔离开,让双方暂时冷静下,看了周围移民们火热的眼光,刘远方略微沉吟考虑后当场宣布:下龙附近的垦荒工作由升龙城难民承担,四镇和谅山移民在海防附近垦荒。如果升龙城的难民在海防也有垦荒的话,可以置换下龙港附近的荒地,开垦过的一亩可以顶未开垦的一亩半。
这个解决方案虽然粗糙一些但还算公平,所以冲突的双方都还算满意,毕竟对于升龙城的难民来说,因为离难民居住点较远,在海防附近开垦的寥寥无几,而且在海防一亩开恳出来的土地可以顶下龙附近一亩半未开垦的荒地,这对于移民来说简直太划算了。毕竟这里的荒地易开垦,而百姓们又不怕下力干活,只要能多给地给好地农民肯定满意。而四镇和谅山的移民刚来不久,人数也只有二三百人,自然不想惹是生非,最起码大家都是刚来不久,聚集在海防附近开荒也好歹相互有个照应。
下午刘远方和张昊洋两个人碰头嘀咕了一阵,然后上报基地后,下龙管理委员会和海防管理委员会就成立了,下龙管理委员会由田浩担任管委会主任,阮成有担任副主任。海防管理委员会由张昊洋暂时担任主任,张昊洋提名了一个叫毕杰的海军士官担任副主任。
这刚成立海防管委会,张昊洋就接到基地命令,需要带领一些海军士官回去基地接船。
事实证明,不一定现代人比古代人更聪明,而是现代人站的起点更高,所以相比较古人来说具有更高端的优势。比如说,一个现代人拿起手机就跟拿筷子一样自然流畅,但是你给古人一个手机,那他摆弄好几天也搞不定。但是现代人如果和古人同时比学习一项两人都不会的不借助工具的技能,比如不用现代电动机器的手工木匠活,那就说不好谁学的更快做的更好了。
罗致在皮卡上就学了一天,就敢开着皮卡到处跑,前进挡倒挡摸的贼熟溜,现在在谅山西北奇穷河水库上,已经开始驾驶一辆挖掘机独立作业了。从参军进入新兵营,到现在的可以一个人独立操作大型机械设备的熟练司机。
每到晚上是罗致大脑最兴奋的时候,从当新兵起早现在每天晚上的各种课程罗致从来不缺席,如饥似渴的汲取着不同授课老师讲解的各种知识。现在的新兵们,已经提升到小学班阶段,课程已经稍微细分了一些,现在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卫生,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每星期一到星期六晚上两节课,每节课50分钟,星期天休息一天。现在给他们讲课的是水利专家工程专家或者是部队干部。不仅新兵天天在学习,就是警卫营的特战队员,在这里也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状态,比如郭阳就一直在读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刘远方一直在读经济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战士直接用电脑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基地储存了大量各类现代知识的大容量U盘,里面有很多各种学科的专家教授课程讲座,只要需要可以借出来学习或者拷贝。
新兵连现在不叫新兵连了,现在这四十六个战士编号是大华股份有限公司陆军中南营一连一排,暂时在水库和基地的一些工程兵一起进行水库建设工作。男人都喜欢车,罗致也不例外,虽然现在驾驶的是一辆长臂挖掘机,不能享受风一般速度带来的快感,但是挖掘机巨大的力量带来的征服感也让罗致非常满足,罗致操纵着挖掘机每一次用长长的手臂上的铲斗挖起一块巨大的泥土,然后手臂旋转把铲斗中满满的泥土放入旁边的运输车后厢里。每一下都能从大地上挖出一个大窟窿,这个窟窿要用人力挖,那一个人得半天还不一定能挖成。罗致在学习挖掘机操作时候,才知道这个自己以前一直认为是怪兽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机械装置,前面按个铲斗可以换成起重、抓斗、平坡斗、装载斗、耙齿、破碎锥、麻花钻、电磁吸盘等等,以满足各种施工的需要。这在以前的罗致看来那简直无法想象,但是经过新兵营到现在的不断的进行理论学习,现在在实践中不断的接触和操作各种机械装备,已经可以逐步理解这些机械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不仅是罗致,新兵营给加入新兵营出来的战士开启了一扇新兵们无法想象的知识大门,在新兵营里面,除了训练就是学习,张勇把新兵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让这些新兵从古代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向警卫营战士们21世纪快节奏生活方式进行转变。
古代人的生活节奏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非常慢的,比如说老百姓正常的购物,现代人下楼就是超市,烟酒日用蔬菜水果应有尽有。而战士们没有来之前17世纪的四镇,附近山区的老百姓赶个集要等农历的三六九,就是阴历的逢三六九日子才有集,要是住在稍远一点的村庄就惨了,赶个集早上天没亮就得出门,翻山越岭一路走到集市,集市都快散了,赶紧把家里仅存的几个鸡蛋还有鸡子卖掉买回盐巴什么的家里急需物资。如果运气背,卖不掉,那只能换了,换的情况下能换回的物资更少了。然后就是饿着肚子带着换回的东西回家,边走边啃着带的烙馍或者杂粮米团,这仅有的吃的一般还都是家里的老婆昨天晚上打黄昏连夜做的。
从防城到谅山基本上二百多公里左右,在战士们来之前,防城绝大多数百姓可以说这辈子不可能到谅山一游了,同样的谅山的一般百姓也基本上没有到防城的可能。但是现在随着大华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到来,防城到东兴到谅山的公路贯通,战士们驾驶车辆,正常按四十公里的时速,五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从谅山赶到防城,而实际上,东兴到谅山很多战士只用四个小时的时间就足够了,因为现在公路上车辆非常少,所以车速一般都比较快。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历史的转折162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喜欢睡懒觉的老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睡懒觉的老阳并收藏历史的转折162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