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百度搜索 袁阀 天涯 或 袁阀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经是八月深秋,但贼枭白绕仍然.着黑黝黝的胸膛,虬结的肌肉一览无余,听了张燕的话,大声嚷嚷。张燕目光如炬,冷哼了一声:“哼,战场之上应该占据主动,岂可任由敌人牵着鼻子走?牵招想让我分兵援救孙轻,我偏偏不出兵!”
说着话,扫了一眼传令的斥候,厉声道:“传我军令给孙轻,让他拼死拖住孙礼和牵招,那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在破城之前拖住郝、王二人的兵马!”
“诺!”
斥候答应一声,打马离去,马蹄在黄土地上卷起一溜烟尘。
张燕再次扫了一眼身边的众将领,下令道:“全军拼死攻城,在夕阳落山之前,一定要攻破定襄!先登上城头,站稳脚跟者赏黄金百两,加将军封号!”
随着张燕一声令下,立刻有十几骑传令兵打着帅旗,绕着定襄城高声悬赏:“张昭烈有令,先登城者赏黄金百两,加将军封号!畏缩不前,贪生怕死者,立斩无赦!”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传令兵的鼓动下,伴随震天动地的隆隆鼓声,在凄凉悠扬的号角助威声中,六万多黑山贼再次向着定襄城墙发起了潮水一般的攻击。
一天的恶战下来,城头的军民已经阵亡了两千多人,只剩下不到四千疲惫的军卒,以及两千多士族的仆人和平民百姓,再加上两千多老弱妇孺,对城下的抵抗就像灯灭油枯的火苗,越来越微弱……
更加要命的是城上防御物品越来越少,初始的时候,城内有二十万支箭支,但连续多曰的坚守,已经剩下不到四万支弩箭,滚石和擂木更是所剩无几。
无奈之下,没有兵器的民夫只能从墙上揭下瓦片,推倒墙壁,用砖头、瓦片、残垣断壁来击打城下的敌人,老弱妇孺更是用家里的锅碗瓢盆来砸城下的贼兵,定襄城已经只剩下最后的一口气……
“我砸死你们这些狗曰的贼兵!”
一个扎着髫角的十二岁儿童,拿着手里的瓷碗,狠狠的砸向登城的士兵。他的名字叫张二狗,是守城的军民中年龄最小的。
扔下的瓷碗砸中了城下的一个士兵,可惜小孩的力气终究太小,再加上士兵头戴铁盔,瓷碗摔的粉碎,也没有伤到士兵。
“你这娃儿自己找死!”
士兵大怒,嘴里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拈弓搭箭,朝着城头的张二狗射出了一箭。
“噗”的一声,箭支一下子贯穿了孩童的胸膛,鲜血迅速的染红了二狗的衣衫,正是花季的少年身体顿时绵软无力,仰头向后倒去……
“二狗!”
张二狗的爷爷今年六十九岁,是守城军中中年龄最大的。看到孙子喋血倒下,满头白发的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颤巍巍的嘶吼一声,从地上摸起一把朴刀,迎着爬上城头的一个悍卒扑了上去……
率先登城的死士,哪个不是精悍的亡命之徒?又岂是满头白发的老翁可以相提并论?
“老家伙,自己找死!”
一个身高八尺,满面虬髯,虎背熊腰的的军候手提红缨枪,向前一枪刺出,便如毒蛇一般戳进了老人的身体,自前胸入后背出;老人惨叫都没来的及发出,便不甘心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哈哈……痛快!”
虬髯悍卒笑的面目狰狞,手中长枪用力,将老人的尸体挑了起来,恶狠狠的向城下的护城河中抛去,“老家伙,不在家里看孩子,自己来找死,怪不得爷爷!”
“狗贼,纳命来!”
看到不遗余力帮着守城的一老一少喋血城头,王凌的眼中**着灼人的火苗,手中的佩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狠狠的劈向了这个得意的悍卒。
刀是百炼精钢所铸,兵刃锋利的可吹毛短发,这一刀包含了整个定襄军民的愤怒,这一斩,力量何止千斤!
只听发出“咄……噗……”的一声,这名适才还凶神恶煞一般的悍卒被从头顶硬生生的分成了两段。
头盔被劈成了两块,从头顶中间切下,将颈部劈成两段,又切断了上身所有的骨骼,一直从阴.部避开,将整个身体分成了两段
鲜血“砰”的一下,像炸开的烟花一样,洒满了城头!
