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六君子喋血记 天涯 六君子喋血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十一集
1,南海会馆,康有为寓所,康广仁正在焚烧书扎。
一群捕快冲击门来,头领吼道:
把他拿下!
几名捕快上去将康广仁扭住。
头领:搜!
捕快们进入室内,翻箱捣櫃,翻着书籍文稿,折腾得一片狼藉。
一小头目搜得一些信扎,拿来给头领看,说:
这是山东监察御史杨深秀的文稿。还有京机章京刘光第、林旭、杨锐等人的信扎。
头领:带回去。喝令:把他押走!
众捕快拷住康广仁,推出大门,喝道押走。沿街行人纷纷躲避。
2,京城街巷,九门提督衙门的兵勇到处盘查行人,搜捕维新党人。
升降胡同杨锐家中,他正慌忙和夫人收拾财宝装入箱中,准备逃亡。
前天早晨他去军机处当值,天刚蒙亮内宫就传令军机大臣见起,看见几个苏拉在门外交头接耳,有个年长的低声说宫里出事了!
卯正时刻,军机大臣召去了另外两个章京,要他们草拟圣谕,杨锐起身经过瞄了一眼,看见圣谕写的是:“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着革职查办,命步军统领衙门拿交刑部治罪”。
杨锐大惊,心想那日光绪帝托他转交的诏谕于家中丢失了,不知康有为又如何生出事端,追查下来保不定还会牵联自己,于是赶忙托故回到家中闭门不出。
眼看风声越来越紧,杨锐便决意赶忙逃走。正慌忙中,却听得有兵勇吆喝闯进门来,凶煞悪神一样上来就把他抓住往外拖。
杨锐吓得浑身发抖,直喊冤枉。他夫人早已抱着珠宝箱子瘫倒在地。
杨锐被五花大绑,连拉带拖扔上囚车,兵勇押着吆喝而去。
一个骑着高头大马,天戴素金顶的把总,带着一队拿着长枪的兵勇,杀气腾腾奔向半截胡同浏阳会馆。
3,浏阳会馆,“莽苍苍斋”,谭嗣同端坐在书案前,案上摆放着手书岳飞《满江红》词笺。
遠处传来一阵当当鸾铃声和得得的马蹄声。
半截胡同南口,一头漆黑的大骡疾走而来,骡背上骑着一个头戴编蒲遮阳帽,身穿乐亭布袍,足蹬绿皮抓地虎靴,须发皆白的英武老者。
进入大门,老者又飕地跳下骡背。
谭嗣同迎了出去,惊呼:“五爷!”
家人过去接过单刀王五手里的缰绳。
王五:复生,我看你还是离开这儿避一避为好,他们搜查很紧,快跟我走!
谭嗣同:五爷,我不走!
王五:不走?你这是怎么啦?硬是等死吗?
谭嗣同:(神情严肃平静)我就是等死!
王五:你还是跟年青时一样,太任性了!
谭嗣同:五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生不能救国危亡,当以一死相报!
王五紧抓住谭嗣同的双手说:
七爷,事己至此,您还是离开北京吧!我愿匹马单刀,千里相送,那怕他千军万马,重重关卡,老汉我也一定能保您安然无事,回到南方去,重整天下。
谭嗣同:感谢老英雄的厚意,不过,嗣同报国之已定,不可更改了,老英雄还是赶快离开此地。
今后,老丈如再到南方,见到康长素先生和卓如诸友时,请代为致意,嘱他等勿忘死者,不负初衷,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务使我中华古国终有维新之日,富强之时,则余愿足矣!
我有个生死之交的挚友唐才常,听说到日本去追随革命党人去了。我如不幸丧生,他必然要联合党人报仇雪恨,他们若举事,求五爷联络江湖侠士,共襄义举!
另有邓昌将军之遗属,吴大澄先生的晚年,以及家乡之老父孀妻女儿,如蒙照料一、二,则我虽死在九泉之下,也将感谢不尽矣!
王五听了,怆然泪下,老半天说不出话来。
谭嗣同:(指着门额上“浏阳会馆”题匾说,这是家父手笔,我的事如果连累家父,革职发配边疆,也求您能够护送,就像当年护送林则徐大人一样!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阵人叫马嘶之声。谭嗣同推王五快走。
王五:(挥泪)我不能看着你赴死,我一定要救你!
