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中华世纪谈 天涯 中华世纪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公元前99年——前91年  李陵战败投降。司马迁因言获罪。民变频发。巫盅始起。
李广的孙子李陵也参加了这次战役。但不幸的是,李陵战败投降。
李广利出征前,汉武帝召见李陵,安排他给李广利押运粮草。李陵不乐意干,希望上阵杀敌立功。爷爷李广对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最后一次出征因为迷路耽误战事,自杀谢罪。李陵非常希望能够杀敌立功,为李家雪耻。他主动请缨率军北上牵制匈奴,使匈奴不能集中兵力攻击李广利的西征部队。
汉武帝对李陵不服从分配有些不悦,但同时觉得李陵的作战计划可行。汉武帝说,我已经把部队都派出去了,再没有骑兵派给你了。
李陵说我愿领五千步兵出征,以少胜多,直捣匈奴王庭。
汉武帝觉得李陵有股子李广的豪气,答应了。
李陵于是带着五千步兵北上寻敌。他直奔匈奴王庭而去,果然撞到匈奴单于。
单于率领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
李陵立即让运粮车围成营寨,让长矛手和弓箭手依托营寨列阵迎敌。匈奴来攻,汉军箭矛齐下与其搏杀,歼灭了数千匈奴人。
单于见三万骑兵竟然对付不了五千步兵,再调五万匈奴骑兵过来助战。
五千对八万,众寡悬殊,李陵不得不边战边退。不过步兵想摆脱骑兵太难了。李陵击退追兵赶紧跑,很快就被追上。再击退再跑,又被追上。虽然每次激战都能击杀匈奴几千人,但架不住对方人多。李陵无法脱身。
匈奴单于打着打着突然感觉不对劲,认为李陵这是诱兵之计,想把自己引到汉朝边境,后面肯定有伏兵。他下令别打了,赶紧撤吧。
可就在这时,李陵军中一个小官受到校尉的责罚,叛逃到匈奴那边。他告诉匈奴人,李陵后面根本没有伏兵,这就是一支孤军,而且汉军的箭已经快用完了。
单于大喜,挥军轮番猛攻,不给汉军任何喘息机会。李陵击退匈奴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最终弹尽粮绝,带来的5000兵卒死伤大半。李陵无法再战,下令趁夜突围逃走。
士兵一听让他们突围,一窝蜂跑了。李陵身边只剩下十几名卫兵。李陵带着这十几人往外跑,被匈奴几千骑兵追上。李陵知道跑不掉了,只得投降。
李陵的五千军队最终活着回到国内的只有四百多人。
李陵战败投降。消息传回长安,汉武帝震怒。汉武帝觉得李陵没有战死沙场而是屈膝投降简直丢尽了大汉王朝的脸。群臣同声附和,一致声讨李陵。
太史令(史官)司马迁默不作声。
汉武帝问司马迁你是什么意思?
司马迁说:李陵以五千步兵抗击八万匈奴骑兵,并且歼敌上万,功不可没。至于说李陵投降让我看来只是权宜之计,诈降而已。
汉武帝一听勃然大怒,认为他蓄意为李陵开脱。并且司马迁话里话外好像在讽刺汉武帝:你那大舅子歼敌一万自损两万,还不如人家李陵呢。汉武帝下令将司马迁处以宫刑。
司马迁就是被称为史家绝唱的《史记》的作者。
匈奴收了李陵感觉汉军再没有值得畏惧之将,开始尝试恢复旧时势力。匈奴跟西域接壤,出兵控制车师(新疆吐鲁番)截断了丝绸之路,并且派兵袭击了雁门关。
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去战匈奴。李广利率领十几万北上寻敌。
匈奴单于得知汉军杀至漠北,横下心要跟汉军决一死战。他把将士的老婆孩子、财物辎重都迁到余吾水(蒙古国的土拉河)北岸,在余吾水南岸布阵应敌。
单于这着比项羽的背水一战还狠。你老婆孩子就在你身后眼巴巴地看着你呢。你要是打输了,他们就完了。只有打胜才能救他们。
单于用这种损着也是出于无奈。匈奴被汉军撵到漠北之后人心涣散,凝聚力下降,战斗力也下降。八万对五千都打不赢就是一个例证。此战再不胜,匈奴再无立足之地,所以只许胜不许败。
两军交战之后,匈奴人豁了命的打。十万人竟把十几万人包围。李广利见势不妙豁了命地往外冲,最终突围而出。
李广利不善战但善突围,两次被围都有惊无险。损兵没折将,汉武帝也没怪罪,就算他打平了。汉武帝也是无人可用了,没办法。
匈奴单于在战后得病而死。匈奴内部因为争位发生内乱,无暇发动战争。汉朝国内也不平静,骚乱频发。汉武帝也无暇顾及匈奴。汉朝边境的战火暂时平息。
起先,汉朝因为连年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支撑庞大的军费,汉武帝横征暴敛,搞得天怒人怨。他又以酷吏峻法作为横征暴敛的后盾,更加刺激得变乱频发。百姓动辄受刑也就不再尊重法律。有些人认为左右都是死,索性揭竿而起,武力对抗暴政。
