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从顺化来的马车风尘仆仆赶到谅山县衙,一位气度沉稳的中年人下车来,环视四周仰起头后牛B哄哄的对门口的衙役说:“你们县令何在,去通报一下,安南都统使的特使莫文林求见。”
门口的衙役呆了一下,不知道这个什么使是啥玩意。这个中年人身后的侍从从车中拿出一张名刺伸手递给他:“去把这个递给你们县太爷,他自然就会知道。”
门口值守的衙役拿着名刺,飞一样跑到县衙后面来寻郭阳。郭阳正在查阅谅山历年的收成和税收,看到名刺上的名讳,眉头轻轻一皱,这个安南都统使就是莫敬宽的自称,这个特使肯定是莫敬宽派来的,这个丧家之犬派特使来谅山干嘛?正想让人把他赶走,心中一动,给衙役交代几句。
莫文林在县衙门口等了一炷香时间,心中开始不耐烦起来,如果不是有求而来,以他的性子早就暴走了,自从太上皇莫敬恭被擒斩首后,莫氏一族已经显示出衰败之像,这次来谅山,也是听闻清都王郑梉兵败身死,莫敬宽特意命自己来联络这些异人,准备以利相诱,看是否能与异人联手共抗郑氏。
良久,那个衙役慢悠悠的出来,对着莫文林说道:“我们家县太爷说了,我们管事的是刘将军,现在在谅山军营,你自行前往谅山军营寻刘将军即可。”
闷了一肚子气的特使莫文林赶到谅山军营时已经是下午了,提前得到消息的刘远方热情的接待了莫文林,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流,会晤的气氛十分融洽,感觉得到重视的莫文林转达了安南都统使莫敬宽的问候,并转交了安南都统使的礼物。最后双方尽欢而散,在傍晚时分饥肠辘辘的莫文林被送出了军营乘车返回高平。而刘远方已经打开了礼物清单,美滋滋的开始清点收到的礼物。
那位买舟北上的白发老人带着一个小童出现在谅山县,老人在街上随意的逛着街,饿了就到路边的小店吃点东西,和路边的小店老板随意聊聊,连逛了两天,然后带着小童直奔谅山军营。
对于这个自己登门自称禄溪的老人,刘远方显得非常重视,亲自到军营大门处迎接。禄溪是陶维慈的号,在越南民间,这位禄溪先生是类似中国的诸葛亮的人物,郑阮纷争中最重要的两道堡垒柴垒和长德垒就是在他的建议下修建的,事实证明在当时这个建议对于阮福源来说是极其重要和明智的决定。对于这样的人物突然到访,刘远方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白发苍苍的陶维慈个子虽矮,但是步伐稳重,缓步跟随刘远方进入军营,一边含笑听着刘远方的介绍,一边观察着到处都是忙碌气象的军营,心下暗自感叹:这不亏是打败清都王的部队啊,军营建的错落有致,里面士兵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是每一个都精神饱满英气勃勃。
来到会客室,分宾主坐下,勤务兵倒上茶水,陶维慈轻轻拿起桌子上的玻璃水杯:“刘将军,这等物品可是佛郎机之物?”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
所以即使以陶维慈的才学也不认识玻璃,但是从他这句话中,已经从侧面证实了阮福源聘请葡萄牙人训练火枪手的事情。刘远方也不正面回答,只是微微一笑:“禄溪先生,你不在仁国公(阮福源自称“仁国公”)身边,怎么跑到凉山来了呢?”
陶维慈也不着急,缓缓喝了口水:“听闻刘将军大败清都王大军,斩杀清都王,同时斩首数千,震动安南,所以陶某人冒昧前来一睹将军风采,今日一见,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没有理会陶维慈语气中的奉承之语,刘远方看着这个以智计多端出名的谋士,如果不是刘远方脑子里有越南的历史,仅以刘远方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来来说,讲实话比这老人差远了。
不想多耽搁时间,紧盯着陶维慈,刘远方直奔主题:“禄溪先生来谅山不仅只为见我一面吧?”
