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百度搜索 六君子喋血记 天涯 或 六君子喋血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二集1,湖南浏阳后街,一所高宅大院,门匾上写着“鸿禧”二字。
内房已掌灯、谭嗣同送客回房,神采俊逸。背手在房内踱步。夫人李闰娘正在赶做一件新袍。那七岁养女蓉儿坐在边玩耍。门外,家人李英正在打点行装。
蓉儿:爹爹,京城离这儿很远吗?
谭嗣同:(转身把蓉儿拉到身边)很远,在北方。蓉儿,爹爹去了,你要听姆妈的话。
蓉儿:爹爹,你到京城做了官,要把姆妈和我接去玩。
谭嗣同:(望夫人,一笑),爹爹不是去做官,是去办事,办完了就回来。
蓉儿:那您就快点回来噢!
谭嗣同:好。天不早了,你快去睡吧!
奶娘进来把蓉儿带走,蓉儿回头说:
“爹爹,你要快点回来噢,我和姆妈在家里天天给你烧香。
谭嗣同点点头,李夫人凄然。
谭嗣同依旧踱步。他走近挂在墙上的宝剑,取下抽出看了看,又插进剑鞘挂好。
李夫人:夫君,你此番进京,辅佐圣上、恢宏大业,得遂平生志愿,我不能不替你高兴。只是你大病未愈,匆匆远行,叫人放心不下。
谭嗣同:夫人,挽救危亡只争朝夕,皇上召我进京,生死尚当不顾,怎能因微恙一再滞留。你看,我这不是康复了吗?
李夫人:你可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嘛?
谭嗣同:四月初三,喔,我想起了,那年今日今夕,正是我们成婚之时呢!真是日月如梭,整整15年了,按西洋规矩,该做水晶婚纪念呢。
李夫人:承蒙夫君恩爱,只是为妻命不好,不曾为你你生得一子,耽误了夫君青春。
谭嗣同:(走近夫人)快别这么说了。自从成婚后,我走南闯北,家务全凭你一人操持,真不知如何谢你呢。惟愿我俩生生世世、同住莲花。
李夫人:仕途坎坷,风云难测。夫君此次进京,不知何日才能相会。我们各在天壤,你也不必挂念于我,只是有一件心事,但愿夫君万要依我。
谭嗣同:夫人何事,我怎得不依?
李夫人:夫君平生为国为民,将身家置之度外,我虽是妇道人家,也略知大义,心甘情愿。但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君此后孤身在外,若遇得知己女子,或成佳配、或接纳偏室,无一不可。但求得继谭家香火,我方心安。
谭嗣同:这件事我万万不得依你。目下有亡国亡种之忧,我怎能为一门香火耿耿于怀?我无论身居庙堂,还是流落江湖,你们母女,自当生死不忘。夫人,你应安心抚养蓉儿,女儿虽是领养,但天资尚好,日后必有长进。我若遇不测,你也可与她相依为命。
李夫人双泪俱下。谭嗣同眼睛也湿了。他徘徊窗下,有顷,说:
夫人,你要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勿喜勿悲,听其自然。
李夫人咬断针线,起身将新袍披在谭嗣同身上。
2,浏阳河码头,五艘官船解缆待发。家人李英已把行李安顿好,只待谭嗣同上船。岸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维新人士.
父老乡亲和地方官绅。
谭嗣同和时务学堂的诸生热烈话别:
“老师此行,定能遂维新之愿!”
“老师平生志愿,学生定承其后!”
“诸生当共同努力、奋发向上!”
谭嗣同正挥手告别,踏上跳板,忽听得岸上啸啸马鸣,有人高呼:“复生慢走—”只见河堤上一匹白马喷着鼻子跑过来。马上跳下一人,挤身来到河边。谭嗣同一看是挚友唐才常,急忙返身上岸。
谭嗣同:佛尘,你怎么赶来了?
唐才常:小弟有一言,特地赶来相告。(轻声)前不久,我同孙文兴中会联系上了。
谭嗣同:请你代我向他们致意。嗣同此次进京,成则有利于天下,万一失败,也可惊醒国人,起来推翻满清,复兴中华。
唐才常:后会有期!
谭嗣同:多多保重。
他们拱手一别。谭嗣同登上官船,向岸上连连挥手。
船离了岸,破浪而行。
岸上,唐才常跳上马,奔腾而去。
3,一艘客轮离开江汉关码头,在滚滚江波中航行。
谭嗣同倚立船舷上,遥望南岸蛇山和武昌城。
李英:七爷,老爷在湖北巡抚任上,我们不去看望他吗?
谭嗣同:不去,免得牵连他老人家。
李英不解地望着。
谭嗣同深情地望着蛇山,他知道,山下就是巡抚衙门,父亲便在那里。
客轮驰过汉阳兵工厂,鸣笛两声,船身忽然剧烈波动起来。谭嗣同走到驾驶室门口。问道:“怎么了?”
船长出来一看,知是朝廷命官,回道:“英舰一艘,遇客船不减速,不讲规矩!”
谭嗣同一望,果见一艘挂米字旗的炮艇疯狂驰过,传来艇上水兵狂笑声。谭嗣同气愤至极地说:
“长江大河,乃是中华民族的脉动,岂容外舰横行霸道!”