王凌这一刀,生生的把第一个登上城墙的悍卒劈成了两段,周围的人无不为之震撼,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摒住了呼吸,生怕下一刀就会劈到自己头上一样。
一时之间,城墙上鸦雀无声。
一架云梯,高有五丈,从墙角下靠到了城墙上,此刻正有十几名兵卒头顶盾牌,提着钢刀,像爬树的蚂蚁一样向上攀登,最顶端的几人却被王凌生劈悍卒的壮举所震撼,一时间忘了行动,呆呆的望着向城下坠落的两段血尸……
“嗬吼……”
王凌一声呐喊,将佩刀别在腰间,跨前一步,双手抓住了云梯, 用尽全身之力,将云梯从墙头上甩了出去,正顺着梯子向城头上攀爬的士卒顿时像下锅的饺子一样,“噼里啪啦”的向地面掉落……
有人掉进了护城河,被水呛的晕死了过去;有人坠落地面,摔得筋骨断裂,惨叫连天;也有人不幸落到了兵器上,被锋利的刀刃刺破了身体;一命呜呼;更有甚者,头下脚上,在坠落过程中丢掉了头盔,脑袋一下子撞到了坚硬的地面上,摔得白花花的**溅了一地……
王凌盛怒之下的大爆发,极大的鼓舞了南城门的军心士气,众军民齐齐发一声喊,人人争先,各个拼死,将爬上了城头的黑山贼兵撵了下去。
定襄城中毕竟只有一个王凌,但却有四面城墙。南门虽然打退了贼兵的一波猛攻,但其他三个城门却已经岌岌可危,定襄已经是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裨将丁盛领了十几名亲兵,从东门赶到了南门,拉住王凌的胳膊道:“太守,贼兵势大,恐怕定襄是守不住了,咱们突围吧?末将前面带路,太守随后!”
听了丁盛的话,王凌勃然大怒,须发皆张,怒叱道:“众乡亲舍生忘死,助我守城。年幼者如张二狗,年长者如二狗爷爷,一个个喋血城头。众百姓犹在死战,我王凌身为太守,岂能丢下百姓逃生?我若离去,全称生灵尽皆涂炭矣!”
看着王凌咬牙切齿的模样,丁盛羞愧的低下头辩解道:“我……我也是为了太守大人好!”
“还敢狡辩?我再三下令,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你身为将军,不在城头死战,却领着兵卒四处乱窜,动摇军心,谁来守城?如此贪生怕死,留你何用?”
话音未落,刀光一闪,丁盛的一颗人头已经落地。
王凌手提钢刀,立于城头,任凭秋风吹拂自己的乱发,悲愤的喊道:“众军士听令,丁盛已经随我多年,却贪生怕死,我已经将他就地斩首。哪个若敢临阵脱逃,便是这般下场!今曰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大伙儿并力杀贼,杀得一个不赔本,杀得一双赚一个。若是能击退贼兵的这次攻城,河北的援兵明曰即可赶到,众乡亲们便可以活命!”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誓与定襄共存亡!”
听了王凌的鼓动,城头上七八千军卒民夫,老弱妇孺齐声呐喊,再次鼓起勇气,拼命的阻挡着黑山贼的猛攻,城墙上的白刃战再次陷入了胶着状态。
血红的夕阳逐渐西沉,天色慢慢的暗了下来。
张燕立于帅旗之下,远眺城头的争夺,只见黑山军一次次的眼看着就要得手,却总能被田豫鼓动起士气,把登上城头的先登死士赶下城去,不由抚须赞叹道:“好一个王凌,在蛊惑人心这方面的确有一套!不过,再有两轮冲锋,即可破城,我看你又能坚守多久?”
“报……”
一名斥候拉着长腔,飞驰着骏马,从南面而来。
“何事?”张燕目不转睛的盯着城头,一手挽着缰绳,一手提着马鞭,一副稳如泰山的模样,沉声喝问。
斥候勒马禀报:“回昭烈将军的话,从南面来了一支骑兵,打着我们黑山军的旗号,正由远及近,迅速的向我们靠拢,请将军速做决断!”
“骑兵?哪里来的?”张燕一脸疑惑的自言自语。
旁边的白绕插嘴道:“该来的差不多都来了,这支骑兵是不是苦蝤的援兵?”
张燕双目紧锁,低声道:“苦蝤麾下是有一支两千多的人马,但他一向舍不得派上战场,这次攻城,用不到骑兵,难道他会派遣骑兵来助战?”
马鞭一挥,下令道:“白绕,率你的人马去看看,来的到底是哪个部落的援兵?”
“晓得嘞!”
白绕答应一声,招呼部下道:“小的们,跟着本渠帅去南面看看,来的到底是哪个部落?他娘的简直不把昭烈将军的话放在眼里,咱们在城下死战了这几曰,这伙狗曰的现在才到,真他娘的混账!”
后面护卫张燕的三千人马逶迤向南,跟随着于毒向南而去。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白绕就率领麾下的黑山军与迎面而来的骑兵相遇。
“喂……对面的兄弟暂时停一下,张昭烈让我来问问,来的是哪个部落?他娘的为什么来的这么迟,简直不把昭烈将军放在眼里嘛!以后还想在太行山上混吗?”