放下手中的茶杯,陶维慈点点头,正色说道:“将军以为现在安南形势如何?”
尼玛,这又是这套,陶维慈出生在清化省静嘉府玉山县的花斋社(今清化省靖嘉县海仁、云斋),14岁时,陶维慈被母亲送往教书先生阮德科门下学习儒学。然而,由于陶维慈是倡优之子,无法参加后黎朝的科举考试。后来武氏金栀向一名名叫刘明方的下级官员行贿,将陶维慈的陶姓改为武姓,并使他得到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1593年,陶维慈通过科举考试后、前往升龙参加会试。刘明方要求武氏金栀嫁给自己作为报答,但被拒绝了。刘名方大怒,将此事告诉了上级。陶维慈被取消了会试资格,母亲的逝世和科考的失败使陶维慈得了一场大病。在赋闲在家几年之后,陶维慈来到了南方,投奔广南地区的阮主阮福源。陶维慈试图前往觐见佛主阮福源,但没有成功。陶维慈写下了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六八体诗作《卧龙岗》,将自己比作中国历史上的诸葛亮。在一次觐见佛主的机会中,陈德和将《卧龙岗》呈献给了佛主。此后,陶维慈成为阮主的高级幕僚和最高军师。
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这个问题明显还是陶维慈自《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那段诸葛亮的言语演义而来。
眉头轻皱,摸不着头脑的刘远方赶紧一幅洗耳恭听的样子:“愿闻先生教诲。”
这个陶维慈学的是儒家文化,最重礼仪,必须要充分的体现尊重他才能得到他的认同。
看到刘远方恭顺的样子,陶维慈心中增加一些好感:“今日安南,南有占城,我主仁国公在中,北有郑氏,占城政治混乱君臣离心,不日必定落入我主仁国公之手;而现今郑氏势大,虽有高平莫氏在西北牵制,奈何莫氏乃冢中枯骨,如无外力干预,早晚定被郑氏所擒;如无将军横空出世,则安南必成南北对峙之局。虽郑氏势大,奈何潜力已尽,阮氏今日虽弱,但君明臣贤,待我主平定占城,假以时日,必成南吞北之势。刘将军斩杀清都王,这是一个变数,如果将军有意,我愿说服我主仁国公一起出兵,联合莫氏,趁现在郑氏内乱,三方出兵同分郑氏。”
“好!此言甚善!”刘远方一击掌:“禄溪先生所说正和我意,只是......”
陶维慈眉头一皱:“将军有何为难之处?”
“哎,说来惭愧,这次和郑梉交战,我军侥幸得胜,但也损失惨重,特别是粮草短缺,暂时没有力量再进攻了。”
“哦,原来如此,这到无妨,只要将军愿意联合出兵,我回去后愿意向贵军运送部分粮草物资,以缓将军燃眉之急。”
脸上大喜的刘远方故意做出为难的样子:“禄溪先生高义,只怕仁国公哪里不许。”
陶维慈大手一摆:“无妨,些许粮草物资,仁国公哪里我自会分解,刘将军还需要什么,可以列一个清单给我。”
这个好办,刘远方拿出纸条,写了大米五万石递给陶维慈。
陶维慈接过纸看了一下,眉头不易察觉的轻轻皱了一下:“好,刘将军,我回去后先给将军调拨一批以缓将军燃眉之急,待我们两军顺利会师后剩余粮草全部交予将军。”
“好”刘远方伸手和陶维慈击掌三击,然后两人相视而笑。
陶维慈和小童随即告别,飘然而去。直到看不到谅山军营,小童四顾无人才好奇的问:“老师,您为何要应允给那个将军那么多粮食呢?
