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出什么事了?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白龙镇的整体搬迁已经接近尾声,绝大部分镇上的老户已经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房。今天病号较少,得闲的罗大春在药铺喝着茶美滋滋的想: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攒钱买砖,雇工程队的人把围墙拉起来,再在院子西侧修一个猪圈,这样可以喂头猪,猪圈要修大点,上次听那个养殖专家说过,一个猪圈可以养两头猪,西侧剩余的地方要么再喂几只鸡,这样还有鸡蛋吃。不过喂的多的话,罗致他娘可就太忙了。东屋按照样板房的样式,盖成两间房子,一间当仓库,一间当杂物室,最靠近门的那间当厨房。还有大门,一定要整两扇阔气的大门,最好是再花钱刷成朱红色才够气派。“滋溜~” 喝了一口,罗大春放下手中的小茶壶:想法是好的,不过这都需要钞票或者银子,砖啊瓦啊雇人啊,那样不需要钱啊?以前镇上盖房子,亲戚朋友的乱喊一起,加上帮忙的,都没要过钱,只要管饭就有足够的人乐意帮忙。现在你到镇上转转,哪里有青壮年的闲人呢?现在镇上的青年男女只要愿意出力,都有活干有钱拿。这样子看只能雇人了,虽然自己的工资在镇上也算第一等的了,罗致他娘也在镇上找了个卖东西的活,可是这钱也需要慢慢来赞。罗致他娘去镇上的杂货铺卖东西,罗大春知道这是陈二牛帮忙安排的,陈二牛在镇办公室里早会上说罗致他娘是军属,可以优先照顾到镇上的杂货铺当售货员,这事能成得感谢人家陈二牛仗义直言。卖东西这活简单不累,在屋子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资还比较高。就是一点,这娘们刚开始还好,现在天天往家里买东西,这钱花的,想到这儿的罗大春不由的轻轻皱下眉头,败家娘们儿这样儿花钱什么时候才能存够这大门围墙的钱?
不过罗致他娘带回来的东西是真好用,像那个什么“花露水”,整身上一点,不光闻着好闻,这蚊虫都不叮不贴身,真是好东西。还有凉席,这也不知道人家咋编的,编的真是细密有致,不光平整还光滑,睡上去真是舒畅。想到这罗大春不由得从心里赞叹这杂货铺的东西真是好。
又看了两个进来的病人,都是伤风咳嗽:发热重,恶寒轻,鼻流黄涕,咽痛口渴,痰黄粘稠,苔红苔黄,脉浮数。罗大春一边开着中医的药方,一边瞄向对面空荡荡的座位。这种咳嗽对面座位的小李医生治疗起来那是又快又好使,即使自己也不得不暗自佩服,小李医生是部队领导派来在药铺工作的,伤风感冒拉肚子这类的常见病小李只用他那边的一种玻璃针管给病人在屁股上打上一针,然后把几种白的绿的黄的小药片包几包,也不用煎药,就交代病人一天三次一次一包就让病人回去了。刚开始罗大春心里还真看不起这小李医生,毕竟自己行医多年经验来看治疗病人要望闻问切,寻根知底,找到病源才能对症下药,这小李看病似乎也太马虎了吧,三下两下就让病人走了,但是这两三个月暗中观察下来,找小李医生看病的是越来越多,病人反映回去后几包药没吃完就彻底痊愈了,在治愈的病人嘴里这小李医生在伤风感冒拉肚子这类病症上可以说是神医了,这让罗大春多少有些尴尬。
这两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小李医生一直没有来上班,虽然这时候病人不多,但是像小李医生这样不吭不哈的就不来上班还是让罗大春心里多少感到一丝丝不快。但是罗大春人老成精,知道自己现在吃的住的是谁给的,所以不管小李在不在,自己都要坚守在药铺,这样万一领导来药铺,自己也能落个好印象。
头上亮晶晶的都是汗水的罗娟从外面蹦蹦跳跳的跑进药铺:“爹~~~~~爹~~~~我饿了,赶紧做饭吧!”
罗大春老脸抽了抽,罗致他娘在杂货铺上班,中午管一顿饭,但是中午不下班,这家里的午饭便由罗大春承包了:“疯丫头,想吃啥?”
罗娟晃着头上的螃蟹辨:“我要吃红烧肉!”
海边长大的孩子,对于海鲜不稀奇,对于红烧肉却有一种迷恋,这时候吃肉是一种奢侈的行为,正在长身体的罗娟在基地吃过红烧肉之后,就迷恋上了红烧肉的味道。但是不管罗致他娘和罗大春如何细心的在家做红烧肉,把肉炖的烂烂的,但罗娟品尝过后还是觉得父母精心做的红烧肉都没有基地那边做的好吃。不光红烧肉,其他的菜也是一样,其实说穿了很简单,没有大料酱油,没有调料香料的红烧肉能好吃吗?
