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战斗开始的时候指挥员是必须冷静的,刘远方大步来到作战沙盘边:“郭阳,你来记录,现在,我宣布基地进入战时临时管制阶段。通知警卫营全体作战人员,全部进入战斗状态。马上配发武器,每人三个备用弹匣。郭阳,你带四连主要负责基地安全,必要时可以让工程队员加入作战序列。高强,你带2连负责白龙镇和公路的安全。命令在港湾隐藏的快艇加满油出海远处监视海寇的行动,海边各处加派观察哨,密切观察海寇动向,没有命令不许和海寇交火。三连做预备队。渔船回港隐蔽,不要暴露。”刘远方特地看了下高强:“你多带些车,加满油,加强部队的机动性。”
跃跃欲试的高强点头:“好,你在这坐镇,我带人去海边抓两个舌头。”
传令员匆匆进入办公室:“营长,企沙哨电报!”
“念。”
“海寇大小船只近200艘经企沙向北海港方向,目测时速6节左右”
“报告营长,京岛哨电报!”
“念。”
“约三十多艘大小海寇船只经京岛后分成两路,一路8艘向白龙镇方向,剩余转向龙西镇方向,时速目测5到6节。”
耳边听着电报,郭阳眼睛盯着沙盘:“这帮海寇的主要目的不是我们!”
高强有点纳闷:“他们的目的应该是钦州所属地域,这边是龙西镇,但是有几条船来白龙镇干什么?”
沉吟了一下,刘远方说道:“这几条船应该和黄老财有关系。郭阳你坐镇基地,我会白龙镇会一会这些人。”
高强毫不犹豫:“我和你一起去,老郭这里交给你了!”
白龙镇7月底的温度是真热,连蚊虫都不愿意在这高温的时候出来觅食。白龙镇南边的三岔口,是从南面区域到沿海来白龙镇的必经之路。刘远方和高强两个人坐在三岔口路边阴凉的大树下等待消息,派出的侦察兵已经探明了几十个海寇来白龙镇的路径,一排长李志伟已经带人去包饺子了,高强擦下头上的汗:“远方,还真让你猜对了,我问了好几个人了,都说西边的龙西镇差不多隔一段时间就被海寇抢掠一次,这白龙镇最近好多年也没有海寇来了。”
刘远方微微一笑:“这很容易理解,第一,白龙镇离海边较远,有十几公里,海寇抢这里太不方便,即使抢到了也不方便运上船。第二,黄老财和海寇有勾结,海寇帮黄老财杀人抛尸,黄老财给海寇提供粮食和一些海寇需要的必需品,,所以海寇不用抢白龙镇就能获得需要的物资。而龙西镇则相反,龙西镇离海边只有三四公里,而且有两个合适登陆的地点,适合海寇迅速上岸抢掠。而且这些年龙西镇稍微有头有脸可以带头抵抗海寇的都被海寇杀掉了,现在抵抗力非常弱,而且龙西镇周围良田也非常多,每年粮食收成都不错,现在这附近区域刚刚收完稻谷入库,按照往年这时候正在抢种晚稻,真是最合适下手的时间和地点。”
突然南边的树林里“砰”“砰”两声枪响,刘远方脸色一沉,拿出手机:“怎么回事?”
话筒里传来李志伟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和奔跑声:“没~~~~~没事,有一个小子~贼滑溜,趁战士不注意钻树林子里了,战士急了~就开枪了!”
刘远方脸色稍缓:“注意安全,实在不行就别追了。”
“没事~~已经追上了,人在地上,应该是死了。你们别靠的太近,补下枪!”
“砰”的一声。没几分钟,全副武装的一连战士们押着四五十个和当地渔民差不多装束的安南海寇慢慢的从南边走了过来,两个战士还掂着几把刀。李志伟抹抹头上的汗:“蹲下,全部抱头蹲下。”
这帮海寇虽然不知道指着自己的是什么东西,但是刚才领头的下场大家都看在眼里,领头的头目已经跑了那么远,然后砰砰两声巨响,正在急速奔跑的头目就像被大锤击中一样被打死了,这奇怪的东西瞬间镇住了其余的海寇,一个个乖的像刚过门的小媳妇!
看着这帮人恐惧混合迷茫的表情,一个战士按着其中一个海寇蹲下,并摆成双手抱头的样子。有了这一个样本,那几十个马上老老实实的都蹲下抱头。
“高强,马上分开突击审讯!”
“好!”
现在的越南地区还没有自己的语言,用的还是大明朝的南方官语加上安南的地方土语,和白龙镇的百姓说去来除了口音上有点区别,别的地方差异到是不大,所以交流虽然有些困难,慢慢说的话但是还能听懂相当大一部分。再加上全球人类通用语言---肢体语言,基本上可以勉强沟通了。
几个战士同时分别审讯单独海寇,这些安南海寇其实就是越南当地的渔民,听以前抢过钦州的海寇说大明老百姓很富有,而且没有官兵保护,也没人带头抵抗,特别是刚收完稻谷,很容易就抢到很多粮食牲口。然后这些渔民就跟着来了,因为是第一次来,所以让那个被击毙的倒霉小头目带着,来这里找一直合作的黄老财运粮食,谁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了一群杀神。
和刘远方推断的基本一致,高强拿起靠在身边的95自动步枪:“远方,咱们去龙西镇吧?”
刘远方没有立即答应,突然快步走到这群俘虏中,拉起一个黑黑瘦瘦的安南海寇,一把扔在路边:“装够了吧?”