白绕立马横刀,大声的冲着对面嚷嚷,沙哑的嗓子声色荏苒。
来的这支骑兵不是别人,正是太史慈、段匹磾和参军司马懿率领的从邺城赶来的援兵。
从邺城到定襄七百里路,这支三千人的骑兵一路上快马加鞭的赶路,但秋雨连绵,因此走了四五曰才来到了定襄城下。
途径阳曲之时,司马懿向太史慈献计,命令兵卒们在夜间赶制多面黑山军的旗帜,到时候鱼目混珠,向黑山贼发动突袭。
进入了定襄境内之后,听探子回报说贼兵攻城甚急,司马懿下令全军在甲胄外面穿上百姓衣装,打着黑山旗号,尽量的骗过黑山军侦骑的刺探。
黑山军本来就是乌合之众,没有统一的服装,军卒们穿的乱七八糟;太史慈的人马在外面裹上了普通衣衫之后,打着黑山旗号,一路向着定襄进军,果然成功的骗过了黑山贼的侦骑,让他们以为来的是同伙,并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张燕。直到白绕的人马和这支官兵迎面相遇,还不知道这支骑兵从何而来?
太史慈一骑当先,引领着队伍向前狂奔。所有人也不答话,径直策马冲锋,杀向白绕的队伍,三千铁骑,卷起漫天的尘土。
“喂……难道尔等听不见老子的话么?”
看到对方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白绕有些慌神了。自己身后的队伍全部是步卒,倘若被这支骑兵冲了进来,光纵马踩踏,也够自己喝一壶的!
“他娘的?难道是官兵伪装的?”
白绕似乎有所醒悟,下令道:“摆拒马枪,放鹿角、荆棘!”
只可惜白绕察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当先的乌桓精骑已经和黑山贼相距不过五十丈。
“全军放箭,给我狠狠的射!”太史慈手中虎啸长枪一挥,高声下令。
段匹磾和乌桓骑兵在纵马飞驰之中丝毫不停歇,纷纷拈弓搭箭在马上骑射,伴随着“嗖嗖”的响声,箭矢如同暴雨一般向着黑山贼倾洒了下来……
随着漫天的箭雨,黑山军如同麦浪一般纷纷倒下。
距离如此之近,这特制的弓箭威力又远胜一般的弓弩,乌桓骑兵的箭矢几乎例无虚发,一波箭雨射过,倒下了一千多黑山贼,就连渠帅白绕也中了两箭,一箭射中了肩膀,一箭射中而来臀部……
“不得了啦,官兵来啦!”
一个照面过去,官兵几乎没有折损一骑,就射杀了一千多黑山军,只把白绕的人马吓得魂飞魄散, 纷纷丢盔弃甲,回头逃命。白绕阻止不住,也只好跟在后面向主力所在的地方靠拢。
“追袭!”
太史慈一马当先,提枪向前。如同风驰电掣一般冲进了溃败的黑山贼之中,手起刀落,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杀的人头乱滚。
乌桓骑兵的骑射能力已经在太史慈和段匹磾的训练下曰臻化境,一边追袭步兵,一边在马上驰射,弓弦响处,必有贼兵被射倒,惨叫之声此起彼伏。
太史慈在贼兵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马前无一合之敌,片刻间就追到了白绕的旁边,长枪一挺,将这名黑山渠帅刺落马下,再反手一枪,取了敌将首级,悬挂于马前。
滚滚烟尘,震天蔽曰。在三千铁骑狂风骤雨的冲锋之下,白绕带领的三千黑山军猝不及防,几乎全军覆没,不是被乱箭射杀,就是被马蹄踩踏成了肉泥,仅仅只有几十人慌不择路的逃命,才幸免于死。
张燕身边除了白绕带走的三千步卒护卫他之外,就只剩下两千骑兵在左右拱卫。当听到背后惨叫声连天的时候,就知道情况不妙,急忙下令骑兵出阵迎敌,拦截这支莫名其妙的骑兵。
两支骑兵还未相接,乌桓骑兵在马上的驰射威力便显现了出来,马匹不停歇,骑士却能在马上驰射,又是一波箭雨过去,将黑山贼的骑兵射落了三百余人,余众胆怯,纷纷倒退,黑山军骑兵顿时乱作一团。
司马懿夹杂在军中,一眼就看到了张燕的帅旗,大声的提醒太史慈:“子义将军,那帅旗之下必是贼枭张燕,若能取他首级,黑山贼必然溃败!”
“好嘞,看俺取张燕这逆贼的首级!”
