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刘远方已经在椅子上坐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动了,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份最新的情报,是**发展的安南谍子送来的,请报上说,驻扎在升龙附近的大批的御林军和物资奉命开拔谅山,目测估计御林军应当有一到两万人,其中有精锐骑兵三千余骑,同时出发的还有大约二百头战象。
这次黑土坡战役,本来的目的是打了儿子引出老子,把郑桥打痛引来郑梉,原本计划中刘远方预计的郑桥兵力应该在1万或者一万多点,但是根据情报显示现在很可能来的是2万甚至更多的训练有素的御林军。
轻轻的嘘了口气,揉揉有点发胀的眉心,刘远方突然想起国产的一部军事巨制电影《大决战》中的辽沈战役那一部电影里林彪的一句台词:“只准备了一桌菜,突然来了两桌客,怎么办?”当时的林彪在打锦州时间,东野部队分为攻击和打援两部分,打援又分为阻击东进的侯镜如兵团和阻击西进的廖耀湘兵团。林彪原本准备的打东进兵团,结果又多了个从葫芦岛登陆的蒋军。所以阻击部队“请”得客人成了东进兵团和葫芦岛增援的蒋军两只部队。
“我们怎么办?”前有堵截后无退路其实就是穿越而来的战士们面临的真实困境,虽然目前看上去四镇生机勃勃活力十足,百姓都有活干,也算是安居乐业,但是四镇毕竟是偏远荒僻的弹丸之地,受限于资源,人口,土地等,在现在暂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发展已经到了瓶颈,如果不另谋出路,只能勉强维持现在的局面。而且这次如果不敢应战,那么郑梉的禁卫军很可能趁机杀入东兴镇,甚至一鼓作气把四镇一口吞下。
现在可以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兵临城下不得不战,话说回来,这开拔谅山的两万左右的御林军,两百头战象,可以说是郑梉压箱子的本钱了,如果把这一波吃下去,那就是真正的打痛了郑梉,可能整个安南南北形势都会发生巨变,甚至造成郑梉再无力北上,只能被动的南下与阮氏残杀。这对于基地向西南扩张来说应该是非常有利的。
刘远方轻轻的站了起来,眼光平视着远方,虽然身体在房间里,但是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张参谋,麻烦你通知一下郭政委和高副营长,营参谋部,还有几个连长,一起来个会。”
临时指挥部里面显得有点压抑,与孙振华主持的会议不同,刘远方主持会议的话基本上没有人抽烟,其实本来特种作战大队的队员都不怎么抽烟,如果是孙振华开会,那必须准备一包好烟带身上,需要调节气氛的时候给各位大佬散支烟,点个火,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调节一下大伙的情绪,显的自己也会来事。但是刘远方不一样,就像高强评论刘远方:这家伙,就是茅坑里的石头,还是万年老坑的压仓石,标准的又臭又硬,如果找一个从来不犯错的人的话肯定是刘远方。但是作为朋友或者战友,在需要他站出来的时候,只要他认为你不违背部队纪律,法律法规,做人原则,那这家伙他一定会竭尽所能的帮你,所以在战场上我是可以放心的把后背交给他的。
刘远方默默的等待着临时指挥所里的所有人都看过了这份情报:“大家都看过了,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
作为一个会议,当主持会议的人没有点名而且要求提出对某事的看法时,谁先发言那是有一定规律的。而现在临时指挥部里面,几个参谋刚来,轮阅历那是首先要排除的,四个连长,基本上是级别最低的,所以也只能先歇一歇,郭阳是政委,论级别是和刘远方平起平坐的,要镇着场子,不能首先发言,如果郭阳首先发言,那肯定是和刘远方商量好的,一锤定音,不会让这个会议再有别的调子。当然如果二把**先发言也不排除一二把手相互拆台的情况,但是那种情况极少在会议上直接出现,因为要是真这样做了,那等于就撕开了所有的伪装,不留后路,双方想下台都没办法下台了。
高强眼扫了一圈,看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到自己脸上,这必须先说几句了:“我先说一下我的看法吧。我们准备了这么长时间,这场仗必须要打,而且要赢的干净利落,打的小越南再也不敢往他们东北方向伸手。但是毕竟现在郑梉出动了御林军,这御林军是郑梉的压轴的部队,不光有步兵,还有骑兵,比起郑桥的兵马,战斗力应该强上不少,而且还有象兵,战象有优点特别是重装甲战象在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防御力、机动性和巨大的杀伤力,尤其是当象阵发起集团冲击时,迎面吼叫而来庞然大物给会给对手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撼。但是战象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大象毕竟是胆子较小的一种巨兽,怕火,怕强光,怕剧痛,所以世界范围内进入***时代后,面对强大的**武器,曾经貌似强大的战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我觉得,要以强制强,用我们的火炮给予对方战象迎头痛击,正面击溃郑梉的御林军和战象部队,让他们长长记性。”
高强的说法非常具有主战派的因子,毕竟作为军人,来到这十七世纪的冷兵器时代,谁不想挎刀跃马,指点天下,在21世纪,一场牵扯几千上万人的战斗那都是了不得的战役了,连师长都得靠边站,军长都不一定能有指挥权。但是这十七世纪,有可能亲自指挥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士兵的战斗。来到这边才几个月,没有几个战士愿意不出成绩灰溜溜的回到21世纪。
虽然高强发完言,但是并没有人继续,会议室又是一阵沉默,刘远方眼睛一个一个扫过在座的各位,四个连长应该和高强的想法类似,思想是出奇的一致,坚定的眼睛里都是渴望求战的眼神。这边的几个参谋一直默默的记录着什么,因为刚来不久,似乎都没有发言的欲望。正要挪开眼神,作战参谋张浩抬起来头,迎着刘远方的目光轻轻点点头,轻轻举起右手,示意像要发言。
目光一闪,刘远方点点头:“张参谋,你说说你的看法。”
轻轻点点头,张浩站起来:“好的,根据资料显示,郑阮纷争应该在明年开始,而现在因为我们主动撩拨郑桥,郑梉的御林军却大举北上谅山,目标不出意外应该是我们,这并不能说明郑梉彻底了解我们,我觉得御林军北上谅山,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南下伐阮之前的练兵,拿我们当靶子,促进御林军骑兵和战象的磨合,为南下做准备。如果顺利的话,郑梉也不介意顺手灭掉东兴镇和这边的几个镇。另外,这个兵力调动说明,郑桥在郑梉的心中分量还是不足,否则也不会让郑桥守谅山,而应该是让郑桥直接带兵出征。所以我认为,郑桥的部队估计只能做些打扫外围,清理战场的活,我们面对的将是御林军和战象部队,而率领这只部队的,要么是郑梉的亲信大将,要么是郑梉本人。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郑梉喜欢带领大军亲征,所以这次有很大的几率是郑梉亲自带兵。如果是这样的话,能够把郑梉的部队正面击溃,或者直接把他打死或者俘虏,那么北越的郑氏将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而郑氏除了郑梉外暂时并没有特别能镇的住场子的人物,如果郑梉死亡的话,很可能导致郑氏内乱,而郑氏内乱的话肯定无暇他顾,会留给我们一段比较长的发展期。所以我认为郑梉的带兵北上对于我们来说是天赐良机!”
