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询(3)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大背头又开口了:“刘营长你说起经济,那基地为什么没有进行私盐的贩卖呢?不是说明朝私盐利最重吗?”“报告首长,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怎么才能够贩卖私盐,明朝的食盐“开中法”规定,食盐“八分给守支商,曰常股,二分收贮於官,曰存积,遇边警,始召商中纳”,也就是说,明初盐场的盐会有80%作为提供给商贾交易的盐,同时还会有20%用作于官方战略储备。顾名思义,就是由官方掌管,专门用来跟商人交换军需物资的盐,所以,受“仓储”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股者价轻,中存积者价重”,也就是“存积盐”的价格要更高一点。按常理来讲,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势必会选择价格相对优惠的“常股盐”,然后将其流入市场,这个没错吧?可事实上,却俨然是呈现出一种商贾“争趋存积”的现象。道理就正是因为普通商户用盐引兑换“常股盐”所需要的时间太久了,甚至还有“祖孙相代不得者”,明摆着就是有特权阶层从中作梗,凭借“特权”插队,也就是所谓的“占窝”现象。刻意营造出一种“常股盐”滞销的现象。然后这些特权阶层再通过向统治者奏讨“残盐”的形式获得盐引,继而高价出售给商人,“卖窝罔利”。此一来,普通商户苦等多年,却求而不得。那么苦求“常股盐”而不得的商人除了兑换价格更高的“存积盐”以及购买特权阶层手中的“常股盐”盐引以外,又还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私盐”。众所周知,盐的出现也是要经过加工的,其加工之人便是“灶户”,虽然自明洪武年间开始,就沿袭元制,奉行“买补余盐”之制,即完成制盐正课以外,多产的“余盐”也会由官方用相应的生活物资来交换。
但随着“占窝”现象的日益盛行,商人在购买高价“存积盐”之下,其售卖的价格自然也不会低,所以民间的食盐价格自然也就有了相应的提升,那么也就相当于这些“灶户”手中的“余盐”是有机会卖出更高的价格的。并且,明朝盐场也并非一个,乃是分布在全国各地,故而也就有相当一部分身处偏远地区的“灶户”凭借着“天高皇帝远”的优势将余盐私卖给盐贩或者盐枭。然后这些盐贩再假冒官印售卖。这种盐便是“私盐”。
为什么“私盐”难以禁除呢?一方面商人逐利,明朝盐商有了这诸多价格更为低廉的“食盐”来源途径,又还有谁会愿意去购买“官盐”呢?明朝的盐政也因为私盐的逐渐兴起而陷入了一个“官盐堆积”如山,“边商之引又不贱售”,从而导致“内商之盐不能速获”,转而去购买私盐出售的恶性循环。另外一个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特权阶层的从中作梗,相关官员徇私舞弊,隐瞒不报导致明朝的整个盐政体系都面临着崩溃的局面,虽然有盐,但是卖不出去也没招不是吗?而民众又百分百愿意买价格更低的盐,根本不会管这盐是怎么来的,即便明朝廷一再增强对私盐的打击力度,但终究无济于事,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盐商走过的每一步,都有权力之手在操纵。水最深的一步,出现在用盐引换盐这一环节。商人们都拿着盐引到明清时最大的盐场两淮盐场换盐,结果被告知,慢慢等着吧,前边还有几千号在排队呢。没有一个商人等得起三五个月,更不要说三五年,但盐务官员或其亲属家人,有本事让一个商人提前换到盐。所以,到此为止,盐商们真正的“肉搏”才刚刚开始,只是从来不是拼什么商业模式或商业创新,而是拼关系,拼后门,拼权钱交易。
从明初宣德、正统开始,已经有一批官员及其亲属活跃在盐商的背后,充当真正的大boss。到后来,这些幕后老板将权力之手继续往上摸:不是有钱有粮就能换盐引、做盐商,而是要先从他们手里买一个“中盐资格”。这种资格叫做“窝”,商人要通过钱财与关系网,从控制“窝”的人手中买“窝”,买到“窝”之后,才配称为盐商。
徽商在帝国盐业体系中,最终超越秦商和晋商,正是因为更早意识到了从事盐业资本要厚、关系要硬,所以举家族、宗族之力,把在其他行业积累起来的资本都转移到了两淮盐业中。明清时期,有资格称为“大贾”“上贾”的商人,基本都是盐商,可见这个垄断行业集聚了全国最有资本和权势的商人。
基地虽然有盐场,也出产盐,但是第一,现在生产的量不大,没有销售的意义;第二,如果要进行“私盐”的销售牟利,比必须和明朝当地实权官员以及中央高层官员进行非常密切的接触,同时还要和本地原有的盐商和他们的幕后黑手们进行竞争,这样很容易暴露我们的实力,毕竟明朝那些官员和地方商人都不是傻子;第三,“私盐”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即使是海边的疍民都会煮盐,虽然质量不怎么样,但是还是可以食用的,而我们的长处在于领先明朝400年的科技文化知识,我们不率先发展工业,而专注进行大规模的“私盐”生产贸易,这不是舍本求末吗?其实不是我们没有开展私盐的贸易,而是那边基地现在没有条件或者说条件不允许我们进行私盐贸易,当然如果条件成熟,我们当然也没有必要拒绝这项利润巨大的贸易。”
有点谢顶的中年男子:“在21世纪,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国力蒸蒸日上,刘营长你个人觉得我们国家需要战士们穿越回17世纪进行发展这个不确定的机会来帮助祖国更强大吗?”
