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中华世纪谈 天涯 中华世纪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公元前995年——前922年  昭王伐楚,丧六师于汉,王溺水而亡。穆王西巡狩,颁吕刑,百岁而卒。
周康王死时把王位传给儿子周昭王。他交给儿子的是一个既无内忧又无外患的国家。但王朝到了周昭王手上开始走下坡路。
昭王任上就干了一件大事:伐楚。结果兵败身亡。
西周为什么跟楚国打起来了不得而知。有说法是周昭王想开疆扩土。有说法是楚国恼怒周王轻慢,拒绝再向周王称臣纳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楚国我们前面提过,只不过是一个虾兵蟹将级的小诸侯子爵。
按照《周礼》,子爵封地百里。但是这说的是上限,不是实封。按照孟子的说法:“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子爵的封地只有五十里。如果以后又立新功再加封。但不管加封多少次,只要还待在子爵这一级,就不能超过百里。
姜太公最初封国也不过百里。孟子说:“太公始封地也,亦为方百里也”。但后来“三监之乱”、“周公东征”时,姜太公又立了大功,得到加封。从黄河到东海,其间诸侯、官员都归他管。姜太公在战争中占领的东夷方国也归他所有。齐国的疆土“更方五百里”。“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楚国对周朝来说寸功未立,肯定不会有加封。所以楚国不过是一个封地五十里的小国而已。
不过,楚国既然已经跟周朝翻脸,肯定也不会再遵守周朝的法度。这些年不断扩张,楚国的疆土肯定早已突破五十里的上限。
另外,按照周朝制度,公侯能够拥有三师编制的军队;伯爵能够拥有两师军队;子爵男爵只允许拥有一师的军队。一师军队2500人。而西周王朝有多少军队呢?至少十四个师。“西六师”驻守镐京,是周王的御林军。“殷八师”驻守中原,监视原商朝的疆土。楚国敢跟周王朝叫板,实力肯定不容小觑。楚国肯定在突破疆土限制的同时也突破了军队数的限制。否则周昭王也不至于御驾亲征,全起最精锐的西六师去打楚国。
楚君熊绎在中原受到冷遇后对朝贡周王朝不再积极,闷头发展自己的实力。经过熊绎和他的子孙的努力,楚国现在已经成为汉水流域的强国。
别看楚国在中原受歧视,回到南蛮之地却倍受尊敬。楚人来自中原,南迁时把中原的文化和农耕技术也带到南方。和当地人相比,楚人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高出一大截。楚人在南方就相当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凭借技术优势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楚人在荒蛮的南方发展很快,被周边南蛮部落奉为老大。楚国也想开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与其在中原当孙子还不如留在南蛮当爷。楚国索性不再搭理周王室自由发展。
或者是楚国停止朝贡惹恼了周昭王,或是楚国发展迅速让周昭王感受到威胁,周昭王决定给楚国一些颜色看看。
按照《竹书纪年》记载:“王(指周昭王)即位,复设象魏”。也就是公开展示法律。
周康王推行周礼,对诸侯实行怀柔政策,尽量不诉诸冷酷的法律。“唐迁于晋,作宫而美,王使人让之”。唐国南迁建立晋国,修造的宫殿超标。康王只是派人去批评他,并没有做出更激烈的反应。当然,他的怀柔政策也造成姑息迁就的后果。楚国不再朝贡,恣意扩张,也没有受到惩罚。
周昭王上台后决定依法治国。谁敢触犯法律谁就要受到惩罚。他倒不在乎楚国进贡的那一点茅草,而是不能容忍楚国对周王室傲慢的态度。朝贡代表着臣服。拒绝朝贡就意味反叛。一个虾米级的子爵都敢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会引起其他诸侯效仿。
周昭王决定讨伐,以儆效尤。他亲率六师军队南下讨伐楚国。
楚国发展再快也不可能跟周朝匹敌。对付一个小小的楚国应该用不着动用这么多军队。周昭王之所以如此肯定是想借讨伐楚国之机征服整个南方,进一步扩大周朝的版图。
周军南征势如破竹。南蛮部落望风而降。楚国也跑来谢罪。周昭王决定再给楚国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在得到楚君朝贡的保证后撤兵回国。
周军撤走了,楚国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不肯朝贡。周昭王大怒,三年后又亲帅六师前来讨伐。结果军队渡汉水的时候,“天大曀([yì]阴沉),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对于天象异常,野鸡野兔都炸了窝,很多人倾向于发生了大地震。正在渡河的周军葬身汉水。
周昭王也不幸做了落水鬼。
有人说是当地人在周昭王的渡船上做了手脚。也有人说是桥塌了。甭管哪种死法,总之周昭王“伐楚不归”,“卒于江上”。
