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东兴镇之战,是21世纪正规士兵和17世纪正规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正面交锋,说的是两只不同部队正式展开战斗,而不是两只部队面对面用刺刀戳。跨越400年的两只部队,两种类型,完全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当那些站在耀眼火光处指挥战斗的海寇大小头目被隐藏在暗处的狙击手在全部爆头,09式***(全称QBU09 (Q、B、U分别表示轻武器、步枪、半自动)式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步枪)和10式***(QBU10式军用12.7毫米狙击步枪)在四面八方狙击手的射击中爆发了令人不敢相信的震慑力。没有了指挥的安南海寇,在四面八方鞭炮似的95突击步枪的点射下,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一片片倒下,未死的濒死的都在泥泞的地上翻滚惨嚎,不知道哪个聪明的海寇带头跪在雨里向看不到的敌人不停磕头求饶,其余没有被打死的海寇,眼看着自己的同伙被黑夜中不知道什么怪异的武器打死打伤,海寇们马上丧失了拼死一战的勇气,在周围令人恐惧的鞭炮一样连续的巨大枪声中赶紧扔掉手中的大刀长矛弓箭跟着跪在地上磕头求饶。而刘远方这边的战士充分发挥特种作战的优势,利用各种先进的夜视器械,在夜色中相互掩护着进行射击,完美的体现了保存自我杀伤敌人的战术目标。刘远方一直在观察着战场周围的动静,并没有在通讯频道里制止这种屠杀,直到广场周围已经没有站着的海寇了,海寇都跪在广场雨水里磕头求饶,要么已经躺在地上已经死亡或者接近死亡的抽搐惨嚎,战士们才自觉的停止了这场单方面的杀戮。这场战斗中,被子弹击中的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了,别说***的12.7MM子弹了,就是95突击步枪的5.8MM子弹打中身体的任何脏器部位,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活下去的可能了。
一边倒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战后统计战士和海寇双方死亡率0:87,同时还有一二十个海寇伤员,这不是战斗,这只能说是单方面的屠杀,跨越四百年科技的力量在能够熟练驾驭它们的战士手中成为所向披靡的杀人利器,一个小小的东兴镇成为热武器在17世纪冷兵器时代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暴雨逐渐小了,刘远方来到镇中心火光处,这是一座高大的石头墙围成的大建筑,看起来有年份了,墙足有五六米那么高,墙边还有暂时充当海寇攻城器械的梯子凳子桌子这些简易的攻城工具,墙头上有无数脑袋手持枪棍刀箭等简陋的武器好奇的看着刘远方这些人。
让绑好的俘虏一排排的蹲在广场上,这个广场应该是平时东兴镇物资交流交易的场所。战士们开始向堡垒里面喊话说安全了,可能是由于语言障碍堡垒里并没有人回答,只有墙头那些眼睛好奇的警戒着战士们。
突击审讯俘虏后,刘远方安置好战士看押俘虏,同时通知基地派人增援。刘远方和雷远,带了一个班战士连夜摸向这帮海寇的登陆点--竹山港。这时候的竹山港还是个小渔村性质的码头,但是在21世纪的中国,竹山港西边的北仓河口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点。我们中国所处的位置,就是中国和越南两国界河——北仑河的出海口。中国版图上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从广西东兴市的北仑河口到辽宁丹东市的鸭绿江口,全长18400公里。这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的起点,是大陆海岸线和陆地边界线的交汇点。大陆海岸线起点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中国只有一个,就是竹山的北仑河口。
暴雨中半夜摸掉船上松懈的岗哨,俘虏二十多个看船的海寇对刘远方和战士们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唯一的麻烦就是没有足够的人员驾驶船只回到基地,只能把俘虏绑好等待支援。
这越南海寇的船只其实和明代的广船差不多,下窄上宽状若两翼,在里海则稳,在外洋则动摇。自从中式帆船在历史上于东洋水域被广泛使用,虽然也有一些因小型改变或者军事用途而不同名,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四大类:黄海的平底“沙船”、福建的尖底“福船”、广东的“广船”和浙、闽、广快速“鸟船”。安南海寇的船传承自明朝广船而又小处有所变异。
安排好哨岗,让战士交替换班吃点背包里的干粮,补充一下损失的热量恢复一下体力,刘远方继续审讯船上留守的海寇,但是这留守的海寇主要是船员,知道的似乎不多。
直到午夜,高强亲自带人赶来增援,这场以白龙镇龙西镇东兴镇三镇为主体的三镇海寇之战终于落下帷幕。
清晨的太阳轻轻跃起在西南群山之巅,如果只看早晨的太阳,根本不会想到昨天晚上那场暴雨,而白龙镇龙西镇的老百姓根本不会想到海寇已经被彻底击败,白龙镇的老百姓是根本不知道,龙西镇的老百姓则是根据惯例拖家带口到山里或者别的地方躲藏,等几天后才会偷偷会镇。真正意义上知道这次入侵的海寇被畅快淋漓的干掉的,反而是最远的东兴镇老百姓。