各地民变此起彼伏。“大群至数千人,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两千石;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道路不通”。这俨然是秦朝末年的景象。
史书称之为“盗贼”。其实他们跟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没什么区别,都是反抗暴政。当然“掠卤乡里者”被称为盗贼并不为过。
汉武帝派兵镇压,压下葫芦漂起了瓢。变民逃进山里跟官兵打游击。
汉武帝杀人也是真能下得去手,不仅杀变民也杀跟变民有过来往的人,不管是提供过饮食还是提供其他方便都以通匪论斩。成千上万地杀人,搞得全国血雨腥风。
很多官员因为剿匪不力也被汉武帝杀了。其他官员担心人头不保,只好隐匿不报。但是不报不等于没有。变民越闹越凶,官府想瞒也瞒不住。纸终究包不住火。汉武帝于是派“直指使者”(相当于钦差大臣)带兵下去巡查,先斩地方官再剿变民。但民变频发仍然不能根除。
不仅百姓怨恨汉武帝,官宦贵族也怨恨汉武帝。朝中频发巫盅[gǔ]案,也就是利用邪术诅咒汉武帝的案件。
巫蛊是一种古代巫术,包括诅咒和下毒。下毒难度较大,巫盅多是诅咒。把仇家的形象刻成木偶,每天对着它诅咒,或用针扎或用箭射,诅咒仇家早日得病身亡。其实这玩意只能供自己出气,对仇家毫无作用,但古人迷信,相信能置人于死地。
巫盅案有的可能是真的,有的很可能是诬陷。但汉武帝一心追求长生不老,最恨有人诅咒他早死,遇到巫盅案总是不能冷静细查,恨不能把诅咒他的人千刀万剐。巫盅案多是冤案。乃至皇后太子也因为巫盅案丧生。
汉武帝越到老年越变得偏执而多疑。按理说汉武帝已过耳顺之年,应该能听进不同意见。但事实正相反,汉武帝耳逆得很,越老脾气越大,容不得半点不合他心思的事,总把人往坏处想。用老百姓的话讲他已经老糊涂了。
有一次他坐在大殿里,恍惚看到外面有一个人提一把宝剑一闪而过,急叫侍卫抓刺客。门外站岗的侍卫谁也没看到所谓的刺客,但谁也不敢说皇上你老眼昏花了,只能无头苍蝇似地乱追乱搜一番。
汉武帝见侍卫没抓来刺客,认定是守宫门的侍卫放跑了刺客,一面叫人去斩了门卫,一面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搜捕。
整个长安城被闹得鸡飞狗跳也一无所获。汉武帝依然不依不饶,一口咬定是守城门的官兵放跑了刺客,又下令处斩了守城门的门卫。
史书上说“巫盅始起”。在此之后,巫盅之风开始兴起。
公孙敖是抗匈名将,不久前跟随李广利北伐匈奴,因为作战不利,伤亡士兵过多,被汉武帝下狱。妻子被人告发搞巫盅诅咒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对巫蛊之术深信不疑,听说有人对他下巫蛊,勃然大怒。我说我怎么一直老闹病,原来是有人诅咒我。汉武帝大怒,将公孙敖一家灭族。
公孙贺在抗匈战争中也是屡次立功,因功封侯拜相。他的儿子公孙敬声抓住一名皇帝督办的江洋大盗。这家伙在狱中上书汉武帝,声称公孙敬声私通阳石公主(卫皇后的女儿)并且巫盅皇帝。汉武帝马上叫人去调查,果然在告状人说的地方找到了木偶。汉武帝认为证据确凿,将公孙贺一家灭族。
这事还牵扯到阳石公主。阳石公主本是私通案,不知道怎么审成了巫盅案,还牵扯到另一位公主和卫青的儿子。两个公主都是卫皇后的女儿。卫青的儿子是卫皇后的侄子。卫皇后的女儿当然也是汉武帝的女儿。卫皇后的侄子也是汉武帝的侄子。但汉武帝仍然将他们处死。卫皇后也因此失宠。
汉武帝任命的执法官都是酷吏出身。酷刑之下,酷吏想得到什么样的口供都能得到。受刑人不但全盘认罪还会按照酷吏的意思攀咬别人。
有心术不正的人看到告人巫蛊有这么大效果,贵如公主、尊如丞相的人都能轻易扳倒,开始用来报复仇家。但凡跟谁有仇就告他巫蛊,结果导致无数人无辜被杀。巫蛊之祸愈演愈烈。

百度搜索 中华世纪谈 天涯 中华世纪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中华世纪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笑谈正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笑谈正说并收藏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