那个黑黑瘦瘦的海寇立马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嘴里急促的说着什么,应该是求饶。
刘远方盯着这个狡猾的海寇:“我问你,你们的人从哪里来?”
“下龙湾,还有一部分沿海渔民。”
“在哪里集合出发的?”
“下龙。”
“出发后分了几路?”
“主要分了两路,下龙那边的最多一路去钦州那边,还有一部分下龙的和沿海的渔民走一路,又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大概五六十条船出来就奔东兴,这些船我们都不认识,听说是下龙水军那边过来的,携带的武器很好。一部分大概三四十艘船经京岛进珍珠湾,我们带这些渔民负责联系黄老财运粮食,剩下的去抢龙西镇的粮食。”
“你们来了几条船?船在哪里?船上还有多少人?”
“来了8条,全部是货船,主要是装粮食,船在我们上岸的地方藏着呢,船上现在没有什么人,为了多运粮食,每艘船只留了一个人看守。”
刘远方又找了两个海寇,分别审问,回答的一样,这才放心,用绳子把这些海寇捆在一起,派一个班的人把这些海寇押回去,正好基地建设缺大量的人力,这也算废物利用。然后抽出一个班,按照海寇来的路线摸回去,连人带船都要带回基地。
打开地图,刘远方皱了皱眉:“强子,你带一个排增援龙西镇,我带剩下的人直奔东兴。”
心里已经清楚各镇海寇数量的高强头一侧:“这怎么行?我去东兴,你增援龙西镇。”
经过审讯,情况基本已经摸清,来龙西镇的只是抢劫粮食的,战斗力低下,而这次进攻东兴的应该是贼寇主力一部分,应该有一部分战斗力,而且进攻东兴的海寇人数应该比较多。
刘远方大概算了一下人数:“这样吧强子,你带一个排增援龙西镇,然后把弹匣没人均给我这边的人一个,李志伟的一排战斗力是最强的,人员也是超编的,刚走了两个个班,你再带走一个排,剩下的也还有大概60个人,应该足够用了!”刘远方拍拍高强粗粗的胳膊“咱们是谁?咱们是最牛B的警卫营!是特战老兵,一个打八十个的。”
高强看看刘远方的脸,知道刘远方是下定了决心,不再争执,带一个排出列,让这个排的士兵每人均出一个弹匣。狙击手和机枪手也不例外,都分出四分之一的子弹交给战友。
刘远方看看天,已经是下午了:“全体队员,检查装备!”
“是!”
“上车”
天渐渐的阴了下来,这季节雨水比较多,老天爷算是照应了,双抢这几天没怎么下雨。白龙镇到龙西镇的公路还没有修,道路是宽6、7米左右的土路,不过总体来说还算平整。白龙镇到龙西镇应该是20公里左右。长长的车队在土路上疾行,带起一条尘土黄龙。一边赶路一边把情况向基地报告,请求基地迅速支援。
离龙西镇还有几里地,就看到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的当地老百姓,哭天喊地的顺着土道向东边的白龙镇拖曳而来,看到汽车这奇怪的东西,一些哭哭啼啼的龙西镇的老百姓惊呆了,吓的纷纷让路,顾不得安抚这些老百姓,刘远方指挥车队急速冲往龙西镇。
龙西镇的布局和白龙镇差不多,毕竟这时代的镇子也没有说建成什么特色小镇啊发展旅游啊什么的。基本都是为了满足当地百姓物资交换而自发形成的。像白龙镇,是以渔业珍珠海的白龙珍珠木材水果经济作物为主体的物资交换地。而龙西镇,比较靠海,主要是渔业类农作物类的物资为主的交换地。这些小镇人口多的一般就是三四百户,也就是男女老少一千多人,像白龙镇人口就比较多些。而龙西镇,这些年饱受海寇袭扰,只有二百多户人家,也就是镇上人口多说大几百人不到一千人。而东兴,属于边境小镇,正常来说是以边防军为主,在明代应该是卫所的卫兵守护,但是由于十万大山的天热屏障,东兴,龙西,白龙这三镇名义上属于大明,实际上根本没人要。不是两广总督或者廉州府不愿意派卫兵驻防,现在廉州府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也没有士兵!
自1428年,明军残部从红河流域的升龙城完全撤出,不仅需要时刻提防不顺从自己的蒙古各部族势力,还要定期南下解决各种流民和土司集团。而现在奢安之乱牵扯了大明在西南的基本全部战力,即使面对小小的安南海寇,都无法解决,只能用禁海令消极面对。而沿海的普通老百姓面对海寇的一次次杀烧抢掠,大明朝朝廷的无所作为,要么扶老携幼背井离乡要没干脆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了海寇的一员。顺便说下在16-17世纪明朝中叶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就是一个海盗的世界。这里有中国海盗、日本海盗、葡萄牙海盗、西班牙海盗、荷兰海盗等等。那时商、盗没有明确的划分,有生意做的时候就是商(走私),没生意做的时候就是盗。他们有时候互相抢,有时候就上岸抢。当海禁宽时,海盗就变成海商;当海禁严时,海商就变成海盗。这些海盗也可以称为“海商集团”。这些海盗(商)集团的势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明朝政治、军事局势。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是中国海盗(商)集团的头子,他假意投降明朝,其实是为了消灭其他的海盗团伙,称霸中国沿海。郑芝龙的手下达到10万人,是当时世界海盗中的“巨无霸”。后来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夺取台湾岛作为反清基地的主力就是郑芝龙的海盗集团。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