王五说罢跨上骡背,走出院门,夹腿催鞭而去。
4,谭嗣同回到室内,寻思片刻,对李英说:
李英,你快打点行装,立即出城回湖南老家去!
李英哭道:生死患难关头,我怎能离您而去?
谭嗣同:我有要事托你回家面呈夫人!你把行李中夫人为我缝的那件新袍拿出来。
李英垂泪哽咽着收拾行李,拿出那件长袍。谭嗣同接过穿上,抚弄沉思,眼前浮现临别时夫人给他披上新袍的情景。
谭嗣同走到案前,展纸提笔疾书:
(画外音)
“夫人如见:忆及离湘之日,曾相约值为婚十六年之日,设香遥拜,岂知不待那时,你我同命之鸟,便要诀别矣!夫人,嗣同非不念你,只因国难当头,而世人皆以身家之累,迁延观望,不得伸张正义,此国之所以不昌也!嗣同当以一腔热血,唤醒国人!深盼夫人与我同念,则我虽死犹生,含笑九泉矣!夫人、夫人,诀别、诀别!复生绝笔。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七日”
谭嗣同把信交给李英,说:你快出城,回湖南老家,
把信交给夫人。
门外传来一阵喧哗,谭嗣同催李英快走。李英跪地叩头三响,怀揣信扎,提上行李,从后门疾走。
5,一名步兵衙门的翼尉带领十几名缇骑气势汹汹地冲进宅来,那翼尉见了谭嗣同也不行礼,只是大声喝道:
请谭军机到提督衙门接旨!
那些缇骑捕快,也都冲进书房去,动手抄起来。
谭嗣同从容地走到穿衣镜前,整了整仪容;又从中拿出了一卷早已准备好的换洗衣服,准备带到狱中去,又找了几本书籍,装在箧中,便神色自如地走出浏阳会馆。
谭嗣同登上囚车,由众缇骑押着,往步兵统领提督衙门而去。
胡同两边的居民,平常有与谭嗣同熟识的,此刻都站在屋檐下黙默地观望着。许多人想起谭嗣同平日的行径,都禁不住流下泪来。
6,茉莉胡同,监察御使杨深秀寓所。
杨深秀听说谭嗣同等人被捕,异常悲愤。
他独自坐在窗下的书案边,阅看《宫门抄》上刊印的“垂帘诏书”。当他读到“因念社为重,再三吁请慈恩训政,仰蒙俯如所请,此乃天下臣民福”时,不禁冷笑几声,愤愤地骂道:掩耳盗铃,愚弄天下!
他的夫人已经摆好晚饭,在西屋等他吃饭。催了他几次,他才站起身,走到庭院里。
只见暮色苍茫,一庭秋影,悬在东天空的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白光。他走到藤萝架边,忽然想起他在这里曾经向康有为表示过:“朝中如有徐敬业,我定为骆丞!”
如今皇上受难被禁,天地反常,日月变色,他作为言官应抗疏力争,作为今日之骆宾王,作讨那拉氏之檄;可是,垂帘之诏既下,祸变已成,就凭一纸疏言,能有回天之力么?
他在藤萝架下来回踱步,陷入苦思。
上书抗争,肯定不能挽回朝局,但孔孟的成仁取义之道,深深地扎根在头脑之中,给了他很大的力量和勇气。他立刻又回到北屋,展纸提笔,首先写了句:
奏为请皇太后撤帘归政,不宜预政事,仰祈圣鉴事。
他停笔思肘,思绪愤激,接着振笔疾书,切陈国难,历数光绪推行变法的政绩,直言皇太后不顾国家安危,顽固守旧,威权枉法,无端剥夺皇帝的权力,非法逮捕维新大臣,重演垂帘干政的故伎,违背道统………
他一气呵成之后,扔下笔,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又站起来慷慨激昂地颂读了一遍,决意明日上奏。
他知道这封奏折,不但无力回天,甚至会激怒太后和守旧大臣,危及自己的生命,但他认为,只有这样行事,才于心无愧,于天下无愧,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他走到歺桌前,自己倒了満满一杯酒,一饮而尽!

百度搜索 六君子喋血记 天涯 六君子喋血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六君子喋血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狮石堂主曹宗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狮石堂主曹宗国并收藏六君子喋血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