看上去慈眉善目的陶维慈轻抚小童脑袋:“那个刘将军不简单,能打败清都王郑梉,郑氏想南下攻伐我们已经很久了。如果我们出一些粮食,就能让这个刘将军继续攻打郑氏,那么郑氏将会很长时间腾不出手攻打我们,那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发展壮大自己,那些佛郎机人训练出来的火枪手也会越来越多。而且,他们两家打的越厉害,两家就会消耗的更多,对于我们来说,区区一些粮食,就能坐收渔翁之利可就是太有利了。”
小童点点头:“可是,五万石啊,好多的。”
陶维慈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我们先给他一部分啊,然后给他送点金银财宝,许诺和他共分郑氏,只要哄着他出兵就成了。”
而在军营里,刘远方也在盘算着:一点粮食就想让我出兵?我要五万石,你最起码也得给我一万石吧!想着他嘴角也露出一丝微笑。
四镇的征兵工作这次显的非常踊跃,在得到报名的初步名单后,参谋部不得不给张勇再调拨了几位教官。四镇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三百多人,还在陆续的增加中,并且还有韦建飞要求新兵连帮助培训的十几个人。
茅岭乡的水泥厂一期工程已经顺利结束,已经开始正式生产出水泥了,虽然现在产出不是很多,每天普通水泥只能有2百吨左右,但是毕竟有了源源不断水泥的保障。于是三镇的重建工作被提上了日程,由于白龙镇的样板作用,大家都看到了白龙镇新房子的优势,干净卫生整洁,其他三镇的居民早都憋着一股劲,希望能够早日住上和白龙镇一样的房子。现在,有了水泥厂的水泥,而且白龙镇的砖瓦厂已经扩大了,每日的红砖产量都已经达到3万块了,基本可以满足三镇扩建的需求。
镇子扩建工作中,洪学光是最有经验的,但是现在抽不开身。只好让陈二牛带着白龙镇建筑队的几个老手在三镇先进行勘测,三镇的镇长对于镇子的重建都很积极,对于勘探工作也特别配合,所以勘测工作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下一步陈二牛准备把在白龙镇重建工程中逐渐完善的建筑队打散,分到其他三镇,以白龙镇建筑队的老手为基础,让三镇成立各自的建筑队,加入各镇的重建工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涉及到老百姓的事方方面面都无小事,更别说是搬家换房子这样的大事了,在中国老百姓观念里,天大地大家最大,有自己的房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即使是给百姓换新房子这样的好事,依然有部分老年人抱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的想法,或者是天上哪有掉馅饼这样的想法。这时候就是基层民政干部出力的时候了,基层干部走街串巷,给想不通的婆婆大爷们做思想工作,讲统一新居的好处,还要顺便做卫生防疫的宣传。虽然每天都讲的口干舌燥喉咙起泡,但是这些干部的能力确实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加强。
一批特殊物资偷偷的通过圆盘送到了孙振华办公室,孙振华和魏刚看到这些物资清单都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清都王的金印,象牙编制的凉席,两尺高的翠绿的翡翠如来像,上好的大块白脂和田玉玉佩......
被这些宝贝镇的目瞪口呆的孙振华和魏刚两人互视一眼:难道这小子把后黎朝的库房给抢了?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在郑梉被炸死后在他的随身物品里面找到的,黎皇郑主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现在基本上安南最好的宝贝都在郑梉的手里。黎朝基本上人人信佛,这尊佛像是他每天必定拜的,凉席是他自己用的,和田玉玉佩是他喜欢的小物件,当然还有很多珍贵的物品,这里都不在一一列举了。
两天后,也就是越南总理访华期间,得到了国家高级领导人的接见,并赠送了一批古越南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枚清都王金印,据专家考证确认这是17世纪郑主中清都王郑梉的金印,早已经失落在历史长河中渺无音讯,没想到竟然流落到中国,这枚金印其价值之大已经无法估价了。受此影响,越南方面主动提出要在一个多月后的一个亚洲国家会议上和中国*****进行两国最高级别的会晤,并准备加深两国各方面的战略合作。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历史的转折162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喜欢睡懒觉的老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睡懒觉的老阳并收藏历史的转折162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