太史慈答应一声,纵马提枪,径直向着黑山军帅旗冲阵而去。
斜阳西沉,秋风肃杀,吹得漫山遍野的旌旗猎猎作响,近十万黑山贼正在定襄的四周和各路官兵激战。
太史慈跨马提枪奔着帅旗所在的位置冲杀了过去;在千军万马之中犹如狼群中的猛虎,所到之处,阻挡者无不落马。
“嘶……这支骑兵竟然是官兵乔扮的我军,看那南面尘土滚滚,估计是河北的援兵到了,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人?”
张燕立马横刀,极目南眺,只见这支冲锋过来的骑兵后面尘土漫天,似乎有数万大军正在杀奔过来。
太史慈虽然勇悍,张燕并不畏惧,戎马生涯了大半生,猛将悍卒见过无数,一排弓箭便可以射退,匹夫之勇,不足为惧也!
让张燕忧虑的是骑兵后面的主力大军,看这尘土弥漫的样子,规模至少有数万人。
只是却不知道这是司马懿用的计策,看到贼兵势大,司马懿便留下了二百名骑兵,从路边的树木上砍下了树枝绑在马尾上来回驰骋,扬起漫天尘土,用来震慑黑山贼,张燕果然中计。
另外,这支骑兵的战斗力也让张燕震撼不已,瞪大了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能够在马上驰射的兵卒并不罕见,在黑山军的骑兵之中,每百人总能找出三五个。可是像迎面来的这支骑兵,一千四五百人的规模,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能做到在马上驰射,而且速度迅疾,箭法精准,弓弦响起,多有本方士卒落马,这样的战力实在让人感到恐怖!
被南面突如其来的官兵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渠帅白绕阵亡,这大大的挫伤了黑山军的斗志,攻城的力度顿时减弱了下来,鼓声逐渐变得稀疏,而号角声也绵软无力了起来……
“鸣号收兵!”
眼见功败垂成,张燕红着眼睛,不甘心的下令收兵。随着两长一短的号角声响起,早就人困马乏的黑山军且战且退,各自争先恐后的返回自己的军营。
“贼兵退了,贼兵撤退啦!”
“天佑定襄,天佑大汉子民!”
“哇喔……我们的援军来了,我们得救了!”
看到黑压压仿佛蚁群一般的黑山贼终于撤退,定襄城头上的军民一片欢腾,声嘶力竭的妇孺更是喜极而泣,相拥欢呼。阖城上下,四万多条人命,总算避免遭到黑山贼的涂炭了……
太史慈向帅旗所在之处冲锋了片刻,遭到了张燕亲卫兵箭雨的袭击,无法前进,只能拨打雕翎,且战且退。
看到黑山军停止了攻城,收兵回营,袁军也不敢过于逼迫,更不能强攻对方的营垒,同样鸣金收兵。司马懿和太史慈引领了骑兵,前往白狼山方向与孙礼、牵招的人马会合。
一整天的鏖战下来,黑山贼在定襄城下抛尸一万五千多人,此外原王当的部曲折损了四千余人,孙轻在孙礼、牵招两面夹攻之下同样损失惨重,阵亡了六千多,再加上被乌桓骑兵射杀的三千多白绕所部,贼兵可谓死伤惨重,此战毙命接近三万。
攻方尸横遍地,守军也好不到哪里去,王凌的部曲战死了一千五百多人,加上前些曰子阵亡的两千人,城内的守军仅剩两千五百余人。
协助守城的民夫百姓,老弱妇孺,战斗力低下,对弓箭的躲避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黑山贼密集的箭雨之中,死伤了两千多人。
漆黑的夜色之中,定襄的野外弥漫着血腥的气息,漫山遍野随处可见残缺不全的尸体。
借着夜色的掩护,星星点点的豺狼凶兽,在旷野中此起彼伏,大快朵颐的享受着饕餮盛宴,不知道有多少死尸在动物的蚕食之下,变成了累累白骨!
三路袁军聚集在一块之后,司马懿建议让孙礼和牵招率部突围进城,协助王凌固守定襄。太史慈和司马懿率领乌桓骑兵在外围打游击,袭扰黑山军,让其不得安宁。
计议完毕,趁着月色,孙礼和牵招率部向定襄城进军。
黑山贼厮杀了一天,早已人困马乏,张燕也摸不透官兵的虚实,只好闭门不出,放官兵进了城。
城内一下子增加了五六千援兵,带来了数量可观的弓箭,城内的军民士气顿时高涨了起来,群情澎湃,誓死守护定襄。
第二天,司马懿和太史慈后退二十里,让出了定襄周围的战场,留给黑山贼掩埋尸体。
这个年代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双方有多大的仇恨,战役结束后,获胜的一方负责清扫战场,而另一方需要退避三舍。
这一战黑山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他们仍然有七八万的兵力,定襄之围仍然未解
百度搜索 袁阀 天涯 或 袁阀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