东兴镇由于历年多次受到海寇侵扰,在几年前已经在镇中心建成了一座全石头筑成的堡垒,堡垒周围是五六米高的石头墙,墙上可以容纳两人并行,堡垒中心平常可以作为交易物资的市场和仓库使用,如果海寇入侵,全镇老弱妇孺大人小孩都会躲在这个堡垒里面,而各家各户多余的物资粮食平常早已经存放在堡垒里面,足够镇上的百姓在堡垒里躲藏几个月。而海寇一般以劫掠为目的,来去如风,如果攻不进堡垒,三几天就自然会退去。
这次海寇来的与以前似乎不太一样,战斗力似乎很强,下午攻入镇子,晚上在镇里老百姓看来似乎永不会被攻破的堡垒就几次要陷落,连镇子的灵魂人物--镇子里的百姓公推的镇长陈文长也被冷箭所重伤胸部,陈文长是内地四川的汉人,十几年前携家带口的从蜀地多方辗转来到东兴镇,在东兴镇生活期间,有感与安南海寇的卑劣劫掠手段,组织镇上的老百姓修建了镇中心的这座堡垒以自卫。凌晨的太阳唤起陈文长仅存的意识,简单的了解一下情况,作为镇子里面唯一比较见多识广的汉人,已经意识到这些陌生的不留发髻穿花花绿绿衣服的人应该是友非敌,但是自己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受重伤,只恨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心中暗自可怜这镇子的百姓,以后不知道会沦落如何下场。濒死的陈文长简单交代完后事,让打开镇中心最后的堡垒大门,只希望这些不留发髻的人在自己走后能善待镇子的老百姓,简单的交代几句后陈文长就因为箭伤导致内脏出血死去了。
为什么镇子大门不仅海寇难以撞开,自己人都难以打开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大门后面用泥土沙子等什么不易燃烧的东西用布包裹后在大门处层层的堵死,为的就是让敌方难以从大门突破,即使把门撞破,后面还是层层的泥土砂石!里面的人要出来,也只能等确认海寇已经远去,再慢慢的把里面的泥沙碎石什么的清理掉才能从大门出来。
郭阳负责接洽接收这些老百姓,刘远方和部队战士一直用疲惫的身躯押运着俘虏慢慢的走回基地。这次三镇之战,光俘虏抓了大概七百多人,因为时间仓促,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细点人数。但目测估计俘虏人数已经超过了基地战斗人数了,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要先打散,再编组。
东兴镇到白龙镇大约不到40公里,昨天在暴雨中激战一天的战士还没有得到休息,简单的吃了干粮,就押送大批的俘虏赶往白龙镇,白龙镇和基地那边工程人员正紧张的修建临时住所,虽然临时住所的材料现在非常充足,但是谁也没想到这次三镇海寇之战能俘虏这么多海寇,所以只好先把俘虏的营地先建起来。
中午12点左右,大批的俘虏终于陆续来到白龙镇,从东兴镇到白龙镇的一路上不知道多少老百姓在路边看稀奇,不少老婆婆老公公一边指着海寇怒斥一边抹着眼泪,应该是家里有人遭过海寇的祸害。被俘虏的海寇垂头丧气表情呆滞的埋头赶路,即使路边有胆大的小孩子拾起小石子丢他们,一夜没有吃饭已经失去胆气神海寇们连躲都懒的躲。
刘远方在长长的俘虏队伍最后,还没到白龙镇,手机就响了,刘远方拿出手机一看,**的电话:“有什么事吗?**。”
“刘营长,都是自己人,我不绕弯子直接说。俘虏我们抽一些了解一下安南那边的情况,另外可能会需要一些俘虏帮咱们做些事,希望你能给我们支援一下。”
“嗯,可以,安南的情况你们尽管问,我和高强他们通个信,完全配合你们工作,但是你们需要的俘虏要是带走的话,给我们留个手续!”
“好,没问题,手续应该的。谢了啊!”
收了电话,看看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拨通基地留守的四连长***的电话:“学军,我是刘远方,带回去的俘虏,按平时在基地劳动的地方百姓一半的口粮供给,不要让他们吃饱。还有,注意卫生防疫,先找个地方把这帮子海寇隔离几天看看。”
“是!”
三镇之战发生的太突然了,如果没有现代化工具汽车代步,没有21世纪制造的枪械强大的火力压制,一天之内根本无法解决,刘远方揉揉有点涨疼的太阳穴,强忍着睡意,赶回基地还要赶快写报告向那边的孙团长魏政委汇报。同时三镇还有大量的民生工作要做,现在三镇基本属于无主之物,必须尽快的向三镇派出得力的人员,迅速组织三镇老百姓做好镇子的重建工作,特别是龙西镇和东西镇。而民政工作是战士们的短板,这方面需要尽快的有民政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进来。
手机又响了,是高强的:“远方,赶紧给我说说你为什么点燃稻杆海寇就来这条路了?”
猛的听到这个问题反而让刘远方微微楞了一下:“强子,从心理学来说,被打的蒙头转向落荒而逃的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对于地处陌生环境的安南海寇来说,燃烧的黑烟就是表明有海寇在掠夺烧抢,出于聚众心理,这些吓破胆子的海寇自然去你烧稻杆的那条路了!”
高强:“......”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历史的转折162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喜欢睡懒觉的老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睡懒觉的老阳并收藏历史的转折162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