一阵大浪袭来,船身颠簸得更厉害了。船长急令停机。
谭嗣同扶栏怒视。
4,天津小站新建军校场。一杆黄龙大旗在猎猎西风中辟啪作响。
新建军五千官兵排成方阵,一色德式军装:大盖帽,铜扣,对襟陆军制服,马裤,绑腿,腰束皮带,背挎快枪,刺刀闪着寒光。
传令兵骑着一匹快马,从校场外跑来,驰到将台前勒住马,立正向立马在将台前面的总督官报告,然后勒转马头急驰而去。
远处传来一片马蹄声。十几个亲兵身佩短剑,腰挎手枪,骑在高头蒙古大马上,缓缓来到校场门外,下了马,夹道肃立在两旁。
西乐队高奏乐曲。
袁世凯骑在高头大马上,全副戎装、目光炯炯,在一大群外国教习
幕僚参谋侍卫的簇拥下,走进校场门。
总督操练官立即发出响彻全场的口令:
“”立正一敬礼!”
全体官兵肃立敬礼。
袁世凯一直走到将台前下了马,然后缓步登上将台,迈着方步,走到前沿,威产地扫视全场,挥挥手,回到帅座坐下。他和德国教习磋商了几句,便传令操演。
校场上顿时口令嘹亮,旌旗翻飞,队列变幻莫测。
接着是骑术比赛,五马一组,龙腾虎跃,经将台飞驰而过。
袁世凯十分得意。
正在这时,传令兵又一骑飞到,滚鞍下马向袁世凯报告:
“报告大帅,总督大人到了辕门!”
袁世凯向总操练官交待几句,便上马带着幕僚们离开了校场。
5.新建军辕门内厅。荣禄和袁世凯分主次坐在堂上。
四名壮汉抬出两个大礼盒,放在厅中,打开盒盖,里边满是金银元宝,绸缎毛皮,西式枪剑。
荣禄:慰亭将军治军有方,兵骁将勇,整肃精壮,深堪嘉奖。这是本督一点心意,以慰将军治军之劳。
袁世凯:(离座谢恩)卑职何敢膺此厚赐。
荣禄:请慰亭哂纳,不必推辞。新军将士,本督另赏每人新衣一套,大洋20。
袁世凯:谢制台大人恩赏。
侍卫献茶。
荣禄:今皇上颁诏变法,朝臣议论不一,将军看法如何?
袁世凯:甲午战后,国力贫弱,确有变革必要。但改革只在开矿练兵,开办洋务,大经大法、不容轻改。卑职过去列名列“强国会”,亦本此宗旨。康有为等人激进过甚,有违祖制,卑职早与他们断绝往来了。
荣禄:列名“强国会”旨在谋求富强、无可厚非。皇上举贤任能,近来又命各省推荐干才,湘省谭嗣同日前前过津晋京诏见,慰亭将军精明强干,堪当重用,夲督拟向皇上推荐。
袁世凯:(站起)卑职笃守军人天职,惟制台大人马首是瞻。
荣禄:慰亭请坐。你我兄弟之情,袍泽之谊,何拘礼节。
袁世凯:(坐下)新军初创,还望制台大人指教。
荣禄:我看新建军中,虎贲五千,猛将云集,只是文职人员太少。本督特带来几名文职人员,以充帐下,不知将军意下如何?(说着一招手)
鹰眼钩鼻的三名文职人员走出,站在厅中,向袁世凯立正敬礼,各报姓名。
袁世凯:谢制台大人关照。
他转身示意侍从副官领他们下去。
6.津京官道上,几辆骡车急急奔走。其中一辆车内坐着谭嗣同,他不时拉开窗帘看看沿路的田野村庄,眉目露出忧虑。
宣武门外街道,一段段被翻挖过,坎坷不平。有的地段又被行人踩踏成路。行人络绎不绝,有提着鸟笼闲逛的八旗子弟,有招事惹祸的散兵游勇,有丧魂失魄的落第士人,有化斋云游的和尚道士,有挑帘相面的术士先生,有行气要饭的乡老孤儿。时有官轿吆喝而过,或骡车驰行,里边坐着碧眼高鼻的洋人。
谭嗣同乘坐的骡车经过京城街道。市面萧条,一家制衣店门外招贴:
“本店承制各类西服”
一家茶馆里,满堂闹哄哄的,里边有一班唱昆曲的,一处说评书的。门口茶桌上,坐着一个屡试不第的老秀才,一个酒槽鼻子的贤良寺僧人,在喝茶闲聊。
秀才:八股乃是代圣贤立言,科考殿试为千百年祖宗成法,如今一旦废弃,是断我国朝命脉啊!
僧人:你穷经皓首,亦无出头之日了。那康有为是想当中国的教皇。听牛太监说,皇上都入了天主教,在宫中设立了礼拜堂呢!
秀才:像康有为这种鼓吹异端邪说,乱我大清江山的人,真该天诛地灭呀!
僧人:皇上吃了康有为进的药丸,迷失本性,急躁异常,不日将有大变啦。
秀才:(轻声)僧主,你消息灵通、直达大内,凭这孩儿班胡闹,老母班就不管了?
僧人:(闭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放心,有太后在,能拆庙宇乎!
秀才:(连连点头呷了口茶)什么维新变法?尽是胡来,据说种田必使机器,灌田要用沸水,还用玻璃罩罩田,哪来那么大的玻璃?可笑,可笑!
一群八旗子弟闯进门来,店主立即出来招呼。他们掀开店主,径直闯到唱昆曲圈子里,围着那女子调笑。有的上去着要亲嘴,班主拍案怒斥,双方相互扭打起来。
一八旗子弟:皇上要我们自谋生资,我要讨个织女呀!
其他人都大笑起来,哈哈,哈哈!
街道上,一辆骡车驰过,车中端坐的正是进京的谭嗣同。
秀才:听说谭嗣同进京了?
僧人:天罡星下凡了!阿弥托佛。
百度搜索 六君子喋血记 天涯 或 六君子喋血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