一口气说完张浩就坐下了,但是在座的其他人心里却是一阵的小激动,毕竟张浩分析的有条有理,如果对面将领真的是郑梉,郑氏政权的第四代领袖,那打败他是每个军人的光荣和荣耀。
虽然表面不动声色,但刘远方不由的对张浩多瞄了几眼,这个高高瘦瘦白净的年轻人,当这个参谋长确实非常称职,分析事情有条理,知道结合历史因素,善于剖析历史人物的心理。
没有人再发言,虽然只有高强和张浩发言,但是意见却是一致的,就是开战,毕竟相对于21世纪的军人来说,拥有着超越几百年的武器装备,对付十七世纪的土著,虽然土著人数多,但是你认为一万头羊能打败100头狼吗?如果这样还能打败,只能买块豆腐撞死自己,扫泡尿溺死自己了。这不是自大狂妄,而是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的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自从**被发明出来之后,世界战争史进入了***时代,随着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决定一场战役或者战争是否胜利最重要的因素已经由参展人数的多寡逐渐转变为武器装备是否先进,参展人员的训练程度和意志力是否坚决等因素,参战人数的多少已经不能成为战争的决定因素,甚至不是重要因素。
举例来说,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战伊拉克,战后信息显示,美军共投入兵力43万人,历史上也非常少见,牺牲148人,伤1000人左右。
多国部队方面伤亡4232人,其中美军阵亡148人,战斗受伤458人,非战斗死亡138人,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多国部队阵亡192人,受伤318人。美军损失飞机56架(多国部队共68架)、坦克35辆、舰艇2艘。
而伊拉克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威特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2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死亡的148人当中,其实百分之八十都是自己人无差别轰炸误伤的,这在二战以来就是传统,天上和地上的通信定位不准确是直接原因。
而伊军伤亡人数大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舰艇143艘,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
而要再说起火器刚进入中国土地的战争,比如发生在1860年的八里桥之战,交战的双方是清军和英军。
清军请的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蒙古骑兵,即便是面对洋枪,行军速度极快的蒙古重骑兵也是不虚的。何况这支蒙古骑兵在当时的战斗力非常出名,甚至连英军也听说过他们的名气。在战斗前,英军仔细分析了形势,觉得即便是洋枪,也不一定能赢过3万蒙古铁骑。于是就从法国手里买了好几门远程大炮,隔着老远就在八里桥桥头摆了一排。洋枪换炮,这一点是清廷和蒙古骑兵所没想到的。果战争打响,蒙古骑兵连英军的面还没见着,就被对面炮火连天的攻势吓到了,最严重的是战马。炮弹在战马身边爆炸,那些受了惊的战马根本不受人控制,开始惊慌失措乱跑。很多蒙古骑兵因此跌下马来,直接被马蹄活活踩死,而那些侥幸冲到英军阵前的,也都一个个形单影只,被英军的洋枪三下五除二给解决了。这场战役结束后,清廷这边由八旗子弟和蒙古铁骑组成的3万精锐全军覆没,英军这边8000多人受伤28人,仅有2个人阵亡,也是在乱战中被战马给踩死的。所以,这场战争最大的决胜因素就是这些失控的战马。清军的指挥官是晚清名将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是晚清时期的著名的蒙古族爱国将领,他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率领蒙古骑兵就大破过英法联军的部队。不但重创敌舰6艘,还击沉4艘,打死打伤英法联军多达484人,堪称清军抗击外来侵略者时最伟大的一次胜利。在第三次大沽口战役中,自负自大的僧格林沁明知道冷兵器和新式武器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僧格林沁还是毅然用老套路参加了八里桥之战,最终输得一败涂地。
时代的不同,科技的不同,文明的不同,造成了实力上的碾压。表面上看起来难以置信,但实际上深藏着深层次的战争规律。未来的战争,很可能不会再有过多的参战人数的统计,可以说,未来的战争没有开始打已经知道胜负了,而决定胜负的最重要因素很可能是科技力量。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再多的士兵只能成为炮灰,只有科技层面的碾压才能真正的决出最后的胜利者。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历史的转折162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喜欢睡懒觉的老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睡懒觉的老阳并收藏历史的转折162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