周昭王死了事小,六师没了事大。周王朝的军事力量一下少了一半。诸侯开始轻视王室。
伐楚失利被视为周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楚国击退周军威名远扬成为南蛮霸主。经过几代国君的不断扩张,楚国在蛮荒之地打下一片天,成为当地的大国、强国。并且楚国控制了南方铜矿产区,成为富国。
公元前977年——前841年  穆王西征犬戎,与楚联合伐徐,又于涂山大会诸侯,作《吕刑》。共王、懿王、夷王之时,王室日渐衰微。厉王晚年好利,国人袭之。厉王出奔于彘。大臣周、召二公“共和行政”。
周昭王死后,太子继位,是为周穆王。
周穆王在历史传说中的段子比较多,是很多故事中的主角。
传说他有八匹骏马,日行万里,腾云驾雾。他驾着八骏拉的战车西征犬戎,一直打到天山瑶池王母娘娘他们家。恰好玉皇大帝不在家,周穆王便和王母娘娘发生了***。
据《山海经》的描述,王母娘娘“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仿佛《阿凡达》里的纳美公主。她有一只大青鸟相伴,更和纳美人的飞龙对上了号。
他们分手时以诗相赠。据《穆天子传》记载,王母诗云:“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之无死,问复能来。”穆王以诗相和:“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把古诗翻译成现代诗就是,王母:白云逐日飞,山川百转回,迢迢千里路,何时再相会。周穆王:且把相思储蓄,日日丝丝缕缕,留待执手相聚,更将本利双取。
两人诗罢洒泪而别。
他们的美好邂逅也被《史记》所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穆王的确西征过犬戎,但在西征期间见到的其实不是王母娘娘,而是新疆某部落的女酋长。
按照周穆王“西巡狩“的路线,他从甘肃、青海一直跑到新疆,最远到了中亚。周穆王被称为史上第一位旅行家。《穆天子传》被视为史上第一本游记。
周穆王之所以急急告别西王母,是因为国中有事。徐国带领东夷人已经打到东都洛邑。周穆王急着赶回去救火。
徐国是当前东夷最强的国家。“三监之乱”时,徐国曾参与闹事被周公打败。周穆王西征,国内空虚,徐国借机再次闹事,并且是带头闹事。徐国领着几十个东夷诸侯向西周发动进攻。据说前锋已进入陕西境内,直指西周的都城。
周穆王一面回奔,一面号令楚国出兵相助。楚军攻击叛军侧翼,周军正面反击。在两军夹击下,徐国落败而走,远遁南方。
从楚国肯听命于周穆王的情景看,周昭王的南伐是有效果的,并且周昭王不像是死在楚人之手。否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周穆王也不会请楚国来帮忙。另外,周军六师可能没有在汉水全军覆没,只是周昭王意外落水同时有部分士兵遇难。否则周穆王没有实力西征犬戎,东伐徐国。
周穆王打败徐国之后,顺势发动南征,横扫长江两岸。
战争结束后,周穆王在涂山会盟诸侯,接受新老臣服的诸侯前来朝贡。
这是周穆王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周穆王后期转入文治,颁布了由吕侯起草的刑罚,史称《吕刑》。
《吕刑》是和《周礼》配套使用的。《周礼》所鼓吹的就是《吕刑》所维护的。《周礼》定规矩,《吕刑》定刑罚,谁不守规矩就用大刑伺候。
《吕刑》主要内容是刑法的原则性问题。
《吕刑》的有些原则跟现在相同,比如罪刑相适。有些原则跟现在不同,比如疑罪从轻。我们现在已经改为疑罪从无。古代允许以罚金代替刑罚,这是现在所不允许的。那样的话就给有钱人开了口子,权贵之人就可以免于刑罚。古代遇到数罪并罚是重罪吃轻罪。我们现在是数罪的刑罚累加。
《吕刑》规定了五种刑罚:墨(刻字)、劓([yì]割鼻)、膑([bìn]剜膝盖)、宫(阉割)、大辟(死刑)。
按照《史记》的说法,五种刑罚的有关条文共有三千条。但没有保留下来。现在能见到的《吕刑》就是这么一个类似前言的东西。
但是不管怎么说,法律的制定和公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可以促进知法守法,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法由口出、官大法大、随意立法的现象。总归是件好事。
传说周穆王百岁而崩。按照《史记》记载,他即位时就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这样算起来死时105岁。在古代这几乎不可能的事。现在史学界对周朝断代的考证争议非常大。

百度搜索 中华世纪谈 天涯 中华世纪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中华世纪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笑谈正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笑谈正说并收藏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