罗大春看着拽着自己衣角不停扭着瘦小身体不依不饶的罗娟,咬咬牙从口袋里摸出5角钱:“去食堂自己吃吧。”
镇上的食堂现在也向镇上的百姓开放,明码标价,只要花钱就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饭菜,土豆红烧肉是每天都有的菜。
罗娟从罗大春手中抢过5角的钞票,欢欣雀跃的跑出药铺大门一溜烟直奔镇上的食堂而去。只剩下罗大春在门口冲着罗娟的背影喊:“慢点,别摔了。”看着罗娟瘦小的身影蹦蹦跳跳的消失在食堂的方向,罗大春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微笑,正准备转身进入药铺,一辆载着许多穿着军装拿着奇怪东西的战士的大卡车从前面的马路上飞速的从东面驶向西方,车后扬起淡淡的沙尘。罗大春心里不由得一动:今天好像不太对劲啊,向西去的卡车上一辆又一辆还都是拿着奇怪装备的战士,以前也有卡车拉着战士向西,但是那些战士基本上都是赤手空拳,而且也不像今天这样严肃,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对于从小就跟随父母经商的李友祥来说,这白龙镇的物品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一两次震撼,可以说短短几天功夫白龙镇杂货铺的商品把李友祥已经震撼的麻木了,特别是那些亮晶晶的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各种各样清晰的镜子,各种各样款式的玻璃杯,还有那些亮晶晶的不锈钢碗和勺子这些餐具,以李友祥的眼光来看,这些精致的物品完全可以和朝廷的贡品相媲美了,而在白龙镇,这些物品大量的被摆放在杂货铺里,这里的百姓只要努力上班干活,就可以用劳动获得的大华币把这些物品买回去使用。
而最无语的是,自己在这杂货铺里工作了几天,竟然好多东西根本不知道用途和名字,这不免的让李友祥有些尴尬,毕竟自己没来铺子上班的时候,还是比较自负的,心里深处还是认为这小小的偏远小镇,不可能会有什么昂贵稀奇的物品,就是有佛郎机人的物品,也只能是通过和佛郎机人贸易而来的一点。没想到,这白龙镇的底蕴厚实的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听杂货铺里面卖东西的镇上妇女的说法,这些物品需要多少就有多少,而且这里摆放的只是九牛一毛,因为杂货铺太小,绝大多数物品没有办法摆放,而且绝大多数物品现在镇上的百姓也不会用也暂时用不上。
现在的李友祥,已经被打击的麻木了,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刚成年到家里铺子当小伙计的时候,每天一大早就开始拼命的记这些商品的名称用途型号,每天晚上都把当天销售出去的东西按东家要求的做成表格。这东家真奇怪,以前李友祥记账都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倒好,整个颠倒了,东家要求的是从左到右,一排一排的。而且,壹用1,贰用2来记账,还要用简化字,这幸亏李友祥底子好,也爱学,在东兴镇就带着老婆孩子天天在夜校学习,才勉强跟上要求。李友祥刚开始两天非常不适应,不过别说,用这些数字记账感觉比以前快太多了,节省了大量的书写时间。
记账的工作其实并不忙,闲的时候李友祥有时候就在想,这些物品,如果能运到四川,那地方上的达官贵人一定会发疯一样的抢购,毕竟自己在来到白龙镇之前,对这些物品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老婆何玉在粮食收购点上班了,这是以前的老本行,熟门熟路,但是听老婆说,这白龙镇施行的计量单位不是石和斗,而是按市斤,公斤和吨。2市斤=1公斤,1000公斤=1吨,真是奇怪的计量单位。这不由得让李友祥感慨大明之大,无奇不有啊。而且最关键是要求操作的收购点上班的人员,不能缺斤短两,不能故意给粮食降档,这完全颠覆了李友祥的认知,谁不知道大明朝的地主放粮收粮,那必须是小斗出大斗进你再好的粮食也要向坏粮上说。这收粮食还不让缺斤短两,这怎么赚钱啊?
由于底子很好,所以李友祥很快就掌握了新的记账方法和方式,学习的速度这让原本在铺子里负责管账的赵晓东都很满意。由于赵晓东还负责着基地部队那边的财务工作,杂货铺这边的账目流水很快的就让李友祥自己独立操作,而且最近把粮食收购点和粮食铺鱼铺的账目都交给了李友祥处理。
到中午了,李友祥站起来扭扭腰,伏案工作时间长了,这腰都隐隐作痛,这扭腰的动作还是赵晓东教给自己的,想到赵晓东,李友祥有点奇怪,这两天怎么没有见到这个个子不高话不多走到哪里都沉沉稳稳的年轻人了,一般这个小赵有什么事情都会给自己提前说下,像这样不吭不哈的两天没人影可不是小赵的作风啊。算了,李友祥和铺子里值班的罗致他娘打了个招呼,准备先到镇上的食堂吃饭。刚出门,一辆大卡车载着一车满脸严肃穿着军装手持奇怪物品的战士向西飞驰而去,李友祥心里一激灵:难道出什么事了吗?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