“我先给在座的各位首长讲一个故事吧:1814年嘉庆下令严禁中国人为外国人服役,不得住在小洋楼内,店号不准带洋文,外国人不得买中国书,不得学中文。西方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学汉语,每次上课必须随身携带一双鞋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的,毒药是万一被官府查出好服毒自尽,在华洋人的悲惨遭遇激怒了英国。这年英国取得对拿破仑作战的最后胜利,他们认为这是向中国扩张的好机会,于是派阿美士德和上次来华时还是孩子的斯当东来中国。1816年阿美士德来到中国,见嘉庆皇帝要求通商,又碰到相同的问题。英国使臣还是拒绝下跪,中国大臣拧不过他们,但如果他们不跪,自己又没法交差,于是就向嘉庆谎报说英国使臣同意下跪了。嘉庆很高兴,当初乾隆都没让英国人下跪,我能让英国人下跪。当时嘉庆在圆明园,他要在圆明园接见英国使臣。英国使臣住在通州,那几个中国大臣就想连夜把他们运到圆明园,趁着他们很疲惫,把他们摁在那儿下跪。结果到了以后,英国人坚决不跪,困了可以躺着,但就是不跪。于是大臣们有人推,有人拽,要摁着阿美士德下跪,阿美士德抗议对使节动武,仍坚决不下跪。后来使臣就想了一个方法骗嘉庆皇帝,说英国的主使生病了不能见皇帝,就希望嘉庆不见了,取消了就完了。结果嘉庆说主使病了,那我就见副使,大老远的不能让人家白来。但副使还是不跪,大臣就骗嘉庆说副使也生病了。嘉庆就明白了是自己的大臣在骗他,就很生气,把英国人赶走了,大臣也受到处分。在英国人临走前嘉庆把写给英王的一封信给他们,信中的主要内容是说:“朕念你国很恭顺,深为愉快,但中国的礼仪你们学不会。中国是天下共同的主人,你们岂能如此傲慢?中国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你们互通有无,你们赶紧离开。你们远涉重洋而来,朕体恤万国,你们太辛苦了,今后用不着来上贡了,你这份孝心肤知道了。”
在圣赫乐拿岛被囚禁的拿破仑也听说了此事,他在该岛对顺路来访的阿美士德说:“在意大利您亲吻教皇的骡子并不视为卑躬屈膝,你像中国最高官员一样对中国皇帝施礼,一点儿也不会有损名誉,你说你准备像对自己国王那样向中国皇帝行礼,那你怎么能要求中国人服从英国人的礼节呢?”“要对这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帝国开战将是世界最大的蠢事,可能你们开始会成功,你们会破坏他们的商业,但他们会因此觉醒,学会你们的大炮和战舰制造,使他们和你们一样强大,他们会从法国或美国请来炮手,打造一支舰队,最后打垮你们。”最后他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但当它醒来时全世界都会颤抖。”这句话很让国人自豪,注意后面还有一句:“它最好不要醒来,让她沉睡下去吧!阿美士德听了拿破仑的话则说:“大清国是泥足巨人,不堪一击,等着瞧吧。”历史的发展不是以个人意志饵变化的,事实证明拿破仑的预言完全落空,真正实现拿破仑预言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不止拿破仑,许多西方人都认为中国当时在沉睡,法国施阿兰说:“中国确实处于一种酣睡的状态”,“事实上它剩下的只是为数众多的人口,辽阔的疆土,沉重的负担,以及虚无漂钞的中心帝国。中国像麻风病人一样,极力避免同外界接触,在我同总理衙门的人会谈时,我惊讶地发现这个帝国竟是如此愚昧无知,傲慢无礼和与世隔绝,还粗暴地标出‘不要碰我’的牌子。”
这是世界没有给清朝和世界接轨的机会吗?不!这是清朝自己主动拒绝了这个机会!这次我们国家突然出现的这个可以穿越的机会,我个人相信这可能是冥冥之中给我们国家一个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机会,如果我们主动的拒绝,像清朝一样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那这个机会很可能会转移到别的国家,让别的国家去改变历史进程。
我们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引导世界发展的年代,唐朝版图最大时期为唐高宗龙朔年间,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属越南)、北括玄阙州(今属俄罗斯)、西及安息州(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又一说1076万平方公里。唐代社会高度繁盛开放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吸引着各国的学者不远万里前来学习朝拜,古代的四大发明,也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技术。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抗拒世界,惧怕和世界交流,甘愿闭门锁国。
而在现在,西方国家建立了所谓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用这些岛链锁着我们的喉咙,我们在自豪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七个在我国同时,也要记得这个七个港口面朝着的一片宽阔无比的大洋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一旦发生非常事件,美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切断我们近一半儿的石油进口,15%左右的粮食进口和大量的战略物质进口,以及我们引以为豪的巨量工业产品出口!而西方列强国力强盛的根源就是在于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在世界各个位置掠夺的大量资源发展出了西方的工业文明,从此一步快,步步快,把固步自封的我们远远的抛在身后。
现在我们终于遇到一个机会,沉睡的雄狮应该醒了!如果再不抓住这个机会,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但是抓住这个机会最坏的后果就是损失一些忠诚的士兵和金钱,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最坏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